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业务的危机与发展

2022-05-06金晨路王淞开丽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4期
关键词:融媒体传统媒体

金晨路 王淞 开丽

【摘要】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气象影视行业面临着巨大挑战。本人通过分析传统气象影视行业的现状和不足以及融媒体的内涵与特征,为气象影视业务谋求一条创新发展之路。研究表明,气象影视应顺应时代发展,通过深耕服务内容、创新节目形式、构建融媒体矩阵、改革运营机制等方式,实现气象影视行业在融媒体时代的完美转型。

【关键词】融媒体;气象影视;传统媒体;南京气象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4.088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至2021年6月,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十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人们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不再单一,公众对于气象影视服务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媒体的异军突起,传统影视行业发展遭遇瓶颈,如何在抓牢传统影视主体业务不放松的同时,谋求新的发展,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基于此,南京气象影视必须搭建起一座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和谐共生的桥梁,实现多媒体融合发展,以提升南京气象品牌影响力和传播力。

1. 传统气象影视节目现状与不足

1981年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首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很长的一段时间,每天准时打开电视收看天气预报已成为老百姓的习惯。现阶段,全国各省市地区的气象影视节目所呈现的制作水平,以及播报内容的专业性、科学度、精准率都有了很大提升,传统影视节目已经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然而,在新媒体浪潮的冲击下,传统气象影视节目也呈现出了许多不足之处。

1.1 节目同质化现象

现阶段,气象影视节目的内容较为单调,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制作播出的气象影视节目基本上都包括天气实况回顾、天气形势分析和提醒、城市天气预报等内容,另在灾害性天气或重要天气发生时会在节目播出期间采取悬挂图标和在电视屏幕上滚动播放预警信号。形式上,全国各省市地区的气象影视节目的包装形式也基本一致,基本以“主持人抠像+图片”或“主持人出镜+虚拟前景”的形式,虽然节目制作精良,但难免给人一种“距离感”,有些内容对于大众来说,较为专业,无法快速清晰地抓住重点。因此,传统影视节目在内容上虽然足够权威,但是总体来说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节目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和亮点。

1.2 节目更新频率较低

在融媒体时代,老百姓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对于气象信息发布时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大众对于气象信息的需求一定是时间上更短,空间上更密,甚至是随时随地获取到目的地天气情况。关注气象的公众都知道,天气系统时刻在发生着变化,预报员会根据大气环流调整,滚动更新天气信息,随着智能网格预报技术的发展,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已经实现逐小时更新,降水预报甚至可以实现逐10分钟更新,然而,传统气象影视节目播放时段固定、播出频率较低。以南京气象为例,每天在5个频道播出6档主持人出镜的天气预报节目,但每档节目都有固定播出时间,当遭遇突发性天气时,无法临时加播节目,这既不利于受众掌握天气的最新动态,也容易给大众造成“天气预报不准”的负面影响及不良舆论。

1.3 节目市场推动力不足

市场需要品牌,只有成为亮眼的品牌才能带来效益。现阶段,在我国各省市地区的气象影视节目中只有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天气预报》栏目具备一定的品牌效益,而其他省市地区则没有能够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气象影视节目,这也就直接导致气象影视节目的市场推动力严重不足,无法在市场范围内获得受众的高关注度,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气象影视节目因品牌不突出而带来的效益欠佳问题,已经十分突出。

2. 融媒体时代的内涵与特征

2.1 融媒体的内涵

所谓的“融媒体”即是多种媒体融合而成的一种新形式,有效结合了多种媒体的传播优势,从而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传播目的。例如,生活中常见的报纸、电视以及手机等媒介载体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不同媒体,我们可以在信息内容以及宣传形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从而形成一个“資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它兼具了电视、手机以及互联网等技术的优势,使其功能与价值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并能根据时代发展脚步满足各个领域的实践活动需求。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社会对于气象信息传播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气象信息传播工作也应紧跟时代步伐,有机结合新时代融媒体技术发展,实现气象信息及时性、快捷性以及实用性传播,从而营造融洽和谐的气象信息传授关系。

2.2 融媒体时代的特点

2.2.1 融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应用软件层出不穷,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具有便捷化、实时性以及全面性等特征,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与物质需求。在信息网络时代,现代化、智能化技术可以优势互补、融合共生,从而不断满足新时代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也为气象影视服务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多媒体融合发展,提高了信息传播的及时性,气象部门能够不断刷新实况气象数据、跟踪天气形势发展、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做到“第一时间、权威发布”。尤其当遭遇暴雨、雷电以及洪涝等灾害天气时,气象专家可以第一时间对其发生机制、持续时间以及科学防范措施等问题做出科学地分析和提醒,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避免恐慌和谣言的传播。

2.2.2 融入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信息的制作不再局限于少部分人,换而言之,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各类新闻与信息的制作者和传播者。因此在融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输是双向甚至多向的,传播主体的增多让大多数人都拥有了足够的话语权。信息的互动性,架起了一座公众与气象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公众可以随时对官方发布的气象信息进行反馈、评论、提问、补充,气象部门也能第一时间掌握受众的需求,最大程度增强信息的强交互力,提高公众对“官方”的亲密度和满意度。

2.2.3 融洽

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在融媒体时代被重新构建,信息传播方式不再是传统“填鸭式”被动传输,受众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取向自由选择喜爱的媒体体验与信息内容,极大提升了信息获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保持了信息传播的活力,达到科学指导目的。融媒体时代,要求气象工作者要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思维模式,认真分析受众使用媒体时间、空间、兴趣点等基本要素,综合考虑大众喜好、需求以及习惯等主观条件,提供精细化,定制化,个性化服务,进一步满足社会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融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的发展策略

3.1 深耕服务内容,发挥权威优势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内容为王”始终是气象部门在时代变迁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在多媒体融合的当下,人们获取气象信息的内容不再只局限于天气预报,还有更多与气象相关的资讯。同时,人们更愿意接受可视化的气象信息,甚至可以采取私人定制的方式,得到个性化的气象服务。因此,气象部门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挖掘气象数据,对气象信息进行有效的二次加工处理,数据挖掘是“深入”的过程,可视化就是“浅出”的展现,懂得抓热点,找视角,说权威,跨领域,为公众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精细化、本地化的气象服务。具体来看气象节目内容上可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三类:预报类、科普类、专家访谈类。预报类可重点关注转折性天气、重要天气过程趋势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气象指数预报、精细化预报、赛事、节日与重大活动预报等;科普类可重点关注气象常识、防灾减灾知识、生活气象、旅游气象、农业气象、环境气象、气象前沿科技、24节气等相关气象百科知识;专家访谈类可重点关注灾害性天气、全球气候变化、热点天气事件以及一切与气象相关的热点话题的权威解读。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为避免节目内容千篇一律,各级气象部门在制作气象影视节目时,应突出本地化特征,比如2015年南京举办首届国际马拉松比赛,社会关注度较高,南京气象影视中心抓准时机,制作了一档动漫版《南京微天气》,着重介绍南马比赛信息、气象条件对马拉松比赛的影响、赛时精细化天气以及比赛注意事项和温馨提醒,该节目在《南京气象》微博播出,取得了良好地社会效益。2021年7月22日至31日,台风“烟花”自南向北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时间长达10天,成为有记录以来影响我国时间最长的台风。南京气象密切关注台风动向,《南京气象》抖音账号从7月22日开始,连续发布18条短视频,从台风的危害与防范、台风登陆时天气、台风预报预警信息等多角度进行跟踪报道,大大提高了气象信息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3.2 创新节目形式,提升传播效果

融媒体时代,气象影视节目在保持内容专业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内容的展现形式也是重要一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有不同的定位和受众,设计节目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受众的特点,灵活变化节目风格,创新节目形式,推出适合不同用户人群的节目。比如新媒体受众多为年轻人,时间碎片化、移动化,因此设计节目时,可采用短视频、微直播、微型情景剧、H5、动画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在主持人的风格上也要“因地制宜”,比如传统媒体的受众多为中老年人,主持人穿着打扮及语言风格应给人端庄大气、稳重可靠的形象,但新媒体平台主持人语言风格尽可能要口语化、生活化,还可以采用拟人、比喻等方式,尽量减少“局部地区”、“偏南地区”等让人模糊不清的词汇。同时,主持人也应该发挥出自身的个性化特征,不妨加些肢體动作,让节目形式更加生动活泼,形成一个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短视频成为人民群众获取各类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不仅增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趣味性,其信息传播优势也逐渐被广大社会所关注。因此气象部门可重点加强对短视频制作的投入,适应新媒体平台“短、平、快”的特点,缩短视频时长,在短时间内高密度输出核心内容,给予观众更加直观的视觉体验。要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增加与观众的互动,更好地调动大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可对热门评论及时回复、向市民有奖征集视频/图片素材、策划答题赢礼物、与主播互动合拍等活动,对公众关注度高的话题可专门拍摄几期专题节目,及时为观众答疑解惑。另外,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直播逐渐流行,气象部门也可以在一些重要活动、灾害性天气、热点事件发生时进行直播互动,给予人们更加直观的全新视觉体验。比如2018年多台风轮番登陆江浙沪地区,“浙江气象”开展了6场大型网络追风直播,以气象局为主场,配合多路外景播报,现场直播台风影响实况,专家和主播与网友进行实时互动,“面对面”回答网友提出的问题,获得了1000多万人次点击量,值得借鉴学习。

3.3 构建融媒体矩阵,拓宽传播渠道

气象信息传播工作应打破传统媒体单向灌输弊端,不断拓宽传播渠道,构建融媒体传播矩阵,实现气象信息全渠道推送,形成多声部、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化传播效果,进一步提升气象部门影响力。例如,“中国天气”作为气象影视行业的龙头老大,拥有自己独立的网站、小程序、公众号、抖音、快手账号等。其中,快手粉丝高达171.4W,抖音粉丝高达111.1W,获赞总数为607.1W,其网站更是在2019年8月9日单日就已突破一亿浏览大关,气象传播影响力毋庸置疑。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中国天气”建设思路和价值形成过程,以PC端服务为主,抓住网络传播风口,深度合作“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并在自媒体或者公众号上标注南京气象部门权威发布等水印,建立信息授权机制,规避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现状。目前南京气象部门已初步形成以电视天气预报和微博为龙头,微信、抖音为两翼,网站、广播、短信、多媒体终端、LED显示屏协调一致、共同发力的气象融媒体矩阵。例如有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南京市市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会第一时间通过以上渠道发布,有效提高了气象灾害预警时效,提升公众灾害防御能力。

3.4 改革运营机制,打造专业团队

融媒体气象影视服务涉及到“气象+媒体”领域,被看作是两者契合点的产物,亟需动画制作、媒体运营和气象等不同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加入。目前气象影视中心属于气象局下属事业单位,由于编制待遇各方面原因,非气象类专业高素质人才很难引进,既具备影视制作技术又懂气象的复合型人才极度缺乏,为打破这一瓶颈,南京气象可做如下尝试: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各类人员的培训。一方面为气象专业人员提供融媒体技术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鼓励他们学习先进的融媒体新兴技术,提高他们的新媒体思维和艺术审美力,另一方面加强对影视制作人员气象专业知识的培训,可定期开展研讨沙龙,参与气象台会商,提高他们对天气形势的敏感度和气象专业知识的认知度,力争打造一批具有“采写编评摄”能力的融媒体采编队伍,不断提升气象影视从业人员的融媒体运营能力和信息技术处理能力,提升原创作品的质量。

转变现行体制,面向全社会招聘相关技术人才,借鉴企业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实行绩效考核,多劳多得,奖优劣汰,切实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树立鲜明的“干事导向”,增强气象影视业在多媒体融合时代的市场竞争力。

积极寻求合作。可以参照国外和先进同行的做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建气象专家团队,和各大平台谈合作,为不同媒体“量身定制”专题气象影视节目,再统一打包给专业的传媒公司,负责节目的包装、宣传以及出售,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集中各方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4. 结束语

融媒体时代气象影视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气象工作者要抓住新机遇,练就新本领,整合气象信息资源和发布渠道,制作以深耕服务内容为核心、转变表达方式为导向、深挖气象数据为抓手,形成品牌效应为主旨的原创气象节目,拓宽气象信息覆盖面,提高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实现气象影视行业在融媒体时代的完美转型。

参考文献:

[1]朱宝峰,胡瑞,章娜,董元元.融媒体时代气象影视面临的危机与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9):95-96.

[2]张岚,孙燕.融媒体环境下气象科普品牌构建研究[J].科技传播,2021,13(3):63-65.

[3]陈琳.融媒体时代做好气象科普短视频和天气预报节目之思考[J].内蒙古气象,2021(2):45-48.

[4]刘蕊.新媒体时代气象影视的创新与发展[J].科技传播,2019,11(22):178-179.

[5]刘娟,张眉,徐海军,徐瑶.浙江气象融媒体业务发展的实践和思考[J]浙江气象41(1):30-33.

[6]杨军,高国宏.媒体融合视域下气象新媒体矩阵建设的思考[J]传媒论坛,2021,4(17):41-42

[7]何婧.韩照全,方珂等.多媒体融合背景下气象影视的创新思考[J].广播电视信息,2017,(01):57-60

作者简介:金晨路,工程师,碩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气象服务与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融媒体传统媒体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传统媒体仍是一座富矿(焦点话题)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建立内容权威 运用网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