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客家文化发展传承中的作用
2022-05-07刘念钟舟海
刘念 钟舟海
(江西理工大学国际汉语系)
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赣南是“客家摇篮”,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之一,保留着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宝贵资源。文化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去传承和发展,这其中,大学生对于客家文化的传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当代大学生对客家文化传承的看法
为了解客家地区大学生(以赣南客家为例)对于客家文化的了解情况及所持态度,我们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共收集到468名大学生对于客家文化的看法,相关情况分析如下:
第一,文科类学生对客家文化了解更多,理工科类学生了解相对较少,且大部分人不清楚自己是否为客家人,不清楚客家人的来历,只是单纯的知道有“客家文化”这一名词。
第二,有10%的同学不太了解客家文化,66%的同学了解一些,20%的同学比较了解,4%的同学非常了解,并且这4%的同学均来自赣南地区并在赣南地区高校就读。
第三,了解客家文化的渠道方面,同学们了解客家文化的主要来源多数是通过网络,阅读书报,其次是亲朋好友介绍,最后是学校宣传教育活动,且发现通过学校宣传教育活动了解的同学多是在赣南地区上学的同学,在赣南之外地区的同学学校基本没有介绍。
第四,是否关注客家文化方面,有8%的同学平常不关注客家文化,68%的同学有点关注,22%的同学非常关注。
第五,大部分同学认为客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重要,少部分为不重要,还有少部分认为不清楚(见图1)。并且在大部分同学对当前客家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状况认为有保护传承,但保护传承力度不够(见图2)。且最大问题是新生代客家人传承和保护意识薄弱以及其他文化的冲击加剧了客家文化边缘化。
图1 大学生对客家文化的地位的认知示意图
图2 大学生对客家文化的地位的认知示意图
第六,在了解客家文化的同学中,了解客家方言、客家美食以及客家建筑的同学占大多数,了解民间技艺、人文历史的较少。同学们对赣南的围屋以及采茶戏和赣南脐橙了解最多。但是脐橙并不属于客家美食,而是赣南特产。
第七,由于对客家文化认同感的不足,少部分同学认为没必要和无所谓是否将客家文化融入所在学校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建设(见图3)。
图3 对是否有必要将客家文化融入课堂的认知示意图
第八,关于学习了解客家文化的形式和渠道,大部分同学更倾向于通过课堂教学、展览表演活动以及实地参观等形式考察了解和学习客家文化(见表1)。
表1 学习了解客家文化的形式分析表
第九,同学们在对于自身如何为传承和发展客家文化作出贡献上,有63.49%认为可以通过多加宣传去传承客家文化,有59.6%的同学认为可以对客家文化加以保护进行传承,有79.34%的同学认为自身要对客家文化加深学习。
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缺乏客家文化的了解,尤其是无法分清客家文化和赣南特产,且不属于客家人聚集地的地区高校对客家文化也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传承。客家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客家先民自身团结的精神形成了很强的向心力,也正是这种向心力让他们在漫长的迁徙中把自己独特的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弘扬优秀的客家文化,对推动民族产业的发展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不仅可以推动民族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把人民团结在一起。学习传承客家文化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对于青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有着推动作用;客家文化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的演变史,弘扬优秀的客家文化,以史鉴今,拓宽我们当代青年 思想的深度与广度。所以作为当今大学生的我们学习和传承客家文化我们当仁不让。
二、大学生在客家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一)大学生是客家文化传承的“主力军”
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每位大学生都秉持能够学习更多知识来到大学校园,据2021年人口普查结果来看,全国共有超过2.18亿大学生,占全国总人数的七分之一。大学生是接受优良高等教育的主体,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体,是国家未来发展建设的主力,拥有着较强的文化认同感和深厚的文化功底,拥有着较强的文化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大学生来到各高等院校读书学习为的是习得更多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眼界,传承优良文化[1]。客家文化作为一种小众文化,作为客家文化发源地之外的学生接触较少,大学生在客家文化的渲染影响下习得赣南客家人的种种优秀品质,成为更好的文化传承者,将客家文化传承下去。就像廖仲恺祖孙三代在各种环境中都将客家文化特有的勤劳苦干,任劳任怨,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在求学道路上发扬光大,这对于众多人认识并学习客家文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先锋作用[2]。以赣南客家文化为例,赣南许多客家文化在逐渐消失在人们眼里,于都县的杖头木偶,曲调委婉优美的演绎历史,历经数百年世代相传;信丰县的大堂花鼓表演诙谐、韵味悠长;安远县的采茶戏声誉远扬、别具特色;宁都县的中村傩戏[3],直接传承了中原古风……然而这些过去较为常见的民间灯彩、歌舞,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逐渐消失,急需有人去传承。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一个优越的学习时代,学习传承客家文化理应当仁不让[4]。
(二)大学生是客家文化传播的“载货车”
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每逢节假日回到户籍地与家人朋友分享有趣的知识,这时就将这些知识传播给了更多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新的知识和见闻,若碰上了对其感兴趣的,就可以传播得更远、更广。未来大学生的职业分布于各个行业和地方,大学生在各自岗位上恪尽职守,展现客家文化品德,影响身边的其他人;在各自生活的区域展示客家文化魅力,扩大客家文化影响力。在传播传承文化上,大学生是客家文化传播的“载货车”。
(三)大学生是客家文化发展最具有创造力的“改造家”
大学里有着浓厚的创新培养氛围,学校不断鼓励着学生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所以大学生有着优良的创新环境,优良的外部条件支持和敏锐的创新意识。失去了创新的传承是毫无意义的,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发展,只有创新性地传承客家文化,才能够更好地使客家文化融入大众生活,否则会导致客家文化的僵化和与时代的格格不入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5]。世界四大古文明,唯独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不衰,其中关键的一点是中华民族的不断创新。拥有强大创造力的大学生担负着在创新中传承客家文化的重任。1958年上海艺术学院两名大学生将中国民间故事《唐伯虎点秋香》运用越剧的曲调,交响乐的表现方法,西洋乐器小提琴改编成乐曲《梁祝》表演出来,成为传统文化创新的典范。同理,如能将客家采茶戏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增加客家采茶戏的趣味性并与时俱进性,可增加采茶戏感染力与吸引力,让更多人认识到采茶戏。在客家文化发展创新上,大学生有着无限可能[6]。
(四)大学生是未来社会蓝图的“绘画者”
大学生代表着青春有活力的一个群体,是未来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未来社会发展蓝图的“绘画者”。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他们,中华文化的发展也需要他们。习总书记2021年4月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要锤炼品格,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而客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文化的丰厚内涵还需不断发掘,而这重担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传递现在传递到了大学生的身上[7]。
三、大学生在传播客家文化中的努力方向
(一)有的放矢,正确认识继承发展客家文化
在前面的调查中,有4%的同学认为“无所谓是否将客家文化融入大学校园课堂”,9%的同学认为“没必要融入大学课堂”。由此可见仍有部分同学未正确认识客家文化继承发展的重要性,究其原因竟是部分同学客家文化不符合当代时代发展的潮流落后于时代发展,“客家文化又不像敦煌文化一样那么美,不必要发展”。这是其中一位受访者的观点,典型地反映了部分同学对于客家文化的认同感不足。事实上,一种文化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仍符合时代潮流的情况本就不多见,这就更需要大家一起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让自己成为传统文化中的“弄潮儿”,创造性地让文化紧跟时代潮流,获得新的生命力[8]。
(二)如数家珍,对于客家文化的了解有待深入
客家文化内涵丰富,但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全面认识到客家文化的内涵,只是浅显地知道有客家文化这一名词,或是仅仅一知半解,抑或是无法分清“客家文化”与“赣南特产”的区别[9]。这就需要同学们加深对客家文化内涵的认识。如数家珍般加深对客家文化的认识,不仅仅是知道客家文化的存在,更要熟知客家文化的组成部分。这就需要大学生们学习客家文化的方方面面,将客家文化融入日常学习,与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例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表演客家山歌采茶戏、制作客家美食等,将学会的各种赣南客家文化带入留学生汉语课堂,将赣南客家文化发扬得更远[10]。
(三)知行合一,切实投身客家文化传承
在客家地区求学的大学生应该增强客家文化认同感,培养自觉发扬传承客家文化的使命感,积极地去学习客家文化,并在家人朋友中宣传客家文化,扩大客家文化影响力。离开客家家乡前往其他省份求学的学生,可以多在学校所在地宣传客家文化,将客家文化的魅力展示给其他省份的学生老师。
此外,当代新媒体发展迅速,各类新媒体都可以成为我们宣传客家文化的工具。李子柒通过拍摄短视频传播中国文化,我们也可以效仿,创造性地传播客家文化,将客家文化以更加独特的方式展示到人们眼前。
客家文化在发展与传承过程中总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新的问题,在时代潮流的冲击中下我们要提升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充分发挥大学生作为“主力军”“载货车”“改造家”“绘画者”的作用,推动客家文化的创新性、持续性发展,将客家文化的魅力展示在世界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