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处理方式对“泰山1号”猕猴桃果实产量的影响

2022-05-06孙戈衣颖

种子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正交设计猕猴桃

孙戈 衣颖

摘    要:以“泰山1号”猕猴桃为试验材料,探究留果数、氯吡脲喷施浓度、授粉方式3个因素对果实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疏果时每处叶柄保留1~2个果,氯吡脲喷施浓度为5 mg/L或15 mg/L,采用人工授粉与自然授粉相结合的处理方式,将会进一步提升猕猴桃果实产量,并且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

关键词:猕猴桃;“泰山1号”;正交设计;单株产量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6-0001-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663.4       文献标志码:B

“泰山1号”是近几年泰安地区猕猴桃种植主推的丰产优质品种之一。在本地猕猴桃种植产业扩大和种植人数增加的背景下,探究不同处理方式对猕猴桃果实产量的影响,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的种植管理,有助于提升“泰山1号”猕猴桃的产量和质量,为本地果农增收致富提供帮助。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本次试验在东平县梯门镇东沟流村和东平街道石马村进行。试验品种为“泰山1号”,该品种具有结果早、坐果率高、抗旱能力强、丰产优质等一系列特点,适合在山地、丘陵等地区种植。

试验地屬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640 mm,7—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年均气温13.4 ℃,日照时数2 446.3 h,无霜期201 d。通过土壤采样分析得知,试验地土壤以褐土为主,土层厚度20~30 cm,pH值7.1~7.3,呈弱碱性,有机质含量0.8%。选择T形架栽培模式,试验地内雌树和雄树的比例为5∶1,株间距2.0 m,行间距3.6 m。

1.2 试验内容

试验共设置3个因素。主因素1个,为留果数量(A),有4种处理方式,分别是同一节位上留1个果(A1)、两个果(A2)、3个果(A3)和不疏果(A4)。

副因素两个,其一为氯吡脲喷施浓度(B),有4种浓度,分别是0 mg/L(B1)、5 mg/L(B2)、10 mg/L(B3)和15 mg/L(B4);其二为授粉方式(C),有两种方式,分别是人工授粉(C1)和自然授粉(C2)。

在疏果处理中,坚持“同一个结果枝上疏两头果、留中间果,同一节位上疏两边果、留中间果”的处理原则。在上述处理的基础上,对不同处理方式进行组合设计,得到三因素多水平正交设计表,如表1所示。

1.3 果实的测定

首次采样时间为2020年7月1日,之后每隔15 d从试验区内采摘猕猴桃果实并进行测定。整个试验过程中共采样6次。对于采集到的猕猴桃果实样品,主要测定以下内容。

第一,单果重量。每个试验小区内采摘猕猴桃果实10个,等到果实软熟后用电子秤逐一测量单个果实的重量。重复上述操作3次,取平均值,降低误差干扰。

第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该指标可用于判断水果成熟情况,对确定最佳采摘时间,实现水果产量、质量最大化有积极作用[1]。借助于手持折光仪(贝尔分析仪器有限公司,BXG-4型,测量精度±0.1%)测定。采摘

猕猴桃果实后,在常温环境下放置7 d,等到果实变软后再进行测定。每种处理方式下随机选择10个果实并计算平均值。

第三,单株产量。在9月末将试验小区内所有猕猴桃植株上的果实全部摘除,测定每一株上猕猴桃果实的总重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猕猴桃单果重量的影响

不同处理方式下猕猴桃单果重量及平均值如表2所示。

结合表2数据可知,留果数量和氯吡脲喷施浓度对不同时期采样果实的单果重量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相比之下授粉方式对单果重量的影响并不明显。以留果数量为例,对比组合4(A1B4C1)和组合9(A4B3C1),可以发现,在氯吡脲喷施浓度为15 mg/L、采用人工授粉、留果数量为1个时,单果重量要明显高于不疏果的情况。在7月1日采摘的猕猴桃果实中,组合4单果重88.75 g,在9月15日采摘的猕猴桃果实中,组合4单果重为129.59 g,多次取样平均单果重106.86 g。相比之下,组合9的猕猴桃平均单果重仅为61.42 g。

表2中,平均单果重量最大的组合为组合4(A1B4C1),表明留果数为1个、氯吡脲喷施浓度为15 mg/L、选择人工授粉,能够让猕猴桃果实在不同生长期内的单果重量更高。

2.2 不同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不同处理方式下猕猴桃果实可溶性固定物含量及平均值如表3所示。

结合表3数据可知,留果数量与氯吡脲喷施浓度对猕猴桃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较为显著[2],相比之下授粉方式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并不明显。以喷施氯吡脲浓度为例,对比组合1(A1B2C2)和组合3(A1B4C2)可以发现,在选择自然授粉、留果数量为1个时,氯吡脲喷施浓度为5 mg/L的猕猴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平均含量(5.53%)高于氯吡脲喷施浓度为15 mg/L的情况(5.12%)。

表3中,猕猴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的是组合15,即A2B4C2,表明在果柄处留2个果、选择自然授粉、氯吡脲喷施浓度为15 mg/L的处理下,猕猴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更高。

2.3 不同处理对猕猴桃单株产量的影响

不同处理方式下猕猴桃单株产量如表4所示。

结合表4数据可知,组合11(A2B4C1)处理下猕猴桃单株产量最大,为41.18 kg,表明在果柄处留两个果、选择人工授粉、氯吡脲喷施浓度为15 mg/L时,有助于提升猕猴桃的单株产量。

本次试验对比了不同因素对猕猴桃单株产量的影响,根据表4数据可知,B×C(氯吡脲喷施浓度×授粉方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A(留果数量)和B(氯吡脲喷施浓度)。2979ACBE-90D1-4179-8CCE-7D9128C7BFBE

3 结论

猕猴桃开花数量多,正常情况下超过90%的花都能够受精坐果。如果不进行疏果,后期单株果实数量太

多,必然会导致养分、水分供应不足,从而出现果实个头小、品质差的情况,严重影响猕猴桃种植收益[3-4]。因此,在猕猴桃开花期或坐果时,必须疏除多余的花蕾和果实。在同一节位上保留1~2个果实,可以保证植株根系提供的养分和水分满足果实生长所需。

氯吡脲是果树种植中常用的一种果实膨大剂,并且对提高坐果率、提升果实品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超量使用氯吡脲会增加畸形果的数量,导致猕猴桃果实的果心变大、口感下降。因此,合理使用氯吡脲才能提升果实产量并改善果实品质[5]。本次研究中,氯吡脲喷施浓度在5 mg/L和15 mg/L是比較适宜的。

猕猴桃是雌雄异株植物,在本次试验中通过科学搭配雌树和雄树的比例(5∶1),确保即便是在自然状态下也能够使猕猴桃雌性植株正常授粉[6]。因此,试验中无论选择人工授粉(C1)还是自然授粉(C2),对于猕猴桃的单果重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株产量均没有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泰安地区在种植“泰山1号”猕猴桃时,疏果时每处叶柄保留1~2个果,氯吡脲喷施浓度为5 mg/L或15 mg/L,采用人工授粉与自然授粉相结合的处理方式,将会进一步提升猕猴桃果实产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猕猴桃果实品质,对实现猕猴桃的优质丰产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崔丽红,黄蔚,宋金秋.植物激素对诱导猕猴桃单性结实及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5):21-22.

[2]钱巍,冯翠,顾海龙,等.不同浓度氯吡脲处理对徐香猕猴桃果实单果重及品质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20,40(19):19-22.

[3]葛东颖,李华佳,杨成聪,等.不同处理工艺对猕猴桃果酒品质的影响[J].中国酿造,2019,38(4):70-74.

[4]牛佳佳,袁云凌,鲁云风,等.冷藏条件下不同保鲜处理对金桃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20,49(12):115-123.

[5]祝曰胜.“泰山1号”猕猴桃引种表现及栽培管理技术[J].乡村科技,2020,11(30):115-116.

[6]王海荣,安淼,孙山,等.“泰山一号”猕猴桃花果管理技术集成试验[J].果树资源学报,2021,2(2):21-24.2979ACBE-90D1-4179-8CCE-7D9128C7BFBE

猜你喜欢

正交设计猕猴桃
好吃的猕猴桃
为什么猕猴桃身上长满了毛?
猕猴桃催熟日记
基于极限平衡法的边坡坡面形状的研究
葛黄颗粒水提取工艺研究
乌腺金丝桃中总黄酮超声法提取工艺研究
养个猕猴桃做宠物(大双色图,排四面)
猕猴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