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能更好理解“补砖问题”
2022-05-06晁艳玲
文|晁艳玲
一年级教材中有一种“补砖”问题,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和推理能力的渗透都有帮助。引导学生理解“补砖问题”,可以设计以下的教学过程。
学具准备:一张需要补砖的墙面图、10个代表墙砖的长方形。
一、整体感知,发现规律
出示图1、图2。
图1
图2
这是两面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墙上的砖是怎样铺的?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有的一行两端是半块砖,两端的半块砖合起来正好是一块砖;每面墙要用同样的砖铺;墙中的砖是隔行对齐,下面一行的砖缝线对着上面一行砖的中间。
二、自主探究,感悟方法
1.出示图3,学生明晰题意。
图3
2.估一估。
这面墙缺少了一些砖,你能根据每行砖空白的长度和一块砖的长度,估一估缺了多少块砖吗?
3.画一画。
(1)你估计缺了多少块砖?请同学们在《学习单》中画出缺少的砖。
(2)同桌交流。
4.摆一摆。
(1)学生拿出学具,用长方形硬纸片摆一摆,补出图中墙面缺少的砖。
(2)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摆好的墙面图和画出的墙面图。教师提问:你画对了吗?你觉得画图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3)反馈交流,并结合错例进行分析。
得出:一共缺了10块砖。画图时,要注意下一行的砖缝线对着上一行砖的中间,砖缝线要隔行对齐(如图4)。
图4
5.算一算。
(1)提问:如果不画图,你能算出这面墙缺了多少块砖吗?
(2)学生独立解答。
(3)汇报交流。
得出:因为每一行砖的数量相等,都是5块砖。所以,先用“每一行的总砖数-每一行已有的砖数”算出“每一行缺的砖数”,再把“每一行缺的砖数”相加,就算出了“一共缺的砖数”。
第三行:5-2=3(块)
第四行:5-2=3(块)
第五行:5-1=4(块)
一共缺的砖:3+3+4=10(块)
三、深化练习,拓展延伸
请你选择喜欢的方法,算算下面的几面墙各缺了多少块砖?(如图5、图6、图7)
图5
图6
以上活动,把操作与思考探究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反思能力,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