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学

2022-05-05王峰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高考语文新高考作文教学

【摘 要】高考作文的完成质量直接决定着高考语文成绩的高低。新高考背景下,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做到考教结合,已然成为了语文教师着重思考的问题之一。文章结合具体事例,探究了新高考背景对作文教学的影响以及提升作文教学的策略,以期帮助学生提升写作信心,提高作文质量。

【关键词】新高考;高考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12-0096-03

语文是一门综合实践类课程,作文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占据着半壁江山,是学生综合运用各类知识,检测自身文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但过往的作文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耗时较长、模板化痕迹较重等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阻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1]。随着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高中作文教学迎来了新的机遇。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综合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一、新高考改革在高考作文中的表现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确定高考作文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时代发展特征是高考作文命题的时代背景。新一轮的高考制度改革为高中作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的变化

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在内容、形式、分值等方面相较于以前有所不同。

命题内容相较于以往更具有理性色彩,重点向考察学生思维能力转变。首先,更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给定材料从多个角度切入,能够照顾到不同学生思维水平和知识储备差异,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也大大提升了高考作文的区分度。其次,注重考查学生对材料广度和深度的挖掘。命题材料看似简单,但材料背后蕴藏的意义较为丰富,能否化繁就简、由简入奢成为了评价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标准。由此可见,学生应多角度、宽领域看待给定材料,深入分析其中蕴含的深意。

命题形式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增加新的作文命题类型及写作数量,扩大学生选择余地两个方面。从题型上看,2015年以后,高考作文除了传统三大类题型外,新增任务驱动型命题。所谓的任务驱动型命题作文就是材料作文的升级,与材料作文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写作要求中增加了一条任务性指令。同时,任务指令完成度的高低是主要的评分依据。如2015年全國Ⅰ卷的作文,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内容给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自己的态度、看法和要求,就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从写作数量上来看,大小作文结合的方式已经被多地区采用,如2016年北京卷高考作文就出现了大作文和小作文相结合的考察形式。从选择多样性上来看,部分地区的作文题目可以二选一甚至是三选一,大大增加评价标准的多样性。

对比最近几年高考作文分值的比例,笔者发现高考作文分值有轻微波动,但总体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如部分地区(突出代表为北京)通过创新作文形式的方式,将高考作文的分值提升了10分左右(如图1所示)。鉴于此,提高作文教学课时量、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或将成为未来语文教学的主要趋势。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

以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时间起点,纵观这四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其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更加重视理性与思辨。温儒敏先生在《今年高考作文:回归理性,看重思辨》这篇文章中说到:“高考作文应当回归理性,强化思辨,摒弃宿构、套作、模式化与文艺腔[2]。”对此,在新课标指导下,高考作文命题也正在从材料选取方面有意识地改变这种现状,90%的作文命题都开始侧重考察学生的理性与思辨能力。如上海卷以“穿越沙漠的道路与方法”为话题引起讨论,北京卷以“老规矩”为命题。这些命题题目都比较活,都在引导学生往理性思辨的方向靠拢,重点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对于平时爱看书爱思考的高考生来说,他们在遇到这样的题目之后显得游刃有余,但对于日常依靠套路模板进行写作的学生来说就比较困难。

第二,作文命题更加重视反映时代特征,注重学生的实践创造。进入新时代,高考作文越来越重视与时政接轨。如2017年湖北高考作文就要求考生在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移动支付等一系列关键词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两三个词,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人更好地认识中国。面对这个题目,考生第一直觉是比较简单,但是在这样一个简单的、浅显的命题之下写出具有深意的作文是比较困难的。同时,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强国、科技强国的时代背景下,以此类热词为高考作文命题材料,表现出了浓烈的时代特征,对于激发考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作文命题面向底层技术,开始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3]。何为高考作文面向底层技术?这是指作文命题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日常,越来越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的命题特征降低了学生高谈阔论的可能性,拉近了作文写作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距离,为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提供了空间。如2017年北京卷就以“向别人推荐一本书”为话题,要求学生写一篇微作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也结合教材中的课文向学生推荐过各类书籍,但如果学生仅限于在课堂上获取知识,而没有围绕课文主动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同时也不将日常阅读与生活感悟结合起来的话,写出的文章就很难有深度,向别人推荐的书目难以有说服力。除此之外,在这样的命题特点中,也可以发现当前的高考作文命题有回归课本的趋势。

第四,作文命题更具实用性,蕴含着普世性的人文价值观。公文本身具有实用功能,它是公民参与社会交往、记录社会发展历程的中介。近年来,高考作文开始关注作文的工具性功能,在题型上开始关注实用性,将公文纳入了命题范围。如2018年与2019年,全国卷持续考查书信、观后感、演讲稿等公文文体。同时,高考作文对于实用性的考察不是以单刀直入的方式进行,而是将其设置在具有普世价值的给定材料中。如2017年全国Ⅰ卷就要求学生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写好该作文,既要求学生采用书信、演说词、解说词等实用性文体,又要求学生在实用性文体的基础上传播我国的普世性价值观念。

总之,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更新命题内容和形式。

二、新高考背景下作文教学的突破点

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呈现出时代性、实用性等特点。虽然审题难度相较以前有所下降,但对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以及日常积累量等有了更加综合的要求。面对这样的变化,语文教师要开始一系列的教学尝试,以期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一)夯实文化底蕴,打牢阅读与写作的基础

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岁月的沉淀,是民族精神的延续,其散发着永恒的魅力,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将深厚的文化素养确定为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因此,要想呈现出高质量的作品,学生就必须要回归阅读,在品味经典中积累养分,积累素材。那么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呢?首先,立足课本,拓展延伸。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阅读宝藏,学生可以从教材中学习词语的用法搭配,积累基础的文学词藻,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拓宽阅读面。如在学习《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一文中,学生既可以积累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等优美的语言,也可以立足文章,拓展阅读文章中提到的《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饮冰室文集》等著述。其次,学会阅读,做好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效读书笔记的撰写对于提高写作能力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撰写读书笔记?一是随读随记。即在阅读过程中以批注的方式记录当时的阅读感想和体会。很多时候,某一时刻的阅读体会若不及时记录将会转瞬即逝。因此,在日常阅读过程中,学生有必要将自己当前的阅读感受批注在文章旁边,以备日后再次阅读时形成鲜明对比,引发深入思考。二是形成阅读摘录本。摘录经典语录、好词好文、名言警句以备集中复习。总之,阅读和写作相互影响,爱阅读、好阅读的学生必将写出上乘之作。

(二)面向生活,注重应用文写作的教学

新高考背景下,作文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作文文体也不再仅局限于议论文或抒情文,对应用文体的考查也成为了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趋势之一。应用文的写作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应用文写作格式外,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帮助学生养成从生活小事着手,关心天下大事的意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以生活体验、社会热点为基础,由此展开真情实意的叙述。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思考,让他们意识到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头。作文也不例外,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可以为他们的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他们可以在体悟生活的过程中形成个性化表达。在学生对生活有了一定的体悟之后,教师要将应用文写作的文体模式教给学生,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迎接时代,关注时代浪潮中的人和事

人是社会动物,不可能独善其身。好的作品除了要求作者具有生活气息之外,还要求作者的内容应紧跟时代步伐,反映时代主流文化观念,正如白居易所言“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何为事而作”。首先,学生要养成关注社会热点话题的意识,要以热点话题为素材。如2019年全国Ⅲ卷作文以教师与学生为话题,其实看似普通的话题背后蕴藏着丰富的社会热点现象。如果学生不知道陈宝生部长、任正非先生2019年对于教师角色、教育内容的讲话,在该命题之下,学生将很难写出引人深思的高分作文。其次,学生要用新闻事实提升自己的思维,尤其是要重点关注时评文章。评论文是针对某一现象或事件发表自己意见的一种文章类型,很多时候能从多个角度评价同一个现象。因此,评论文对于训练学生思维具有良好的作用,随着对评论文阅读量的增加,学生慢慢会养成明辨是非的理性思维。最后,学生要善于挖掘时代热点背后的文化内涵,理性看待时代浪潮中的人与事。

(四)建构语言,锤炼应用文的语言风貌

部分学者认为当前的高考作文在文体走向方面有回归八股文之趋势,但笔者个人不赞同此观念。虽然应用文写作格式相对固定,但在格式之外,在语言表达上还讲究灵活多变、精雕细琢。那么,学生应如何锤炼应用文的语言表达呢?其一,准确把握各类文体的语言风格。不同的文体对于语言有不同的要求,考生下笔前要把握基本的文体写作风格。如演讲稿的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鲜明;书信的语言要表达真情实感,要能打动人心。其二,要善于运用富有哲理的金句点缀文章。高考作文是一种评价性的指标体系,要求评卷者在规定的时间内选拔出较為优秀的作品。鉴于时间的限制,阅卷者不会就通篇内容进行细致阅读。因此,考生应紧紧抓住阅卷特点,在文章开头结尾或主题句上运用一些富有哲理的好词好句来丰富文章。如2020年贵州高考高分作文《画出最好的自己》中,考生在文章开头就以问答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中心思想,在行文过程中用“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敬那大争之世,敬这小酌之时”等名言警句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获得了阅卷者的肯定。其三,考生要懂得化繁就简,用最具有穿透力的、平实无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高考作文的教学亦是如此。对于教师来说,要全面深刻地理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高考背景下语文作文教学的时代特征,把准脉搏。对于学生来说,要立足生活,深刻感悟生活的喜怒哀乐;要立足课本,拓展延伸自己的阅读量。最终考教结合,提升作文的写作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温如敏.今年高考作文:回归理性,看重思辨[N].北京:光明日报,2016.

[3]李祖鑫,姜波.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浅析[J].理论观察,2017(8).

【作者简介】

王峰(1984~),男,汉族,甘肃夏河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高考语文新高考作文教学
抓文体特征 重整体感知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索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高考语文快速辨析病句的教学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