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院校《文学概论》课程改革与中学语文教学对接的思考

2022-05-07李鹏

语文教学之友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

摘要:《文学概论》是当前师范类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点改革课程。当前课改的难点之一便是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对接,最易着手的是从教学内容上进行对接,然而这并不触及核心。师范院校所培养的是有志于成为一线教师的人才,《文学概论》的定位之一便是培养应用型语文教学人才。在课程改革和中学语文对接两个环节之间,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向理念便需加强。同时,期望《文学概论》的教学改革尝试对中学语文的教学建设也有所启迪。

关键词:教学改革;文学概论;中学语文

《文学概论》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下所设置的专业必修课,在师范类院校中,其培养定位、课程设计都更倾向于同中学语文教学的对接。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的理论分析素养和学科反思能力,培养学生中学语文学科的专业理论素养,为学生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但目前《文学概论》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对应用型语文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尚显不足;二是与中学语文教学对接力度不够;三是新思维、新理念的融合度尚待提升。

横向比较师范类院校开设的《文学概论》会发现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仍显得单一、刻板,封闭式的“满堂灌”现象还很突出,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居高临下、照本宣科,忽视当代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实际,“填鸭式”的教学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应该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根据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来不断调整和丰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打造“金课”、建设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等教学方式和理念的相继提出,也为该门课程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师范类院校的《文学概论》课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和素质方面的提升上,故而在教学形式上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满堂灌”模式,在教学内容上不应局限于以往的作品实例。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强化内容实例创新、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是《文学概论》课程在现阶段必须实现的改革方向。

一、启迪式教学:课堂内的教学改革

高校教学的场所目前仍是以课堂内的教学为主,在有限的课堂规定时间内调动教学气氛、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是此类教学的重点。《文学概论》课堂内的教学改革方向是启迪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进而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学概论》在不同高校开设学时不同,如廊坊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设置是两个学期,每学期48学时,如何更行之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教学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要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当规划者的角色。师范生需要掌握的是成为中学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因而必须要强化以学生产出为导向的理念。

(一)课前提问环节的设置

本项活动贯穿于该门课程的始终,教师于课前的两日将其发布于学习通,基本安排在教师正式讲课之前。提问环节的问题数量一般在8-10个之间,提问的人员是随机指定的,问题一般为上次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设置的问题如“你认为传统叙事和现代叙事理论的区别何在?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各自研究的是什么?简单梳理明清阶段文艺理论批评的发展等等”课前提问设置有以下原因:其一,这些问题基本是上次课所讲内容,通过背诵可以让学生回顾前面所学重点内容;其二,让学生知道理论的背诵应放于平时,要注重日常的理论知识积累和巩固;其三,调动学生上课情绪,让学生有上课的心理准备。课前提问设置是推进教学的必要手段,教师在其中必须根据课程进度适时设置问题。

(二)学生演讲环节的设置

教师于学期最开始发布本学期的任务规划,其中学生演讲环节可置于学期的中段,学生按照指定的题目脱稿演讲,同时写下板书,每位学生的演讲时长应不超过三分钟,每位学生演讲完毕后,由课代表随机选取课堂上的一位学生做一分钟点评。题目设置基本与各学期的学习内容相吻合,如举例说明你是如何理解文学形象假定与真实的统一、用审美意象的特征分析《死水》《天狗》、运用文学接受过程的相关理论向大家推荐《夜阑话韩柳》《门外文谈》等等。两个学期的演讲题目共计约16道,其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体验作为老师应当如何处理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教学重点。有50%以上的学生会在演讲环节得到锻炼。

(三)课堂教学环节的变化

随着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的广泛应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教师不是单纯地将线上所讲述的课程再复述于课堂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协同推进课程开展。完整的教学内容已经置于学习通的录课之中,课堂的教学应选择重点和难点,结合更多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对每章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测试,对各章的知识点做导图式梳理,让学生缕清理论的脉络,这部分是学习通的课程所没有的,是线下对线上教学的补充和拓展。

(四)小学期实践环节的设置

每个学期开展小学期实践活动,按照班级人数分为A和B两个大组,每个大组下设四个小组。八个小组都被分配不同的选题,由小组合作完成实践任务,在课堂进行展示。小组评分由两个大组进行互评,各组选出评委进行随堂提问,实践环节计入平时成绩。两个学期的学习各有侧重,教师在作品的选定上要有一定的考量,如第一学期运用叙事性文学的相关理论分析《阿长贼骨头》《花瓣饭》《龋齿》等八篇短篇小说作品,第二学期用现代批评模式中的一个批评方法分析《人生海海》《夜晚的潜水艇》《平凡的世界》等八部中长篇小说作品。学生通过之前的纸质作业和学习通的作业讨论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在学期的最后环节,以小学期实践的形式既能检验本学期的所学是否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又能让学生通过小组实践的形式得到切实的合作锻炼。

二、輔助式教学:课堂外的教学改革

随着新形势下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要求,课堂教学已不再是教学的全部,也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际,课堂外的教学成为辅助课程教学的必备手段。

(一)学习通网络教学所占比重的提升

目前网络教学的形式比较多,通过两个学期的实践发现,相对其它教学软件而言,学习通能够很好地辅助本课程的教学。其优势如下:一是,提前两天进行任务的线上发布,能够在后台看到是否有学生没看信息的情况,便于教师进行进一步提醒。二是网络课程的体系化建设。学习通的课程建设可以较好地体现出教学的系统性,而且可以按照教学时间定时开放任务点。三是网上讨论和网上作业的布置。网上讨论能进行回复和打分,但不能进行任务点的设置。网上作业会根据课堂教学的情况设置,一般是四道题,都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学期末的考核重点,会让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有所侧重,提示学生抓住重点和难点。四是后台监测和数据统计明确。学生对任务点的学习情况在后台能清晰看到,尤其对学生的学习时长、任务点完成度都能做很好的观察,在学期结束后可以作为测评的客观依据。五是能够完成线上考试。在考试过程中有特定的监考环节,能较好地实现线上的考试,考试结束后的阅卷工作,线上能承担客观题的判卷,较为准确,相对减轻了教师判卷的工作量。因而在《文学概论》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学习通作为辅助教学的比重。

(二)教学检查的力度加强

课下的教学监测和检测也同时通过笔记、考勤、纸质作业三种方式进行。首先是课堂笔记,课堂的教学课件不提供下载,学生必须通过记录笔记的方式进行整理,这样一方面是出于对教师教学成果的保护,另一方面也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个动力,学生若持有教学课件,会产生一定的懒惰情绪,而边做课堂笔记、边思考记忆是较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其次是考勤,不以点名的方式进行,而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这样既能检查考勤,也能督促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再次是纸质作业,学期之初便会规定本学期的三次纸质作业,并为每一位学生准备统一的作业本,教师及时批改,反馈共性问题,能够让每次作业任务与各个学期的理论重点相结合。

启迪式教学和辅助式教学相统一的模式,表面上看教师在其中的出镜率降低了,实则是教师的任务量变得更大了,除了统一规划教学设计之外,还需进行线上讨论、线下作业的批阅,课前提问的设置,学习通任务点的安排,等等。传统教学的模式得到一定改变,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得到呈现。在一年的考试之中,考试难度没有降低,考试增加了应用题的比重,不过学生并未因此而成绩下降。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不再局限于理论的背诵,在实际的读书、观影、追剧的过程中也能第一时间思考其中蕴含的理论,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并能更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事情。

其实,《文学概论》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便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掌握理论是基础,实际运用是目的。师范類院校培养的人才定位多指向将学生培养成教师,那么除了获得知识之外,更多应侧重于传输一种教学的理念。《文学概论》与中学对接,这不仅是培养适于中学教学语文教师的需要,也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文学概论》的教学改革尝试虽然只是大学单门课程的建设构想,但同样也期待对中学语文的教学建设能有所启迪。

参考文献:

[1]刘萍.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汉语专业基础课程审美教育探究——以“文学概论”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8).

[2]唐圣.文学概论教学改革的现代性思考[J].文学教育,2019(5).

[3]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廊坊师范学院2019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应用于师范教育的文学概论课程专题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K2019-26】

作者简介:李鹏(1986— ),男,河北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主研方向为民间文艺学。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