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2-05-05郑文燕广东省丰顺县留隍第一中心小学
郑文燕 广东省丰顺县留隍第一中心小学
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教学改革的主要阵地。在教育工作不断发展的现在,出现了很多新的教育思想,这些都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就当前的教学课堂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一些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认识度不够、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率较低等,这些都影响到了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不利于小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教师只有及时引入新的教学观念,立足于学生,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教学改革,才能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课堂效率,建立高效课堂。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在课堂上,很多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些学生甚至对数学这门科目不感兴趣,很少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课堂上大多数都是教师讲解,学生很少主动思考、主动提问。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对很多知识的理解都不够透彻,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无法很好地开展后续的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成绩就会下降,课堂效率也会逐渐降低。
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与学生缺少互动交流,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陈旧落后,这些教学方法无法吸引学生,更无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面对这些情况,教师要想建立高效课堂,就必须要调整教学策略。
二、完善课堂设计,打造教学情境
教师要注重对课堂教学的设计,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掌握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认清学生的接受能力,以便于更好地进行课堂设计,提高教学的科学性,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只有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结合学生的基本经验,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安排,实现更高的教育水准。同时,教师还需要巧妙借助各种资源,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有效连接,提高教育的连续性。在尊重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计划实施合理规划,对教材内容实施有效分析。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引导后续的数学课堂。教师通过启发式的教育方式,借助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实施合理引导,促使学生学习效果提升。
另外,教师还需要注重教学情境的作用,尊重教学情境在课堂设计中的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兴趣、当前课堂的数学知识点,为学生打造相应的教学情境。通常情况下,教师需要积极使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更好的教育效果。只有采取不同的方式打造教学情境,才能真正地诱发学生的兴致,降低数学的学习难度,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好发展,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能够更好地进行知识点讲解。这对于活跃课堂氛围,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教师在这种理想的氛围中进行授课,能够促使教育工作提质增效,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树立对数学学科的热爱之情。
例如,在人教版的教材中,当教师进行“百分数”知识点的授课时,就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打造相关的学习情境。如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或者利用投影等设备,引导学生进入到“商场促销”的氛围中,结合打折时的折扣力度,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内容。这样既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又能够提高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对培育学生实践运用能力也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也就是说,通过科学的课堂设计以及适宜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进而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三、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明确主体地位,开展合作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多个方面都应当根据学生不断地调整,但这种调整改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有更多的学习自信心,从而转变学习方法。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开展合作学习。一方面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相对于教师教授的知识来说,学生对自己探究得来的知识印象要更加深刻。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周长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为每个小组设置不同的任务,一些小组测量教室的周长,一些小组测量桌子的周长等等,每个小组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测量计算,之后每组派出一个代表汇总操作过程,最后由教师总结。这种方法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动手能力,又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二)创设教学情景
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形象思维,教师可以开展情景教学。这种方法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而是要根据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创设情景。这需要教师根据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关注每个学生的反应,并基于课堂现实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时,教师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三年级二班的同学一起去动物园,一套门票和车票的价格是59 元,一共需要94 套票,那么教师需要花多少钱买票?这种结合现实生活创设的情景,能够引导学生逐渐尝试估算,一些学生在尝试的基础上就总结了很多方法:59≈60,94≈100,60×100=6000;59不变,94≈100,59×100=5900……
这个过程学生相互讨论,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大胆地计算,而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加强引导,为学生提供信息,这个过程既实现了高效课堂,又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创设认识冲突
创设认识冲突是指新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掌握的认知结构存在着冲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应当逐步接触新知识,从不懂到懂并逐渐地掌握,最终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这个过程教师要加强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掌握新知识。在教师引领课堂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认知冲突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接触到数学的本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对新知识有更加清晰、更加完整的认知。
在学习面积单位时,为了让学生清晰地感知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以及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设置认知冲突,通过幻灯片为学生展示大小明显不同的两张图片,让学生通过肉眼观察对比。这时学生很快就能够发现两张图片的大小不同。之后,教师为学生展示两张大小对比不明显的图片,再让学生观察,这时学生就能够发现原先的观察方法已经没用了,这就出现了认知冲突。这个时候,教师要加以引导,让学生尝试着重叠对比,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次引入通过重叠也无法对比出大小的图形。这种方法又能够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面对这种情况,学生开始沟通交流,部分学生提出了摆小方块数方格的方式;教师再次引入冲突,让学生思考,假设两个图形的方格数是一样多,但图形大小有明显的差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在逐渐讨论的过程中发现,在对比的过程中,并没有统一方格的大小,在缺少统一标准的情况下,方格的大小可能是不相同的。
讨论到这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面积单位,让学生逐步地学习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个环环相扣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在产生认知冲突的基础上,构建出属于自己的面积单位的认知结构。
(四)多元化评价标准
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同,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各不相同。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够像考试那样把成绩当作唯一的考核标准,而是要把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结合起来。平时成绩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等等。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对于思维较为活跃、但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要加以引导和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有更多学习的自信心。
(五)创设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现实场景中的应用。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教师可以创设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慢慢引入到课堂内容的学习当中。数学情境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具体的背景条件,化抽象为具象,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局限性。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具有层次性和探究性的情境,能够吸引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教师还要权衡教学需求和扩展学生认知需求,用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法让学生一步步了解不同的领域,逐步完成深度学习的目标。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介绍了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应用。学生如果自行调查统计相关信息,则需要咨询很多人,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能够调查的内容有限。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能够创设不同的场景并随机生成相关数据,比如,小区每单元垃圾分类情况、家庭每月用电量统计、图书馆借阅书籍的类型和次数、某地区降水量和气温统计等,这些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根据所给的数据进行统计,或者借助信息技术将数据进行分类统计。信息技术不但能够快速整理数据,而且能即时生成直方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等不同的统计表。
(六)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合作学习
要想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就需要改善传统的教育方式,丰富当前的教学形式,通过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教学的生动性,来实现更高的教育目标。只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锻炼空间,提供更多的合作交流机会,才能促使学生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而且,只有保持教育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课程内容,合理安排“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以及合理使用“分组合作”的教育形式。借助“微课”等教学资源,借助多媒体技术与设备,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锻炼学生各种能力。在使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时,教师可以提前下发相应的“微课”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以提升预习的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在学生进行充分预习以后,能够增加学生的上课自信心,提高课堂的活跃度,进而升华数学课堂的品质。
在进行分组合作的教育活动时,教师要按照班级的实际人数以及不同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实施合理分组。只有保障分组的科学性,才能真正提升合作的效果,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促使学生提高能力和健康成长。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教师需要对课堂进行适当的引导,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引,但是不宜过多地干涉学生,不宜太多地批判学生。只有营造自由轻松的合作氛围,才能降低学生的拘束感,促使学生交流效率的提升,促使合作探究的质量提高。这对于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合作能力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丰富教学评价,加强教学管理
数学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学生在遭遇学习障碍时,难免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对于这种现象,教师要及时地进行引导,以免影响整体的教学进程,避免学生形成不良体验。此时,教学评价的作用就得到充分体现。教师要善于使用课堂评价,对学生进行一些发展性的评价,以此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丰富课堂评价,对学生多一些鼓励性的引导,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发展性的教学评价,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以及正向情感态度的建立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的鼓励与支持、引导与评价,对于学生终身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只有施加灵活性的正面评价,才能促使学生心灵健康成长,促使学生得到良性发展。
另外,教师还需要加强教学管理,提升综合教育能力。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时,不但要关注解题结果的对错,而且要关注解题的过程,注意分析学生的思维逻辑。只有从学生的思维逻辑出发,才能从根源上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课程,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思维逻辑,能够提升解题的正确率,提升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借助日常管理,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实现自我进步。
教师在组织与引导课堂时,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以后,要根据最终的探究结果,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反馈。教师要把握问题解答的时机,不要把问题留到下节课中。只有及时地解决学生的疑问,才能更好地巩固当堂的学习成果,以便学生深化对数学内容的认知。同时,教师还需要在课尾阶段,立足于全局的角度,对数学内容进行整理,树立相应的逻辑关系。为学生树立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打造更加全面的数学知识网络,这样不但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能优化数学教学成果。
总之,教师在创建高效课堂时,要注重教与学的结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考虑学生的感受,并根据课堂情况,加强师生、生生互动;考虑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调整考核标准,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