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不同钾肥追施用量对设施番茄生长、产量的影响
2022-05-06徐明泽尤淑平阚炜杰
田 硕,徐明泽,尤淑平,阚炜杰,张 雷
(北京市昌平区农业环境监测站,北京 102200)
番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肥量较多,氮、磷、钾中钾的需求量最多,其次是氮和磷[1]。研究表明适当增施钾肥能提高番茄的产量,改善番茄果实的品质[2-6]。随着设施番茄的栽培面积日益增加,为了提高产量,施肥量不断增加,多施、乱施等不良施肥习惯日益凸显,导致土壤肥力过高[7]。施钾肥虽然能够明显提高蔬菜产量,但施入过量的钾肥却阻碍了蔬菜的增产[8]。孙红梅等[9]研究指出,适当提高钾肥浓度,可提高番茄坐果率和产量,但钾肥浓度过高,会使番茄产量降低。由此可见,施用钾肥并非多多益善,过量施钾不仅浪费资源,造成土壤中钾的大量富集,而且会使作物对钙等阳离子的吸收量下降[10-11],导致番茄发生缺素性病害,同时对土壤及水体造成污染。
为解决土壤中钾大量富集,进一步减少钾肥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在北京市昌平区开展了设施番茄追施钾肥用量优化试验,试验是在底肥一定的情况下,以番茄为研究对象,以农户常规追肥习惯为对照,设置氮和磷追肥量相同,钾肥追肥量不同的三个处理,分别在番茄开花坐果期、结果初期、盛果期三个时期进行追肥,以探求不同钾肥追肥用量对番茄长势、产量的影响,为番茄生产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
供试的番茄品种为‘宝石捷3 号’。
供试肥料
底肥施用“一特”有机肥(有机质含量≥45%,N+P2O5+K2O ≥5.0%)、“谷丰雨”三元复合肥(NP2O5-K2O 比例为18-9-18,总养分≥45%);追肥:“谷丰雨”冲施肥(N-P2O5-K2O 比例为18-4-14,总养分≥36%)、(N-P2O5-K2O 比例为18-4-18,总养分≥40%)、(N-P2O5-K2O 比例为18-4-22,总养分≥44%)。
试验地土壤肥力条件
试验地点是北京市昌平区百善伊柯农业园日光温室,多年种植蔬菜作物,前茬作物为豇豆,耕层土壤(0~20 c m)基础肥力条件如表1 所示,试验拉秧后耕层土壤肥力状况如表2 所示。
表1 试验地耕层土壤基础肥力条件
表2 试验拉秧后耕层土壤肥力状况
试验方法
试验设计
试验时间为2019 年7 月~2020 年1 月,温室面积100 m×8 m。试验于2019 年7 月15 日播种,穴盘育苗,8 月12 日定植,种植方式为小高畦双行种植,畦宽0.7 m,间距0.6 m,每畦种植24 株,每株留5 穗果,每穗留4 个果。试验共设4 个处理,3 次重复,共计12 个小区,小区面积46.8 m2,随机区组排列,共计种植75畦。栽培管理措施均一致。各处理施肥标准如表3 所示。
表3 设施番茄追施钾肥用量优化试验施肥标准
调查指标及方法
(1)生长性状指标测定
试验定植后,各小区内随机选取3 株定株,作为定点观测植株,于开花期、坐果期、结果初期及盛果期对定株进行株高、茎粗的跟踪测定,株高于切除生长点后停止测定。株高采用盒尺测定,茎粗采用游标卡尺测定。
(2)产量测定
各小区内随机选取10 株为测产样本,于果实成熟后,采收并记录产量及果实个数。
数据处理与分析
Excel 2007 进行数据整理分析,采用SPSS V19.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与分析
不同钾肥追施用量对番茄生长性状的影响
株高、茎粗测定结果列于表4。结果表明,追施不同用量的钾肥,对设施番茄的植株长势存在一定影响。在开花期时处理间植株长势有一定差异,其中株高处理1 最高,CK 次之,二者差异不显著,处理2 最低,差异显著。茎粗处理3>处理2>CK>处理1,处理3 与处理2 之间差异不显著,对比处理1 和CK 差异显著。结果期至盛果期,处理间株高、茎粗无显著差异,整体上看,CK 整体株高较高,茎粗较细,有徒长趋势,而处理1、2、3 株高相差不大,茎粗处理3、处理2 比处理1 稍粗,长势更好,可见一定范围内追施钾肥量越高对植株长势有促进作用,但追施量过大,容易引起植株徒长,综合植株长势数据分析,以处理2、处理3 长势较好,植株较为粗壮,蓄积养分较多。
表4 不同钾肥追施用量对番茄株高、茎粗的影响
不同钾肥追施用量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表5 中数据显示,不同的追施钾肥用量对番茄产量存在一定影响,随着钾肥追施量的增加,番茄的单株果数、单果重、单株产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单株果数处理3>处理2>CK>处理1,处理3 单株可结20 个果,与CK相比差异显著;单果重处理2>处理1>处理3>CK,处理2 单果重最高,为204.42 g,差异显著,比CK 增加28.32%;单株产量处理2>处理3>处理1>CK,处理2 和处理3 均与CK 存在显著性差异,处理2 单株产量最高,处理3 次之,分别比CK 单株增产35.64%、22.18%,处理1 与CK 无显著性差异,但单株产量比CK 高6.91%。可见,增施钾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番茄产量,但是钾肥追施量过高,对番茄产量不但没有增加趋势,反而会使产量降低。这是因为增加钾肥追施量,虽然可提高单株坐果数,但由于单果重的降低更明显,导致产量降低。综合产量分析,三个处理中以处理2 产量表现最好,单株产量为3.73 kg,10 月30 日开始陆续成熟采收。折合产量7460 kg/667 m2,对比农户传统施肥习惯,钾肥追施量减少了15.3 kg/667 m2,单株产量提高了35.64%,增产1960 kg/667 m2。
表5 不同钾肥追施用量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结论与讨论
追施不同用量的钾肥,对番茄植株长势有一定的影响。本试验结果显示,一定范围内追施钾肥用量越大对植株长势促进越大,但追施量超过一定范围,容易引起植株徒长,综合植株长势数据分析,以处理2、处理3 长势较好,植株较为粗壮,蓄积养分较多。崔文芳等[12]研究发现,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番茄株高、茎粗有极显著促进作用。本试验中各处理株高、茎粗差异不显著,与前人研究结果有一定差异,这可能与试验地块基础肥力过高有一定关系,由于土壤中养分含量过高,影响到追施钾肥对植株长势促进的效果。
追施不同用量的钾肥,对番茄产量有一定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增施钾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番茄产量,但是钾肥追施量过高,对番茄产量不但没有增加趋势,反而会使产量降低。这是因为增加钾肥追施量,虽然可提高单株坐果数,但由于单果重的降低更明显,导致产量降低。综合产量分析,处理2 产量表现最好,单株产量为3.73 kg,每667 m2产量7460 kg,对比农户传统施肥习惯,钾肥追施量减少了15.3 kg/667 m2,单株产量提高了35.64%,每667 m2增产1960 kg。
综合以上分析,处理2 番茄的长势较好,产量最高。可见适当减少钾肥施肥比例,对设施番茄产量无不良影响,反而对于产量的提高有一定效果。下一步将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进一步论证,同时研究钾肥的每次追肥用量及追肥次数的问题,以期为北京市昌平区设施番茄生产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