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梗菜品种比较试验及轻简化栽培技术研究
2022-05-06李政扬焦书升高艳丁聪王惠云霍治邦
李政扬 焦书升 高艳 丁聪 王惠云 霍治邦
摘 要:通过对4个优良青梗菜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出绿领1407在开封地区总体表现较好,产量为4 759.7 kg/667 m2,比对照冠军青梗增产682.1 kg/667 m2,产量提高了16.7%,田间表现良好,抗软腐病、霜霉病和病毒病,适应性强,宜推广。介绍了适合开封地区的青梗菜种植模式与轻简化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青梗菜;品种比较;轻简化栽培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6-0004-04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 文献标志码:B
青梗菜在植物学上属于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普通白菜,别名白菜、青菜、油菜,是小白菜的一种。青梗菜原产中国,最初在江浙地区种植普遍,现在各地都有种植,除直接供应城乡居民满足生活需求外,部分以速冻保鲜和脱水加工形式远销日本等国。青梗菜生育期短、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近几年在河南省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开封地区对青梗菜的需求在逐年增加,也是开封“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筛选出适合开封地区种植的青梗菜新品种,在前期筛选的基础上,挑选了4个青梗菜新品种继续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并总结了适合开封地区的轻简化栽培模式与技术,供开封地区叶菜生产园区与基地参考。
1 品种比较试验
1.1 材料与方法
1.1.1 参试品种介绍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青梗菜从常规种到如今的杂交种,品种不断更新换代,杂种一代(F1)生活力、生长势、抗逆性、产量、品质等方面均优于其双亲,商品性较好,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我国各大叶类蔬菜专业种植基地普遍选用杂交种生产商品性好的高端叶菜。为了更好地为开封地区叶类蔬菜生产用种提供参考,本研究所选品种均为一代杂种。
2020年从青梗菜主产区收集了23个青梗菜杂交种,分别在祥符区、通许县等地进行集中种植,初步筛选出4个综合性状相对优良的青梗菜新品种,分别是川岛青翠(河南欧兰德种业有限公司)、绿领1407(南京绿领种业有限公司)、青梗68(新乡市农科院)、夏龙7号(德州市德高蔬菜种苗研究所)。在前期筛选的基础上,2021年以冠军青梗(福州长丰种苗有限公司)为对照,在通许县进一步开展品种比较试验。
1.1.2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5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25 m2,平畦种植,株距4 cm,行距10 cm。2021年9月11日播种,10月27日收获,测定主要植物学性状、商品性状及产量。
1.1.3 试验方法
品种比较试验于2021年9—10月在通许县冯庄乡战胜家庭农场露地青梗菜种植园区进行。该园区周年化种植青梗菜,拥有良好的种植管理经验。由于前茬作物为青梗菜,为补充土壤有机质,保持土壤活力,在施底肥的基础上增施生物有机肥250~300 kg/667 m2。采用平畦种植,耕地后平整土地,使用简易化精量播种耧,每次播种8行。田间管理措施按常规进行。需要注意的是,青梗菜容易受虫灾,也不耐旱,因此日常管理时要格外注意病虫害防治,试验地要保证水量充足,勤浇水。
11月27日,调查田间整齐度、植株发病情况;每个小区随机选取10株,测量株型、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等数据;每小区随机选取0.25 m2考查产量情况。整个试验过程保证养分充足,进行必要的追肥。
1.2 结果与分析
1.2.1 植物学性状
由表1可以看出,川岛青翠叶片颜色深绿色、最深,青梗68黄绿色、最浅,其余均为绿色;青梗68、夏龙7号、冠军青梗的叶柄颜色为浅绿色,其余为绿色;从株高来看,夏龙7号最高,绿领1407其次,川岛青翠和青梗68较低;从叶片数量来看,夏龙7号、绿领1407、冠军青梗均为12片左右,青梗68叶片数最少;绿领1407最大叶片长度最长,其次是冠军青梗、夏龙7号,最短的是川岛青翠;最大叶片宽度差别不大,在7~8 cm之间;叶柄最宽的是夏龙7号,最窄的是川岛青翠。
1.2.2 商品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夏龙7号长势强、整齐度好,青梗68长势较弱、整齐度较差;除川岛青翠束腰性较弱外,其余束腰性均为中等;从叶形上看,川岛青翠和青梗68为卵圆形,其余为椭圆形;所有品种叶缘均光滑,
叶片无腊粉。
1.2.3 抗病性调查
由表3可以看出,参试品种均未出现软腐病、病毒病,除青梗68出现霜霉病外,其余品种均未出现霜霉病,表明参加试验的品种具有良好的抗病性。
1.2.4 丰产性
由表4可知,青梗菜产量最高的品种是绿领1407,为4 759.7 kg/667 m2,比对照增产682.1 kg/667 m2,产量提高16.7%;其次是夏龙7号,为4 604.1 kg/667 m2,比对照增产526.5 kg/667 m2,产量提高12.9%;再次是川岛青翠,为4 290.1 kg/667 m2,比對照增产212.5 kg/667 m2,产量提高5.2%;青梗68产量为3 818.8 kg/667 m2,比对照减产258.8 kg/667 m2,产量减少6.3%。
1.3 小结与讨论
从产量看,绿领1407、夏龙7号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16.7%、12.9%,增产效果显著,川岛青翠比对照增产5.2%,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从株高看,夏龙7号、绿领1407比对照高,川岛青翠比对照稍矮。从叶片颜色看,川岛青翠颜色比对照深,为深绿色,夏龙7号、绿领1407颜色与对照一致。从叶柄颜色看,川岛青翠、绿领1407颜色比对照深,为绿色,青梗68、夏龙7号颜色与对照一致,均为浅绿色。从叶片数量看,夏龙7号、绿领1407与对照差别不大。从最大叶片看,绿领1407比对照叶片长,青梗68和夏龙7号与对照基本一致。从最大叶叶柄宽度看,绿领1407、夏龙7号均比对照宽,川岛青翠、青梗68比对照窄。从田间表现看,夏龙7号长势旺、整齐度好,绿领1407田间长势旺但整齐度表现一般,川岛青翠束腰性稍弱,其余新品种束腰性中等。所有品种叶缘均光滑、叶片无腊粉。从抗病性看,除青梗68出现霜霉病外,其余品种均抗三大病害,表现出了较好的适应性。7331D6D2-D3A7-4637-AC70-6A1BBC5EEB71
综合来看,绿领1407产量最高,叶片、叶柄颜色均为绿色,叶片较多,田间表现良好,整体表现突出;夏龙7号产量较高,植株较高,叶片绿色,田间长势旺,总体表现较好。
2 栽培模式
青梗菜的种植模式按照是否有保护设施进行划分,分为露地栽培和设施栽培。
目前,开封地区的设施栽培为塑料大棚栽培,冬季温度低于-3 ℃时,覆盖棉毡、草苫等保温设施;夏季温度高于30 ℃时,通过放边风、加盖遮阳网等措施加大通风量、降低光照强度,从而降低棚内温度与湿度,有条件的可以在大棚顶部增加顶放风设备,使聚集在棚顶部的大量热量快速散发至棚外,降温效果更加理想。
无论是露地种植还是设施种植,都采用平畦,主要涉及整地、播种、浇水、施肥、采收等环节。目前整地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无论是适合露地的大型机械还是适合棚内作业的小型机械都比较普遍。
播种方式有人工撒播、简易化半精量播种、自动化精量播种3种方式。人工撒播对工人的熟练操作程度要求较高,容易造成种植密度不均匀,浪费种子;简易化半精量播种利用串联多个播种耧,合理设置滚轮凹陷部位大小、间距,可实现一次多行播种,比人工撒播更精准、快捷;自动化精量播种是通过改变气压实现针孔吸、放种子,实现精量播种。这3种方式中,人工撒播投入最少,但撒播质量难以保证;简易化半精量播种设备投入适中,播种速度是人工的8~10倍;自动化精量播种设备价格较高,播种速度最快,各生产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考虑。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简易化半精量播种还是自动化精量播种,都要求土地平整,否则容易造成播种密度不均匀。
采用常规漫灌、喷灌技术,青梗菜叶片极易沾染泥土,影响外观品质,收获时需要额外增加清洗工序。青梗菜灌溉采用肥水一体化喷淋设施,大棚栽培时利用棚体钢架结构搭建管道、倒挂喷淋头,露地栽培时在地面搭建地插喷淋设施,根据青梗菜生长需求,从青梗菜上方喷洒补给水分、肥料,可使叶片不沾染泥土。使用喷淋设施,在浇水的同时清洗了菜品,与传统模式相比,不仅省去了采收后的清洗环节,还能避免清洗时因人工或机械触碰损伤叶片,间接增加了商品菜重量。同时,改采收后清洗为采收前清洗,延长了青梗菜的保鲜时间,扩大了可销售半径。
青梗菜人工采收,按15 kg/筐,整车运往批发市场销售。采收时,工人左手将菜拔起,右手用美工刀等切割工具将根部连带老叶一次性切除。需要注意的是,青梗菜从地里拔出来后不要甩土,直接切除即可,避免甩土时将泥土洒落到叶片、叶帮上,造成二次污染,影响商品性。
3 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
选择合适的品种是种植成功的重要因素,可根据当地饮食习惯和土壤、天气等条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选择合适的品种。
春秋季气候适合种植青梗菜,露地、大棚均可种植,可选择的品种较多。需要注意的是,早春季节开封地区风沙较大,影响菜品的外观品质,不适合露地种植,早春大棚种植应着重考虑选择耐低温、弱光、耐抽薹的品种;夏季应选择耐高温、高湿的品种;开封地区冬季一般最低温度-5 ℃左右,极端天气-10 ℃左右,气温较低,容易产生冻害,无法露地种植,大棚种植应选择耐低温、耐抽薹的越冬品种。除考虑季节带来的温度因素外,还应该选择抗病性强、丰产性好、商品性好的品种。
3.2 地块选择
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塊,大面积露地种植时需注意地势及周边交通情况,便于大型机械进出作业。
3.3 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杂物。每667 m2施高氮复合肥(N∶P∶K=22∶9∶9)50 kg、生物有机肥250~300 kg(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生物有机肥,有机质含量大于40%)。将肥料均匀撒施于地面,旋耕土地,靶平耙细。土地需平整,便于后续播种机械操作时播种均匀,且有利于种子发芽及植株生长一致。
3.4 播种
青梗菜种植时有育苗和直播两种方式。育苗移栽的成品棵型较大,单棵较重,生产周期较长,随着消费者饮食习惯及市场消费趋势改变,青梗菜的需求从大棵型向中小棵型转变,如目前烩面、米线等餐饮店更倾向于较小的棵型,因此育苗播种方式逐渐被淘汰,直播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目前有人工撒播、简易化半精量播种、自动化精量播种3种播种方式,后两者的应用更广泛。自动化精量播种设备适合大型蔬菜种植园区使用,据部分园区反映,气吸式自动播种设备若气孔堵塞会造成无法正常播种,但机器一直在前进,容易导致漏播,因此播种时要格外留意,或与厂家沟通增加无法播种报警装置。简易化半精量播种设备适合中小型种植户使用,虽效率不及自动化精量播种机高,但价格较低,容易操作。以使用简易化半精量播种耧为例,每次播种8~10行,冬季株距5~6 cm,春秋季株距3~4 cm,行距9~10 cm。
3.5 水肥管理
露地种植可使用地插式喷淋设施,大棚种植借助
棚体架构使用空中喷淋设施。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适时安排喷灌次数和喷灌时间。依据“三凉”(天凉、地凉、水凉)来确定浇水时间,一般在清晨和傍晚,清晨越早越好,傍晚在17:00以后。在炎热的高温天气,为了减轻逆境伤害(主要是热害,其症状是叶片畸形、卷叶),要在最热时喷水降温。播种后至出苗前要适当增加喷灌次数以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种子出芽;出苗整齐后,晴天每天喷水1~2次,保持土壤湿润[1]。出苗以后做到见干见湿,采收前2~3 d停止浇水。种植青梗菜一般不需要追肥,特殊情况可酌情增施高氮复合肥。
3.6 温度管理
青梗菜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 ℃,夏季高温时节不适合露地种植,大棚种植时应及时加大放风量,必要时加盖遮阳网,还可以通过喷水降温。冬季大棚种植时,可在棚内增加二膜或大拱棚,必要时覆盖草苫或棉毡,提高棚内温度,避免冻害发生[2]。7331D6D2-D3A7-4637-AC70-6A1BBC5EEB71
3.7 病虫害防治
综合采用物理防治(悬挂黄、蓝板)和化学防治(使用绿色高效低度农药)相结合的方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减少农药施用量。夏秋季节高温天气易发病毒病,春秋季高湿天气易发霜霉病,应根据生产情况,合理控制温度、湿度,降低发病风险。一旦发病,要及时喷洒药物,以免病情严重[3]。
青梗菜易发生虫害,菜青虫、跳甲为害叶片,小菜蛾为害根部,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灭幼脲1号试剂5 000~8 000倍液防治。若连续种植,可选择不同类型的杀虫剂交替使用,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采收前7 d停止施药。
3.8 采收
夏季气温较高,植株生长速度快,青梗菜夏季生长周期为28~30 d,最长不超过32 d,要及时采收;秋冬季节生长速度相对缓慢,可根据市场行情,适当提前或延迟3~5 d采收,以便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4 结论与建议
根据品种比较试验,在通许县冯庄乡种植的4种青梗菜中,绿领1407更适合该地区、该季节的种植。青梗菜在不同季节播种,要选择不同的抗病和产量高的品种,比如夏季选择抗病、耐高温、产量高的品种。另外,在大棚里种植和露地种植也有差别。因此,找到适合当地土壤、季节适宜种植的青梗菜品种,对产生的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
通过旋耕机、整地机、播种机等可实现青梗菜轻简化种植,用工集中在采收环节。采收工作内容简单,所需体力较轻,65~70岁人员即可从事。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短缺,且劳动力老龄化严重,种植青梗菜可为65~70岁的农村留守人員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不仅解决了生产中的用工问题,也给这部分人员带来直接的经济收入。青梗菜种植要根据季节与设施情况选择适合的杂交种,轻简化的种植模式适合在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推广,带动农村人口就业,形成乡村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邵贵荣,朱彬,郑学立,等.青梗菜喷灌周年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3(10):17-18.
[2]王婉婷,薄永明.青梗菜品比试验及周年供应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8):1196-1200.
[3]王民庆,张颖鑫,孙晓梅,等.出口青梗菜主要病虫害防治药剂筛选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2009(11):102-104.7331D6D2-D3A7-4637-AC70-6A1BBC5EEB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