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北榆树湾煤矿煤质特征及洁净等级评价

2022-05-05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2年2期
关键词:煤灰煤岩煤质

许 婷

(1.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8; 2.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 西安 710054)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过去煤炭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1]。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对能源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已成为煤炭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2]。而煤岩、煤质特征是煤炭研究的基础,也是评价其清洁利用潜势及分析其综合利用方式的关键,本文以榆树湾煤矿2-2号煤层为研究对象,根据前期钻孔煤质数据及井下实地采样分析测试结果,分析了其煤岩、煤质特征,并选取评价因子,对其洁净等级进行了评价,旨在为该区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及洁净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1 概况

榆树湾煤矿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北部,榆神矿区的南部地区[3-5],地层划属华北鄂尔多斯盆地分区,区内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三叠系上统永坪组(T3y),侏罗系下统富县组(J1f),中统延安组(J2y)、直罗组(J2z),第三系上新统静乐组(N2j)及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Q2l)、上更新统萨拉乌素组(Q3s)、全新统风积沙(Q4eol)及冲积层(Q4al)。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延安组,含煤多层,具有对比意义的煤层共10层,主要可采煤层4层,其中2-2、4-3号煤层全区可采,3-1、5-3上号煤层大部可采。本次主要研究的是2-2号煤层,其位于延安组第四段的顶部,为本区最厚的煤层,煤厚为10.77~12.26 m,平均为11.59 m,为特厚煤层,煤层变化缓慢且规律明显,结构较简单,全区可采。

2 煤质特征

2.1 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

2-2号煤层颜色为黑色,条痕为褐黑色,具有弱沥青—沥青光泽,贝壳状、阶梯状、参差状断口,内生裂隙不甚发育,裂隙被方解石脉或黄铁矿薄膜填充。煤岩成分主要以亮煤、暗煤为主。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煤为主,半暗煤次之,光亮煤和暗淡煤少量。显微煤岩组成中有机显微组分含量较高,平均在97%以上;以镜质组为主,为49.51%~70.29%,平均值为58.71%;惰质组次之,为28.92%~44.81%,平均值为36.20%;壳质组较低,为0.20%~0.53%,平均值为0.28%。无机显微组分含量较低,为0.41%~5.43%,平均值为2.48%;以碳酸盐类为主,为0.70%~3.10%,平均值为1.90%;其次为黏土类,为0.30%~2.60%,平均值为0.87%;硫化物少量,为0.20%~0.80%,平均值为0.50%。鉴定成果见表1。

2-2号煤层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为0.52%~0.58%,平均值为0.55%,总体变质程度较低,主要为中煤级煤I变质阶段,即低煤化度烟煤。

2.2 化学性质

(1)水分(Mad):2-2号煤层原煤水分质量分数为3.98%~8.09%,平均值为5.98%;浮煤水分质量分数为2.68%~7.86%,平均值为4.89%。

(2)灰分(Ad):2-2号煤层原煤灰分产率为1.64%~11.15%,平均值为6.00%,浮煤灰分产率为1.61%~4.08%,平均值为2.67%,其总体为特低灰分煤。经过洗选,2-2号煤层浮煤灰分产率明显降低。

(3)挥发分(Vdaf):2-2号煤层原煤挥发分产率为30.03%~40.77%,平均值为37.78%;浮煤挥发分产率为32.95%~40.19%,平均值为37.16%,总体为高挥发分煤。经过洗选,相比原煤,浮煤挥发分产率无明显变化。

(4)硫分(St,d):2-2号煤层原煤全硫质量分数为0.16%~1.34%,平均值为0.49%,浮煤全硫质量分数为0.15%~0.83%,平均值为0.26%,其总体为特低硫煤。经过洗选,浮煤的全硫含量降低,其主要是硫化铁硫含量降低,而硫酸盐硫和有机硫洗选前后变化不明显。

(5)固定碳(FCd):2-2号煤层原煤固定碳质量分数为53.31%~59.42%,平均值为55.64%。按照《煤的固定碳分级》(MT/T 561—2008)标准,其总体为中等固定碳煤。

2.3 工艺性能

(1)发热量(Qgr,d):2-2号煤层原煤干燥基高位发热量为30.71~32.80 MJ/kg,平均值为31.84 MJ/kg,属特高发热量煤。

(2)煤灰熔融性:2-2号煤层的煤灰熔融性软化温度(ST)范围为1 094~1 272 ℃,平均值为1 184 ℃。按照《煤灰熔融性软化温度分级》(MT/T 853.1—2000)标准,其以较低软化温度灰为主,少数低软化温度灰和中等软化温度灰。煤灰熔融性流动温度(FT)为1 120~1 279 ℃,平均值为1 204 ℃。按照《煤灰熔融性流动温度分级》(MT/T 853.2—2000)标准,2-2号煤层为较低流动温度灰。

(3)黏结指数(GRI):2-2号煤层黏结性指数测定绝大多数为0~5,少部分在5~13之间。按照《烟煤黏结指数分级》(MT/T 596—2008)标准,2-2号煤层以无黏结煤为主,少量微黏结煤。

(4)哈式可磨性指数(HGI):2-2号煤层哈氏可磨性指数在52~62之间,平均值为57,表明煤的可磨性指数小。按照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数煤炭行业标准,属较难磨煤。

(5)热稳定性(TS+6):2-2号煤层热稳定性指标为88.80%~98.00%,平均值为94.86%。根据《煤的热稳定性分级》(MT/T560—2008)标准,属于高热稳定性煤。

(6)焦油产率(Tar,d):低温干馏数据分析表明,2-2号煤层原煤的焦油产率普遍大于7%,主要分布在8.90%~12.91%之间,平均值为11.45%。根据《矿产资源工业要求手册(2014修订版)》[6]煤炭焦油产率分级划分标准,2-2号煤层原煤主要为富油煤,部分达高油煤,总体焦油产率较高,具有较大的煤焦油提取前景。

2.4 有害元素

(1)氯(Cld):2-2号煤层氯质量分数在0.005%~0.069%之间,平均值为0.018%,按照煤中氯的国家标准,其属特低氯煤。

(2)氟(Fd):2-2号煤层氟含量在54.00~116.00 μg/g之间,平均值为81.44 μg/g,按照煤中氟的国家标准,其属特低氟煤。

(3)砷(Asd):2-2号煤层砷含量为1.00~5.00 μg/g,平均值为2.13 μg/g,按照煤中砷的国家标准,其属特低砷煤。

(4)磷(Pd):2-2号煤层磷质量分数在0.001%~0.012%之间,平均值为0.004%,按照煤中磷的国家标准,其属特低磷煤。

3 煤的洁净等级评价

煤炭的洁净等级划分是煤炭质量评价、分级分质及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依据[7-9]。据唐书恒等提出的洁净煤潜势评价方法[10],结合榆树湾煤矿2-2号煤层煤质特征及清洁高效利用的相关要素,选取评价因子如表2所示。

利用榆树湾煤矿2-2号煤层灰分(Ad)、硫分(St,d)、砷(Asd)、氯(Cld)及氟(Fd)等评价指标,对其洁净等级进行评价,当各指标的洁净等级不一致时,采取“就低不就高”的原则,以综合评价等级中差者为准。如表3所示,榆树湾煤矿2-2号煤层洁净等级划分结果表明,2-2号煤层原煤全硫、砷、氯含量均未超过洁净等级为Ⅰ级的浓度限值,灰分和氟的洁净等级为Ⅱ级,故其综合评价洁净等级为Ⅱ级,属好洁净煤。经过洗选后,灰分和氟含量不同程度下降,浮煤综合评价洁净等级上升为Ⅰ级,属特好洁净煤,洁净程度明显变好。

表3 2-2号煤层洁净等级划分结果

4 结论

(1)榆树湾煤矿2-2号煤层显微煤岩组成中有机显微组分含量高,无机显微组分含量较低,有机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均值为58.71%,惰质组次之,均值为36.20%,壳质组含量极低,均值为0.28%。2-2号煤层的变质程度较低,为中煤级煤I变质阶段。

(2)榆树湾煤矿2-2号煤层主要为富油煤,特低灰,高挥发分,特低硫,特高发热量,较低灰熔融性软化温度和流动温度,无黏结性,较难磨,高热稳定性。

(3)根据煤炭清洁利用潜势评价方案,结合榆树湾煤矿2-2号煤层煤岩煤质特征,对其洁净等级进行了划分,其原煤洁净等级为Ⅱ级,属好洁净煤;经洗选后,浮煤洁净等级上升为Ⅰ级,洁净程度变好,属特好洁净煤。

猜你喜欢

煤灰煤岩煤质
加强煤质管理 实现提质创收增效
超细粉煤灰对普通硅酸盐水泥性能的影响
硅钙摩尔比对准东煤燃烧过程中矿物演变及灰熔融特性的影响
煤岩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对不同煤阶区煤层气开发的影响
芨芨湖西井田煤灰中Na2O 的赋存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CT扫描的不同围压下煤岩裂隙损伤特性研究
浅谈回归方程在煤质检验中应用时应注意问题
活性水压裂液对高煤阶煤岩力学性质的影响
煤岩裂缝导流能力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