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2-05-05谷震离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急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因此,设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必要的。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是在目前新工科大数据环境下,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科理论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科学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和管理、以项目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培养综合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信息管理 信息系统 人才培养 综合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
【基金项目】2019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工科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高级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17年“创新强校工程”建设项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的专业课程建设(991460325)。
【中图分类号】G434;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3-0055-03
1.新工科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内涵
信息化的基础以及核心问题是有效地管理信息资源,即把管理方法、技术和理论用于信息管理中。我们学校处于经济发达的广州,需要更多信息化管理专门人才,因此,我校设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必须的[1]。
我校计算机科学学院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学专业培养目标是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在目前新工科大数据环境下,结合我计算机学院办学特色而制定的,其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現代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系统科学和工程方法等方向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各种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从事各种信息资源管理,各种类型的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和评价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
2.我校在新工科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基础和特色
学校2017年进行了专业调整,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由原来的管理学学士学位专业调整为工学学士学位专业,是由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依附于计算机科学学院,学院设立的其他专业都为工学专业,具有工学办学基础,师资主要是工学,具体分析如下:
(1)师资力量优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依附于师资力量雄厚的计算机科学学院,该学院现有教师干部70多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3人,博导、硕导27人,博士(含在读)26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4人,博士(后)2人,硕士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所学专业:2名经管,1名是教育学,其余的9人全部是计算机(工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2)办学经验丰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依托我校有41年本科办学历史的计算机科学学院,学院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同时拥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信息技术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于2006年2月经教育部及省教育厅审批设置,2006年7月开始招收广东省第一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本专业已毕业768人,在校学生206人,经过14年本专业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本专业办学经验。
(3)多学科融合:计算机科学学院自1977年招收本科专业以来,先后招收工学学位的本科专业有大数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商务、物联网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有“系统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应用数学与系统建模”“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技术与控制”“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六个二级学科方向,同时拥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信息技术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融合我院多个工学专业的优势,办具有我校特色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学专业。
3.我校在新工科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在新工科大数据环境下,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学专业坚持培养基础理论扎实、技术熟练、动手能力强的综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这就要求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学专业人才培养既要抓基础理论的学习,又要抓应用技术,在教学中倡导研究性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学专业人才培养采用如下的措施:
3.1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突出专业培养目标的特色
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体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注重理论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有利于素质提高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创业精神培养,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继续发展,今年本专业由管理学调整为工学,人才培养方案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经济学;核心课程:管理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组织与检索、数据库系统原理;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信息组织与检索、数据库系统原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电子商务概论、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安全、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大数据处理技术等。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计划总学分为170学分,总学时2762学时,包括四个教育平台:
(1)通知教育平台:主要涉及英语、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势与政策、法律、哲学、思想政治修养、公共选修课等课程。
(2)学科基础教育平台:离散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线性代数、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大数据库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系统运维与安全保障、运筹学、统计学、经济决策与预测、现代物流管理等课程。
(3)专业教育平台:该平台包括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信息组织技能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其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开设的课程有信息管理概论、管理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工程、网站建设与管理、信息组织与检索、面向对象技术;专业技术模型主要课程有Web前端开发、J2EE开发实训、XML与网络信息发布等课程,专业拓展模块主要课程有信息安全技术、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人工智能、企业会计、信息经济学等课程。
(4)创新与创业平台:该平台包括有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程,其中专业选修课主要包括移动互联网开发、ERP应用开发实训、网络软件开发实训等课程。
(5)实践教育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集中实践模块和课外实践模块,其中集中实践模块包括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实训、信息管理实训、专题网站管理实训、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训、项目管理沙盘实训、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
3.2 加强课程和教材的建设与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在新工科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是信息技术类和经济管理类课程,知识发展都是比较快的,教材内容更新快,为适应其发展,培养方案确立以后,应加强课程和教材的建设与管理[2]。
3.3重视课程实验和实训,培养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实验、实训基础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基于我校面向职教的特色以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学专业本身注重技术、实践应用的特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实践教学:
(1)人才培养方案增强集中实训环节,主要包括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实训、信息管理实训、专题网站管理实训、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训、项目管理沙盘实训等课程。
(2)在课程设置时,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每门技术课都有相应的课程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实训课安排“双师双能型”教师担任,或安排经验比较丰富、动手能力强的教师的指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人才培养方案增加课外实践活动:①邀请校外专家定期为学生做学术报告,扩展学生视野;②邀请校外实习基地的老师为学生做职业规划,让学生早定位自己的职业;③组织学生参加周末科学技术文化系列讲座,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④鼓励学生校企合作,引导学生参与研究和发表学术论文。
(5)成立科技兴趣小组和比赛团队,每个小组都有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不定时地指导他们,注重课下的实践和实训,弥补培养方案的不足。
3.4 积极申报教学教改项目,科技创新引领本专业教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任教师申请的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教改项目有谷震离教授主持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施课程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重点建设课程《网络数据库》;赵剑冬博士副教授主持的广东省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项目《电子商务创新与创业》、广东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应用型大学科学研究分类评价与激励机制综合改革与实践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基于产学研的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信息技术类卓越工程师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研究》、广州市人文社科计划项目《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学科专业对接机制研究》、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腾讯公司资助)《微信小程序实战课程建设》;沈金星老高级工程师主持的《校企协同下的计算机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育的探索》、《校企协同下的信息技术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培育项目》等项目,充分利用这些项目研究的成果引导本专业的教学,教学方法明显丰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能力明显增强。
3.5 注重业务进修,提高教学质量
注重业务进修,更新教学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学质量[2]。
3.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为适应学校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的需要,我系采取以下措施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素质:
(1)组织系里的骨干教师到兄弟院校进行调研,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和优秀成果,加强学科建设,提高育人质量。
(2)组建教学团队,在学院范围内,由同一门课程教师组成,使用同一教材,统一备课,相同的教学课件,采用统一命题,统一考试,集体改卷,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队伍,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目前,学院组建的科研团队有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数据结构与算法等教学团队[3]。
(3)对年轻老师进行帮辅策略,对新的年轻老师特别是新进教师,采用不定时听课,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
3.7 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业精神,建设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目前建设专业实验室有三个:项目管理沙盘实训室、大数据分析实验室、ERP项目开发实训室。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三个: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基础(依托单位:广州腾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品高软件大学生实训基地建设(依托单位:广州市品高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广州能欣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依托单位:广州能欣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供学生专业实训、实习,满足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业精神[4]。
4.在新工科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未来规划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干学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经济学,主干课程是信息类课程,专业培养特色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系统科学和工程方法等方向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各种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从事各种信息资源管理,各种类型的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开发和维护、管理和评价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要紧跟产业发展,不断更新课程体系;加强校际合作的力度;加大校企合作,在产学研实践中,不断积累教学案例。
参考文献:
[1]谷震离.深化教学改革,培养综合素质人才[J].航空教育,2003(11):57-59.
[2]谷震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設与人才培养[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0,3(3):55-57.
[3]毛光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特色与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32(6):100-102.
[4]谷震离.加强实践教学建设 培养创新能力[J].计算机与网络,2011(22):58-60.
作者简介:
谷震离(1964年-),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技术、MCAI软件工程化、系统评价体系与评价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