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下出示学习目标引领学生学习的研究

2022-05-05赵咏梅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双减

赵咏梅

【摘要】本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贯穿性、指引性、发现性、思想性、能力性等学习目标以引领课堂导 学、促成课堂迁移、促进小组合作、强化课堂巩固、优化课堂小结,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学习内容进行了实践研究。

【关键词】出示学习目标  引领学生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3-0004-03

一、背景

(一)从“双减”背景看出示学习目标的重要性

“双减”背景下,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出示目标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出示目标指引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分析问题,合作学习来探索问题,教师指导深入研究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以及检测知识的融合有了指引和预测。

(二)从课堂教学看出示学习目标的问题

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示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没有区分。出示学习目标应该具体,能够清晰引导、实施和评价教学活动。如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4.3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2.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意义,弄清公式的形式和特征;3.会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出示的学习目标:1.能够把式子准确改写为(  )2-(  )2的形式;2.准确指出哪个数或式相当于公式中的a,b;3.辨别符号特征,灵活套用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出示目标与教学目标是有一定区别的。

二、出示学习目标引领学生学习研究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引领学生学习研究过程的基本步骤

1.通过听课,观课,观出示学习目标实效性。

案例课堂:如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4.2平面直角坐标系通过位置猜测喜欢的明星人物情境引入,结合学案。目标设计:知识加油站:(1)理解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2)坐标平面由四个象限和两条坐标轴组成;(3)点的坐标;(4)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可见目标设计抽象,不明确。

2.通过反思,改课,析出示学习目标实效性。

鉴于目标设计的具体可操作性设计学案改编如下:(目标一)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目标二)写出点的坐标,并能根据点坐标找到相应点。(1)如图,有序数对(3,4)就叫作点A的坐标,记作A(3,4)。写出点B、C、D的坐标。(2)描出下列各点:A(4,5),B(-2,3),C(-4,0),D(2.5,-2)。(目标三)總结出坐标轴上点的特征并思考:x轴和y轴上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目标四)分析坐标系总结出四个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目标五)建立适当平面直角坐标系。

通过以上两个步骤研究发现,抽象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易忽略,指引效果不明显。分步具体出示目标的设计,学生循序渐进,看路标,寻路标,导学过程设计起到了指引的作用。通过画、写出、总结、分析这些行为动词的设计,增强学生完成目标任务的可操作性,有效地指导学生完成一节课的目标任务。从任务的完成和交流中得到学习素养的提升。

(二)出示学习目标引领学生学习的理论依据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词汇[1]

参照布鲁姆目标分类词汇,低级思维技能词汇适用于对概念、材料或现象的再认或者回忆,再进一步转化、解释、推断。正确地将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境,实现不同环境之间的转换。高级思维技能词汇适用于确定组成部分,弄清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其构成方式。将各部分组合构成新的模式或结构,根据标准对事物做出价值判断。

三、出示学习目标,引领学生学习的策略

理清教学目标不同维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合理设置、出示、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一节课的灵魂。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有效地向学生呈现明确的显性目标,使得整个教学目标对于数学课堂教学起到真正的引领和启发作用。

(一)出示贯穿性目标有效进行学生的课堂导学

导学穿插出示学习目标,配合以问题式、总结式语句,层层递进。由“趣”生“疑”,由“疑”至“思”,由“思”得“学”。如:浙教版七上第一章有理数1.3绝对值导学案中,从低级思维技能动词:“描述”“记作”到实现高级思维技能“应用”“计算”“填表”“总结”的目标指向。学案设计示例:一、结合情境认知绝对值的概念及绝对值的符号记法。1.两只小狗从同一点O出发,在一条笔直的街上跑,一只向右跑记为+10米的A点,另一只向左跑记为-10米的B点。两只小狗在跑的过程中,有没有共同的地方?2.数轴上表示-6和6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多少?3.我们把一个数在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叫作这个数的绝对值。数轴上表示⁃7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是7,所以-7的绝对值是 7,记作|-7|= 7 。一个数a的绝对值表示为

。二、计算数的绝对值。1.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2.78; 0;100;2.观察上述题目计算过程及结果,我们可以总结计算绝对值的法则。(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如果a>0,则a=a);(2)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若a<0,则a=-a);(3)零的绝对值是0(若a=0,则a=0);(4)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可记为a=-a)。

课前导学或课堂练习都是我们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有效地分步出示目标在学案中,贯穿整个课堂的两个角度“引”与“学”。先认知后计算再达到理解的层次,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贯穿性目标无论从目标角度、题型角度,都给了学生明确的引导。

(二)出示指引性目标促成学生课堂迁移

有效出示指引性目标,比较与分析。对教学层次合理重构,学生在有序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清晰准确地掌握知识,学习目标的达成也更明确更直接。如:浙教版八上第三章3.3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中通过低级思维技能动词“类比”“区别”到实现高级思维技能“解”“表示”的目标指向。示范教学情境设计如下:师:请同学们回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生: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一次且两边为整式的等式。师:请你类比给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生: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一次且两边为整式的不等式。师:请同学们回忆一元一次方程有几个解。生:一个解。师:你觉得一元一次不等式有几个解。

教师通过口述的方式,分步出示目标,让知识从一个层次达成另一个层次迁移,目标指示非常明确。学生既要学习知识的相似性,又要学习知识的不同性。目标迁移结合情境迁移,学生有新知的融入和旧知的比较,知识网络重整和增加,学生学习得到提升。

(三)出示发现性目标促进学生课堂小组合作

制定目标参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词汇校验表从低级思维技能词汇到高级技能词汇进行递进式的编排,如排列、回忆、标记、叙述、辨认等到分类、辨别、演示、简述等的一个阶段性。从低级思维技能动词“回忆”“发现”到实现高级思维技能“认为”“尝试”“思索”“做做”“说说”“汇报”的目标指向。示例:浙教版八下4.1多边形教学过程中的片段——探究四边形的内角和小组合作目标设计:1.回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及发现过程;2.你认为两个怎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四边形;3.动手试一试,思索三角形去掉一个角后是什么图形?4.你认为四边形的内角和可以联系三角形的内角和来求吗?说说想法,按小组做好汇报。

小组活动是课堂的重要环节,小组活动能否實时有效地完成目标跟给出的目标指引有着重要的联系。指示、任务、操作都明确,学生的讨论、思考才会有方向。学生在课堂小组活动中经常能体会问题的产生、探索、经历、发现。用说一说、试一试的目标动词,可以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出示能力性目标加强学生课堂小结

出示能力性目标从提高到解决、应用、构造等,最后,到推断、分解、建构、设计等。有效出示目标遵循发现与设计——凸显核心目标。尽可能地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得到提高。如:课堂小结作为一节课的结尾和升华,有认知、有探索、有练习等事例,是在掌握好前奏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用理解、会、掌握、比较等高级词汇来概括提升学生的总结和记忆能力。

(五)出示分层性目标调整学生课堂需求

如:浙教版九上第四章4.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的目标设计进行分层:分层较弱的学生目标:1.记住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2.会用上述性质解决有关几何论证和计算问题。3.了解三角形的重心的概念和重心分每一条中线成1∶2的两条线段的性质。分层较好的学生目标: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并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也对应成比例。2.会用上述性质解决有关几何论证和计算问题。3.掌握三角形的重心的概念和灵活运用重心分每一条中线成1∶2的两条线段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

通过低级思维行为动词的设置和高级思维行为动词的设置区分,就能够更有效地实行学生的目标分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这是我们数学课堂的根本。

四、成效

(1)出示学习目标结构化,推进了课堂效率

布鲁纳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2]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种能够使学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探索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实现多维目标的整合,并且通过“一课教研、同课异构”,对本校的教师上课活动及於潜片的共同体活动进行分析与跟进式评价,发现学习目标的分结构处理,指导越明确,学生的能力产生越有效。

(二)出示学习目标多样化,适应了课程改革

郑金洲教授所言:“认识了课堂,才算真正理解了教育;改变了课堂,才算真正落实了新课程!”[3]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新课程对教师的最大挑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新课程的理念,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命题。“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不断地学习和积累。“访师”听课记录与自己的实践反思相结合。目标的达成不可教条主义。让隐性目标实现得惟妙惟肖,让显性目标突出指点,明确技能要求。两者相结合能够完美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

(三)出示学习目标分层化,促进了不同学生发展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可以为教师选择教材内容、手段方法和科学评价教学结果提供相关依据,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以“学生为本”,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于课堂的把握有了更高要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也得到明显提高。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

参考文献:

[1]教育目标分类学及课堂教学目标设计http://wen ku.baidu.com/link?url=4JtZjjvRfctdmu9gyjjeSHMt1PS5V iYwse3S6_RP8T8vVkH_R0nYPkJ_S4CUT4REb76-GPq

9ie8o98s1ULBcr2clnNDbgWNQapB3sIWalkS

[2]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https://wenku.baidu.com/view/e2f58a1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 c?channel=aggregation&fr=tag&word=

[3]郑金洲.自主学习——新课程教师必读丛书·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福建教育出版社https://www.youlu.net/1057487

猜你喜欢

双减
“双减”之下,教育投资急转弯
“双减”政策下,“宇宙补课中心”海淀黄庄“人去楼空”
落实“双减”工作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 深入推进“双减”工作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