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三个维度深刻领悟《决议》精神

2022-05-04李宝国

唯实 2022年8期
关键词:全党决议纪律

陈 功 李宝国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先后形成了三个关于历史问题和历史经验的重要决议,第一个是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二个是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三个是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三个历史决议,虽然通过的历史条件、时代背景和具体内容各不相同,但都是党在重大历史关头,以高度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通过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牢牢掌握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统一全党思想、全党意志、全党行动,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不仅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更是高举旗帜、凝心聚力的政治宣言书,还是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行动指南。深刻学习领悟《决议》精神,我们可以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维度来阐释《决议》的价值意义。

一、从历史维度上看,《决议》是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

重视对历史问题的比较和借鉴是党的传统。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直把学习总结党的历史、传承发扬党的历史作为汲取历史经验、应对新形势和新挑战的重要举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从弱小逐步成长壮大,但一段时间内党内存在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这些错误思想不仅对中国革命造成了重大损失,甚至还危害当时中国革命的进一步发展。面对这种局面,在20世纪40年代前期,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通过整风学习,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具体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对党的历史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思想也达到了初步统一。在此基础上,1945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在六届七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是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一大创造,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实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新的团结和统一,为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

20世纪70年代末,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后,怎样看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重大历史问题,成为当时党内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从1979年9月开始,党中央着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同年11月,开始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经过20多个月的起草过程,终于在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后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做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科学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为实现安定团结、实行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证,开启了中国历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是党的历史上的第三个决议,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全面系统总结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通过前两个历史决议可以看出,党的每次决议都为开辟新的历史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与党作出的前两个历史决议一样,第三个《决议》也必将对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第三个《决议》历史性提出“两个确立”,既确立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伟大领航者,又确立了引领远航的光辉灯塔。《决议》强调的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使向全面建设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有了具体时间表和科学路线图,这无疑是向全党和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一道军令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预示着党将带领中国人民开启新的征程。

二、从理论维度上看,学习贯彻《决议》精神就是学习贯彻党的最新创新理论

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程。党的历史已多次证明,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如果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就无法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也就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十九届六中全会以党的决议的形式,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要历史节点,对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评价注重同党中央已有的科学结论有机衔接,同时也融入了党中央对党的百年奋斗的新认识,是一份思想含量和知识含量都十分丰富的重要理论文献。尤其是《决议》作出的“两个确立”重要表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仅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奠定了政治、组织以及舆论基础,而且还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决议》代表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决议》不仅深刻总结我们党一百年来团结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而且对党的历史上历次理论飞跃进行了高度概括,集中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是《决议》的一大突出亮点和重大理论贡献。有学者认为这个“新的飞跃”就是党的指导思想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和创造性升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既是科学判断,也是重大结论,是实践创新的重大思想文化成果,也是思想文化创新的重大理论成果。

《决议》是党的创新理论的历史延续,与党的既有创新理论一脉相承。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并不是那种所谓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也不是脱离时间空间和具体条件的抽象教条,空洞的万古不变的“原则”自认为适合一切条件,其实对于一切条件都是不适用的,同具体的历史的科学原理也是水火不相容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中国向何处去”“世界向何处去”的历史进程中,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许多原创性思想,推动了新时代变革性实践,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的更高水平,是党的创新理论的历史延续。因此,学习贯彻《决议》精神就是学习贯彻党的最新创新理论。

三、从实践维度上看,贯彻落实《决议》精神就是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忠实践行

《决议》的通过集中了全党的智慧,更代表了全党的意志,贯彻落实《决议》精神理应成为每个党员的政治自觉,也是每个党员必须遵守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实践层面,需要把贯彻落实《决议》精神上升到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高度,每个党员都需要养成这样的政治自觉。政治纪律是我们党在政治方面关于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行为规范,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政治建设得以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都有自己的政治路线,这些政治路线是党的纲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决定着党的行动和自身建设的方向。具有严格的政治纪律是我们党的鲜明特征和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事实上,以历史决议的形式凝聚各界共识、达成党内思想的统一,是党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的有效贯彻执行政治纪律的新方式,可以使政治纪律成为建立在全党思想自觉基础之上的铁的纪律,也是全党落实政治纪律的刚性约束。

历次历史决议都凝聚着全党的意志与共识。1927年11月,面对党的政治路线得不到有效执行的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党的历史上唯一一个《政治纪律决议案》,对当时各地未能执行八七会议决议的情况进行了处罚。不过,后来的实践也证明,这种单纯依靠组织手段来执行“政治纪律”的效果并不理想。瞿秋白等人很快意识到仅仅依靠组织手段无法很好地维护党的“政治纪律”,真正能够贯彻执行“政治纪律”的基础是打通思想,使同志们能够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样注意到这个问题,他通过党内整风、思想政治教育等形式来实现党内思想的统一。毛泽东于1941年9月开始起草《关于四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结论草案》,原计划在当年11月的政治局会议上讨论通过,但因党内存在争议,并未付诸实施。后于1944年成立“党内历史问题决议准备委员会”,经过多人起草、讨论,多方征求意见并多次修改草稿,最后才于1945年交由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集体表决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6月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也同样经历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召开,讨论通过了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个讲话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进行了初步总结,同年11月,党中央决定在此基础上开始着手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由邓小平担任起草决议的主持人。决议讨论稿写好后,从1980年9月开始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同年10月党内有4000多名高级干部参与了对决议讨论稿的讨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一次广泛而深入的总结。1981年3月,在决议稿进一步征求意见过程中,陈云提出决议内容应该增加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党的历史内容,这个提议进一步拓宽了决议起草的视野和立论基础。最后,决议在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获得一致通过。这次《决议》的起草同样经历了复杂的征求意见的过程。2021年3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问题,专门成立了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4月1日,党中央发出《关于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总结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问题征求意见的通知》,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9月6日,决议征求意见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包括征求党内部分老同志的意见,还专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文件起草组反复研究推敲,充分吸收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决议稿前后共做出了547处修改,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2次会议进行审议,最终才形成了提交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的决议稿。

从起草过程看,三个历史决议都充分发扬了民主,其产生过程非常复杂,经过了党内充分的酝酿与讨论,集中了全党的集体智慧,也达成了党内思想的高度统一,一旦形成就代表全党的意志。因此,贯彻落实《决议》精神就是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忠实践行。在全党学习贯彻《决议》精神的当下,全党同志都需要全面、准确、完整地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切实增强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和坚定捍卫“两个确立”的自觉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激发强大的战斗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猜你喜欢

全党决议纪律
一份决议 助力亚运添光彩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党的十九大重大成就图解
揭秘“董事会决议不成立”
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纪律
纪律是所有成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