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实施深度学习的策略
2022-05-05陈华忠
陈华忠
深度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重视学生深度参与、深度思考、深度体验、深度交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认知,重视培养学生以批判性的思维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与学习能力。那么,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情境为沃土,开启深度理解之窗
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不同的情境对数学课堂产生不同的催化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情境为沃土,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深度学习。例如,在教学“1吨有多重”时,教师先介绍学生的体重,再让学生猜一猜教师的体重,此刻教室里沸腾起来,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
师:虽然数据不同,但是大家都用了千克,为什么不用克?
生:比如一个鸡蛋重50克,由于老师的个头比鸡蛋大得太多,不适合用“克”作单位。
生:我认为老师的体重应该用“千克”作单位。
生:一袋面粉大约10千克,老师的体重大概是1袋面粉的6倍,所以是用“千克”作单位……
师:世界上体重最重的动物是什么?(蓝鲸)你们猜一猜它的体重应该用什么单位?
生:我觉得应该比千克大,因为蓝鲸很重。
生:一只成年蓝鲸大约150吨。
生:1吨到底有多重呢?
师:你们想认识这个新朋友吗?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感悟,帮学生牵一牵、引一引,把学生引向知识的关键处。接着,教师准备了几袋大米让学生试着抱一抱,学生发现抱不动,好重。即便请班上力气最大的学生,也只能勉强挪动一下,于是,教师请全班学生亲自体验一下,学生两人一组抬一抬。根据学生抬后的感受,教师让学生再猜一猜一袋大米的重量,然后,再用课件出示:一袋大米重25千克,4袋重多少千克?
生:100千克。
当40袋大米占满整个屏幕时。
生:哇!这么多呀!
师:现在你们知道1吨有多重吗?
……
教学中,学生各抒己见,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思考越来越全面,思维得到潜移默化的滋养。此时,教师继续让学生算一算:1吨大米可以让一家四口吃多久?教师用课件出示题目,学生算出之后深刻理解了1吨的概念。1吨大米一家四口居然能吃三年多。教师用情境為沃土,开启了学生深度理解之窗,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深度学习。
二、以问题为驱动,打开深度思考之门
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学中,教师要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打开学生深度思考之门。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上课伊始,教师直接出示课题,并提出问题:关于小数加减法你们有哪些疑问?学生回答整理如下。
1.怎么算?指向算法。
2.一样吗?指向与整数加减法的区别与联系。
3.为什么?走向知识的运用。
4.还有吗?迈向未来,构建计算的本质: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相同的计数单位。
然后,教师借助课件演示,通过抢红包,还原真实情境,张华同学抢了4.3元,李敏同学抢了5.4元,并提出问题:两个同学一共抢了多少元?李敏比张华多抢了多少元?教师通过“整数加减法”的铺垫,激活学生头脑中的旧知识。
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将月饼平均分为不同的份数,产生分数。接着将平面图形长方形或正方形通过不同的折法,发现其中的一份都能用分数表示,最后通过不同形状和不同大小的图形分别比较分数大小,用结构化的眼光分析教学素材,分析存在的缺失:一是缺乏数系之间的融通。分数是生产生活中测算、分物乃至计算结果得不到整数时产生的,是整数的扩展;二是选用的教学素材没有很好地体现分数与整数的关系,无法感知分数的必要性。
如何从融通的教学视角来处理教材呢?教师通过对核心问题串的追问,在具体情境中,对“分一分”进行深度思考。
1.激活:两张饼分给两个同学,应该怎么分?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经验,沟通新旧知识。
2.创造:一张饼,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一样多,请问你们会用哪个数表示他们分到的数量?
3.深思: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这些分数的“家”吗?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找“[12]”“[14]”“[18]”等分数的“家”,感知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体悟数系的扩充。
4.衍生:数轴“1~2”之间还有其他分数吗?“住”着怎样的分数?
教师采用溯源与指向的策略,用结构化的方式处理教材。从分物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入手,以此为契机进行变式训练,通过“用哪个数表示记录结果呢?”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亲历和创造分数,感受分数的来源,深刻体会分数与整数之间的关系。
三、以思维为主线,开启深度思辨之旅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思维为主线,开启深度思辨之旅。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在训练环节要求学生找出一个正方形的[14],学生可以呈现出折法不同、涂色形状不同却能表示出正方形的[14](如图2),有的正方形的[14]是“别具特色”但是无法通过折法做到平均分的,其涂色部分是多元的。教师追问:为什么这些阴影部分也能表示正方形的[14]呢?并利用阴影图形的形状进行说明:只要将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可以表示正方形的[14],这个涂色部分可以是规则的也可是不规则的,可以是整体聚集的,甚至可以是离散分散的。有了学生“别具特色”的创造、思维的辨析,就能真正形成了一个多元的、思辨的、创造性的数学课堂。
然后,教师借助希沃课件进行验证之后,发现阴影部分是整个正方形纸的[14,]最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要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14]。变式训练使分数教学有了深度,深化了学生对[14]的理解。
四、以应用为载体,呈现深度学习之果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深入探究,并在应用中巩固所学知识,呈现深度学习的成果。
如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的一道练习题(如图3)。
题目中给出了很多商品的价格,并给出两个问题。如果教师没有领会这道题的设计意图,就会被当作简单的计算题来处理。其实这道题有如下三个层次问题:
1.提问“如果我只带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让学生估算后同桌交流,并说说自己的理由。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表达说理能力。
2.提问“到底够不够”,要求学生进行精确计算,让学生经历从估算到精算的过程。
3.教师要求学生自己选择想买的商品,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讨论,选择几个问题,共同计算出结果,最后确定要付的钱数。教师若能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并加以利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就是学生所缺少的。
为此,教师要认真解读教材,用好教材的习题,充分挖掘教材习题资源,引领学生深度学习与深入思考。
总之,教师打造深度学习的课堂,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培养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引领学生揭开数学课堂的面纱,领略数学课堂本真的美丽容颜,让数学课堂学习更有深度。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
投稿邮箱:4059567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