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探究

2022-05-05张茜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实践策略职业教育

张茜

【摘要】在职业教育中,机械制造是一个应用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因此该专业的具体教育理论与实践息息相关。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要顺应教育发展趋势,将工学结合模式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正确认知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意义,制定应用工学结合模式的具体策略,为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本研究首先从工学结合模式的内涵、工学结合模式有效连接了学生就业与企业用人、工学结合模式是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重要方向三个方面分析了工学结合模式在培养人才过程中产生的积极影响,然后探析了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现状与问题,之后阐述了机械制造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最后从在课程开发环节实现工程实践和理论学习同步、积极开发和建设校内外实训教学基地、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实现教学与实践的一体化、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促进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在对课程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严格依据工作过程标准化思想、将企业文化课程与文化科学素养课程增设出来,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起来六个方面探讨了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  机械制造专业  工学结合模式  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3-0193-03

1.前言

我国教育部门明确指出,要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提高专业建设水平,适当调整和优化专业,为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优化提供重要指导。教育部门启动了国家职业院校发展规划,将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

2.工学结合模式在培养人才过程中产生的积极影响

2.1工学结合模式的内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指高职院校和企业紧密合作,有机结合学习与工作,通过课堂教育与实际生产活动,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竞争力、职业能力全面提升。内容包括师资培养与实践教学环境建设、课程与教学内容改革等。

2.2工学结合模式将学生就业与企业用人有效连接了起来

对于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专业来说,工学结合模式是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开展与机械制造相关的操作,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充满理论的课堂,而且要积极参与到岗位工作中,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一边开展实践,一边更加有效地成长[1]。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管理在校学生,而且有利于学生接受企业有经验工作人员的正确专业指导,有机统一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职业生涯。同时,学生进入到企业实习中,可以有更多机会运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更多宝贵的工作经验,也可以广泛收集社会就业信息,这样当学生结束学校生活后会很快被企业录用,从理论学习到具體实践再到就业,可以实现整个过程的无缝连接。对于企业来说,在人才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必须重点关注人才的竞争,为此可以加强与学校的合作,提前挖掘和选择优质的人才,在职业教育中有效融入企业的发展理念以及对人才的需求。

2.3工学结合模式是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重要方向

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专业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当前机械制造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在具体化和细化学习目标中将每一位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特长充分发挥出来。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实践提升学科建设水平,进一步优化和改革教学内容,使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更加贴近社会实际发展需求和企业生产需求。同时将自身发展理念融入其中后,将打破课堂教学的固有模式,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的科学性与实用性。例如学校会根据企业实际的岗位需求以及相关工作岗位职业要求,将学生进行科学划分,从技术、工种等多个方面,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培养更多优秀人才[2]。同时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校会与企业共同研发授课内容以及基本流程,有效整合教材资源,按照企业实践性和直观性的原则,将学生有效融入到现场教学中,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综合素养。

3.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现状与问题

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内容均受到教育理念的直接影响,在传统接受性学习观、知识本位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实验内容为对事实结论或科学原理进行验证,同时,通常情况下,在教学中,实验教学只起补充理论教学的作用,极易被忽略。传统实验的主要教育功能为传承知识,其将这一功能实现的主要途径为验证性实验模式,虽然能够将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但是却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原因主要为:(1)传统实验的中心主要为实验指导书、教师,学生被动参与实验,很难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由于缺乏实验主体性,因此会造成学生无法充分发挥创新思维;(2)验证性实验使学生只能将验证的收获从实验中获取过来,但是无法将探索的体验从实验中获取过来,其依据实验指导书将实验项目与教学任务一步一步完成,没有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综合培养起来;(3)实践性教学对个性化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进行大力倡导,变革了传统教学方法,突破了实验验证性教学法模式;(4)职业教育的特征主要为将实践动手能力突出出来,而验证实验无法充分体现这一能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起来,对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推进,对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思路进行探索,使其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适应。

4.机械制造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职业教育中的机械制造专业可以培养大量的从事机械部件加工、设计,操作生产设备等具有较高技能的专业人才。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会设置公共课程、职业基础课程等。职业教育模块课程按照培养方式和培养能力不同,可以具体划分为制造类、机械设计类、数控技术类等多个专业。机械制造专业会以工作实习为入手点,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在学生在校期间带领学生到企业带薪实习。通过在企业进行有效的实习和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而且会带着在企业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返回学校,将有利条件提供给后续专业课程学习[3]。学校要根据学生在企业实际的实习情况,提升课程设置的针对性,组织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严格按照专业方向对职业教育课程进行设置,并在其中有效融入职业资格证书,适当增加综合职业素养选修课程。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机械制造知识的热情,而且可以真正做到教学有的放矢。

5.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策略

5.1在课程开发环节实现工程实践和理论学习同步

对于机械制造专业来讲,学校设置的教学课程不仅是加强理论教育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要严格遵循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同步的课程设置原则,促进机械制造专业实现工学有效结合,真正做到无缝对接,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有置身于企业生产流水线的感觉,保持企业机械生产过程与教学课程的一致性,同时提升学生理论知识接受步骤和企业实际生产操作步骤的同步性[4]。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参考知名企业与学校合作的优秀案例进行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发和设置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企业,也不能绝对性地复制企业的生产需求,而是在不同种类的理论基础中融入整个生产内容,比如组合与加工零部件、安装工艺设备等,将不同知识进行组合和拆分,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机械制造教学。

5.2积极开发和建设校内外实训教学基地

在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建设实践基地是重要的载体和步骤,也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加快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提升人才培养效率的必要途径。某职业院校,为了推进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近几年购置了大量的数控车、汽车装配、数控铣床等实训设备,并通过与知名企业的合作建立了大面积供学生实习的厂房,为学生实际操作训练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5]。同时在其中配备了实训室、机械零件室、电工实验室等,为机械制造专业学生的实践和操作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该学校已经与多家机械制造生产企业确立了稳定的生产合作关系,具体的合作内容主要包括:共同开发和建设实训基地,可以使用企业现有的设备开展实践教学,企业为学校提供一定的技术人才,通过与教师的密切配合指导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5.3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实现教学与实践的一体化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涉及到多方面内容,其中包括企业的生产基地、学校的实训基地、学校的课堂教育等,其中学生在企业中开展实训尤为重要[6]。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实现教学与实践的一体化,可以有机统一课堂教育、校内实训、校外实训以及在企业中的实习等,从而真正实现学中有练,实践中有学,使学习、练习和实践这三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共同保障学生理论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学生更好地巩固学习的理论知识,并更加熟练地、灵活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此外,推动教学与实践的一体化可以为学生知识学习的连贯性提供重要保障。比如,学生会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而如果学生可以及时投入到具体的生产车间操作中或者实训基地进行实际操作,那么将会大大增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效果,给学生的专业发展带来较大的帮助。

5.4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促进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

职业院校要以生源特征和未来职业发展规划为基础建设工学结合试点班级,在课程设置方面,降低公共基础课程的学分,其中包括公共英语,适当增加文化素质选修课的比例,开展与文化素质相关的讲座,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7]。同时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要在内容体系方面打破学科型的教学体系,重新建立以技术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将工作过程作为重要导向,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以岗位和就业需求为依据,实现课程体系的模块化。

5.5 在对课程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严格依据工作过程标准化思想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应该依据调研社会需求、将岗位工作过程分解、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分析教学转化、将课程模块确定下来、设置课程、将课程标准编写出来的过程开发课程体系程序。同时,还应该将学科型教学体系完全打破,将模块化课程体系重新构建起来,其主线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导向为工作过程,依据为就业需求、岗位需求、产业(行业)需求。

5.6 将企业文化课程与文化科学素养课程增设出来,将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起来

依据学生未来就业职业需求与生源特征,在课程设置上将工学结合试点班级的公共基础课部分适当减少,比如,将公共英语课减少,将现代社交礼仪、企业文化构成、公共关系等文化素质讲座与选修课增设起来,将学生勤奋进取的职业素养及内在修养培养起来,将其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等综合素质提升,将有利的前提条件提供给其上岗工作。

6.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向工学结合的路子上转变這一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改革与实际相符。将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起来是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而学生要想形成专业技能,一方面需要通过大量反复实践技能训练,另一方面还需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在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专业中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技术操作的本领。通过开发课程,建立课程体系,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建立实训基地等可以加快工学教学模式的实现速度,提高职业教育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宋欣颖.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电大理工,2019(1):47-49.

[2]李建国.开放教育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综合实践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运用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21):192-193.

[3]危春燕.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J].中华少年,2019(28):190-191.

[4]张劲英.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南方农机,2021,52(11):140-141.

[5]伍伟敏.基于工学结合模式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岗位素质的培养方案[J].西部素质教育,2019,2(12):86.

[6]任成高,宁朝阳,朱岱力,等.高职机械类专业推行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20(11):177-178.

[7]周延昌.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工学交替六对接”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7):231, 233.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实践策略职业教育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