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注意力的策略探究
2022-05-05尚多选
【摘 要】课堂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而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又是开展有效教学、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培养学生注意力对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和管理技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既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又要注重学生课堂注意力稳定性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注意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注意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2)12-0085-03
新课标要求下,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然而,如果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难达成课堂学习目标,教学质量也难以提升。基于此,笔者结合实践教学,对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主要原因及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
1 初中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上课注意力稳定性差,几分钟后就开始思想走神;在课堂学习中遇到手机铃声、广播声、室外音乐、脚步声等的干扰而导致注意力转移;作业效率低下,做作业时频繁出现抄错题、抄错数字等情况,以上都是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2 影响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因素
心理学研究认为,当大脑皮层的某一区域受到外界刺激形成兴奋区域时,周围的区域就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抑制而处于相对不兴奋的状态。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如果因外界的刺激在大脑皮层形成一个兴奋区域,或课堂学习内容很难刺激兴奋区域出现时,课堂教学就不容易被注意到,从而出现学生在课堂上走神的现象[1]。
2.1 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外部因素
第一,不良学习环境。如室外的噪声、脚步声及课堂中学生的窃窃私语等。第二,课堂因素。包括课堂设计缺少吸引力、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和师生关系紧张等因素。第三,学科因素影响。初中数学教材中部分学习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一定要求,部分学生往往对此没有兴趣。第四,其他因素影响。如父母教育方式不当、亲子关系紧张等。
2.2 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内部因素
第一,求知欲不强。学生缺乏对学习目的、意义的正确认识,因而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不强。第二,钻研精神不够。现今的初中学生成长环境优越,家庭包办较多,学生从小缺少独立面对并克服困难的机会,导致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不愿动脑思考,遇难而退。第三,课堂注意力训练不够。生理学研究认为,儿童的注意力在3—5岁就开始形成,儿童3岁时的注意力可达到5分钟,到5岁时可以达到15~20分钟。这一年龄阶段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注意力的黄金阶段。但部分学生可能由于幼儿时期学校或父母没有注重对其注意力的培养,造成了后期发展的不足。第四,其他因素。如个体生长发育等因素。
3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有效对策
3.1 优化课堂设计
学生注意力转移的重要原因是与教学不相关的活动的刺激强度超过了教学的刺激。因此,教师须注重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吸引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重视以下几方面。
3.1.1 创设趣味情境
兴趣是保持学生注意力集中的重要原因,学生对某一件事情的浓厚兴趣有利于其注意力保持。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并创设趣味性强的情境内容。如在新授行程问题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案例题:小英同学的家和学校相距1.5千米,一天下午,小英放学后以每分钟60米的步行速度回家,同时,小英的妈妈带小狗从家里出发,以每分钟90米的速度迎接小英,小狗以每分钟320米的速度不停地在小英和妈妈之间往返,请问小英和妈妈相遇时,小狗跑了多少米?这道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趣案例引起了学生极强的探究欲望,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3.1.2 结合学情进行课堂设计
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年龄、认知水平和能力等因素,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注意力特点。初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2—15岁,这个阶段的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很难做到一节课都全神贯注。一般来说,每节课的第5~20分钟之间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尽量把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和学生学习的疑难点的解决放在这段时间来完成。同时,也要促使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有目标地听课,确保学生能在关键知识点和自己理解有困难的地方集中注意力。
3.1.3 借助任务要求和学习时限,引导学生自觉提高注意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处理好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无论是习惯养成还是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前应分层设计明确的学习任务要求和完成时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从而能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2]。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教师明确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应达到的目标,更有利于学生自觉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练习。
3.1.4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
视频播放或动画演示可以增加知识、问题讲解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笔者在新授二次函数的图象和应用时,首先播放了一段某篮球运动员比赛中出手投篮的短视频(没有显示篮球是否进框),并提供了他所抛的篮球高度、投篮点和篮球架的距离、篮球飞行到最高点时的高度和水平飞行距离等条件。然后,笔者通过几何画板演示了篮球的飞行路线,让学生交流讨论,判断篮球是否命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的方式,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课的学习中来,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小組合作学习中很快便求得了二次函数解析式,并验证投篮点是否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
3.1.5 巧用结尾转移学生注意力
知识的梳理与总结是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堂所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在下课前留出5到10分钟的时间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可以先让不同的学生指出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本节课的收获和存在的不足等,教师再进行补充总结和疑难点强化训练。这样一来,在梳理和总结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把期待下课的学生的注意力再次转移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2 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
3.2.1 注重注意力的培养
培养注意力是发展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要重视学生良好注意力的培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提出问题和质疑的习惯,进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注意力转移时,教师要及时干预,保持其课堂注意力的稳定性。
3.2.2 戒除不良習惯
部分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往往和上课时的小动作有关。如有的学生习惯听课时玩笔或尺子、涂涂画画、摸桌兜的物品等,这些小动作往往干扰了大脑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关注。学生纠正不良注意力习惯主要可以通过排除影响注意力的因素和加强自我心理训练,强化对自己的注意力的控制能力。
3.3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课堂组织能力
3.3.1 以“爱”护航,促进学生的注意力发展
爱学生既是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又是新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任务。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做传授学生知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又要做学生学习生活上的亲密朋友。教师要主动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情况和思想状况,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让课堂成为构建师生友谊、营造和谐学习氛围的主阵地,促进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发展。
3.3.2 加强课堂教学组织,利用暗示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多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全体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激发其积极思考探究的欲望,从而在探究中体会成功、收获知识。同时,教师要注意课堂秩序的维持和学生的注意力情况,对走神的学生,要及时利用暗示,提醒其及时收心,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3.3.3 充分利用正面评价的激励作用,强化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的评价要做到既中肯、又能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要呵护学生自尊,培养学生自信。如在学生发言后,教师先让其他学生评价其发言,评价可以从其优点、错误以及对其的建议等方面入手。这样就能在正面的激励中,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倾听、勤于思考的优良品质,有利于学生良好注意力习惯的养成。
3.3.4 关注教师自身对学生注意力的影响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和电影制作中的导演一样重要,其需要营造带动班级每一名学生学习的氛围。教师自身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精神状态、业务素质也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在上课时精神状态不好,讲解中语言平淡、没有声调起伏,学生的注意力也是难以集中的。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及时调整自己,在课堂中通过饱满的精神、炯炯有神的目光、生动的表情、丰富的肢体语言和抑扬顿挫的口头语言等有效地吸引初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集中精力听讲,进而喜欢上教师和相关学科。除此之外,教师的着装要符合自己的职业、年龄、身材和精神气质,整体上做到端庄、正规。如男教师在上课前要检查自己上衣的纽扣是否系对、裤子拉链是否拉好等;女教师要检查自己着装是否过分暴露、化妆品是否涂抹均匀、头发是否整理好等。要避免闹出笑话,进而影响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3.4 争取家长配合,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注意力
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注意力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引导家长及时调整家庭教育方式,找出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初中阶段学生情绪波动较大,家长要注意营造安静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书桌上物品的摆放要整齐,孩子学习时不大声说话或看电视,让孩子更好地保持注意力。家长要多给予孩子关怀和温暖,而不要盲目指责或过度严格要求。另外,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生活,适当限制孩子看电视、玩手机和玩游戏的时间,平时尽量抽时间陪孩子多看书、多接触大自然等。
《淮南子·主术训》提出:心不专一,不能专诚。教师能否有效组织教学,关键要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培养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探究与实践,从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姚本先.心理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尚多选(1976~),男,汉族,甘肃山丹人,本科,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数学教学、班级管理及学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