四物消风汤辅助治疗慢性湿疹临床观察
2022-05-07林来红
林来红
(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新店中心卫生院中医科,福建 厦门 361000)
慢性湿疹属于一种常见皮肤疾病,其临床表现为患处皮肤色泽暗红、浸润性增厚、色素增多,多见于小腿、足、手、肘窝等位置[1]。慢性湿疹病因较为复杂,一般认为是多个内、外因素所致的,存在皮肤损害有渗出倾向的一种炎症反应。慢性湿疹具有久治难愈特点,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西医多采用外用药物涂抹与抗过敏、抗炎等药物联合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临床症状,但无法达到理想效果。慢性湿疹归属于中医学“浸淫疮”“湿疮”“湿毒”等范畴,是因素体脾虚或者饮食不节伤脾,使湿热内蕴,加上外感风邪,而两邪相搏在肌肤引起,治则是以清湿除热、祛风止痒、养血健脾为主[2,3]。四物消风汤是由当归、川芎等药物组成,具有祛风解毒、清湿除热之效。本研究选取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新店中心卫生院收治的慢性湿疹患者88 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四物消风汤辅助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新店中心卫生院2020 年1 月—2021 年2 月收治的慢性湿疹患者88 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4 例,研究组年龄46~68 岁;病程9~27 个月。对照组年龄47~67 岁;病程8~28 个月。2 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 >0.05),见表1。另本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会与学术委员会审批。
表1 2 组慢性湿疹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与《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慢性湿疮”诊断标准相符,符合湿热浸淫证,即多局限在某一位置,界限清楚,存在显著肥厚浸润,且表面粗糙或者为苔藓样变,颜色为褐色或者褐红色,常伴有丘疱疹、痂皮等;证候表现为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并伴心烦、身热、口渴,且尿短赤、大便干,另舌质红、苔薄黄或白,脉滑或数;通过临床症状(皮疹、皮肤增厚、瘙痒、苔藓样变)、抗体检测、变应原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等诊断为慢性湿疹者;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伴肾功能、心功能异常者;伴其他皮肤疾病者;2 周内应用抗组胺、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治疗者;对本研究药物成分过敏者;治疗依从性较差者;伴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
1.3 治疗方法 2 组于治疗期间禁止食用刺激、油腻、辛辣食物,忌烟酒,维持良好作息与心情舒畅。
对照组接受西替利嗪(Sun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Ltd.,批准文号H20170009)治疗,口服,每次10mg,每日1 次,于晚餐后服用。
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加用四物消风汤治疗。组方为防风6 g,生薏苡仁18 g,当归9 g,白鲜皮15 g,川芎6 g,荆芥穗6 g,生地黄15 g,赤芍12 g。水煎服100 mL,每日1 剂,晚餐后服用。
2 组持续治疗2 周,观察效果。
1.4 观察指标 (1)统计对比2 组临床疗效。依据皮损状况与瘙痒程度结合4 级评分法评估,其中瘙痒分级无瘙痒感为0 分、轻度瘙痒且未烦躁为1 分、重度瘙痒尚可忍受为2 分、瘙痒严重已无法忍受为3 分;皮损分级无皮损为0 分、轻度皮损为1 分、中度皮损为2 分、重度皮损为3 分。依据疗效指数评估疗效,即痊愈为疗效指数不低于95%;显效为疗效指数60%~94%;有效为疗效指数20%~59%;无效为疗效指数少于20%。疗效指数为治疗前后积分与治疗前积分比值,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 100%。(2)统计对比2组症状改善时间,即新疹停止长出时间、止痒时间、皮疹消失时间。(3)统计对比2 组治疗前、治疗2 周皮损状况,依据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评测,其对不同位置湿疹面积与皮损症状严重度予以综合性评估,分数越高皮损越严重。(4)统计对比2 组治疗前、治疗2 周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OLI-74)予以评估,内容涉及4 个维度,共计100 分,分值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5)统计对比2 组治疗前、治疗2 周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离心取血清,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 介 素 -1(Interleukin-1,IL-1)、超敏C 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清水平,试剂盒购买于上海酶联生物研究所。(6)统计对比2 组治疗前、治疗2 周应激反应。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离心取血清,采用反射免疫法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皮质醇(Cortisol,Cor)。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х2检验。P <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与对照组79.55%(35/44)对比,研究组总有效率97.73%(43/44)显著较高(P <0.05)。见表2。
表2 2 组慢性湿疹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例(%)]
2.2 症状改善时间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新疹停止长出时间、止痒时间、皮疹消失时间显著缩短(P <0.05)。见表3。
表3 2 组慢性湿疹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对比(,d)
表3 2 组慢性湿疹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对比(,d)
2.3 EASI、GQOLI-74 分值 治疗前2 组EASI、GQOLI-74 分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 周研究组EASI 分值低于对照组,GQOLI-74 分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4。
表4 2 组慢性湿疹患者治疗前、治疗2 周EASI、GQOLI-74 分值对比 (,分)
表4 2 组慢性湿疹患者治疗前、治疗2 周EASI、GQOLI-74 分值对比 (,分)
2.4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治疗前2 组血清TNF-α、IL-1、hs-CRP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周研究组血清TNF-α、IL-1、hs-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5。
表5 2 组慢性湿疹患者治疗前、治疗2 周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ng/mL)
表5 2 组慢性湿疹患者治疗前、治疗2 周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ng/mL)
2.5 应激反应 治疗前2 组血清NE、Cor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 周研究组血清NE、Cor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6。
表6 2 组慢性湿疹患者治疗前、治疗2 周应激反应对比(,pmol/L)
表6 2 组慢性湿疹患者治疗前、治疗2 周应激反应对比(,pmol/L)
3 讨论
慢性湿疹为过敏性炎症反应,具备对称分布、渗出倾向、反复发作与剧烈瘙痒等特点,且久治难愈,对患者正常生活产生影响[5]。西替利嗪为选择性组胺受体拮抗剂,可经多途径起抗炎效果,且半衰期长,能较好抑制变态反应等症状,但无法根治,且用药后仍具有较高复发风险[6]。因此仍需优化治疗方案。
中医学认为慢性湿疹是因先天禀赋不足,加上风湿热邪相搏于肌肤引起,故治则应以祛风止痒、除热清湿为主[7]。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79.55%(35/44)对比,研究组总有效率97.73%(43/44)显著升高(P <0.05)。新疹停止长出时间、止痒时间、皮疹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治疗2 周EASI 分值低于对照组,GQOLI-74 分值高于对照组(P <0.05),说明四物消风汤辅助治疗时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四物消风汤是由防风、生薏苡仁、当归、白鲜皮、川芎、荆芥穗、生地黄组成,其中川芎、当归、生地黄能润肤养肌、补血活血;生薏苡仁可清热利湿、健脾;赤芍具有活血祛瘀之效;荆芥穗、防风起到祛风止痒效果;白鲜皮具有祛风解毒、清热燥湿之效,以上诸药合用发挥协同效果,起到祛风止痒、清湿除热、健脾养血之效,实现标本兼治、扶正祛邪目的。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四物消风汤中荆芥穗、防风具备改善免疫功能、镇静、抗炎效果;赤芍能调节免疫功能、抗炎;白鲜皮能发挥抗菌免疫抑制效果[8]。
研究显示,慢性湿疹发病和机体免疫机制有关,TNF-α 等炎性因子参与慢性湿疹发病,而过度应激反应可加剧免疫功能障碍,延缓病情转归[9,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 周研究组血清TNF-α、IL-1、hs-CRP、NE、Cor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提示四物消风汤辅助治疗时,可抑制炎性与应激反应,利于免疫功能改善,促进病情转归。
综上所述,慢性湿疹患者采用四物消风汤辅助治疗时,能提高治疗效果,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与应激反应,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