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业务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2022-05-05黄玉理
【摘 要】很多普通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也没能摆脱这种局面。多数情况下,导游业务实践课“内嵌”于理论课中,其教学课时严重不足,往往仅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同时校内实训设施设备不完善和“双师型”教师缺乏,使得导游业务实践教学的问题难以解决。在无法单独开设实践课程或增加实践课时的情况下,文章针对导游业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两种实践教学模式,即自主分散实训和集中统一实训,并对两种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弥补实践教学课时不足的缺陷,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业务;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12-0008-04
导游业务实践教学一直受到许多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的关注,许多学者和一线教师总结了导游业务实践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这使得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导游业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
一、导游业务课程的地位
导游业务课程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应用性和综合性极强,且知识体系涉及诸多学科。导游业务不仅是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在专业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1]。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上的导游服务相关知识,而且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带团工作、景区景点的讲解、处理突发事故等,这些技能的掌握需要一定的实践课时作支撑。
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育人目标。知识目标主要是了解和掌握涉及导游服务程序和服务质量的理论知识。能力目标主要是具备综合业务技能和能力。能力目标的转化主要体现在学生处理突发事故和游客个性化要求的应变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知识是否掌握需要实践来检验,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实践中达成。除此以外,在“课程思政”的大环境下,育人目标的达成应重视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为人服务的品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情操。三个目标缺一不可,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能够使其成为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导游业务实践教学现状
(一)重理论,轻实践
部分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2],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也没能摆脱这种局面[3-4]。从教学计划来看,导游业务课程没有得到重視,这不仅体现在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上,也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上。部分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并没有像职业院校那样单独开设导游业务实践课程,而是把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合并在一起,各占一定课时比例。但实践课时通常只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5],且实践内容的侧重点放在地陪导游服务流程和景区景点的讲解上。实训结束后,学生按照模板撰写实训报告,总结实训心得和体会;教师按照实践评价指标,主要参考学生实训中的具体表现,结合实践报告的质量综合评定学生的实训成绩,一般占总成绩的10%~20%。很显然,这种教学安排不能体现导游业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也无法保障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并应用专业技能[6]。长此以往,使得最终培养出的人才缺乏实际的操作技能和业务能力,完全与市场需求脱钩,不仅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也加剧了旅游市场的人才供需矛盾。对于学生而言,教材文字内容简单易懂,但是缺少长期的实践训练,因此学生难以突破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瓶颈。
(二)实践教学重形式,实训设施设备不完善
导游业务的实践课程“内嵌”于理论课程中,在此条件下,教师通常安排学生观摩一次旅行社导游提供的综合导游服务,然后让学生开展模拟景区景点讲解。部分学校因为实训设备匮乏,学生的景区景点模拟讲解仅通过多媒体PPT讲解的形式完成,或者在专门的实训室里让学生看着景区风光片进行模拟讲解。景区风光片的拍摄大多是为了宣传,宣传语言书面性较强,与导游语言的特点不匹配,而且导游讲解只是导游服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代表全部内容,因此实践效果有限。仅运用这种简单的实训项目,再加上实践学时较少,往往学生还未能转变角色实践课程就已经结束,缺乏应有的循序渐进和经验积累的过程,课程教学目标难以达成。
(三)缺乏“双师型”师资
普通高校存在“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不高的现象,师资力量有待加强[7]。不同的高校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和要求不一样,部分“双师型”教师仅止于“双师证”,有“双师”之名,无“双师”之实。虽然部分专业教师考取了导游资格证书,并持有导游证,但忙于教学,时间和精力有限,并未从事课外实践,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并不能给学生做好示范,学生缺乏直观的感受和判断标准。同时,不少教师没有丰富的一线带团经验和感受,难以激发学生对于导游工作的热情,使学生对实践课程逐渐失去兴趣。如果教师能长期从事课外实践,将丰富的一手经验传授给学生,不仅能让他们全面认识导游这一职业,还能为学生拓展书本上学不到的各种知识,让学生深入了解导游工作的苦与乐,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对导游职业的向往,使其为今后就职做好心理准备。
三、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业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
受专业培养计划的限制,不能单设实践课程或增加实践课时的情况下,普通高校导游业务的实践教学只能另辟蹊径。要达到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只有同时抓好课堂内实践和课堂外实践,可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分散实训和集中统一实训两种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8]。该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选择权,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与导游业务实践教学的属性契合度非常高,能够充分发挥这种教学理念的优势[9]。
(一)自主分散实训模式及评价方式
自主分散实训以小组为单位,主要训练学生的导游词撰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讲解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实现,如利用校内开放性导游实训室(三通道3D环幕实训室)引导学生进行虚拟景观讲解,实训时间没有限制;成立义务导游讲解社团,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和校外的义务讲解,如学校图书馆或校史馆的义务讲解。这些讲解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应变能力,促进导游业务课程能力目标的达成。实践考核方式可采取小组成员互评加讨论的形式。应用该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授课教师仅提供指导,不全程参与,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显得轻松、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既锻炼了胆量,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了讲解技巧。
(二)集中统一实训模式及评价方式
集中统一实训也采取分组的形式,以实训项目为目标导向,通过校园模拟导游、景区景点实地导游讲解和跟团见习等项目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训地点可选择大学校园、市内及学校周边开放性景区景点,这样利用校内资源设计校园模拟导游活动既为活动的组织提供了方便,也保证了学生在实践教学期间的安全。笔者所在的学校历史悠久,曾三易校址,学校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办学目标和特色,校园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又增加了大运村项目,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都会迎来不少游客。学校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建筑设施为导游业务的实践课程提供了素材,学生在实训任务书的指导下收集资料,设计参观游览的线路,撰写导游词,最后进行分组讲解,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导游技能,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对母校的了解和认识,培养热爱母校的情怀。
市内及学校周边开放性景区景点的利用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实训地点。笔者所在城市内的景区如杜甫草堂、武侯祠、金沙遗址等,游客均可免费参观。学生在游客参观的同时讲解景点,时不时还会与游客进行互动,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导游的工作环境。分组讲解之后学生还可以聆听景区讲解员的专业讲解,对比分析自己的讲解内容、讲解技巧和方法,总结经验与不足,从而有更多的收获。校园模拟导游讲解和景区景点导游讲解两种方式可以弥补实践经费不足的缺陷,在有限的实践课时和经费条件下可以全面开展学生的讲解实训。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还可设计一些突发事故的情景,如游客在参观过程中走失、送站环节游客贵重物品或证件丢失等,让学生扮演地陪、全陪、领队、司机及游客,模拟处理突发事故的全过程。设置情景模拟环节主要是为了考查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前两个实训项目的考核方式均采用“自评+他评+教师评价”的“三位一体”评价体系,学生结束讲解后可立即开展评价,反馈意见。学生讲解过程中可全程录像,讲解结束后可反复回放,从讲解语速、语音语调、体态语言、导游词等视角总结自己的优缺点,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完整讲解视频也可以作为日后的讨论素材。实践教学结束后,每名学生需提交一份实践报告。实践报告要求学生结合理论知识总结自己的收获与短板,更加深刻地理解导游服务的特点以及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重要性。以上教学过程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景区景点实地讲解等。
另外,在跟团见习中,学生可以双重身份参与见习。一是以游客的身份,以游客享受服务的心态去感受和体会导游风趣幽默的讲解、每个环节细心周到的服务;二是以未来导游的身份,从专业的角度去观察导游的一言一行、讲解技能和组织技能、处理常见问题或突发事故的方法,为日后参与导游工作积累经验。整个过程中,除了教师全程记录外,学生也要认真记录导游每个环节的服务状况以及优缺点,以便之后进行有效的评价和讨论,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对导游服务流程和业务技能的认知。从课时数来看,集中统一实训的课时已超过了计划内的实践课时。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现
在所有实践项目中,学生自由组队,自由选择讲解的景区景点,自主参与评价。两种模式均采用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小组的任务分配和实践的前期准备工作,与教师共同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小组的自评和互评都必须围绕评价指标进行,所有这些教学设计与安排均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这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实践教学方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10]。
(四)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补充教学
受时间的限制,很多教学内容不能在上述两种模式中体现,因此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把学生的课余时间利用起来。课程的育人目标很难通过几次实训达成,需要不断地强化学生的认知,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可通过翻转课堂,特别是对微课的利用,巩固和强化实践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有效地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如针对导游讲解方法的掌握,教师可选择不同的讲解素材,把讲解方法融入到景点讲解的微课中,强化学生对讲解方法的灵活运用。同时,可搜集旅游业中的真实案例,将其作为微课内容,如体现“工匠精神”的全国优秀导游员案例、全国模范导游的先进事迹、旅游行业中负面导游服务典型案例等。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参与讨论、分析案例,可以深化对导游工作的认知,提高综合业务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爱国情怀、职业道德和服务能力。
导游业务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授课教师不能因为实践教学课时少而忽略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导游业务实践课程中,只有同时抓好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将自主分散实训和集中统一实训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同时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教育功能,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业务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其成为优秀的导游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伟霞.《导游业务》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20(29).
[2]刘俊清.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内蒙古高校为例[J].內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1).
[3]肖华凤.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课岗证赛”教学模式——以导游业务课程为例[J].文教资料,2019(33).
[4]杨丽君.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导游业务》实训教学改革研究[J].活力,2019(10).
[5]高优.探讨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解决《导游业务》教学存在的问题[J].西部旅游,2021(2).
[6]黄怡然.基于OBE理念的高校专业课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导游业务与技巧课程为例[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
[7]郭喜梅,李庆雷,殷晓茵,等.基于云班课平台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1).
[8]李金朝,吴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美国社区学院的落实[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9(4).
[9]陈鹏,宋徽,李龙.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19(12).
[10]钟俊光.基于导游视角的《导游业务》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3).
【作者简介】
黄玉理(1977~),女,汉族,四川简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与影响。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成都大学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导游业务》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