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课型,进阶式推进名著阅读

2022-05-05王玮婧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课例名著文本

王玮婧

“三元聚合型”名著阅读教学模式将名著阅读教学分为三个阶段,情节泛读课、细节品读课、专题跳读课,层层深入。李科良老师的《简·爱》课例通过读目录来猜测名著的整体情节和框架,用新颖独特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丁之境老师的《西游记》课例让学生精读名著,从细节中进行问题探究;楚云老师的《骆驼祥子》交流分享课让学生在阅读完名著之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家长、老师共同探讨,分享阅读体验,做到“能钻进书去,又能从书中跳出来”。名著阅读教学要形成如此精细、成熟的模式是不容易的,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较强的文本解读能力、创设驱动性问题的才智、开放多元的评价手段。

首先,要强化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关注经典名著的教育价值。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对名著内涵的理解。比如《骆驼祥子》教学中,我们在探讨祥子悲剧形象的同时,需要挖掘文本的教育价值。教师要给予学生正向引导,悲剧固然伟大,但我们向学生宣扬的不是小人物无论如何都逃不出的幻灭,而是即使身处一个荒唐的世界,也要用奋斗来充实灵魂的决心。

其次,要精心创设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高阶思维。在《西游记》课例中,老师从学生众多问题中选了一个能够训练学生思辨思维的问题:“悟空成佛之后是否会回花果山?”两方学生通过寻找书中的细节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对于学生不仅仅是阅读能力的提升,更是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所以要想培養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就要像丁老师一样,巧设关键问题,一问激起学生思绪的波澜。

再次,采用开放多元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各有所获。传统名著阅读的评价手段往往是让学生读完一本名著之后写一篇读后感,而“三元聚合型”名著阅读教学模式把“专题研讨成果展示”“多方沙龙”“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等多种手段纳入评价方式中,使作为读者的学生不仅与作品对话,还与同是读者的老师、家长交流,从多层面、多角度得到阅读能力提升。这就得出一个经验,教师要有意识地采用开放多元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各有所获。

猜你喜欢

课例名著文本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国外名刊名著
课例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