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主题报道中主流媒体的创新理念与实践路径

2022-05-05

中国广播 2022年6期
关键词:卫视时代

☉ 邓 瑶

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重大主题报道思路和方式也需要创新。对主流媒体而言,如何让重大主题报道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其主力军、主阵地、主战场作用,无疑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主流媒体围绕党的二十大进行的宣传报道,探讨主流媒体如何在题材选择、报道策略和传播方式上进行创新,以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一、主流媒体重大主题报道与国家形象建构

(一)主流媒体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使命与担当

重大主题报道主要是指围绕党的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活动及相关社会热点所集中进行的大规模报道,在报道中需要注重高度和深度,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挖掘思想内涵。①作为党的意识形态重镇,主流媒体要做到“两个维护”,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国家形象,主动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②随着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重大主题报道经历了从单一化到综合化、从模式化到多形式、从概念化到多内容的转变。

(二)重大主题报道中的中国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接续奋斗,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这些重大主题报道中,各大主流媒体分地域、时段和领域,以点带面地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建构立体多维的大国形象,为全世界人民塑造了一个繁荣发展的盛世中国、平等和谐的民主中国与和平崛起的友好中国。③

1.分地域展现繁荣发展的盛世中国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重大主题报道需要突破一人一事、一地一隅的局限,在空间范围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6 集专题片《中国大区域》聚焦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描绘了一幅中国经济版图上次第花开、协同发展的恢宏画卷。

2.分时段描绘平等和谐的民主中国

10年来,在各项政策举措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正在迈向更加高质高效、更加公平、可持续、安全的发展之路。2022年9月22日,中国青年报策划出品的《家乡这十年》节目正式上线,在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独家播出。节目选取国内有代表性的城市,邀请当地青年代表通过“穿越时空”的讲述,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

3.分行业彰显和平崛起的友好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矢志奋斗,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宣传报道中我们需要对各个行业实现的重点突破和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突出报道,以生动的故事诠释新时代中国大地上的伟大实践。2022年9月12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办,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合作,30 家中央企业参与的“我们这十年@坐标中国”网上主题宣传正式启动,“坐标中国”系列主题片从“中国跨越”“中国精度”“中国高度”“中国深度”“中国力度”“中国速度”等6 个维度展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工程和标志性成果。

二、主流媒体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实践特色

各大主流媒体围绕主题精准选题,在节目类型上尝试不同节目元素的拼接与类型的融合,在报道视角上注重年轻态表达和科技赋能,在报道进程方面实现有序推进,看点纷呈。

(一)多元化类型节目献礼光辉历程

为了书写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伟大成就、伟大精神,各大主流媒体纷纷推出相关电视剧、纪录片、专题片、访谈节目和综艺节目等精神文化产品,营造热烈氛围。

1.电视剧创作坚持现实倾向,书写人民史诗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硬核时代》,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创作的重点项目,以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诞生过程为创作题材,展现新时代核工业人强核报国的时代精神,表达“铸大国重器、挺民族脊梁”的时代主题。

2.纪实类节目聚焦个体命运,描摹时代发展

被誉为“国家相册”的纪录片发挥其真实叙事、平实讲述的风格,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普通中国人追梦、筑梦、圆梦的故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20 集纪录片《征程》,具体生动地讲述了40 个普通人的故事,人物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追梦路上牢记嘱托、不负重托的奋斗史、心灵史、群英谱。微纪录片以短小精悍的体量,通过讲“小人物”的“小故事”,成为主题报道中的“轻骑兵”。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策划指导下,全国各省级卫视播出系列微纪录片《我和我的新时代》,每集聚焦一个平凡的中国人,从个体视角讲述领袖故事,透过人物折射时代光芒。

3.节目类型交叉融合,讴歌伟大变革

在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节目类型不再囿于传统类型,而是出现了大胆创新、交叉融合的趋势,“访谈+演讲”、慢综艺等形式逐渐与重大题材结合,不同类型的节目边界逐渐模糊,呈现出多元包容、兼收并蓄的节目样态。东南卫视2022年8月7日起播出《中国正在说》之“中国梦”十周年系列节目,以“组合式演讲+围谈”的形式,邀请农村基层的奋斗者、创新企业的创业者和国际友人分享观察与感受,并结合专家的理论提升,在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中展现出故事背后坚韧不拔的中国精神。广东卫视、大湾区卫视、广东省话剧院有限公司承制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2年重点节目《行进大湾区·奋楫扬帆》以访谈+舞台剧的形式,将红色精神与新时代湾区故事紧密相连,全景式展现新时代湾区人民的精神气象。

(二)差异化报道描摹新时代集体群像

2022年8月以来,电视荧屏及网络视听进入“献礼季”。在报道视角的选择上,积极吸纳新兴节目样态,向年轻受众靠拢,实现主旋律叙事故事化、网络化、年轻化的华丽转身。在呈现方式上,5G、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新技术赋能节目创作,主题宣传与科技性、艺术性相结合,生动形象展现变革成效。

1.报道视角的差异化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城乡二元结构逐渐被打破,乡村环境旧貌换新颜,乡村生活逐渐成为一种让城市人向往的“诗意的栖居”,乡村题材的节目也更加注重体验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旅节目《山水间的家》以慢综艺节目形式,通过“主持+学者+明星”搭档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体验乡村诗意生活,见证乡村振兴的壮美蝶变。节目通过深入探访家庭这一社会最小单位,以有趣又有益的艺术表达形式,引领人们思考乡村发展的未来。

2.报道语言的年轻化趋势

主旋律节目要想收获受众的喜爱,需要平衡好“国家大事”与“身边小事”之间的关系,将接地气、市井气的风格融入节目。在东南卫视与人民日报联合推出的纪录片《信仰的力量》第二季中,主持人化身青年榜样探访人,跟随照片中的“脚印”线索,探寻航空航天、文物保护、乡村振兴、新型能源、福建种业等代表性行业中的新时代青年,走近年轻人的工作与生活。节目风格轻松,语态活泼,探访人从青年的视角看青年,与行业青年形成亦庄亦谐的互补,塑造了一群“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的青年楷模。

3.报道形式的科技赋能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各大主流媒体纷纷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打造了一大批阐释新思想、礼赞新征程、讴歌新时代的精品力作,凸显科技成果与文化魅力。在北京卫视、上海东方卫视等地方卫视联袂制作的国家广电总局重点电视理论节目《思想耀江山》中,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承制的3 集“创新篇”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设计了充满科技感的“时空之门”和虚拟主持人的“寄语未来”环节,构建了过去、现在、未来三重时间和演播室现场、连线场景、虚拟空间构成的多维度时空。浙江卫视联合沿海12 个省、市共同打造行进式大型实景晚会《十年·逐梦向未来》,以中国高铁为形象载体,与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节目联动,用“5G+AR+VR”等先进技术实现时尚化表达。

(三)分步有序营造宣传节奏

在党的二十大的宣传报道中,各大主流媒体发挥各自优势,加强议题前置,分步有序进行宣传报道。以长期宣传烘托报道氛围,并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推出全新栏目或特别专题,让整个宣传过程张弛有度,亮点频出。

1.规模大、时间长,营造热烈氛围

大规模长时间的强力报道,对于营造报道声势、形成舆论强势具有显著效果。2022年2月18日起,人民日报社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系列报道,展现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书写伟大时代的历史跨越。其中2022年3月17日起开设的《伟大变革》子栏目,从中央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改革、重大举措入手,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推进各领域工作的战略考量、决策过程,通过基层巨大的变化,反映党领导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生动实践。自2022年3月25日以来,中国日报网先后推出《一分钟看大美中国》系列短视频和《中国这十年》系列动画新闻报道,用短视频和“数据+动画”的形式呈现中国的风景名胜和人文风情,速览新时代各方面取得的工作成就。2022年4月27日,光明网推出《中国这十年·一图速览》栏目,使用H5 长图的形式分专题呈现中国变化。2022年7月1日,澎湃新闻推出“峥嵘十年”特别报道,回首十年征途,讲述奋进之旅。

2.新闻节目开辟专题,传递主流声音

各大主流媒体的新闻节目纷纷开辟专题,传递主流声音。从2022年8月9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解码十年》,通过“客观数据+独家发现+可视化影像”方式,生动呈现祖国各地的发展变化,全面展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节目首次融合使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还原、航空测绘、倾斜摄影和三位建模等技术,以“一镜到底”的视觉设计,实现了新闻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截至2022年8月24日,《解码十年》在《新闻联播》、央视新闻客户端连续推出13 集节目,全网累计触达量超过57 亿次,微博话题阅读次数超3 亿。④

3.重点节目分段推出,营造亮点高潮

2022年4月15日,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正式启动,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面向全党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人民日报社、新华社、总台旗下官网、新闻客户端以及学习强国平台分别开设专栏,听取全社会意见、建议。该活动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关注和参与,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过854.2 万条,为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⑤2022年4月18日,新华社开设《近镜头·温暖的瞬间》栏目,精心选取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精彩瞬间,讲述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温暖故事。2022年8月20日,深圳卫视播出的重点文艺节目《图鉴中国——昂首阔步这十年》,立足大湾区、放眼全国,是一档充满正能量、年轻态的主旋律节目。

三、主流媒体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传播特点

《孙子兵法》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在重大主题报道中,不仅要把握选题的思想性、政策性和专业性,还要整体策划、立体传播,提升传播效果。

在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中,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统一部署。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响应,在规定动作之外,拿出许多自选动作,涌现了许多精品力作。

(一)地方媒体联动新闻力量,共谋创新发展

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地方媒体纷纷整合资源、多维联动,形成报道合力。为了加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指导,山东广播电视台牵头,山西、内蒙古等省区级广播电视台联合录制大型主题文化节目《黄河文化大会》,首次以综艺节目的形式对黄河文化进行整体巡礼。这是主流媒体打破地域限制、联动聚合各级新闻平台、变单打独斗为合纵连横的一次重大突破。

(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形成多维立体的传播矩阵

随着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技术优势赋能新媒体平台,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深入人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于2022年6月29日推出《宏大三部曲》的第二部《大时代》系列报道,聚焦城市主体,立体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大时代》系列报道内容由主稿、视频、海报、短评四部分组成,传播方式呈现出多元性、话题性、互动性等特点,其报道内容既能一体化传播同时又能拆分单独传播,实现多种渠道和社交平台的互动参与和聚合传播。由北京卫视、天津卫视等十省市卫视共同创制的主题文艺晚会《十年·逐梦向未来》,以文艺形式展现我国东部地区三大城市群落的发展故事,在不同奋斗者的讲述中见证宏伟的时代蓝图,在多种平台上播出,发挥了媒介融合的深层影响力量。

(三)优秀作品持续传播海外,展现大国风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过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之际,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媒体工作者要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自信讲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2022年9月2日,“电视中国剧场”论坛正式启动了《这十年》系列节目海外播映活动,目前,“电视中国剧场”品牌项目已在俄罗斯、白俄罗斯、尼泊尔等38 个国家开办62 个电视中国剧场,播出了近百部精品佳作。⑥

四、结语

在此次重大主题报道中,主流媒体创新节目类型、表现手法和传播方式,打造了一系列重大主题作品,呈现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展现了党和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人们意气风发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猜你喜欢

卫视时代
部分卫视下半年待播剧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我们的节目从哪里“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