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开现实题材新格局 让广播剧焕发新“声”
——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播剧《不负青山》为例

2022-05-05章成霞

中国广播 2022年6期
关键词:长汀县广播剧总台

☉ 章成霞 杨 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中国之声以福建省长汀县的绿色嬗变之路为题材,策划制作了3 集广播剧《不负青山》,生动再现长汀县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下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文明,让“火焰山”变成“花果山”的奋斗故事。2022年8月3~5日,《不负青山》在中国之声、央视新闻、云听、央视频等多个平台上线,带来大范围的追剧热。截至2022年8月6日,该广播剧的音视频版在总台所属新媒体平台(央视新闻、央视频、云听客户端)播放量为243.6 万次;在新浪微博,“一部广播剧是如何诞生的”“广播剧不负青山”“不负青山绿色行动”“冯远征演播的长汀县第一代护林员”等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4200 万次,现实题材广播剧迎来又一个高光时刻。

一、创新让广播剧在新时代焕发强大生命力

近年来,伴随着音频新媒体平台的兴起,广播剧再燃生命力,更多作品打破既有创作格局,展现出历史厚度、时代广度及现实深度。

总台中国之声在重大主题报道领域不断推陈出新,打造独特的声音产品,先后推出《生死关头》《不忘初心——寻找张人亚》等优秀广播剧作品。尤其是2021年推出了两部以建党百年为主题的广播剧《到延安去》和《大凉山》,其以叙事方式、表现手法上的优势为基础,开发多元化的传播内容,打造立体化的传播渠道,引发各界关注和强烈反响,获得了广大新媒体受众的认可。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总台中国之声继续在“守正”中“创新”,发挥声音优势,打造系列优质广播剧产品,生动刻画中国发展成就画卷。

广播剧《不负青山》海报

二、定名《不负青山》,讲好生态文明故事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引领亿万中国人民走上生态文明之路。

2021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召开,《长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践》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为世界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这一消息引起了主创团队的注意:中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福建省为何是水土流失重灾区?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经验有何独到之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查阅大量图书资料和新闻报道后,主创团队了解到,由于地质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长汀县多个乡镇“山光、水浊、田瘦、人穷”,长汀县曾是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治理长汀县的水土流失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曾倾注了大量心血。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先后5 次深入长汀县,进村入户、体察民情、调查研究,推动长汀县实现了荒山——绿洲——生态家园的历史性转变。

由此,主创团队确定了广播剧的主题,即以长汀县的绿色嬗变之路为题材,再现长汀县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心、指导和推动下,治理水土流失,推进乡村振兴,让“火焰山”变成“花果山”,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奋斗故事,并将该部广播剧定名为《不负青山》。

三、打造原创剧本,扎根现实主义

一是精心打造原创剧本,让故事立得住。《不负青山》选题确定后,主创团队赶赴长汀县,循着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汀县的足迹,走访河田、策武、濯田等多个水土流失治理、林下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实践的典型村镇,采访十九大代表、长汀县策武镇南坑村前党支部书记沈腾香、福建省三八红旗手标兵马雪梅、长汀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范小明等多位水土流失治理典型人物,挖掘大量鲜活故事,获得了大量珍贵素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化和审美化创造,打磨出剧作扎实、细节生动、人物鲜活的原创剧本。

《不负青山》广播剧共3 集,题目分别为《荒山》《绿洲》《家园》,通过长汀县河田镇南村第一位女村支书林水秀从青春到暮年的成长奋斗故事,完整展现发生在南村的一场生态文明建设生动实践。

二是用现实笔触书写故事,小故事展现大主题。《不负青山》在创作中关注真实生活中的烟火气,着墨于描绘家长里短、乡村图景。同时直面村民在改变家园环境中遇到的困境,不回避矛盾,带给受众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正是剧作的初衷,让听剧的人不再置身局外,而是主动走进故事,感受时代的脉搏。

四、强强合作,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

《不负青山》依托“声音大腕+高品质剧作”经典模式,邀请多位知名话剧演员和配音演员演绎剧中角色。

《不负青山》录制筹备期正值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70 周年,借此契机,主创团队力邀冯远征、徐帆、唐烨、严燕生等人艺著名演员及商虹、赵岭等多位优秀配音演员出演,打造戏剧人跨界广播剧的看点和卖点,引起了一批年轻受众对广播剧的关注。

“有了树,山才有精神,水才有灵性”,“你养它二三十年,它就能养你千百年”,徐帆娓娓道来,生动演绎南村女村支书林水秀的“一生回眸”;“人养山,山才能养人”,冯远征一秒入戏老护林员林木生,奉献教科书式“演”技,用声音调动听众的无限想象,以质朴台词展现生态文明大智慧。此外,这批优秀的演员还精彩塑造了水保局局长钟炳华、林业局技术员刘晓宇、90 后新农人傅杰等一批有血有肉、立体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他们的成长史、奋斗史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

五、可视化产品助力,打造突破圈层的影响力

在当下的媒介环境中,互联网给音频节目的制作和传播带来了巨大变革,主题策划、内容录制以及传播途径等生产流程正在发生变化,广播剧《不负青山》在创作过程中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一是广播剧录制“慢直播”。以往,受众欣赏到的都是广播剧完成后的成品节目,而广播剧录制“慢直播”则打开思路,将广播剧生产的过程展现给受众,这极大地引发了大家的好奇心和关注度。录制《不负青山》广播剧时,主创团队在视频平台推出长达8 小时的全程“慢直播”及主持人探班直播,对广播剧的生产过程进行全方位展示,对录制的幕后花絮等进行妙趣横生的采访和解读,让广大网友成为“云监工”,见证一部广播剧诞生的台前幕后。

广播剧录制慢直播《一部广播剧的诞生》海报

广播剧《不负青山》演员阵容

演员徐帆演绎剧中人物林水秀

演员冯远征演绎剧中人物林木生

另外,由于录音棚位于地下一层,无线网络覆盖差,为解决这一问题,主创团队与制作方一次次前往现场测量调试;同时,通过复杂的技术调试以及导播台前置等手段,保障“慢直播”的高清流畅输出,大大提升用户观看体验。

二是可视化的广播剧。一直以来,广播剧没有画面,只通过声音来塑造听觉形象。如何改变广播剧只能“听”无法“看”的缺憾?中国之声创新表现手法,将广播剧的录制过程拍摄下来,剪辑成视频,当广播剧上线时,针对不同平台的特点推出不同版本,云听音频平台上线音频纯享版,央视频、哔哩哔哩等视频平台则推出可视化广播剧,在看得见的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演员的演绎创造,激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广播剧“慢直播”、可视化广播剧是符合新媒体传播特点的创新模式,在年轻网民中引发讨论,极大地丰富了广播剧的传播路径。

六、线上线下齐发力,让生态文明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让好创意落地,是提高媒体影响力、提升传播长尾效应的重要一步。中国之声依托广播剧主题推出“不负青山 绿色行动”线下活动,在故事原型地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内设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公益林”,号召听众网友通过收听收看广播剧、参与新媒体平台互动,免费领取树苗、获得证书,参与义务植树活动。“种一棵树,添一片绿意盎然;出一份力,护一方绿水青山”,公益活动的落地,让广播剧所承载、传达的生态文明思想转化为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同时也让广播剧的影响力“破圈”,在实地续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长汀县广播剧总台
夏收“丰景”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召开青年英才座谈会
长汀县优质烟叶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
福建省长汀县鸟类资源多样性与区系分析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出2019年国内十大体育新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民政部联合摄制的《中国地名大会》开播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2018中国广播剧年会在辽宁丹东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