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特别节目《数说中国故事》的融合创新实践

2022-05-05王璐琦

中国广播 2022年6期
关键词:总台主播数字

☉ 易 珏 王璐琦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称总台)云听客户端与经济之声频率共同推出“献礼党的二十大”融媒体特别节目《数说中国故事》,该节目以每集5 分钟左右轻音频的形式,打造面向全场景的声音纪录片。节目创作团队选取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中的典型关键数据,以“小故事讲大成就”的创作思路,在节目生产全链条融合、内容形式与互动创新上有了标志性的突破。

一、从源头入手,融合生产全流程

作为总台音频新媒体平台云听和总台财经广播频率经济之声的联手之作,《数说中国故事》在节目的策划和立意阶段,就立足于发挥声音特色,创作双方优势互补,力争做到全媒体、全流程、全链条融合。

启动节目的前期筹备之后,云听与经济之声第一时间组成了联合工作小组,经过反复打磨,形成了一套既能够在广播端播出又适合在新媒体端运营传播的运行方案。在节目制作阶段,每一集节目、每一个文案、每一张图片,都由工作小组共同讨论商议、逐字逐句逐张精心打磨。为充分贴合新媒体传播特性,双方在节目筹备期就达成了“一套班子,两套节目”的共识,即一套音频素材形成适用于广播端和移动端播出的两个版本。每期节目还有一个符合新媒体风格特征的标题,如《一个小村庄集中十多个产业是怎样的生活体验》《81 对“慢火车”为何26年不调价》等。

《数说中国故事》在经济之声开播当天,云听手机端、车机端、智能终端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矩阵联合进行节目宣发,充分联动央视财经客户端、央视网、央广网等总台新媒体渠道,形成多终端、广覆盖的矩阵式全媒体传播形态。

云听一方面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沉淀用户,每期节目由云听、央视财经客户端与广播端同步播发,并在新媒体端建立专区、专辑,通过新媒体平台的长时间重点推荐,引导用户形成收听习惯;另一方面通过订阅专辑、留言评论、收听打卡等方式吸引用户,同时充分调动外部资源,通过苹果应用商店、北京地铁广告大屏等线上线下渠道,建立跨屏、多端的引流机制。

《数说中国故事》一键触发海报

二、从数字切入,展现数字里的中国

如今人们已经习惯于用数字来观察和解读各领域的发展成就。今年以来,多家媒体机构推出了以数字、数据为表现手段的大型主题报道、纪录片,如由探索传媒集团(Discovery)与华数集团联合创作的纪录片《数字里的中国》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数字组合,讲述百姓生活的变化。而总台大型融媒体报道《解码十年》则引用国务院所属各部委、顶尖大数据机构和科研院所等50 多家单位的权威信息,甚至调用太空数十颗卫星、地面上百万个传感器,分析比对数万亿级大数据,融合创新使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还原、倾斜摄影等技术,多维度立体化解码十年发展成就。

与高密度信息的视频专题片相比,如何发挥财经广播的媒介特性做出自己的特色,如何把数字讲清楚,让受众记得住、印象深,是决定节目质量的关键所在。当用户已经适应并熟练使用数字化表达的时候,什么样的数字更能打动用户?在传播场域里,受众通常更愿意听到数字背后有血有肉的故事,而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本身。这就决定了《数说中国故事》需要从宏观落脚到微观,以微观折射宏观,实现既接地气又接天线的传播理念。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宏观大数据由微观层面的具体而鲜活的发展变化而来。节目从普通人的故事、小切口的数字出发,定位“小故事,大成就;大数据,小切口”,梳理了五大发展理念涵盖的最有代表性的五个角度,从中抽取能够引发听众兴趣和共鸣的数字,用“数字”展开中国故事画卷,展现中国发展成就。如“1年成交碳排放配额近2 亿吨,好空气也能卖钱?”讲的是江西赣南山区正在试点探索的林业碳汇交易,这里的“1 吨好空气”是指1 吨碳汇,它意味着森林吸收并储存了1 吨二氧化碳,按照当地议定的林业碳汇交易价格每千克0.05 元,1吨碳汇的价格就是50 元。大数据背后呈现的是1年成交碳排放配额近两亿吨近百亿元,全国碳市场打开了低碳发展新空间。

数字是每期节目串联的核心,但节目不仅仅是为了用数字说数字。每期节目都由三个部分组成,即以“讲故事”开头,讲述本期主题数据背后的小故事;由“大数据新呈现”承接,原声重现宏观数据与采访实录的新闻报道;由“谈目标”收尾,展望新时代新未来。比如,协调篇《一个小村庄集中十多个产业,是怎样的生活体验》,开篇“讲故事”讲述的是浙江东阳花园村家家住别墅、户户有花园、人人安居乐业的故事;“大数据新呈现”播出的是北京、南京等地推动乡村振兴、打造更多“诗和远方”的采访纪实录音,从改善人居环境、农业智慧化,到城乡融合、产业融合,精准再现了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成绩;节目以新闻播报收尾,即“到2025年,我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规划”。

节目每期一个主题,以核心数据串联,以数据背后的小故事切入,在反复强化核心数据的基础上,层层补充信息,层层解析内涵,抽丝剥茧,将一个个宏观的新发展理念变为一个个具体的案例故事、一次次身边涌现的个体新机遇。

《数说中国故事》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从数字视角看十年变化

三、人工智能深度赋能节目生产

随着人工智能(AI)领域的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及机器学习等技术进步,各大媒体的人工智能应用已经十分普遍,各大平台虚拟主播的形象越来越逼真。云听AI 主播在新闻播报上对主持人声音进行了模型训练和深度学习,可近乎100% 还原主持人的原始音色、播报节奏及重音处理,并具备和真人主播一样的播报能力,高拟人度给受众带来真假难辨的收听感受。在云听AI 一体化应用平台的赋能下,云听资讯自制AI 音频日产量可超千余条,成为国内首个大规模、常态化使用AI 生产播报的有声资讯主流新平台。

正是基于以上的技术储备和应用经验,作为云听常态化应用的AI 主播“云小听”也融入《数说中国故事》的内容生产中,与真人主播共同完成节目录制。节目特别设定了AI 主播“讲故事”与AI 主播“谈展望”两大主题单元,不仅故事内容轻松活泼,而且AI 主播的播报在换气、喘气以及重音等声音细节的处理上充分呈现出真人特点,打破了大众对AI 主播的声音生硬冰冷的刻板印象,赋予云听AI 主播“人格化”魅力。不仅如此,AI 主播“讲故事”单元进行了播报加速和更具科幻感背景电音的技术处理,使其播报更具趣味性,给节目增添了科技感。

四、以真实的声音素材打造“声”临其境的场景

在电视纪录片、专题片创作中,声音是真实信息的“传递者”,传递特定的氛围,也是情节发展的“助推器”,可以起到串联故事脉络、增强画面丰富性的作用,引起听众共鸣,实现情感共振。而以声音为传播介质的节目因缺少视觉画面的信息传递,则对声音的运用有更高要求,需通过音响、解说、音乐、同期声等声音素材的组合式制作、创意化包装,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激发听众的想象力,为听众构建一个真实场景,以达到“声”临其境的效果。

《数说中国故事》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声音的优势与特点,在每期短短5 分钟的节目中,大量运用真实声音素材,通过场景化的制作,声情并茂地呈现一个个鲜活、动人、震撼的故事和典型场景。从《远程手术跨越接近3000 公里》《我国5G 信号覆盖珠峰峰顶》到《数字化让一个人轻松管理3000 只羊》,让听众通过声音“云游”中国各地,用耳朵“看见”发展变迁。《数说中国故事》中个性化的声音处理,丰富了听觉层面的信息量,从而使一个个小故事深入人心。

在制作上,《数说中国故事》注重融媒体的创新表达。节目借助AI 主播、科技感的音效,快节奏讲述小故事背后的宏观数据变化,给人带来新鲜的听觉感受。为适用于不同媒介传播,节目制作了符合传统广播线性播出特点的“丰富版”,也制作了符合新媒体平台短平快特点的“简洁版”,以适应不同收听习惯的用户群体,赋予声音更加多元、创新的展现形式。

五、多维宣发突出融合传播效果,创意互动形成用户自发传播

在此次传播策略上,该节目注重融媒体多维宣发。节目在云听客户端、经济之声分不同版本同步播出,并在央视财经客户端建立报道专区,同步更新图文及音频内容。截至10月17日,《数说中国故事》在云听客户端点击量达328 万次;同时,央视网、央广网、国际在线等总台新媒体平台联动宣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等媒体转发支持。多维度宣发策略,打造“广播+移动音频+专题报道”的组合式传播,扩大了融媒体传播效果。

除了新媒体传播外,节目还在应用商店、智能终端、地铁大屏等各类新媒介平台得到推广,实现了线上线下全场景覆盖。与此同时,结合新媒体平台的互动特点和传播规律,节目特别策划制作了H5 互动页面,通过“打卡日历”的方式,每日更新节目内容,并引导用户每日完成节目收听和打卡,鼓励用户将打卡页面分享至个人社交平台,形成用户的自发传播链,扩大节目在公域平台及私域社群的传播效果。

多媒体多维度宣发,扩大融合传播效果

以创新互动方式,吸引用户自发传播

猜你喜欢

总台主播数字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召开青年英才座谈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出2019年国内十大体育新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民政部联合摄制的《中国地名大会》开播
第一次做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答数字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