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儿童教育惩戒的“善后”路径

2022-05-05臧静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育惩戒儿童立场

【摘 要】教师在依规实施教育惩戒后,要基于“儿童立场”“儿童生长”“儿童认知”,激发儿童个体对不规范行为的思考,为促使其行为转向提供方法指导,通过群体激励纠正不规范的行为。教师要智慧地寻找“惩戒”之后教育疏导的最佳路径,让惩戒规则有效落地。

【关键词】教育惩戒;教育疏导;儿童立场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31-0052-03

【作者简介】臧静,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江蘇常州,213016)教师,一级教师。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的颁布,明确了中小学教师可使用多种教育惩戒手段,教育引导学生。然而,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因为对教育惩戒认识的不深入,班主任实施教育惩戒后的效果并不好。一些学生在惩戒行为刚刚发生的情境下,会认识到错误,可往往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恢复“本来面目”;一些学生会因为受到惩戒而产生消极情绪,这种情绪还会因各种因素,如对老师的不理解、同伴的嘲笑指责等,在精神上受到伤害;还有一些精力旺盛、好胜心强、自控力差的学生在受到惩戒后会产生对抗情绪。

笔者以为:教育惩戒的目的是教育引导,班主任应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让学生产生向善拒恶的自觉,从而认识并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教育惩戒应该协助学生自我调整转向,让他们有新的方向,并给予他们正确的方法指导。总之,教育惩戒后的“善后”艺术非常重要,教育惩戒之后的教育疏导,能让惩戒规则有效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接下来,笔者将详细介绍开展教育惩戒“善后”工作的具体做法。

一、辩护反思录——基于“儿童立场”的个体反思

“立场”是指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身处的地位和所抱持的态度。“儿童立场”是指教师的教育行为应该立足于儿童,从儿童出发。《规则》第八条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对违规违纪情节较为轻微的学生,可以点名批评,也可责令赔礼道歉、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但教师的“批评”是否合理?学生的“赔礼道歉”是否走心?学生的“检讨反思”是否有效?这些都是需要好好探究的。笔者在工作中设计的辩护反思录,就是为了让“惩戒”能明辨、能思辨、更能服辨。笔者设计的辩护反思录模板见表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可见,即使是惩戒,也应该站在儿童立场,先让儿童为自己“辩护”,再引儿童“反思”。这才是“客观”且“有效”的惩戒教育,而不是教师情绪的简单宣泄。

二、转角助推器——基于“儿童生长”的行为转向

“生长”是指生物体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体积和重量逐渐增加。“儿童生长”是基于杜威“教育即生长”理论提炼而成的概念,衍生为儿童在一定的教育条件下,知识、技能、价值观逐渐形成并丰厚的过程。教师用“生长”的视角来看待“改过”,便可以理解“过错”本身也是一种教育资源。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学生正确地看待错误,并“轻推”学生在“过错”中转向,实现“生长”。“轻推”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科恩博士在《游戏力》一书中提出的,当孩子陷入迷茫,踌躇不前的时候,父母和师长在旁的辅助或提醒、鼓励或惩戒都是“轻推”的形式,“轻推”能促使犯错的学生沉静下来,并勇敢地迈出一步,助推其思维转向,继而行为转向。《规则》第八条所记: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对违规违纪情节较为轻微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额外的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但教师怎样组织安排任务才能实现惩戒后学生行为的转向呢?这个问题亟待思考。笔者设计的“转角助推器”,就是为了让“惩戒”有限度、有力度、有温度地帮助学生行为转向。“转角助推器”的设计具体包括三步:

一是设限——让“惩戒”转角遇到“静心”。班主任为接受惩戒之后的学生设立“静心港”,让学生独处并引导他们思考。“惩戒”结束了,“教育”却未必已完成。不管是思维转向还是行为转向都是需要智慧的,而智慧只有在安定的情况下才能生发出来。教育不是流水线,不能盲目追求速度和成效。教育是慢的艺术,而改过是最需要静心的教育。

二是助力——让“惩戒”转角遇到“体验”。班主任要为受惩戒的学生设立“体验岗”。小任是个丢三落四的学生,每天到校交作业时,他的作业常常不是落在家里,就是丢在了校外补习班,回到家,课本资料又忘在了学校。他的学习习惯让老师、家长都头疼不已,更糟糕的是,他开始将这种“丢三落四”的坏毛病当作故意不完成学习任务的借口,有时还会对负责收发作业的同学恶语相向,甚至动粗。为此,笔者特意为小任专设了“作业收发体验岗”,请他每天负责将本组同学的本子收齐后单独交给老师,笔者故意将班里几位习惯不太好的学生全调到了他那一组。在体验收发作业的那一段时间里,小任为了争取“奖励”,不可谓不用心,但真干起来可把他累得够呛。一周后,他向笔者抱怨:“×××,作业老是忘带。”“×××,我去收作业,他还骂我……”笔者这时引导他反思自己过去的行为,真实的体验让他马上就认识到了错误,并找到改正的方法。

三是加温——让“惩戒”转角遇到“赞赏”。班主任要为受惩戒的学生设立“特殊奖”,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就是“惩戒后疏导善后”的经典案例,那位因为“用砖头打人”受惩戒的学生,在“准时”“服从师长”“保护弱小”“积极改过”后四次获奖(糖果)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原来惩戒与奖励并不冲突,罚其当罚,奖其当奖。

三、改错朋友圈——基于“儿童认知”的群体激励

“认知”是指人们借助思维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得知识,它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过程。“儿童认知”基于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有守恒性、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按《规则》第八条所记: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对违规违纪情节较为轻微的学生,可以处之以校规校纪或者班规、班级公约规定的其他适当措施。那么怎样的校规校纪、班规班约可以起到帮助督促作用呢?这个问题需要班主任深思。笔者设计的“改错朋友圈”就是能引起学生共情的有效举措。

学生小沈,一到写字课便无精打采,在他貌似“一笔一划”的慢动作里藏着的并不是“一丝不苟”,而是漫不经心,他不仅字写得难看,还存在写字不记字的毛病。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首先尝试将写字这个个体动作转为群体动作。在语文课堂上,开展“说文解字”活动,每堂新课,都请一位学生讲解一个生字。学生可以从讲解字形流变、读音、解释、记字编谜语、形近字口诀、联系课文讲“生字”故事等角度中任选一二来讲解,其他学生则先看生字表,负责人讲哪个字,课堂上就描哪个字。笔者要求像小沈一样的学生发挥他们“一笔一划”的优势,专门准备一张田字格板贴,示范板书生字。在示范的过程中,“写字拖延”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拖拉”转为“认真”,多写一个字,任务不重,在不伤害他们自尊心的同时,纠正“写字慢”的问题。笔者还为平时写字速度慢、作业常不能按时完成的学生组建“速写达人朋友圈”,要求他们每天晒出自己当天最快完成的最佳作业(各科作业皆可),注明所用时间、所得等第。学生们在“朋友圈”里互相评点,相互指正,共同进步。举一反三,笔者还在班级里成立了“改错朋友圈”“守纪标兵朋友圈”“文明绅士朋友圈”等等。

在“改错朋友圈”里,既有以身作则、眼中有光的老师,又有公正客观、不失偏颇的家长,更有热情洋溢、携手成长的同伴,所有一切都为学生纠正不规范行为营造了最佳的氛围,成了最好的班级公约。

总之,班主任在建班育人的过程中,应疏之以道,导之以法,让“惩戒教育”更有智慧。

【参考文献】

[1]张俊平.教师,做个思想者[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

[2]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教育惩戒儿童立场
“教育惩戒”不能永远是“空白页”
浅谈教育惩戒权及教师素质
学校教育惩戒的法理分析
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要抓住哪些关键点
数学规定:儿童视角下数学文化的关照
“儿童立场”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让“手中的画”更美
儿童立场——英语活动课应从这里出发
站稳立场,让课堂成为“主阵地”
走进“童画世界”:触摸美术教育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