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编教材五年级《玩转汉字“亭”》教学课例
2022-05-05江阚阚
【关键词】学中玩;玩中学;汉字亭;书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29-0051-04
【作者简介】江阚阚,江苏省无锡兰亭小学(江苏无锡,214011)教师,二级教师。
【教学背景】
整合各类经典,包括书法、篆刻、版画、传统人文文化元素等,立足儿童的认知水平和时代需求,对传统书法蒙学学习方式进行主题式重构,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中玩,在活动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滋养性灵,陶冶性情,升华人格。
【教学内容】
本课选取汉字“亭”展开教学与研究。之所以选取“亭”,主要是基于如下几点考虑:第一,和我们的校名相吻合,江苏省无锡市兰亭小学的校名含有“亭”字;第二,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完成的书法工作坊的外形就取自“亭”;第三,“亭”本身有好的寓意,蕴含正直坦荡之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了解“亭”的字源、字意以及各种“亭”的不同篆书写法。书写实践的过程择时让学生掌握毛笔中锋的运用,写好篆书“亭”字,并让学生了解印章文字的反写原理和上印流程。文字的刻印过程则是重点让学生感受刻刀在泥胚上刻印生成的线条美。最后的拓制过程则是让学生了解木版画的印刷原理,体会“拓印”之乐。
【教学目标】
1.能用中锋线条写好不同篆书的“亭”,了解印章文字的反写原理和流程。
2.感受刻刀在泥胚上刻印的线条之美。
3.了解活字印刷原理,体会“拓印”之乐。
4.让学生了解“亭”的本意和引申义,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知晓“亭”字本意
步骤一: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学校设计的汉字艺术工作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1,然后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建筑?
生:亭子。
师:亭是供人休息的场所,一般的亭子有顶无墙,常常修建在马路旁或花园里。
步骤二:观察亭子。
师:你来说一说图中的亭子和汉字中的“亭”有什么联系?
生答。
师:其实我国古代有很多汉字都是以形赋字,我们把这种造字方法叫做“象形造字法”。今天这节活动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玩转汉字“亭”》。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常见的建筑或者图像说起,初识汉字“亭”,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的学习有亲近感。)
二、提炼结构和笔法,蒙养篆书审美素养
唐人孙过庭在《书谱》中谈到“篆尚宛而通”,这是一种虚和之美,是我国古典文人对书法艺术孜孜追求的境界。虚和之美源于儒家中庸思想,篆书的线条、结构和谐圆润,婉转飘逸,正是给人一种安宁祥和之感。
步骤一:课件展示:篆书“亭”字。
师:首先请同学们观察汉字“亭”,然后说一说这个“亭”在结构、线条和布白上有什么特点。
生答,师总结板书:
师:请同学们写一写“亭”字。
学生练习,教师巡看指导,师生点评,学生继续书写。
(设计意图:本環节旨在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篆书审美的圆浑古朴之美以及书写过程中中锋线条的使用。)
步骤二:把握缪印篆和小篆的异同(出示图2)。
师:这两个都是篆书“亭”,前面这个是小篆中的“亭”,小篆是秦国的官方文字,相传为丞相李斯所创造,小篆字形偏长,线条以中锋线条为主,端庄典雅,流畅通达。后面这个是缪印篆中的“亭”,你来说一说,它和小篆的“亭”相比,在字形和线条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答。
师:这种篆书会在什么地方出现?
生:印章。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古人在创作印章的时候,常常根据印章方正的特点,对印面进行“印化”处理,我们把这种刻在印章上的篆书叫做“缪印篆”,在不同的汉印当中,缪印篆还有一些变化。你看,这个“亭”原来还可以这样变。
学生书写,师生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引出缪印篆方折的特点,缪印篆中的这一方折化,恰恰符合印面方正的特点。)
步骤三:篆刻。
师:图2中左边的篆书是写出来的,右边的是刻在石头上的,因此,文字记载的方法除了写之外,我们还可以刻。
师:同学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在篆刻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刻印流程。
PPT出示步骤流程:
1.勾画图稿,将要刻制的汉字“亭”书写在薄纸上,然后把纸张反过来,用毛笔照着反写的文字上稿。注意书写过程中,保持中锋线条,字可以稍微写大一些。
2.运刀,待泥片稍干,即可以运刀刻制,可以先刻制横线条,再刻制竖线条。
3.整理完善,调整没有刻完的以及需要补充调整的。
学生实践练习,教师巡看指导,为个别小朋友做个性化指导。
步骤四:拓印感受油墨和泥片产生的古拙美。
师:刻好的泥胚我们还可以把它印出来。在拓印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拓印的流程。
PPT出示步骤流程:
1.上墨,把用松节油调和好的油墨,用勺子盛少许置于平底容器中,再以油滚来回滚动使用油墨均匀的的粘于底板上。
2.覆纸,注意纸的位置要对齐。
3.磨印,用木蘑菇或勺子磨印,注意均匀用力。
师:为了方便大家的操作,老师做了一个小视频,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印屏展示(如图4),评述。
三、拓展延伸,了解“亭”文化
师: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文化悠久,在祖国的大地上还有各式各样的亭子,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些有名的亭子。
PPT播放:坐落于安徽滁州的醉翁亭,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具有江南园林特色。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曾亲自作《醉翁亭记》,使其名声远扬。 这是北京的陶然亭,陶然亭、慈悲庵三面临湖,东与中央岛揽翠辛对景,北与窑台隔湖相望,西与精巧的云绘楼、清音阁相望。湖面枉舟荡滚,莲花朵朵,微风拂面,令人神情陶然。此外还有湖南长沙的爱晚亭,浙江杭州的湖心亭,苏州的沧浪亭,徐州的放鹤亭等著名景点。
师:大家喜欢亭子,因为亭子还有一些深层的含义。它有美丽、正直、挺立、亭亭玉立之意,用作人名有正直、坦荡之义;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和同学们一起写了汉字,一起刻了汉字,印拓了汉字,了解了亭子的文化,相信大家都有所收获。
【教学反思】
1.紧扣课题,在实践中蒙养感知优秀传统文化。
本课的教学,将祖国传统文化经典进行有机整合(包括书法,篆刻,版画,传统人文文化元素等),同时紧扣我校十三五课题“‘翰墨书韵’文化蒙养现代儿童的叙事研究”展开实践教学。课题实施方案中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就必须提高青少年的文化自觉。”
“翰墨书韻”文化就是学校以传统美德、人文知识、传统艺术为核心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化样本。本堂课是本课题设计的“学科融合,实践体验”蒙养方式和“分手段”推进的一次课堂教育实践。学生通过学习,强化动手实践能力,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知,提高了审美情趣,拓宽了艺术思维和视野。
2.激发兴趣,在体验中挖掘自身潜能。
整堂课,在“深度学习,思维课堂”理念的指引下,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课堂,活学活用。引领学生突破了书法课堂的原有教学程式,不仅要会写,还学习了篆刻,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融入了体验元素,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是挖掘了他们自身的潜能。
因此学生刻篆书“亭”,有的学生表现缪印篆方折的“亭”,有的学生表现修长的“亭”。一个个“亭”字,字法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天真烂漫,或古拙,或飘逸,或开张,富有童趣,学生的自身潜能和个性特征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展示。
3.因材施教,用儿童的亲近方式蒙以养正。
学校课题方案中提出的“蒙养教育”是儿童特有的亲近“翰墨书韵”文化的方式。为了让传统经典适合时代、适合儿童,本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五年级学生年段特点,对传统书法教学进行了校本化主题教材的重构,将书法,篆刻,版画,传统人文文化元素等相整合,数种文化的渲染,引领儿童从现代走向传统,从大众走向经典,这正是学校课题中提出的“蒙养教育”——立德明礼、勤学习艺,蒙以养正的价值所在。
4.立德明理,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本课选取的汉字是“亭”,其本意是有顶无墙,供人休息的场所,常常修建在马路旁或花园里。除此之外,亭还有引申义,那就是正直、挺立、亭亭玉立之意;用作人名时,更有正直、坦荡的积极意义。这和学校提出的蒙以养正、立德明理的教育思路无疑是相吻合的,旨在带领学生感悟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