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本中学语文教材曹操作品文本解读与教学策略研究

2022-05-05丁辰

文教资料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丁辰

摘 要:曹操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其作品选录进教材的虽不多,但占据不可忽视的位置,具有丰富的教学研究价值。本文力图立足统编本教材,结合曹操作品自身的特点,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重新思考并探究曹操作品的价值取向和教学方法,旨在为当下统编本语文教材中曹操作品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推动曹操作品的继承与发扬。

关键词:曹操作品 中学语文 统编本教材 教学研究

曹操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其作品长期以来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他的作品语言自然质朴,情感慷慨悲凉,南朝梁人钟嵘评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1]明人王世贞《艺苑卮言》中说:“曹公莽莽,古直悲凉。”作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曹操的乐府诗与汉乐府在精神上一脉相承[2],其所写诗篇大都反映了社会现实和自己的切身感受。中学生学习曹操作品的要旨就是在他的人生境遇中体会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加深学生对社会的思考与感悟,从而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一、曹操作品文本解读研究

统编本中学语文教材中曹操诗文所选篇目共三篇,其中初中两篇:《观沧海》《龟虽寿》;高中一篇:《短歌行》。曹操诗歌皆为乐府诗,魏晋时期主要以音乐的形式流传,于梁代已编成总集,后又经隋、唐、宋、元、明、清均又进行重整与编撰。[3]近百年于曹操的研究,于20世纪初兴起,关于其作品研究的相关文章不胜枚举。1959年中华书局编印《曹操集》,中华书局于1974年、2012年多次重印[4],2012年版本是20世纪以来,首次整理的曹操诗文全集本,为整理、研究曹操作品提供了参考。统编本教材所选择的这三篇曹操作品是其诗文中的代表之作,一直被收录于教材中。

(一) 《观沧海》文本解读

《观沧海》的文本研究主要是在思想境界和表现手法上。一个“观”字将全文意象统一于诗人登临碣石,眺望大海之所见所想。从思想境界上,古今评家公认曹操其诗“悲凉”“慷慨”“沉雄”。方东树称其诗歌:“沉郁直朴,气直而逐层顿断,不一顺而平放,时时提笔换气换势。”曹操继承了“诗言志”的传统,但并不言尽“借诗言志”之语。《观沧海》开头六句,诗人用朴素的言语及白描的手法,直奔主题,写登临碣石所见之景。紧接着,“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映衬出一幅波澜壮阔之景。作者抓住沧海平静时、起风时的状态,山岛耸立的雄姿,百草繁盛的蓬勃之态,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灿烂,若出其里。”这里是作者在描绘心中想象之景,仿佛日月的运行和星辰的灿烂都是大海所孕育,清代学者沈德潜称其“有吞吐宇宙气象”,饱含了作者俯仰天地、以海自比的胸怀。[5]

从表现手法上,作者善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将情与景巧妙结合起来。作者善于直抒胸臆,营造出沉雄壮阔的意境。本诗作者用四言写自然风光,着力渲染大海苍茫浩瀚的气势,仿若大海是有生命的。同时又借大海的辽阔,水波的荡漾来表达自己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实现理想的信心。《观沧海》可看作我国诗史上“有吞吐宇宙气象”的山水佳作。

(二) 《龟虽寿》文本解读

《龟虽寿》的文本研究主要是在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上。

从思想感情上看,全诗前几句“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巧妙借“神龟”“腾蛇”两者在神话中长寿但终究逃不脱自然规律的神物来比喻,批判人们对“神龟”“腾蛇”的盲目追求,希望借此引发人们对世间万物和自身的思考,表达自己是不信天命鬼神的现实主义者。作者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衬托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而弥坚的进取之心,表达了其人生有限,壮志无穷的思想。

从表现手法上看,曹操善于引用典故[6]和运用比、兴的手法。前三句以动物起兴,引用《庄子·秋水》“神龟”和《淮南子》“腾蛇”的典故,将自己比作老马,表现自己老当益壮的雄心壮志。全诗“逐层顿段,不一顺而平放”,从首句“神龟”“腾蛇”到“竟时”“土灰”,从“老骥”“烈士”“伏枥”“暮年”烘托“千里”“不已”。前几句批判从天命,后几句表达自己壮志雄心,诗歌中每句先跌后宕,相辅相成。“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几句更是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清代学者沈德潜称其为“曹公四言,于《三百篇》外,自开奇响” 。

(三) 《短歌行》文本解读

《短歌行》的文本研究主要是在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上。

从思想感情上看,前四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个“苦”字将全文意象统一于作者在饮宴中的内心感触。全诗作者的感情是在不停变化的,每层都显示了作者心情激越。如前一层末句“沉吟至今”情绪低迷,下一句却马上展现“鼓瑟吹笙”的热闹场景。前一句刚表达了“不可断绝”的忧伤情绪,但下一层“契阔谈宴”的气氛又热闹起来。前一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对自己前途渺茫的哀愁,下一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又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短歌行》是首政治抒情诗,表现了作者的忧思与隐患。“悲凉”“慷慨”“沉雄”是曹操诗歌的特点。孙绍振认为:“阅读不能满足于揭露其客观因果逻辑,关键应该在情感逻辑的‘偏激’,意脉的衍生、曲折和起伏。”[7]《短歌行》从情感结构来看,情感经多重起伏,最后又回归激情。

从艺术手法上看,引用《诗经》典故和运用比兴的手法。比如诗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子衿》,表达作者对贤者的渴求;诗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鹿鸣》,运用比兴的手法,表达作者招纳礼尽贤者之心。“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出自《管子·形解》,作者借山海比喻希望自己能够接纳越多越好的贤者。最后作者引用周公的典故自比,抒发自己强烈的政治愿望。清人冯班认为:“魏祖慷慨悲凉,自是此公文体如斯,非乐府应尔。”

二、统编本中学语文教材曹操作品选文分析与教学价值

(一)统编本中学语文教材曹操作品选文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学习任务群”这个新概念,同时明确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内容、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这说明,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代表了一种全新学习理念的教学方式。

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共选编了一篇曹操的作品:《短歌行》被收录在必修上册课程中。经梳理,《短歌行》在必修课程中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共选编了两篇曹操的作品,《观沧海》被收录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龟虽寿》被收录在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可从教材中曹操作品文本所在单元出发,分析单元学习的内容及目标。

《观沧海》被收录在散文诗歌单元,《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被编在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时被编入本单元的还有《春》《济南的冬天》及《雨的四季》。从文体上来说,本单元包括写景散文和古诗,有利于学生从不同文体领略四季美景。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季如歌”,《观沧海》作为“古代诗歌四首”中的一首,在教学时要注意和其他三首诗一起进行群文阅读教学,从不同诗人的不同角度出发,感受诗人各自的情感,领略不同景物之美。

《龟虽寿》被收录在文言诗歌单元,《庭中有奇树》《赠其弟(其二)》《梁甫行》一同被编在“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同时被收入本单元的还有《三峡》《短文二篇》《与朱元思书》,唐诗五首以及名著导读部分。从文体上来看,本单元包括文言文、写景短文、律诗、纪实作品、咏物诗、抒情诗。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学习本单元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感受山川之美,从中体会作者寄寓的情怀,同时培养学生文言阅读的思辨性。

《短歌行》被收录的单元还收录了《归园田居(其一)》《登高》《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并序》《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及《声声慢》。从文体上来看,这些作品包括了魏晋诗歌、唐代诗歌、宋词。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诗意人生”,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其中《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被编入同一课,都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选择。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结合本单元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要求,在充分考虑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情况下,组织教学。

(二)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谈曹操作品教学价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8]这说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目标,而且这个目标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9]因此,我们可以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从四个方面出发,探究曹操作品在当下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取向。

从语言建构与运用层面看,曹操作品善于用典、比兴、借喻,感情婉转起伏,意境沉雄壮阔。例如在《观沧海》中一个“观”字将全文意象统一于诗人登临碣石,眺望大海之所见所想。又如在《龟虽寿》中引用“神龟”和“腾蛇”的典故,将自己比作老马,表现自己老当益壮的雄心壮志。曹操善于用质朴的言语及白描的手法,直奔主题,抒情言志。我们在学习曹操作品时要学会揣摩品味诗歌语言和风格,体会文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从思维发展与提升层面看,我们在学习曹操诗歌过程中,不仅要对文本内容进行学习,也要辩证地认识曹操、学习其在文本中表现出的思维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思维品质。曹操其人放荡不羁,曹操的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统编本教材中选编的三首曹操的作品都很直观的表现了其诗歌的特点:悲凉、慷慨、沉雄。但是曹操的诗歌主题是否完全一样呢?通过比较曹操诗歌不同主题不同意境,让学生辩证地看待曹操的作品,学会体会曹操诗歌抒发的不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辨性,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从审美鉴赏与创造层面看,曹操作品具有“直抒胸臆的人格美”。曹操的诗歌充满豪迈进取的精神,融入了本人的政治情怀,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曹操作品又具有“波澜壮阔的意境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仿佛日月的运行和星辰的灿烂都是大海所孕育,表现了作者俯仰天地的胸怀。通过学习曹操作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创造属于自己的审美价值。

从文化传承与理解层面看,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是学习诗歌作品的单元目标。曹操本人继承乐府的传统,使僵化的四言诗焕发新的生命。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认为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 。曹操的作品对后世文风影响深远。因此,在学习曹操作品時不仅仅要学习曹操诗歌的表现手法,更要学习曹操的人格精神与文化意义。

三、统编本中学语文教材曹操作品教学策略探究

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是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组织单元进行教学的。[10]传统的教科书单元下设置的是一篇又一篇相对独立的课文,语文教师过去也只针对单篇课文教学,但是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单元下设的课是完成学习任务的文本,学生要凭借整个单元提供的材料进行学习。因此我们可以将“学习任务群”理解为“教材单元”。本节将立足于新课标、新教材,从单元、专题两个方向出发,试图提出教学策略,为当下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立足单元主题——以《短歌行》为例

《短歌行》被收录在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还收录了《归园田居(其一)》《登高》《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并序》《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及《声声慢》。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诗意人生”,教师可以根据人文主题创设问题情境,将一个大单元划分成若干个小的学习模块,来完成单元教学。比如将《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学主题设计为“不同人生的思考与抉择”;将《登高》《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并序》教学主题设计为“境遇人生”;将《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教学主题设计为“宋词不同的审美追求”。

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对于曹操诗歌教学来说,不仅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教学,也要让学生学会辩证地认识曹操在诗歌中表现出的思维方式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既要让学生了解曹操诗歌的创作意图,又要让学生通过尝试用写作的方式,真正走进作者文字与思想的世界。

(二)营造共时语境,设计曹操作品专题教学

以任务为导向,对曹操作品进行专题设计,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创设情境,对曹操形象进行探究,使学生对曹操的人生经历、作品风格等产生一定的了解,打破学生对曹孟德的固有认知,丰富学生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曹操诗歌的兴趣。也可以从曹操诗歌的继承与创造出发,拓展谈一谈曹操诗歌对乐府诗的继承与发展、曹操诗歌与《诗经》的区别等。比如曹操的乐府诗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例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同时曹操又在《诗经》基础上有了创新,如在《龟虽寿》中引用将自己比作老马,表现自己老当益壮的雄心壮志。相比《诗经》,曹操作品更善于抒情言志。

曹操作品具有丰富的教学研究价值,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研读曹操及其作品研究的相关文章,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出符合各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教学设计,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发挥曹操作品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加深学生对社会的思考与感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从而推动曹操作品的继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 林久贵,李露.曹操全集[M].武汉:崇文书局,2019:14-19.

[2] 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50-254.

[3] 方孝玲.曹操詩文集编纂及流传考述[J].图书馆学刊, 2013(2):113-115.

[4] 祖秋阳.曹操诗歌唐前接受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15.

[5] 韦运韬.曹操诗歌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09.

[6] 伍鹏飞.曹操诗文用典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9.

[7] 孙绍振.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17-22.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5.

[9] 徐林祥.关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思考[J].学语文, 2020(5):3-6.

[10] 温儒敏.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国家级培训班的讲话[J].课程·教材·教法, 2019(10):4-9.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中学语文四美赏析法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