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建设国家文化公园

2022-05-04

唯实 2022年8期
关键词:故道文化公园大运河

王 健

五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面启动

党的十八、十九大以来,我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强国战略,作为这两大战略重要举措的国家公园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先后展开。2013年,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建设国家公园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范围,三江源等十家国家公园试点建设启动,到2021年首批十个国家公园正式设立。2017年1月中央两办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5月发布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中华文化传承工程通过“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依托长城、大运河、黄帝陵、孔府、卢沟桥等重大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形成中华文化重要标识”。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保护传承利用重要批示。2018年1月,《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规划》发布,首次提出以文化引领区域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全面开展。中宣部制订长城、大运河、长征三大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方案,河北、江苏、贵州试点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2020年10月,第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黄河纳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2022年1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由此形成了五大国家文化公园全面建设的新格局。未来,还会启动新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程。

国家文化公园塑造国家文化形象

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和长江都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象征。五大国家文化公园通过建设实体公园塑造主题形象,旨在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以沿线一系列主题明确、内涵清晰、影响突出的文物和文化资源为主干,科学划定和建设管控保护区,将其建设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长廊、凝聚中国力量的共同精神家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文旅体验空间,真正打造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从功能分区上看,分为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承利用四类功能区,主题展示是国家文化公园的中心内容,包括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特色展示点等展示方式。因此,需要对五大国家文化公园的主题内涵进行调查、梳理、研究、提炼、规划,化作落地项目。突出活化传承和合理利用,创新公园模式,促进优质文化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同时又以旅游驱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加大文化惠民力度,使公园建设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度融合、开放共享。通过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深入发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生动鲜明的文化主题,打造中华文明的新标识,作为国家文化形象的代表。

国家文化公园的江苏担当

江苏拥有700余千米大运河干线和400多千米长江岸线,形成十字黄金水道,在大运河和长江两大国家文化公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承担着光荣的建设重任。还需指出的是,历史上黄河从1126至1855年的700余年里夺淮入海,在江苏留下了近500公里的黄河故道(废黄河),明代“河漕”曾经是漕运主通道,对江苏北部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这是黄河文化和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现在黄河没有纳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范围,但学术界已经关注这一问题,有学者提出将黄河故道融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也有学者提出将其纳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历史文化的脉络是不能分割的,江苏黄河故道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都有重要的关联度。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已经有五个年头,沿运省市奋发有为,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大运河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江苏始终走前列,统筹机制、科学规划,建立智库、加强研究,设立基金、精准投入,立法促进、严格保护,发挥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作用等举措,使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从理念到实践,项目落地,打造品牌,已经建成或开建扬州大运河国家博物馆、苏州大运河十景、淮安大运河水工科技博物馆等重大项目,开通数字平台,宣传普及、创作文艺精品,推出学术成果等。长江文化公园建设受到重视,最近,省委书记吴政隆在考察江苏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时指出,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高质量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让长江文化展现时代价值、惠及人民群众。

江苏已经实施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大运河国家公园融合发展,在各级各类规划上实现两规合一,保护传承利用有机结合,实践文旅融合,在领导机制上,江苏已经将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融合,系统谋划、统筹协调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此推动江苏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江苏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三个融合发展

继续走融合发展之路,是科学配置资源,防止重复建设,提升江苏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需要在三个方面实现融合发展,即国家文化公园与国家公园融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与长江文化公园融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融合发展。

1.国家文化公园与国家公园的融合

在我国,国家公园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并重在本质上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强国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是根据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文明古国国情而对国际流行的国家公园模式的重要创新。1872年美国黄石公园的建立标志着国家公园制度的建立,开始是国家控制荒原地区并划分专门的保护范围,实现保护、研究、教育和休憩四大功能。这一体制被世界各国效仿,形成各具特色的国家公园体系。现在有些国家的国家公园也从自然扩展到人文领域,如建设特定的历史纪念地、战场、公墓园陵等主题国家公园。然而,这都是附属于国家公园体系的文化项目,如1950年法国博纳瓦尔镇镇长吉伯·昂特为了建设超过自然范围更大的国家公园,曾规划建设文化公园,目的是把居民纳入公园之内,以帮助偏远山区发展。真正实施既建设自然保护为主的国家公园,又明确规划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的只有中国,故有学者认为“国家文化公园与国家公园存在差异且属于新生概念”。

目前,国家公园重点在生态文明建设,如三江源、大熊猫、神农架、钱江源、祁连山、武夷山、东北虎豹等。空间上,国家公园具有明确的相对独立的主体空间,面积大小不一,国家文化公园则是长距离带状连片但特定的地理空间并不确定。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在国家文化形象打造,形成一条主题鲜明的带状文化线路,涉及地域广,政区复杂,不可能是孤立的,封闭的空间。在这样广阔的空间内,自然与文化的资源禀赋及比重是不平衡的,不可能只建单一的一种公园。因此,长江流域两种公园同时建设,融合发展势在必行。长城是人工建筑遗产,但依托北京延庆地质公园—八达岭长城—十三陵的长城国家公园已经被列为首批国家公园。长征、长江、黄河这些以自然为主的文化线路上,也涉及多个国家公园,如三江源、大熊猫、神农架、钱江源、祁连山等国家公园。我国人口稠密,生态与文化始终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甚至相互制约,这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十分明显,运河水源主要来自长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扬州调水,利用了大运河线路,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清水北上的基础保障。大运河申遗的起因就是南水北调工程抢救发掘沿线文化遗产。淮河洪泽湖主要从入江水道排入长江,出口正是南水北调水源地。保障淮河流域生态安全就是保障长江水源。江南运河的引江济太亦是如此,太湖水质安危关系重大。长江是长达6300多千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的自然河流,生态环境关系长江命运,多年的过度开发索取,已经极大破坏了长江生态环境,所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首先必须注重生态文明建设。长江大保护,十年禁渔令便是保护母亲河的严厉措施,目前已经初见成效。江苏在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时,应当积极申报长江国家公园,或借鉴国家公园经验,对关乎稀有濒危动植物资源的江段,建立封闭的保护与研究基地,划出专门的生态保护区,对南水北调水源地的特别保护,长江全面禁止采沙、随意放生动物,减少人为干扰。在管理模式上,可以在特别地区采取垂直管理模式,经费来源由中央、省统筹解决等。

2.大运河长江两大国家文化公园的融合

江苏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地位众所周知,此不赘述。江苏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仍然大有可为。重庆是长江上游枢纽,武汉是长江中游枢纽,上海则是长江与海洋的交汇点和龙头城市。江苏拥有400多千米长江岸线,沿江城镇密集,经济发达,人文荟萃,科教兴盛,唐宋以来始终为长江经济带最发达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主体,自然也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载体。

两大文化公园在空间上的融合。江苏拟列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范围城市,以沿江34个县(市、区)为核心区,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等沿江8个设区市除核心区外的区域为拓展区,盐城、淮安、宿迁、徐州、连云港5个设区市为辐射区。沿江的8市与沿运的镇江、扬州、常州、无锡、苏州5个城市重叠。江苏已经将所有13个设区市纳入大运河文化带核心区建设范围,这些城市中,属于长江干流的8个城市自然属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范围。

从江苏城市发展的空间脉络上看,有一个“沿运—沿江—沿海”的发展过程。沿运(包括沿太湖、淮河、泗水)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淮安、宿迁、徐州,沿通扬运河有泰州、南通,沿江有南京、南通,沿海有盐城、连云港等。与大运河有重要关联的南京是长江下游中心城市,有近百千米长江岸线,从文化上看,南京是长江干流沿岸唯一的中国古都。无论是四大古都(西安、洛阳、北京、南京),还是六大古都(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杭州),抑或七大、八大古都,加上安阳、郑州,南京都位列其中。六朝古都、南唐都城、明初都城、太平天国天京、民国首都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为长江国家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扬州、镇江是长江与大运河交汇点,古往今来,南北运河通过仪征渡口、瓜洲古渡、六圩、大小京口、甘露、丹徒、谏壁等口岸沟通,常州的奔牛孟河也是古代重要运口,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已经规划了许多项目,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项目上完全可以融合发展。

江苏是长江与大运河水运网络的中心区域,扬州(包括仪征)、镇江、南京,大运河沟通南北,黄金水道便利廉价的水运网络遍及全省各地,通往全国乃至世界。扬州、镇江、南京、太仓、上海、南通等重要城市和港口,成为各时代长江下游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由点到线,形成一个整体。大运河与长江航线自古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沟通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鉴真东渡(扬州、张家港)、日本圆仁巡礼(如东、泰州、扬州),日本成寻,意大利马可波罗,都历经大运河与长江,历史上郑和下西洋从南京出发,到达长江沿岸的太仓刘家港,再扬帆出洋。

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在文化内涵上的整体性融合。大运河文化与长江文化共同见证了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若干阶段性转折:第一次是六朝,特别是唐宋以后,中国都城东移南迁,由关中西安转向洛阳、开封,转向大运河及长江流域的淮安、扬州、南京、常州、苏州、杭州一线,经济文化重心从黄河流域沿大运河向长江流域、东南沿海转移,明清时期达到高峰,以江南经济为基础的江南文化日臻繁盛。第二次是近代,中国由传统向近代化转型,以上海为龙头,江苏是民族工商业摇篮之一。第三次是20世纪后期至今的改革开放,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江苏乡镇企业助力乡镇经济,涌现“华夏第一县”“华夏第一村”,创业发展有“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等。随着浦东开发和外向型经济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张家港保税区,大力引进外资,如昆山台资、太仓德资等,打造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标杆。

近代上海的崛起,以开埠通商为发展模式,一跃而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无锡是被誉为“小上海”的民族工商业模式。近代镇江是由运河城市转向长江重要开埠城市的见证。淮安、扬州唐宋明清因运因盐而兴,近代则因远离江岸而加速衰落。苏锡常依托运河而发达,成为从唐宋到明清的江南经济重心,到近代成为接受上海辐射而转型的现代化城市的典型。南通是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典范,形成了特征鲜明“地方自治”型近代化道路。清末状元张謇作为传统士绅,有着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艰苦创业,依靠官方力量和民间力量,主动接轨上海,举办实业,进而带动整个城市的全面发展,成功将一个运河支线落后小城发展成为通江达海江的先进城市,被誉为“近代第一城”和“近代化的模范城市”。这都是长江与大运河文化融合的成果,弄清楚这一发展格局,对以文化线路为特征的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江苏拥有最具特色的江河桥梁文化资源,可以重点建设主题国家文化公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南京长江大桥到苏通大桥,如今,长江上桥梁、隧道很多,以江苏为最多。当代长江文化中,南京长江大桥为新中国“自立更生”的标杆性工程、里程碑式的重要地标,建议规划建设“南京长江大桥国家文化公园”,该国家文化公园可以把为迎接孙中山灵柩而建的下关中山码头、长江航运码头、大马路民国建筑群、下关火车站与浦口火车站等包括在内,形成铁路、水路、轮渡交通体系。津浦、沪宁两大起终点站隔长江相望,由轮渡沟通转换,曾经是晚清民国到新中国前20年南北水陆联运,连接津浦铁路南端终点站浦口火车站与沪宁铁路的纽带,著名学者朱自清曾留下《背景》这样的名作佳篇,可以与南京长江大桥形成中国枢纽交通节点的变迁文化。

3.黄河故道与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融合

历史上的黄河存在从东北到天津到西南到颍水,25万平方千米的黄河中下游广大的泛滥改道区域。大的改道26次,小的泛滥改道不计其数。但真正留存至今,能够连续不断达到大海的可辨识河道,却只有1855年改道之后留下的黄河河道,今通称“黄河故道”(地图上多标识为“废黄河”)。黄河故道从河南兰考东关头(铜瓦厢)到江苏滨海入海,全长731千米,流域面积2210平方千米,江苏境内黄河故道,上起丰县二坝,流经丰县、萧县(属安徽)、徐州市区、睢宁、宿迁市区、泗阳、淮安市区、涟水、阜宁、响水、滨海等10个市县,于套子口入黄海,长484千米,流域面积1720平方千米。

历史上大运河与黄河不解之缘,古汴河、古泗水曾是大运河的重要运道,1132年黄河改道南流,夺淮入海,1495—1855年,黄河侵泗夺淮,下游全部注入淮河并最终流入黄海。黄河夺淮给江苏自然地理经济文化带来重大变迁,改变了江苏的地形地貌,扩大了江苏的版图,形成了大量的滩涂,塑造了新的苏北文化。黄河改道北流山东入海后,留下了横亘东西的黄河故道,成为淮河这条中国地理分界线的南北分水岭。长达700余年的黄淮夺淮,使苏北海岸线迅速向东推移,给江苏增加面积近2万平方千米。泗水淮河变身黄河干流,既是运河的一部分,也是黄河的一部分,运河与黄河历史都离不开黄河故道。甚至可以说打断骨头连着筋,相互制约,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然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没有把黄河故道纳入建设范围,大运河遗产河段没有河漕,只将清康熙开在黄河故道中的中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忽略了黄河故道在大运河中的地位。江苏虽然在规划时把黄河故道融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之中,但相关河段并非建设重点,其重要性远不如遗产河段,使这条仍然基本完整留存的黄河故道名存实废,成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鸡肋。

黄河故道是长达700年的黄河的干流,是古代黄河历史重要部分,历史上的黄河治理、运河治理,都离不开黄河故道,无论是黄河文化还是大运河文化,离开了黄河故道都是不完整、不真实的,由此塑造的黄河形象是有缺陷的。目前,黄河故道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但文化资源(特别是红色文化资源)、自然生态资源都极为丰富,它贯通东西部,许多河段已经成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绿色农业示范带,如果将其纳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范围,不仅可以拓展江苏国家文化公园的广度和厚度,也能够带动苏北发展,促进江苏乡村振兴,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强国战略的高质量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故道文化公园大运河
积极推动江苏国家文化公园立法
运河非遗正青春——2021“同乐江苏”大运河非遗分享荟在宁举办
浅析城市文化公园景观设计
秋风吹彻(组诗)
大运河
乡村文化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我为大运河拍照
大运河放歌
春天
黄河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