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化作业:“双减”背景下数学作业跨年段整体设计与实施
——以“运河名胜研究”项目为例

2022-05-06文|王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年段运河双减

文|王 平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的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

“双减”的实施对每一所学校、所有的义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如何在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同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各地、各学校都做了很多探索,主要集中在建立公示制度、实行弹性作业等量的控制以及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性作业等作业形式的变化。“双减”政策的实施,让学习的事情主要在学校里完成,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有基于学习目标综合考量的,包含体验、探究、实践等任务的富有个性的项目化作业。

一、“双减”需要直面的作业问题

“双减”政策落地后,对作业的研究和调控已成学校工作常态。在最近的一次作业调查中,我们对3~6年级学生的作业感受进行了全样本问卷、座谈和个别访谈。数据显示,约20%的学生觉得“累”。关于背后的原因,涉及到较多的为“作业多”“作业没意思”“重复”“与自己的生活无关”等。

由此可见,我们目前的学科作业仍然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一是练习目标单一,教师首先布置的和比例最大的作业是指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作业,数学作业多是纯数学的形式,练习目标单一指向巩固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问题情境虚幻,调研中学生反映较多的是作业与自己的生活无关,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多是脱离学生经验的、虚构的甚至背离真实的生活情境,因此难以激起学生做作业的欲望。三是学习主体缺失,学生作业的目标只是追求正确率,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偏向于只要仔细就能获得满分的作业,而对需要自己设计方案、有挑战的问题表现出畏难情绪。由此造成作业心理上的只关注来自教师和同伴的评价,失去作业自我发展意义。四是评价方式陈旧,目前的学科作业评价仍停留在只对作业的结果评价。对于学生作业过程中的学习策略、意志品质、心理发展等缺乏准确适切的评价办法。

二、项目化作业:破解作业困局的路径探寻

(一)项目化作业的内涵解读。

“项目化学习”的概念源于欧美国家,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时期的意大利。20世纪初,经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和杜威对项目学习进行了理论充实,随后人们从“问题式学习”转向为“项目化学习”,应用范围也由高等教育扩展到基础教育。它给学生提供了思考、解决问题和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通过项目驱动用来解决教育中理论与实践分离的问题。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强调重视情境教学,积极开展项目化学习,进一步优化授课方式。

“项目化作业”是一种以项目为载体的综合性作业模式,它是项目化学习在课后的一种实践方式。教师结合课标、教材及学情,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恰当地确定项目任务,并将它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要求下,通过逐步完成项目中的各个活动环节来完成项目任务,最终产生“项目作品”,作为作业成果。

(二)项目化作业的特征分析。

1.扩展作业目标维度。

一般的数学作业内容受到时空的限制,形式多是纸笔计算,面对的问题也都经过简化,目标指向单一。而小学数学项目化作业的目标更加丰富多维,它不仅要巩固、练习相关的知识,同时要能够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受到项目任务的驱动,学生在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达成认知领域的相应目标,同时能够在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达到相应的目标。它在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的同时,更加指向影响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

2.直面真实作业情境。

小学数学项目化作业给学生提供了面对复杂、开放的真实作业情境的机会,强调学生、知识与情境的相互作用。项目化作业以真实的问题吸引学生注意,以真实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需要,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对知识的价值认同。

项目化作业情境不是必然存在某种数量关系的几条简短信息,而是生活中真实的、复杂的、信息丰富未经删选的问题,是结构开放、鲜活的学习资源。项目化作业的方式也是真实的,教师将抽象的、深奥的、概念化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有趣的、情境性的驱动性问题,从而让项目化作业真实可及。

3.打破学科作业壁垒。

项目化作业指向数学学科核心概念和关键能力的整体理解,是更加综合的作业。跨年段的项目化作业打破了原来学科作业中碎片化单课落实的状态,是从经验单元的角度综合设计的。这样的作业削弱了“堂堂清”的特征,进而展现出作业完成过程中的阶段性,每一个阶段可能会包含若干节课甚至若干年级的组合。

4.促进学生作业自主。

通过机械地重复或者游戏化的方式练习运算、公式等事实性和程序性的作业有利于可被检测的知识、技能的习得。但这样的作业无法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和承担项目的机会,因此学生在遇到类似的情境时很难自觉进行复杂的决策。项目化作业将主动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主动精神,进行独特创造,对自己的作业负责。

5.推动作业综合评价。

对项目化作业的评价不同于传统的纸笔作业,它不仅要评价作业的结果,更要对作业的过程进行评价。评价不仅要通过成果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能力发展状况,还要考量完成项目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合作意识和操作方式等。参与评价的主体也不止教师,还包括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等。

三、项目化作业的跨年段整体设计与实施

“双减”实施以来,我们积极整合学科资源,设计项目化作业,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面对真实情境运用知识、形成能力、培养素养的机会。结合以往项目化学习的经验,我们设计了六个年级同一主题的跨年段项目化作业——“运河名胜”。

(一)项目背景简述。

淮安坐落于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是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历史上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大运河淮安段名胜古迹众多,仅里运河两岸各类名胜遗迹星罗棋布。据统计,仅解放前淮安境内的庵、观、寺、院等约有124座。

伴随运河文化研究和运河名胜保护,这些运河名胜逐步走进小学生的课堂成为引以为傲的地方文化代表。这些运河名胜处处是鲜活的教育素材,蕴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本项目以运河名胜古迹为载体,以人文情怀培育为主题,将数据分析观念、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合作沟通能力等素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地认识、研究和保护运河名胜。

通过梳理数学知识,结合学生年段特点,本项目形成了三个跨年段的子项目:“数”运河风流、运河“形”胜和“谋”运河发展。每个项目在1~6年级又分成不同的年段子项目,共计18个二级子项目。项目时长根据年段项目任务难度和学生能力特点有所不同。以下为运河“形”胜的年段子项目主题和内涵。

运河名胜项目化作业年级主题与内涵(运河“形”胜)

(二)驱动性问题。

项目化作业是以问题驱动主动学习的,与纸笔作业不同的是这样的问题不是庞大、抽象、超出年段理解的学科本质问题,它需要教师通过不同的方式将其转化为驱动性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参与作业的兴趣。这样的转化方式能提升本质问题、联系学生经验、重述事实性问题等。

在一年级的项目作业“运河名胜——我会看”中,本质问题是通过实物和模型能准确辨认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等几何体。我们可以将其置于运河名胜的研究中,将其转化为这样的驱动性问题:参观清晏园时,你拍下了哪些形体?它们在哪里?是什么样的?把它们介绍给同学。在六年级的项目化作业中,学科本质问题主要练习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计算图上距离和画平面图以及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我们将它们设计成了绘制一个名胜的平面分布图,小组分工利用掌握的信息和技能,选择纸、木片、3D材料等做其中的“桥”“亭”等。这样的驱动性问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投入。

(三)学习目标。

“运河名胜研究”项目化作业依托学科知识与技能,突出数学核心素养进行串联整体设计(如下图)。

“运河名胜研究”项目化作业设计流程图

“运河名胜研究”项目化作业设计是基于数学课程标准通过学科课程结构与知识点分析确定的目标,经历设计作业情境→设计项目活动→设计项目作业内容→作业成果及评价设计→反思与改进等过程,逐步形成小学数学项目化作业整体设计。

本项目立足于运河文化保护,基于综合素养导向,挖掘有教育意义的问题和信息,通过“‘数’运河风流”“运河‘形’胜”“‘谋’运河发展”三个方面,让学生走进运河文化。采用学科素养与核心素养双线并行的方式设计(如下图)。每个项目在设计时不仅关注数学学科内部的关键知识和关键能力培养,同时挖掘运河名胜中的育人价值,蕴含人文素养的培育。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为任务内容、素材、目标不同,采用的探究方式也略有不同。

(四)项目实施。

“运河名胜研究”总项目根据不同的领域安排了三个子项目,同时每个子项目实施过程中与学生已有能力水平、学习内容相结合进行了跨年段整体设计,每个年级都有属于自己的年段子项目。通过这样的设计形成18个不同的二级子项目。下面以子项目二“运河‘形’胜”中六年级的“运河‘形’胜——我会做”为例,介绍项目化作业的具体实施过程。这个作业时长为4周,大约用时8课时。

1.作业目标。

目标一:通过调查、访谈、阅读等活动,了解运河名胜的历史故事、社会价值和建筑风格等。

目标二:通过实地参观、查阅资料等提升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会用绘制平面图等记录信息和表达观点。

目标三:通过测量、计算等绘制某处名胜的平面图,思考其中蕴含的江淮园林布局特点。

目标四:通过测量和计算,选择纸、木片、3D材料等做其中的“桥”“亭”等。

2.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一:在绘制园林平面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核心问题二:在制作建筑模型时,我们运用到的立体图形有什么特点?

3.活动安排。

活动一:获取信息,感知运河文化。

阅读《淮安市志》和《运河之都——淮安》了解运河周边的时代变迁,理解不同名胜所承载的文化属性。(材料略)选择自己熟悉的一处名胜景点做详细研究。

活动二:绘图实践,探究园林布局。

任务1:测量。实地测量清晏园的建筑分布,选择合适的比例尺计算出图上长度,标注在草图上,并能准确记录所处方位。

任务2:画图。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比例尺,测定方向和距离,绘制清晏园的平面分布图。

任务3:分析。比较清晏园、陈潘二公祠、国师寺等园林的建筑、景致布局情况,分析江淮古典园林中的布局特点。

活动三:设计制作,体悟古典建筑美。

任务1:小组合作,选择一处名胜中某一部分的“桥”“亭”“庭”“厅”“园”等进行制作。可以选择的材料有卡纸、木片或者采用3D打印进行制作。

任务2:撰写一份项目报告介绍本次作业的完成情况,向全班介绍你们的作业过程、收获与反思。

(五)项目评价。

作业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本作业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评。

“运河‘形’胜——我会做”项目化作业过程性评价量规

除了对数据分析、合理推算、数学表达等数学能力的综合运用,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的互联,可以在活动三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要评价他人的作品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评价一个作品?由此确定了建筑模型评价量规,学生可以据此进行评价。

“运河‘形’胜——我会做”项目化作业(建筑模型)终结性评价量规

四、跨年段项目化作业的实践启示

对项目化作业进行跨年段的整体设计是站在知识领域整体教学的视角,审视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在对学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整体设计项目。这样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贯通和综合素养的形成。同时有助于学校整体作业体系的优化和实施,形成每个学校必须完成的校本化作业体系。

小学数学跨年段的项目化作业设计与实施需要细致分析与把握六个年级的不同,包括核心知识、驱动性问题、活动设计、作业成果、作业评价等。要将核心知识的学习融入项目化作业实施的过程中。同时年级子项目要贴合课标要求呈现整体性和递进性。

猜你喜欢

年段运河双减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中国运河志》简介
小学低年段口语交际训练之我见
如泰运河谣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把握年段特点 做好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