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开苦降、升清降浊中药汤剂对慢性肾衰患者钙磷代谢、尿素氮、血清肌酐、肌酐清除率的影响
2022-05-07温玉玮杜美娟
韩 宇 温玉玮 杜美娟 迟 妍
(丹东市中医院内一科,辽宁 丹东 118000)
在中医学中无慢性肾衰竭(简称慢性肾衰)这一病名,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因病机可以归于“水肿”“关格”“瘾闭”等范畴,该病主要的病位在肾,为胃、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水液代谢异常所致。正如《素问·水热穴论》云:“肾者,胃之关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肿”。“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为正常的脾肾状态,当处于疾病状态下,枢机滞塞,清浊相混,各种毒素堆积在体内,从而发生水肿、呕、满等[1,2]。该病的病机变化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概括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因此调节气机是治疗慢性肾衰的关键,笔者采取辛开苦降、升清降浊的方法对患者的气机进行调节,见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在丹东市中医院内一科诊治的50 例慢性肾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25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2 例,女13例;年龄47.8~69.7 周岁,平均年龄(53.40± 0.89)周岁;病程1.9~3.3 年,平均(2.55± 0.57)年。试验组患者中男13 例,女12 例;年龄46.5~67.5 周岁,平均年龄(54.40± 0.99)周岁;病程1.8~3.5 年,平均(2.42± 1.08)年。经统计学分析,2 组上述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年龄在18~80 岁;符合西医慢性肾衰的诊断标准,血肌酐178~707 μ mol/L;中医经主任医师辨证符合脾肾亏虚,湿浊潴留证;可以接受口服中药治疗,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重要器官损伤及其他肾脏疾病者;妊娠和哺乳期女性。
1.4 治疗方法 2 组患者均采取基础治疗,主要为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并且以高钙为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贫血,抗感染,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注意休息,避免服用肾毒性药物,控制并发症和伴随症状。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辛开苦降、升清降浊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方剂组成为大黄5 g,姜半夏15 g,紫苏叶15 g,陈皮20 g,葛根15 g,黄连15 g,黄芪20 g,当归20 g,生地黄20 g。水煎服,日2 次口服。2 组均7 d 为1 个疗程,治疗4 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观察2 组慢性肾衰患者钙磷代谢、尿素氮、血清肌酐、肌酐清除率;采取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比较2 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使用х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患者血清磷、尿素氮、血清肌酐指标少于对照组患者,血清钙、肌酐清除率指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 组慢性肾衰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
表1 2 组慢性肾衰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 组患者SF-36 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 组慢性肾衰患者SF-36 评分比较(,分)
表2 2 组慢性肾衰患者SF-36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肾衰病位在肾,与脾胃有密切的关系,脾胃位居中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脾以升为顺,胃以降为调,脾胃功能正常是机体升清降浊的基础,但是升清降浊的根本要责乎于肾,肾气化功能正常,机体产生的浊液,从三焦下达于肾,通过肾的气化分清、浊2 部分,其清者重新吸收,浊者生成尿液下输膀胱排出体外,周而复始,上下配合,共同完成正常的生理需求[3]。在功能正常的情况则“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当机体功能异常,则发生“清气在下,则生飨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慢性肾衰患者脾胃功能失常,肾脏受损,正常功能受到限制,水液代谢受到影响,气机升降受到阻碍,血液运行障碍,因此浊毒、瘀血产生,以上病理产物又会损伤脾胃,因此恶性循环,最后导致气、血、阴、阳逆乱,升降出入失常[4]。机体长期处于“清阳不升”的状态则会产生气短懒言,神态疲惫、面色萎黄的症状,长期处于“浊阴不降”的状态则会产生食欲欠佳,恶心,口中常有臭尿味,尿少,甚至无尿症状,最终导致水谷精微无法摄入,湿浊无法排出,发生危重证候[5]。因此,气机升降逆乱是慢性肾衰的根本,治疗应在强调补肾的同时调理脾胃。笔者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采取辛开苦降、升清降浊中药汤剂治疗,大黄解毒、通腑泄浊,姜半夏健脾燥湿减少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紫苏叶、陈皮在健脾的同时调畅气机,起到下气除满的作用,以上药物合用共为君药,起到健脾胃、畅气机的作用。方中葛根升阳之力强,在升发清阳之气的同时与姜半夏、大黄配伍起到升降兼顾作用,使清阳升,浊阴降,为臣药。再配伍黄连泻火,黄芪补气、利水、退肿。当归补血活血,生地黄滋补肾阴,黄芪、当归气血双补,再配伍生地黄补气健脾、益肾阴,兼顾扶正祛邪。纵观全方以通泻为主,同时又兼顾脾肾,滋阴益气,辛开苦降,升清降浊,补泻同用,泄浊排毒。以上药物同用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肾功能以及电解质紊乱,改善体内血清磷、钙水平,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慢性肾衰主要责之脾肾,脾肾功能失常,升降开合失司,水液不能正常排泄而溢于肌肤,发为水肿。因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调整气机的升降非常重要。同时肾为先天之本,蕴藏着推动全身气机升降的真阴、真阳。脾胃既是后天之本,又是气机升降的枢纽,因此在慢性肾衰的形成过程中,脾胃的作用不容忽视,升降有序则阴平阳秘,升降失调,则诸病由生,因此慢性肾衰的治疗不能忽视辛开苦降、升清降浊这一治疗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