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力学实验的复习
2022-05-07福建季慧珠
福建 季慧珠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力学知识在高考物理试卷分值中占比接近40%,力学实验更是必考内容,因而在高三总复习中,应重视力学实验的复习。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力学实验做了粗浅的梳理,以抛砖引玉。
一、力学中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1.力学实验中基本物理量的常用测量仪器
(1)长度测量: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2)时间测量:打点计时器、秒表
(3)速度测量:打点计时器、光电门
(4)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力传感器
2.记录读数时注意有效数字
读数时是否需要估读,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而这又是高考考查的热点问题。是否需要估读,可以从仪器测量值的连续性来考虑:
(1)若该物理量的测量值读数是连续的,则需要估读,如弹簧测力计、刻度尺、螺旋测微器等。
(2)若测量值读数是不连续的,则不需要估读,如游标卡尺。游标卡尺的游标上的第n条线与主尺上的某条线对齐,不可能出现第零点几条线对齐的情况,故而不存在估读的情况。再比如秒表的读数,秒针的每次走动跳一格即0.1秒,所以读数必然是0.1秒的整数倍,是不连续的,故只读到0.1秒这一位,不估读。
3.读数考查的热点仪器
(1)游标卡尺
图1
(2)螺旋测微器
对可动刻度上的格数先估读,然后乘以0.01 mm,再加上固定刻度的读数,就是最终读数。如图2所示,固定刻度读数5.5 mm,可动刻度格数估读30.0格,可动刻度读数30.0×0.01 mm=0.300 mm,加上固定刻度读数,最后读数为5.800 mm。螺旋测微器,又名千分尺,即以mm为单位时,读数需记录到千分位,记录完后,检查一下以毫米为单位是否有千分位,再转化为题目需要的单位,就不容易错了。
二、几个常用的物理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
如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的就是控制变量法。先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拉力的大小,测出不同拉力F与对应加速度a的关系;再保持小车拉力不变,改变小车质量,测出小车质量M与加速度a的关系。
2.累积法
3.逐差法
用打点计时器纸带测量物体加速度时,应采用逐差法计算加速度,充分利用测量数据,以减小偶然误差。
三、用一套实验装置进行多个实验
1.如图3所示这套实验装置,既可用来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也可用来验证动能定理。做实验时,应首先平衡摩擦力,先取下细绳和装沙的桶,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垫板,使小车匀速下滑。这样,挂上细绳和沙桶,小车沿木板向下加速运动,绳对小车的拉力即为小车所受合力。
(1)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当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质量M时,可认为小车所受合力等于沙和沙桶的总重力。先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然后释放小车,利用纸带测出小车的加速度。改变沙子质量,重复几次实验,探究合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再保持沙和沙桶的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同样探究加速度与小车质量的关系。
(2)探究动能定理
图4
拓展:这套实验器材中,若把长木板换为水平放置的气垫导轨(此时可看成小车不受摩擦力作用),则除了可以做上述两个实验外,还可以验证系统(沙、沙桶和小车)的机械能守恒。
2.如图5所示,利用研究平抛运动特点的实验装置,只要在地上铺上白纸、复写纸以及用上两个质量不同、大小相同的小球,即可用来做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
图5
四、理解实验原理,懂得为什么“需要”和为什么“不需要”
1.利用图3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物体质量的关系时,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是否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如图6所示,画出小车受力分析图,由于Mgsinθ=μMgcosθ,等式两边M可消去,等式与质量无关,所以无论小车质量如何改变,都不需重新平衡摩擦力。
图6
2.利用图3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物体质量的关系时,是否要求钩码(或沙和沙桶)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m≪M)?
由于系统在做加速运动时,钩码处于失重状态,轻绳拉力是不等于钩码重力的,钩码的重力事实上提供的是钩码和小车整个系统的加速度,即mg=(m+M)a,只有当m≪M,才近似有mg=Ma,才可以认为拉力大小等于钩码重力。
拓展1:若采用如图7所示两种实验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物体质量的关系,是否要求m≪M?
图7
这两种装置中,轻绳拉力可以分别由弹簧测力计和力传感器测出,不需由沙和沙桶(或钩码)的重力来代替,所以不需要满足m≪M这个条件。
拓展2:如图8所示,在小车左侧连接纸带和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先把N=5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块,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将n(依次取n=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n)个钩码仍留在小车内;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取下纸带,算出加速度a。以a为纵轴、n为横轴,画出a-n图像,如图9所示,图像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问:本实验中,是否需要满足nm≪M?
图8
图9
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采用如图10甲所示装置,需要测出物体质量吗?
甲
4.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是否需要把结点O拉到同一位置?
如图11所示,如果采用图11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先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时,再换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为了使两次效果相同,是需要把结点拉到相同的位置O的。而若采用图11乙所示装置,两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合力与悬挂物体的重力平衡,不需再换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以使拉伸效果相同,所以并不需要记录结点O的位置。
甲
小结:实验中的“需要”与“不需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搞清实验原理再进行分析。
五、图像法处理数据
图像在表达物理过程、规律方面,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实验数据的处理除了可以用公式法计算外,还常常用图像来处理。
1.利用图像直接观察物理量间的关系,探究物理规律
如图12所示,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逐个挂上钩码,并测出弹簧相应的伸长量,根据数据画出F-x图像。从图像可以很直观看出,弹力与弹簧伸长量成正比。
图12
图13
甲
2.利用图像求出相关物理量
图15
拓展:用同一套实验装置做实验,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画出了如图16所示a、b、c三条图线。请问他们各自能根据图像计算出当地重力加速度吗?
图16
即当某个单摆的全部摆长不方便测量时,可以每次都少测一段不方便测量的部分,或摆球重心不易确定时,少测或多测相同的一段距离,然后画出T2-L关系图像,利用斜率仍然可以准确求出重力加速度。
六、误差分析
实验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并思考如何减小误差。
1.适当增大测量值,以减小相对误差
如利用单摆测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摆线长适当长一些(取1 m左右),可以减小相对误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如图17所示,细绳套的长度适当长一些,以减小确定拉力方向时的误差。
图17
2.减小偶然误差
(1)利用图像法减小偶然误差。
画图像的过程中,让尽量多的点在线上或均匀分布在线的两侧,是一种取平均的思想,能够减小偶然误差。
(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如图18甲所示,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不放B球时,让A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重复10次,把白纸上由复写纸印出的点迹,用最小的圆圈起来,则圆心就是A球的平均落点,位置如图18丙中P点所示。把B球放在斜槽末端,让A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用同样方法重复10次,这样分别找出A、B球碰后各自的落点M、N,如图18丙所示。这样对落点多次测量求平均位置,可以减小误差。
甲
3.减小系统误差
(1)实验器材的改进:如用光电门代替打点计时器测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用气垫导轨减少摩擦力的影响;用力传感器取代用弹簧测力计等。
(2)实验方法的改进:不断思考,优化实验方法,减小或消除系统误差。例如,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中,由于钩码在下落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用它的重力来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存在误差。若改为研究系统的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该系统误差就可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