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后服务有效开展的策略
2022-05-05时朱俊杰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
时朱俊杰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
“双减”政策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诸如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 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 分钟;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课后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等,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因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参与体育活动的症结。为此,怎样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运动兴趣、养成运动能力至关重要。
一、小学体育课后服务有效实施的重要性
在小学校园里,小学生近视率逐年增高,佩戴眼镜学生的数量也逐年升高,学生肥胖现象也越来越多。由于学生的课余时间往往被大量的作业和校外机构所占据,留给学生的课外活动和体育运动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然而,一个健康、优秀的小学生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所以帮助学生培养运动兴趣、养成运动习惯、增强学生体质刻不容缓。依照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2021 年7 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减轻学生负担、增加学生运动时间和兴趣、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尤为重要,每天体育课后服务的实施也自然赋予了很多重要意义。
二、体育课后服务助力学生身体素质培养
目前,因学校的师资、场地等条件相差较大,不同学校提供的体育类课后服务质量也是差距巨大。好的学校可以给学生提供几十种课后体育活动项目,基本上可以满足所有学生参加不同体育运动需求。但对于一些农村学校,只能提供简单的几项体育运动项目,因为器材、场地等设施的缺乏,学生几乎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有的学校只有少数学生能够“抢”到课后服务的体育选项,大多数学生都只能“望课兴叹”。这些学校的一些家长们担心,孩子参加的课后服务很可能就是坐在教室内无所事事,无聊地度过一个小时。面对家长们的想法,体育课后延时服务更应该得到重视。
(一)增加体育课后服务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度
当前的体育课堂教学,许多教师会考虑到学生的需求,进而开展多项体育运动项目。大部分学生对各个项目的喜好极为强烈,课堂40 分钟时间不能满足学生体育运动的需求,有的学生认为课堂时间太短,所以利用体育课后服务能给予学生额外的锻炼时间。另外,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十分重要。有的学生不喜欢跑步,无论教师如何教育引导,也不能端正态度参与到“辛苦的训练过程”。为此,我们在体育课后服务开展的过程中,则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通过趣味性的慢跑、体操、舞蹈等方式进而促进多种体育训练项目的全面推进。如在“广播体操”训练活动之前,我们会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一些体操课视频,同时辅以“良好的形体、优秀的品质”等精神要求,以“不同的气质”在学生面前体现该科的教育内容,同时把“不同的动作”与“舞蹈、健美”等活动相联系,让学生发现“内在美”与“外在美”。也可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改编、创设不同的体操,由此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与决心,并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大胆展示体育延时服务课堂中的一项技能。在后续的活动中,学生也会全身心投入,从而发现运动之趣、体验体育之乐、增添体育运动之幸福。所以,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都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迎合学生的不同兴趣,以达到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宗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善于从固定的体育项目中,挑选具有“挑战性、竞技性”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此来强化学生良好的品质,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如在六年级“50×8 往返跑”的项目练习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练习规范的动作,还要从“往返点”增设“加油站、助威手”等互助激励性的趣味小环节,以此让学生感受到同伴的友谊,并从中强化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以此来养成学生互助的习惯,强化其良好的心理品质。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所体验到的快乐不再是单纯的“运动之乐”,还有发自内心的“情感之乐”。此外,体育课堂中不能实现的项目,可以通过体育课后服务来完成,简化运动规则和要求,增加运动的乐趣和形式的多样性,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二)促进体育课后服务的科学性,营造健康快乐的氛围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体育课后服务不仅要从体育项目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入手,更要搭建合理的框架,形成一套简单有效的运动体系,以更好地渗透到体育课堂的多个角落,让教师会教、学生会学、家长满意,达到创新与科学同步推进的良好成效。这就要求教师从体育课后服务课堂的“良好的开头、丰富的运动、有效地拓展”三个方面做起。
体育课后服务开始的热身活动,可以让学生尝试集体推进,设定“你我一家人”的项目活动,让学生不至于“松懈、不顾及他人”,以保持队伍的整齐性;在中间的项目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之间开展“找不同、共前行”的互助型训练,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找到互助对象,结队共同训练学习。在最后的拓展中,也要结合课堂活动量的大小,安排科学的训练长度、强度、密度,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氛围下结束本节课,并收拾好体育器械等。如此科学安排,自然会让师生其乐融融共运动,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完成一定强度、难度的训练,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每天的体育课后服务中去。
(三)增强体育课后服务的有效性,强化体育课后服务效果
以往体育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会出于对“学生自主”的尊重,在进行相关运动标准、技术的讲解之后,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可是这种自由活动却成了学生“自得其乐”,成为与体育运动毫不相关的活动内容。由此,我们更要帮助学生开展“有效性运动”,促进体育核心素养提升。不同的体育项目,大多都需要反复练习才能促进体质、体能提升。而这种枯燥的反复练习,往往会让学生疲于应付。在”双减“政策下,我们以体育课后服务为契机,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里发现如何科学有效地运动,达到体育运动的效果。如在六年级蹲踞式跳远活动中,一节体育课的时间往往不能让学生学会该动作,而到第二次课时,由于中间相隔一定的时间,学生对初学的技术动作会有所淡忘。因此,教师应结合每天的体育课后服务时间,多加以练习,注重对“起跳腾空后,在空中成蹲踞动作”的技术训练。在传授相关技术的同时,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密切互动,去“体贴”动作不标准孩子的“健康发展”,给他们个别化辅导,让学生对动作技能有足够时间的肌肉记忆。在此基础上,再安排学生之间进行“互助式训练”,他们也将从教师的言行中发现如何帮助他人,如何严格要求,以“爱心”为引,发现多种“训练的有效运动方式,”促成动作技术的形成。
有效性运动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发现、拓展、创新。每天体育课后服务的课堂上,不仅是师生之间、强弱之间的互助运动,也是拓展多种有效、有趣的“有效运动”。例如,在投掷项目的训练课上,我们从“集体荣誉”的视野拓展出“小组对对碰”花样训练,让不同小组之间进行“投球、接球”对抗赛,在分别练习投接技术的同时,更借助积分制让学生的“集体荣誉”得到大幅度提升,如此运动自然会有效推进。
三、体育课后服务在小学体育中创新应用策略
(一)创新体育课后服务形式,提高兴趣
兴趣是驱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动力源泉。只有让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才能促进各类体育运动正常有效地开展。因此,在“双减”政策下,体育课后服务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现阶段的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事物的接纳能力也越来越强,但是注意力较低。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体育课后服务的时间来创新体育活动的形式,用多种游戏方式,让学生保持相对饱满的课堂状态。例如,在练习射门精准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平均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名学生,然后在操场上画一个边长为6 米的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顶点上画一个半径为1.5 米的圆。三组学生分别选择一个圆作为“基地”,每个基地里摆放10 个锥桶,然后教师组织三个小组循环将球踢向对方的基地,每有一个锥桶被球撞倒,那么该小组丢1 分。在规定的时间过后,哪个小组剩余的锥桶最多,就算取得胜利。在游戏过程中,想要取得胜利就要尽可能地将球更加精准地踢向对方基地内的锥桶上,这无形之中增强了学生射门和传球的精准度,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乐趣与知识。同样的练习目的,教师可以换其他游戏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课堂上的教学目的是唯一的,但教学方式是千变万化的,教师要肯去下功夫,利用好体育课后服务的时间,为体育课后服务做好充足的准备,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优化体育课后服务教学设计,丰富内容
体育课后服务不同于日常的体育课,对于体育课后服务的设计要尽可能形式多样,可操作性强,规则简单,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并学到体育运动的技能,从小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运动潜能,真正做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体育课后服务的开展是对日常体育课内容的进一步升华,体育教师更需要将日常体育课中所教授的内容引入其中,举一反三,融入自己的教学心得和实践体会,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多方位、多角度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发现学生的运动优点,不断更新优化体育课后服务的设计,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更好地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例如,教师在训练学生运球能力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游戏。在常规的带球训练中,往往是直线带球,或者以“S 弯”的形式过锥桶,教师可以尝试改变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如教师可以设置竞赛类游戏,在操场上分散放置10 个锥桶,其中5 个为倒下的,另外5 个为竖起来的;然后将学生分为红、蓝两队,红队尽可能地将要倒下的锥桶扶起来,蓝队要尽可能地将竖起来的锥桶推倒,规定时间内看锥桶倒下的多还是竖起来的多,以此决定红蓝双方谁为胜利方。在制定好游戏规则后,红蓝双方要带着球展开角逐,也就是说奔跑抢锥桶的过程中不允许球离开人1 米。在游戏过程中,学生要尽快地抢占对方的锥桶,又要保证运球的稳定性,这就兼顾了游戏的趣味性与足球学习的专业性,一方面在足球运动中给学生增添了乐趣,另一方面在游戏的同时又加强了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促使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
(三)增加体育课后服务竞赛项目,提高学生竞技意识
目前,小学阶段体育教学以学生大部分学会该课的动作技能,并能够运用到日常实践中作为最终的教学目的。同时在体育课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的竞争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此基础上,体育课后服务开展一些有竞争性的体育游戏,兼顾趣味性与技术性,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竞技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游戏竞争中,所有的学生都有着一颗好胜的心,都想取得胜利,感受胜利的喜悦,他们往往会展现出积极向上的运动状态,顽强地克服困难。让学生从小树立这种竞争意识,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拼搏奋斗,战胜困难,取得人生的胜利。
在目前的学校体育中,学生面对耐久跑的项目都会比较恐慌,从内心深处就会排斥,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此项目。在体育课后延时服务中,针对此现象,体育教师可以结合无线电测向的运动方法将学生分成4 组,在操场上设定一定的标志点和任务卡,以定向跑的方式组织开展耐久跑的运动。通过长距离的跑动,通过阶段性目标的完成率,增加学生对该运动的兴趣,比一比哪一组提前完成任务。遵循以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练中赛”的方式掌握运动技能,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又可以在运动中增加学生的耐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体育课后延时服务的开展,在不拘泥于体育课堂的一些评价要求下,体育锻炼的方式和规则都可以灵活调整,只要本着学习技能和训练学生竞争意识的原则即可。在游戏过程中,竞争性的游戏难免会有身体上的对抗,教师一定要保护好学生的人身安全。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在开展“5+2”课后服务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来创建学生的体育兴趣小组及社团,有利于让学生在运动的同时享受生活,学到更多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终身体育运动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和防范意识。这样,小学体育课后服务活动将会开展得更加生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