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知识
2022-05-05陈应贵
陈应贵
【摘要】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生态环境被大幅度破坏,工业垃圾、退耕、退林、建楼、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乱用等这些不良行为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处于非常恶劣的状态中。而随着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越发紧张也引发了很多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稳定生存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同时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情况,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保护生态环境,并且要在初中化学教学当中,通过不断地渗透环保意识,更进一步地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 渗透环保知识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3-0088-03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宜居环境,所以我们必须要科学、合理地保护它,确保人类与地球可以和谐统一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各类能源的过度使用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导致当下全球范围内都正在面临能源紧缺、生态危机以及粮食不足等问题,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是目前世界各国的共同问题,环境保护意识也已成为新时代人类发展必不可少的文化素养。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也必须要深化这一思想意识,通过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推进环境化学更深层次发展,同时也促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的高度深化[1]。
一、深入挖掘化学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形成环保意识
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到的环保知识并不少,但是如何将教材中的环保知识进行有效渗透,并让学生运用于实际的生活当中,这就充分地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实力,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对于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和理解。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潜移默化地针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教学到化学的相关知识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煤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物质中所含化学元素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从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加深理解,再由环境污染问题过渡到对我们生活、健康以及社會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如,煤中含硫,煤燃烧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形成酸雨,进而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健康。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会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单元,这一单元不仅向学生讲述了关于空气的概念以及其组成等内容,更是丰富拓展了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还提供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如空气中丰富的成分可以作为原料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类化工生产当中,像化肥产品、化工产品、石油、电光源等。空气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人类生产生活都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而伴随着这些行业领域的高速发展,所产生的大量工业废水、废气和垃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教师通过深入挖掘化学教材内容,将化学教育与环保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推进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深入认识,确保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实现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
二、合理运用化学课堂实验,培养学生养成环保习惯
化学是一门对实验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同时化学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且化学这门学科又与社会以及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一些污染环境的元素。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地渗透环保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且对学生所产生的环保教育效果也是更为明显的。另外,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知识也利于学生在研究、探索化学知识的同时加强对环保理念的感悟,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处理现实生活中相关问题的能力,而这也强化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教师在详细地向学生介绍化学实验过程中相关试剂的特性、应用方法以及保存条件的时候可以合理地融入一些环保策略,这样潜移默化地渗透环保知识更利于学生的良好吸收,同时也可以在日积月累的积淀下培养学生形成环保习惯。例如: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运用一些环保工具或者是材料,让学生对环保知识进行掌握,相信很多化学教师都有这种体验,那就是一节化学实验课下来会产生很多的实验废液,而这些实验废液都具有一定的污染性,所以不能随意丢弃。教师应该利用这一化学实验的弊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环保知识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尽量把控好实验中化学材料的用量或者是如果需要运用到酸、碱、盐等有关的实验材料时引导学生试着用点滴板来取代试管,从而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做到节能环保,让学生也逐渐地形成环保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化学学习上的不断进步。
三、充分运用化学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对学生的环保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更不能束缚于书本教材当中,因为这样对学生会造成很大的知识局限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因而教师应该充分地运用化学实践教学有效地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延伸至课外[3]。教师可以组织丰富的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值得关注的是在课外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参与性,确保所有学生都积极热情地参与进来,并且也保证所有学生都有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打造人人参与的良好实践氛围从而促使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化学环保教育中来。而通过良好的课后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切实、直观地去了解环境污染对我们的危害有多大,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4]。例如:教师在组织课后实践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去检测雨水、周边的一些小溪和河流的水质,或者还可以去周边工厂边的水源地去检测一下水质是否存在污染现象。通过带领学生积极地开展课后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更深层次地去了解水污染,感受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并且深化学生的思想使其认识到如果我们再不保护环境,那么我们将无法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也会给我们带来相应的惩罚[5]。
四、加强化学课堂环保意识渗透,潜移默化渗透环保知识
要知道,在初中化学教材当中涉及到了很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而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科学有效地将这些内容运用起来,并且要有效地渗透到化学教学当中,从而促使学生清楚认识到如果我们不保护生态环境,我们不养成环保的习惯,那么我们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大自然也会以它的形式对我们进行报复。另外,对于初中刚学习化学的学生来讲,教师不要一上课就大范围地灌输概念,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是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多利用化学教学中的有趣小例子,或者是以生动、直观的实验去向学生展示化学的魅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立足于兴趣的基点上来开展和加强教育。例如:教师在讲解《氧气》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引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空调和冰箱的大量使用,其氟里昂里的氯元素的释放会极大地破坏大气层中的臭氧层,而臭氧层的破坏就会产生空洞,紫外线伤害以及温室效应都会对人类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6]。而随着臭氧层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当下全球范围内的癌症发病率也在大幅度增长,所以由此可以看出,环境保护并不仅仅是为我们打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是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以及和谐稳定的生存条件。7E7FADAE-84AC-4018-96D4-3CA7FEBCE3C3
五、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相互融合,拓展学生环境化学教育
化学这门学科是以实验为前提的学科,而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有效地渗透环保教育对于学生来讲,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来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深远的影响[7]。教师可以将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相互融合,利用课堂教学从而让学生建立起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而环境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就是通过深入地研究化学污染物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以及变化规律,立足原子、分子的角度以化学的方式去探索环境中那些化学污染物的产生、迁移以及变化的过程。目前人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还是很薄弱的,而这种忽视环境保护的行为就导致我们的生态环境每况愈下,这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手段来唤起全民对于环境保护的深度认识。而学生作为祖国的栋梁以及未来的接班人,所以环保教育必须要从学生抓起、从课堂做起,确保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8]。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在制取一些有毒气体的时候一定要在实验之前向学生反复地强调和确认,学生对于实验步骤的熟悉程度,以及引导学生去检查自己制取气体的装置和工具是否完整以及密闭,并且教师要管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化学药品的用量,使实验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合理且正确地处理实验废液和废气,可回收的实验装置一定要回收,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的污染,从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进而实现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深化学生对环保知识的认识
人与自然应该是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一个状态,但是从当下全球形势来看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是非常强烈的,最突出的体现就是人类不尊重大自然,所以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面对此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来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学生对环境化学学习的热情,通过不断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深化学生对环保知识的认识。而我国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化学教学标准也做了明确的指示,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从而确保学生有效地掌握和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为人类社会服务。例如:教师在讲解“自然界的水”这单元化学知识点时,可以从水的化学理论基础延伸至环境化学的知识点上来,通过立足地球化学的基础之上从而来讲解水与人类的关系,水资源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向学生展现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一个重度污染的环境的强烈对比,或者是向学生展示水资源丰富以及干净的区域与水资源严重匮乏以及污染严重的区域的对比,让学生更直观地来感受环保的重要性,从而确保学生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其他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对环境化学的知识点进行深化,让学生切实地感受环境化学离我们很近。
七、积极开展环保主题实践活动,在生活中相互渗透
虽然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很多的理论知识,但是环保教育的有效开展却并不一定要局限于课堂之中,并且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建立也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那么就会导致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不够深化、过于浮于表面,从而让学生无法切实地感悟到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也体会不到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对化学教学的深远影响。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积极地开展环保主题实践活动,在生活中将化学理论与环保教育相互渗透与融合,进而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例如:教师在进行“碳和碳的氧化物”这单元的教学时,可以通过知识竞赛的方式来加强化学与环保教育的渗透,可以将学生有效分组,从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的抢答和辩论,在竞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答案方向和辩论方向立足于环境保护方面,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以及环境保护的深刻认识,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化学知识的有效应用。
八、总结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同时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都具有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化学教师更应积极有效地运用这一优越性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同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也可以为我国的环保工作贡献一份力量,为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和谐健康发展提供力量,同时也能够推动初中化学教育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秀玲.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环保意识教育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1):272-273.
[2]沈莉莉.浅析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知识[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7):261.
[3]冯金铃,李林.初中化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渗透策略的理性思考[J].科技资讯,2018,16(33):162+164.
[4]杨洋,赵奎,朱鸿博.绿色化学——化学的新概念[J].化工管理,2018(14):17-18.
[5]门凤麟.初中化学教学在环保教育方面的缺失问题研究[J].才智,2017(10):12.
[6]黄俊云.浅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J].化工设計通讯,2016,42(9):115.
[7]刘洁.绿色化学理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1):101.
[8]林李云,廖政达.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实践与探讨[J].柳州师专学报,2015,30(1):150-152.7E7FADAE-84AC-4018-96D4-3CA7FEBCE3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