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爱上阅读,用语言文字对世界进行感知
2022-05-05吴晓莉浙江省杭州市留下小学
吴晓莉 浙江省杭州市留下小学
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阅读占有很大的比重,因为阅读决定了语文教学的质量。然而对于传统语文教学而言,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多是分析与讲解,更注重阅读过程中向学生输出知识而不是让学生主动学习。换言之,教师自身的阅读过程所占的比重要远高于学生领悟的部分。对于学生而言,单调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起对阅读的学习兴趣,听课质量就会下降,这就会导致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不够。在新课改模式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应当运用新理念丰富自身教学方法,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转变为学生,并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方法为学生创建学习情景,学生在有了学习的实践环节后才能够提升学习效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对阅读不够重视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常较差,对于阅读课程的学习还停留在完成教师下发的任务上。教师会布置阅读的课后作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常不会深度思考;一旦教师停止布置作业,学生就很难进行自主阅读。这是由于学生不知道怎样进行自主阅读,既不明白为什么要进行大量阅读,又未形成自主阅读的意识。
(二)教师教学缺乏目标性
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阅读授课时,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目前还仅仅停留在领读课文上,或是将朗读任务发放给学生。在缺少阅读方式指导的情况下,学生不知道如何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对文章的情感也无从理解,更无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内在含义。语文阅读教学由此失去了目标性,不利于学生提升语言水平和阅读水平。
(三)阅读逐渐流于形式
小学生的阅读往往是经过教师安排的,这就会为学生带来一种思维定式:为了完成阅读而阅读。学生会注意教师的动向,教师走进教室后,学生立刻表现出积极阅读的模样,可能还会伴随提高分贝的阅读等表现痕迹很明显的情况。然而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通常只能维持到教师离开教室,这时学生的阅读兴趣会明显减弱,只有少数学生依然听从教师的教学安排完成阅读任务。
(四)学生缺乏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学生参与阅读不但缺少目标导向,而且还未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教师又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种种原因造成了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的局面。尽管部分教师已经设法改善教学方式,但仍然成效甚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实得不到位,又或者是教师事先没有对不同教学环节进行关联,导致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高。
(五)盲目开展阅读拓展
要想通过阅读拓宽学生视野,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和有效积累。然而部分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阅读拓展时较为盲目,以至于学生不能精通阅读方法,只是通过阅读进行时间上的消遣,阅读拓展的作用并不明显。
二、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语文是一门基础类学科,培养语文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日后理解其他科目的内容,对其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与生活也有深刻意义。所以,重视对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新时代下对学生的内在要求。其中,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环节,学校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及时地教学调整,这样才能够建立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阅读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依赖于阅读水平。要想让语文阅读能力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要素,就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基本功。同时,教师要进一步落实阅读理解教学工作,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理解力提升后,学生思维会更加活跃,自然在语言表达方面也会更出色。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为学生准备大量的阅读练习,在进行海量阅读后,学生才能够深刻体会语言的精髓。
(二)阅读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听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听说能力的黄金培养时间是小学阶段,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热衷于模仿所接触到的事物。因此,教师高质量的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在表达中更好地向外界传递自己的思想。不仅如此,学生的听说能力提升后,对其他事物也能够产生深刻的理解。在理解一般常用词汇时,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不同的文章,体会不同的语言环境,提升学习效率。
(三)阅读教学能够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时,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对于锻炼学生对词汇的精准理解和语意把控都有很大帮助,学生能够收获通过文字获取信息的能力,该能力也能够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例如,在分析题干、理解题意后,才能思考相应的解决办法。学生可以借助扎实的语文阅读功底对题干进行理解,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又如,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如果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力有所欠缺,就会导致无法理解题意,进而出现回答错误的情况,这也无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升高,语文学习的要求也会显著提升。对于语文这门学科而言,教师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授课的内容,适当进行课外拓展也是一个必要环节。课外知识的作用不仅是丰富学生知识面,还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但是,即使是高年级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也有待提升,学习自主性依然很差,这就导致教师很难将阅读活动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所以,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地提升语文素养。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要以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为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一)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更多的是为学生选择需要阅读的经典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与作者进行隔空对话,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思考。语文教学中,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该环节与培养学生其他能力都是息息相关的,其中联系最为密切的是写作能力。作者通过写作的方式对当时的灵感进行即时记录,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与作者进行跨时空对话,并以此来体会作者的情感,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学习方式。所以,要想提升阅读课堂的质量,教师需要将阅读活动和写作活动进行有机结合,让两种学习活动相辅相成,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例如,在带领学生欣赏一篇文章后,教师布置的课后任务可以是让学生将自己的所想所感通过写作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产生更加深刻的思维活动,这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较为重要的作用,高效率的阅读课堂因此得以建立。学生拓展知识面的一种有效方式是进行阅读,在布置相应的任务时,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出发点,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建设高质量的课堂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育视野,这也是对教育手段的一种更新与完善。可以将阅读定义为利用文字对世界进行感知。然而,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小学生而言,自身对世界的阅历不够,会影响对文章意境的体会,此时教师就需要辅以其他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例如,在讲授《山中访友》一文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静谧山林的景象,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对山林进行感知,从而加深对文章中描绘的画面的理解。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帮助下,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效率,使其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阅读材料。与此同时,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世界进行进一步的感知,进一步加深对世界的阅历。更重要的是,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度,还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有助于提升课堂效率。
(三)适当开展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
要想让学生有长期良好的发展,学生的阅读量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阅读内容,因为课本上的文章只是为了满足学生日常学习所需要的,并不能起到额外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因此,针对学生长远发展,教师需要借助更多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首先,教师要积极带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可以是对课堂所学文章的进一步拓展,也可以是额外的阅读材料。例如,在带领学生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阅读与鲁迅先生有关的一些名著,这样能够让学生从全局出发对鲁迅先生有一个全方位、立体的认识。其次,教师应筛选提供给学生阅读的书籍,因为在学生阅读能力、认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并非所有的文章都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有帮助。再次,教师不能在短时间内要求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达到较高水平,因为这些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所以,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要保持一定的耐心,这是帮助学生建立阅读信心的一项重要举措。
(四)在教材文本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语文阅读
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其语文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要想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离不开大量的阅读。经过大量文字阅读后,学生能够对常见的词汇和语言的使用进行精准把控,并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表达方面的技巧。这样一来,学生能够逐渐将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于心。学生在涉猎不同类型的文本后,阅读思路会更加清晰,看待世界的角度也会更加开阔。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例如,在带领学生欣赏《桂林山水》一文时,在教师的带领分析下,学生了解了该文章是总—分—总的写作顺序。文章通过大量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为读者呈现出漓江水的魅力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让学生阅读文章《乡村的黄昏》。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够体会不同文章的区别,从中吸收其优点,还可以将其中优美的段落进行摘抄,丰富日后的写作素材。
(五)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课文背景
小学生缺少社会的阅历,这会导致其对于世界上一些事物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欣赏课文时,学生会出现对课文中所描绘事物不认同、难以对文章中出现的事物产生情感共鸣、对作者的感情思路把握不佳、无法与作者进行跨时空的交流与对话等情况。对于学生而言,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则不利于培养其人文素养,因为缺少对世界的认知,对学生理解文章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对此,教师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时,要从课文出发向学生讲述其背景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产生的原因,从而发现文章背后的更多内容。
例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在进行具体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发放一些有关抗美援朝的阅读材料,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有关抗美援朝的影像资料。基于此,学生在脑海中能够对抗美援朝事件形成基本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介绍抗美援朝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能够感受中国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在一起并肩战斗的深厚友谊。这种友谊是世代相传的,是中国人民与朝鲜人民和平相处的历史性一步,是十分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因此,朝鲜人民才会对这种友情做出“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高度评价,所以在两方分别时,才会高喊“再见了,亲人!”在经过历史事件的辅助理解后,学生能够更加熟悉课文内容,语文阅读教学也才能更加具备实用性。
(六)拓展阅读教学的路径
信息时代已然到来,网络已经渗透到教学的各项环节中,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教师的授课习惯。不仅如此,学生还能够利用网络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拓展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利用网络知识武装自己已经成为小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对此,教师也应当追赶时代潮流,在课堂中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既为学生提供先进教学资源,又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增进阅读活动的实用性。
例如,在学习《九寨沟》一文时,由于文章存在大量的自然地理景观描写,所以通过文字并不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就降低了文章学习的效用。如果借助多媒体手段收集九寨沟相关风景图片与视频,并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在为学生提供视听盛宴的情况下,能够让九寨沟的风景长期留在学生脑海里,加深学生对九寨沟的印象,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阅读的时效性也得到了提升。
对于小学生而言,此时的语文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教师需要认识到语文学科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重要性。在进行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讲解,这样能够避免学生局限于课堂语文知识。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不仅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面对好奇心强、顽皮多动的小学生,教师需要抓住不同学生的个性,有针对地进行培养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逐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系与方法,所以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也需要考虑具体的方式。在准备教学内容时,要注意避免发生教学内容枯燥的情况。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手段。在教师仍然占据课堂主导地位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学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