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话题,创新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

2022-05-06邵兰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51期
关键词:创新课堂阅读课堂课程改革

邵兰芳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语文阅读教学模块也在随之改变。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话题”设置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全新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魅力。本文通过阅读课文内容,设置“文本主话题”;品味精细环节,设置“文本微话题”;结合课文内容,设置“感受性话题”;结合生活实践,设置“综合话题”四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课程改革;初中语文;阅读课堂;设置话题;创新课堂

新基础语文课程在改革,像“满堂灌”之类的旧教学模式已经被教师所摒弃,很多新的教学范式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主阵地,特别是阅读教学模块,已经由“重在研究课文意义的注释与还原”向“重在研究学生的体验与再创”转移。那么,什么是阅读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就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就是一场对话,但是对话不等于聊天,不可以漫无边际,信马由缰。用于阅读教学的“话题”必需能够引出学生带有个人创见的情感对话,具有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自由性的特点,对话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教学意义,完成课堂建构。那么,作为一线阅读教学的实践者,我们如何通过巧设话题来创新课堂教学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

一、阅读课文内容,设置“文本主话题”

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事先设计好话题,等于整节课成功了一半。有了话题,就有了思考探究;有了课堂交流,就确保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就能真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智取生辰纲》一文教学中,笔者设置了主话题“话说《水浒传》英雄人物”,围绕主话题,分别有几个相关的小话题。

主话题:话说《水浒传》英雄人物

1.以成败论英雄

英雄的解读:①本领高强、勇武过人。②具有英雄品质的人。③无私无畏、不辞艰难,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人。(供学生参考)语言模式:我认为__________是(不是)英雄,因为__________。

事例:我认为杨志是一个英雄,因为他的成功在于为了保护生辰纲,谨慎机警,忠于职守,这个过程中变时辰、催前行、叱虞候、顶都管、防客商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生辰纲。

2.以智谋论英雄

杨志要保护生辰纲,吴用等人要劫取生辰纲,在这场矛盾冲突中,双方都充分显示了“智”,语言模式:我认为 __________是(不是)英雄,因为他的“智”体现在__________。

事例:我认为杨志是英雄:因为他的“智”体现在只藏行踪、智选路径,智變行辰这几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杨志的精明、谨慎、多智。

3.以情感论英雄

《水浒传》篇幅较长,英雄众多,谁是你心目中的真正英雄,请为他写一份颁奖词,100字左右。

二、品味精细环节,设置“文本微话题”

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设置微型话题。例如,在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溜索》一文教学时,笔者设置了三个话题:

1.对比阅读:这个单元共有三篇小说:《孔乙己》《变色龙》《溜索》。大家有没有发现,前两篇都是以小说中的人物为题目的,如果我们也以《溜索》中某一人物命题,大家认为可以用文中哪一个人呢?

(学生讨论,教师作结:人物众多,还有马牛的渡江,要选择一件核心事件,所以作者用了《溜索》这个题目)

2.小说中多次写到了鹰,鹰的描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道题关键是理解环境描写及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写鹰,侧面衬托了怒江的环境险恶,正面衬托了马帮汉子的勇敢无畏,艺高胆大)

3.小说的旁批很有特色,你能说说它们的与众不同?

(自读课文都有阅读提示与旁批,用来指引学生如何进行阅读,这是自读课文的方法,如果学生能够抓住这些提示去阅读,就能够把握阅读的方向,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例如,第一段旁批“起笔突兀,一下子就能够把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这种开头直接,起笔不凡,一下子吸引读者。第四段的旁批“类似这样干净、洗练的语言,文章处处可见,仔细品味”。这是让学生理解作者的语言特色,本文的语言多用短句、叠词,简简单单,却能够形象生动地把事物特征与人物性格展现出来)

三、结合课文内容,设置“感受性话题”

有时候,轻轻抛出一个话题,却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一个话题,就能成为撬动整节阅读教学的一个支点。“设置话题”是一种阅读教学的策略,是创新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感受性话题是为了表达学生学习后的体验、感受、感悟或启迪。例如,在《送东阳马生序》教学中,笔者设置了“说说现代的学生的苦乐观”这个话题,分别有三个小话题。

1.作者宋濂经历了“借书之苦”“叩问之苦”“求师之苦”“生活之苦”之后,终于学有所成,成为一代大儒,你认为他这样做值得吗?

(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人的成绩与刻苦学习分不开的)

2.宋濂的苦学,马则君的善学,他们两人的学习条件不同,但他们两人都少年成才,你怎么理解环境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好坏与环境没有必然的联系,关键在于个人的努力)

3.很多学生认为,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不需要像宋濂一样苦学,你怎么看待刻苦学习的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学习宋濂的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精神)

四、结合生活实践,设置“综合话题”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知识。《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在特定的情景中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去解决问题的高级能力和人性能力。要使语文教学从单纯的书本知识传输向应用能力培养转变,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综合性话题”既关系到文本阅读,又拓展、旁逸到更为宽泛的内容中去,带有一定综合性学习的因素,也涉及专题学习的范围。例如,在《生物入侵者》这篇文章中,笔者设置了这样的话题:

1.辨别:下列生物属于“生物入侵者”吗?为什么?

①加拿大一枝黄花被引入中国后,开始大面积扩散蔓延。它能使植物大面积死亡,果园农田作物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危及生态安全。

②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千米后才会落地,如果各种条件适合,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

③风眼莲作为观赏植物被带到了各个国家,繁殖能力极强的风眼莲便从此成为各国大伤脑筋的头号有害植物,扩散速度之快令人瞪目结舌。

(答案:①√,② ×,③ √。原因:非自然途径,并且大规模的扩散蔓延使植物大面积的死亡,危急生态安全)

2.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一些学者主张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然而,更多的学者持反对意见。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用了相应的措施。请同学们继续查找和搜集一些关于“生物入侵者”的资料,做一份手抄报,作为本月的主题活动。

(这个话题就是一次搜集资料,提炼资料、整合资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与思、读与写、读与讲综合进行,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手能力,有很好的训练意义)

巧设话题,创新课堂教学,是一种新的阅读策略。最早提出“对话”概念的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他在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的“对话路线”之后,“对话”这个具有多元价值的概念,就开始活跃在人文主义学者的视野之中。如果说语文阅读教学是一棵大树的话,那么“话题”就是这棵树的“根”。话题设置得巧妙,这棵树就能够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在课堂轻轻地抛出一个话题,学生的思维可以从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生成许多高质量的独特见解,学生的思维主动地发展,表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一节活跃生动的语文课就出现在众人面前。抓住“话题”这个抓手,让师生都可以得到解放,让语文课堂充满快乐与智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1112/t20111228_167340.html.

[2]郑国民.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7-28.

猜你喜欢

创新课堂阅读课堂课程改革
新形势下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构建探索
巧施练笔,让写作之花绽放
探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初中政治创新教学策略
紧贴新课标,反向设计阅读课堂
引导探究创建“新”的语文课堂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