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人工智能+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2022-05-05杨红朝刘春秋

高教学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法学教育人工智能

杨红朝 刘春秋

摘  要:人工智能的发展必然引起法学教育教学模式和内容的变革,而“人工智能+法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能回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人工智能+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有开设人工智能法学专业,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工具辅助教学等。“人工智能+法律”复合型人才教育理念在注重人工智能技术教学的同时,更应置重学生法律方法、法律思维能力、法律情感能力的培养, 在批判性、创造性解决法律问题上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关键词:人工智能;复合型法律人才;法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1-0165-04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the revolution of leg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and content,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mpound talent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law" can respond to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degree. The main ways to cultivate the compound talent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law" include, add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w major, setting up artificial intelligence-related courses, and making u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tools to assist teaching. When paying atten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teaching, the education idea of compound talent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law"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legal methods, legal thinking ability and legal emotional ability. We constantly innovate the teaching mode in critical and creative solution of legal problems.

Key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mpound legal talents; legal education

近年来,从“AlphaGo”战胜韩国著名棋手李世石到越来越多的智能机器人的出现,乃至于手机上的语音助手和其他智能应用,无一不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体现,这昭示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相应地,技术的进步必然会引起社会各个方面的变革,而对于法学教育方面,首要任务应是契合人工智能发展的需求,加快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促进法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衔接与融合。

一、“人工智能+法律”复合型人才的内涵

什么是复合型法律人才,通常是指熟练掌握包括法律在内的多个领域专业知识的人。因为在处理法律实务问题时,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其他领域或学科的知识,这时,复合型法律人才能更为高效准确地处理这些问题。众所周知,当今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融合也更为紧密,社会对高素质的复合型法律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

(一)人工智能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鼓励高校在原有基础上拓宽人工智能专业教育内容,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 [1],其中就包括法学。人工智能背景下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和途径应是“人工智能+法律”。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发展的一个新的分支,它是以模拟和延展人的智能的理论、程序、技术和应用系统为对象的研究、开发形成的技术科学。因此,通常来说,“人工智能+法律”复合型人才具体是指同时掌握法律知识和程序、算法等计算机科学知识的人才,其培养目标可描述为:培养具备扎实的多学科专业知识、娴熟的法律职业技能、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的跨学科、融合性的复合型人才[2]。

(二)“人工智能+法律”复合型人才对社会需求的回应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發展,社会上必然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涉及人工智能的法律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单纯的法律职业人员或人工智能从业者在处理时均会面临着一些知识盲区。即使由法律职业人员和人工智能从业者共同处理,也会因为两种学科的先天差异而出现一些隔阂,导致不能完美地解决争议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受过专业教育的“人工智能+法律”复合型人才正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选择,他们能充分地根据两学科的特点,进行融会贯通,运用不同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此外,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及其他相关政策文件中也可以看出,国家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因此在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整个社会对人工智能方面人才的需求一定是持续增加的。培养“人工智能+法律”复合型人才正是法学教育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回应,既符合整体趋势,又能适应市场需求。

二、“人工智能+法律”复合型人才的应用领域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法学教育改革的相对落后之间的差异,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专业化的“人工智能+法律 ”复合型人才都将面临很大的缺口。目前来说,很多行业都亟需此类型人才,因此“人工智能 +法律”复合型人才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具体来说,其应用领域主要为以下几种。2D91812A-C9AF-47AD-B571-05B26DA115BB

(一)处理涉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法律实务问题

此方向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人工智能法学方向的专职律师;二是处理人工智能法律争议的法官;三是涉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专利代理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遍运用,智能工具将会逐渐覆盖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人工智能法律争议问题也必然会越来越多,而由于人工智能与法学两种学科知识及体系间的巨大差异,往往只有“人工智能+法律”复合型人才能完美高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人工智能法学方向的专职律师可以从事专业的人工智能法律争议诉讼事务代理,利用专业知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官则应根据专业知识对涉及人工智能的法律争议做出正确的判断,维护司法活动的公平正义,维护法律的权威;而涉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专利代理人与前两种则较为不同,其处理的问题一般不涉及纠纷,而是为有意申请人工智能技术专利的人提供专利咨询、代办申请手续、维持专利有效等专业服务,当然在特殊情况下,其也可能担任诉讼代理人。

(二)研制法律人工智能技術工具

人工智能技术工具由于其先进的算法,优秀的学习能力和强大的存储能力,将会给包括法学教育活动、司法活动、律所工作等各种法律活动提供极大的便利。法律人工智能技术工具在这些法律活动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例如前文已提到的高校教学时使用的多媒体、智慧教室以及智能APP(应用)等。此外,在我国法院系统中,卷宗的电子化归档、数据自动引用回填、审判文书自动编辑、案件智能查询等均已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全国法院智能辅助量刑系统也在有序构建中,其能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辅助法官办案,从而实现量刑现代化[3];在一些律师事务所中,法律人工智能技术工具也并不少见,一些高级的人工智能机器甚至能分析合同、评估法律风险、预测案件胜诉率、制定法律服务流程,更不用说数据检索、文件处理等简单的服务了。显然,法律人工智能技术工具基本已被法律职业人员所认可和接受,甚至在使用一定时间后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工具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而“人工智能+法律”复合型人才能把握两种学科的特点及前沿动态,从而研制出法律职业人员最为需要的人工智能工具。当然,这种选择更适合那些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学科同时又懂得法律基础知识,即两个学科中更偏向“人工智能”的人员。

(三)从事人工智能相关法学理论研究

一项技术乃至一个行业的发展必然要有相应的理论提供技术支持,只有正确的理论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法律人工智能这一新型交叉学科当然也不例外,其也需要更多的理论研究者投入其中,为具体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持,从而促进实践活动的快速发展。如今,许多涉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法律问题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例如“无人驾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的责任归属问题”“人工智能机器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高智能化的机器人能否成为法律上的主体”“人工智能审判机器人所做出的判决的程序正当性问题”等,这些较为前沿的问题很多都没有一个较为合理的结论。当然,有些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尽快制定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毕竟,法律作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是有反作用的,正确合理的法律法规无疑也会推动实践的发展。同样,法律制定活动仍需要理论型研究人才的专业理论知识支持,所以,这些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更多的“人工智能+法律”复合型人才投入到深层次的理论研究中,明确人工智能技术在法学学科体系的定位,指导相关立法活动,推进法律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完善。

(四)提供法律数据服务

人工智能技术的算法演绎等功能都是以大量的数据为基础的,因此,人工智能时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大数据的时代。人工智能时代下,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工智能+法律”复合型人才对计算机技术和数据检索都有较为熟练地掌握,在数据服务方面也有先天的优势,所以提供法律数据服务对他们来说同样也是很好的一种选择。此种选择与以上的几种职业选择有一部分的重合性,因为人工智能必然与数据紧密相连,任何阶段往往都少不了数据的支持,但相比前几种选择来说,其更强调数据服务的专业化。一般情况下,法律数据服务类从业者向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法律职业人员提供法律条文检索、案例查询、数据分析等服务,辅助他们完成繁重复杂的工作。

三、“人工智能+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无疑会给法学教育甚至整个法律行业带来一定的挑战和机遇,只有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法学院系应当变革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才能推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笔者对于 “人工智能+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出一些思考建议。

(一)探路之举,开设人工智能法学专业

对于一些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充足、基础设施完善的法学院系来说,最为直接且有效的方法便是开设人工智能法学专业,作为法学专业的二级学科,这样能最为有效地整合各种有利资源,进行专业化的培养。国内已经有个别高校付诸实践,例如,2017年12月6日,西南政法大学联合数个科技公司成立了人工智能法学院及人工智能法律研究院,在全国率先增设“人工智能法学”二级学科,涵盖数据法学、网络法学、算法规制和计算法学四个方向[4]。2017年12月29日,北京大学法学院成立了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做出了进一步尝试。笔者认为,人工智能法学专业不宜在本科阶段开设,理由是学生需在4年内同时学习法学和人工智能两种学科的课程,很容易导致两者学得都不够精通的后果。此外,在本科阶段学习计算机科学等人工智能技术方面专业的学生到研究生阶段选择学习法律同样也不失为一种合适的途径。

(二)便宜可行,设置人工智能方面的课程

前文已提到,不宜在本科阶段开设人工智能法学专业,但对于一些有条件的高校,仍可适当对法学生增设人工智能基础知识方面的课程,比如计算机算法、计算机编程、法律人工智能等课程,安排学校的计算机系教师进行授课,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自由选择,丰富其课程体系。功能不断完善的人工智能将为法律人的职业活动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活动开展的基本方式是人机协同,法律人对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越来越娴熟。人工智能课程的开设,可以为法科生开阔视野,于从事职业活动之前掌握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又便利于今后的文献检索、事实调查等法律实务工作,为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5]。2D91812A-C9AF-47AD-B571-05B26DA115BB

(三)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工具辅助教学

在人工智能技术给法学教育带来冲击和挑战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它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便利——我们完全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工具,提升教学质量。在现在大多数的高校教室内,应该都已经普及了多媒体设备,利用这些设备可以进行课件讲解、视频播放、教学互动等多种智能化活动。有的高校甚至已经建设了全智能化教室,进一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完善教学,增进师生互动。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中,我们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例如,在疫情最为严重的一段时间,大多数高校采取了线上教学的方案,让学生在家中利用各种智能设备在慕课、超星学习通、钉钉等软件上进行线上学习,开展听课、作业、考试等多种环节的教学活动。在这些软件上,我们不仅可以查找到自己老师或学校提供的资源,还可以利用全国的甚至是世界各地高校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甚至能运用视频形式在网络中建立“虚拟课堂”,在世界各地都能进行“面对面交流”,从而得以实现教学互动,而这些活動之所以得以实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因为人工智能技术在背后的支持。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工具,随时随地获取全球在线资源开始学习并提高自己。学校等教育机构也能利用各种各样的资源满足学生们多样化的需求,根据学生们的不同学习需要、学习偏好和学习兴趣等开展个性化教学,智能化定制知识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但我们应当注意到,许多院校都还没有达到这一水平,这有赖于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充分利用,同时,高校也可以适当扩大采购人工智能技术工具和资源库的投入,毕竟,许多优良的学术资源都不是免费的。

(四)提升实务课程的教学实效

缺乏实务教育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法学教育长久以来的“通病”,高校往往只重视对法科生理论知识的教育,有关实务操作类的技能更多地留待其毕业后在担任助理期间跟随有经验的律师、检察官和法官观察学习[6]。然而,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能轻松处理数据查询、材料整理、起草文书等服务,甚至一些人工智能机器能进行风险评估、直接解答简单法律问题等较为高级的工作。因此,为了避免法科生被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替代,学校理应加强对学生的实务类教育,多组织开展法律实践类活动,例如基本上每个法学院系都建立了模拟法庭,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避免仅“走个过场、流于表面”,而应该做到让学生们切实了解掌握司法审判活动的流程及相关学科知识的运用。此外,通过高质量且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校时就能熟练处理法律助理类工作,从而避免步入工作岗位后仍需逐渐过渡的情况。

(五)置重学生法律方法、法律思维能力、法律情感能力的培养

在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机器能通过数据存储、算法演绎等方式轻松运用法律条文、案例等资源处理法律问题,在此情况下,许多接受过专业教育的法科生并无多大优势。人工智能技术所缺乏的正是法律方法、法律思维能力以及法律情感能力等人类所特有的能力。人工智能技术虽然是向着模拟人类思考和情感的终极方向发展的,但在现阶段甚至未来一定时间内,其显然还不能达到这一程度。因此,首先,高校在开展法学教育时应重视对法科生法律方法的教育,让学生掌握解决法律问题的各种专门方法,包括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漏洞填补及价值权衡等。其次,应重视对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开设法律逻辑学等思维类课程让学生能掌握按照法律逻辑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再次,应置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情感体验能力。应把常识情理教育寓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冰冷”法律身后的情理,在适用法律规范之时应彰显对社会和当事人的“温度”,法律人的法律情感体验不可能被人工智能机器人所替代。只有新法学教育培养和造就的“人工智能+法律”复合型法律人才,才能满足人工智能时代对新型法律人才的渴求[7]。

(六)创新批判性、创造性解决法律问题的教学模式

传统法学教育模式多为基于信息传递和描述性知识,而为了适应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法学教育必然要转变为基于批判性分析,创造性解决法律问题的 新型模式。具体而言,应培养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避免学生“唯课本论”“唯权威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其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必要时勇于挑战权威,不拘泥于传统观点及方法,从而创造性地解决法律问题。就实践方法上来说,教师们可以定期组织讨论课,选择自己学科分支方向的热点案例问题,将学生们分为不同小组进行讨论,待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给出自己的观点及解决方案,大家进行交流完善。教师最后进行点评总结,但应注意的是,点评阶段更多应以鼓励为主,善于发现各组的长处。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产生对此课程的兴趣,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渐能掌握创造性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当然,教学模式上的变革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高校及教师们也应勇于改革和探索,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对法学教育的挑战。

四、结束语

“人工智能+法律”这一新时代下的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是法学教育对社会变迁和科技发展而产生的新需求的及时回应,是法学教育模式变革的重要内容。但目前为止,全国只有为数不多的法学院系已付诸行动,我们期待有更多的法学院系能把握机遇、克服困难、积极行动,培养出更多高水平、专业化的“人工智能+法律”复合型法律人才,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17-07-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20/content_5211996.htm.

[2]贺译葶.“人工智能+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48):210-211.

[3]贾引狮.人工智能对法律职业的影响与法学教育面临的挑战[J].法学教育研究,2018,22(3):91-112.

[4]参见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官网简介[EB/OL].https://alc.swupl.edu.cn/xygl/xygk/index.htm.

[5]赵鹏.法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法学教育的回应[J].中国高等教育,2019(Z1):75-77.

[6]杨学科.论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学教育新挑战、新机遇和新模式[J].法学教育研究,2018,23(4):140-151.

[7]纵博.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学教育发展方向[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9(2):61-67.2D91812A-C9AF-47AD-B571-05B26DA115BB

猜你喜欢

法学教育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高校法学教育职业化改革研究
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有效衔接的路径探索
试论法律职业精英化与法学教育大众化的关系
完善我国法学教育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对策分析
案例教学法在成人法学教育中的应用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