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对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2-05-07高云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9期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应激反应

高云

摘  要:目的  探讨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中采取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龙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VSD技术治疗,持续观察至患者痊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应激反应水平、创面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D)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患者的NE、Cor、AD和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联合VSD技术应用于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中,能够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

关键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负压封闭引流;应激反应

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9-00-04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是骨科常见急性创伤之一,交通事故、高空坠落均是造成该病的主要因素,会引起大面积皮肤缺损、挫伤,甚至有骨外露,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1-2]。故对该病的治疗不仅是将骨折复位,如何处理软组织缺损也至关重要。以往多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一定程度上能够将骨折复位、促进骨折愈合,但难以引流出深部组织液,愈合较慢,感染发生率较高,加重患者身心痛苦,不利于患者康复。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一种利用负压海绵、半透膜和三通接管进行负压吸引的技术,半透膜可封闭创面腔隙,引流管与患者负压相接,持续吸引液化的坏死组织[3-4]。鉴于此,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龙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旨在探讨采取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联合VSD技术的效果。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龙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50.74±3.21)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1例,车祸伤10例,重物砸伤7例,其他2例;受损部位:中下部位12例,中部9例,中上部位9例;软组织受损面积:2.1 cm×4.8 cm~7.8 cm×12.6 cm,平均受损面积(4.89±0.15)cm2;教育程度:小学7例,初高中11例,专科及以上1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50.67±3.24)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0例,车祸伤12例,重物砸伤5例,其他3例;受损部位:中下部位13例,中部10例,中上部位7例;软组织受损面积:2.1 cm×4.8 cm~7.9 cm×12.9 cm,平均受损面积(4.86±0.13)cm2;教育程度:小学6例,初高中10例,专科及以上1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纳入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龙口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X线等相关检查后确诊为胫腓骨骨折,骨折端为开放性;②既往无骨折史;③年龄≥20岁。

排除标准:①骨折端感染;②骨质疏松、骨肉瘤;③伴肝肾功能不全;④病案资料不全;⑤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致无法正常交流者;⑥随访失联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清创术。患者入院后予以伤口冲洗消毒,在全麻或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清创,及时切除损伤、污染严重的失活组织,最大限度保护和修复血管、神经和肌腱。

对照组采取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协助患者处于仰卧位,仔细清理骨折处创口并充分暴露骨折端,彻底清除严重污染的软组织,之后,观察患者骨折组织损伤情况,选择适当的外固定支架[生产企业:杭州马斯汀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浙食药监械(准)字2011第2100566号,F0601]进行骨折复位处理。在距离骨折端7 cm左右处钻孔,置入外固定螺钉2~3枚,采用单臂外固定架调整胫骨并固定。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VSD技术:复位完毕后采用正常肌肉覆盖外露骨质,依据创面大小选择相应尺寸的负压引流器(生产企业:江苏康诺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62660602),采用负压海绵填补缺失的软组织,与皮肤周缘紧密缝合。采用生物贴膜包扎创面,并用吸引器检查包扎是否严实、有无漏气。若持续负压引流有效,1周后则可拆去VSD。若有骨缺损者,可遵医嘱采用自体骨移植修复;若创面无良好的肉芽组织生长或有较多脓性分泌物流出,可再次清理创面,并再次应用VSD负压吸引。两组均持续观察至患者痊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应激反应水平、创面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显效:患肢创面愈合良好,患者无任何不适;有效:创面有少量渗出物,但已结痂;无效:创面未愈合甚至出现感染。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于术前和术后7 d同一时间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5 mL,离心后检测两组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皮质醇(cortisol ,Cor)、肾上腺素(adrenaline,AD)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③記录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④记录两组伤口感染、关节僵硬、畸形愈合、骨外露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各项并发症的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处理研究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的术前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的NE、Cor、AD、CRP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多血运较差,遭受高能量损伤后极易出现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若未及时采取有效固定,易发生感染,加重患者身心痛苦,不利于骨折愈合[5-6]。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能够起到可靠的固定效果,对关节活动影响较小,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开展功能锻炼[7-8]。但是,在长时间固定过程中易发生伤口感染等并发症,进一步加重患者生理、心理痛苦和经济负担,导致骨折愈合时间延长,单独应用效果不佳。

VSD是一种新兴的引流技术,可持续负压引流,减少死腔和积液,且其半透膜的设计可避免外源性污染。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NE、Cor、AD、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联合VSD技术能够减轻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促进创面和骨折愈合,提升患者满意度。符克杨[9]等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急性相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E、Cor等应激指标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这进一步证实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联合VSD技术的远期应用效果,可为临床提供参考、借鉴。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属于三维固定,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中采取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可对患者的骨折端产生动力性压力,且不会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为骨折愈合创造有利条件[10-11]。在此基础上采用VSD技术,可持续密闭冲洗,及时清除坏死组织,起到良好的保护和抑菌作用,有效减少细菌数量,降低术后感染发生风险[12-13]。持续负压引流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骨组织生长,并保持局部抗菌药物浓度。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VSD技术联合应用,安全性较高,可发挥各自作用,使创面处于相对干净环境,并能够刺激骨痂生长,加速骨折愈合,有助于提高骨折愈合质量,增加患者舒适度和安全感,使患者保持身心舒适[14-1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联合VSD技术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中取得一定应用效果,但受样本量、观察时间等因素限制,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尚需在今后研究中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以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探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联合VSD技术的远期应用效果,从而为骨折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综上所述,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联合VSD技术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及骨折创伤,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骨折愈合,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陈星,陈苑妮,杨康勇,等.单侧多功能支架外固定与Ⅰ期钢板内固定治疗GustiloⅡ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比较[J].广西医学,2018,40(1):28-30,33.

[2] 朱艳丽,俞翔英,夏晶晶,等.老年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应用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干预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7):2635-2637,2641.

[3] 王欣,吴华,张世民.临时外固定支架转换内固定分期治疗胫骨干开放性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8,20(8):661-665.

[4] 张翠猛.环形外固定支架联合康复护理对胫腓骨骨折患者炎症指标和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刊,2019,54(4):455-457.

[5] 姚恩洋.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髓腔植入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20):3423-3425.

[6] 李小河,陈前永,李世元,等.早期清创切开复位联合内外固定对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效果[J].国际外科学杂志,2020,47(7):451-455.

[7] 邵锋,吴俊涛,王天刚,等.外固定术、封闭负压引流联合皮瓣和皮片移植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疗效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0,37(12):1161-1163,1167.

[8]罗明华,杨华,吕志华,等.负压封闭引流对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患者微循环和Th1/Th2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14):2192-2196.

[9]符克杨,庄焕雄,张新统.负压封闭引流与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及对应激反应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8):57-58.

[10]谢小飞,罗安玉,黄琛,等.带锁髓内钉固定,钢板螺钉固定和跟骨牵引加夹板固定治疗合并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多发性损伤患者效果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1,33(7):46-49,62.

[11]李林,何久盛,张浩.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经皮钢板结合接骨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腓骨骨折病人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临床外科杂志,2021,29(10):960-963.

[12]马赫,姚辉,张涛,等.Taylor空间外固定架与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20,34(4):447-451.

[13] 马文学,陈智华.新型孟氏骨折固定器微创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的疼痛感受[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0,23(3):381-384.

[14] 胡旭峰,杨民,丁国正,等.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结合前外侧单一切口入路治疗开放性胫腓骨远端骨折[J].中国骨伤,2020,33(10):970-974.

[15] 李穎,杨俊生,杨智伟,等.牵引外固定对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损伤控制的意义[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0,28(16):1441-1445.

猜你喜欢

负压封闭引流应激反应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传统换药技术治疗压疮感染创面疗效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髓炎伴皮肤软组织缺损
加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应激和疼痛的影响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开放性植骨术治疗胫骨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研究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在颈丛神经阻滞下甲状腺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开放植骨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研究
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腹腔镜手术护理效果及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小儿手术应激反应的作用分析
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学龄前儿童的有效性探讨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手足外科复杂创面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