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研学旅行课程模式 探索高中物理教学改革

2022-05-04李思敏朱巧萍

中学理科园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高中物理素质教育

李思敏 朱巧萍

摘   要:研学旅行是一种将学习与旅行相结合的新型课程模式,倡导学生到校外进行探究实践活动,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研学旅行自提出得到了各学科教育者的广泛關注和研究,将研学旅行融入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从研学旅行的内涵和原则出发,设计物理研学旅行的实践过程,以期推动物理教学改革的发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关键词:研学旅行;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是近几年教育界推行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研究性学习与旅行相结合进行教学,完美的将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和社会实践融于一体,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2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物理教学走出课堂、走向实践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提升物理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1  研学旅行的内涵

根据参加研学旅行的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将研学旅行的含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研学旅行是指任何社会成员暂时性的离开所在地,有目的的以个人或组团的形式前往目的地进行的旅行探究活动[ 3 ]。狭义的研学旅行是指面向中小学生、由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在校外集体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旅行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活动[ 4 ]。将研学旅行活动融入中学物理教学,在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和应用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从生活中发现和提取物理现象,再将获得的物理规律推广应用到社会科技中,对当下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创新型、应用型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  研学旅行的原则

2.1  集体性原则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4 ]。学校将学生按照年级或班级进行分组,学生处在集体中按小组活动,组内成员分工配合,完成任务,在活动中相互学习、互相补充。学生既是独立的个体,同时也是处在社会中的人,与他人协作沟通的能力和自身的责任担当是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品质,通过集体性活动,真正达到育人目标。

2.2  安全性原则

研学旅行活动是学生集体参与的大型校外教育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每位学生的人身安全必须得到保证,“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 4 ],无论是学校自行组织教师带队、与当地旅行社合作带队、还是完全委托旅行企业组织,都应该加强安全方面的管理,做好领队人员的安全培训,对参加活动学生进行充分的安全教育,与学生、家长沟通好安全责任权利,做好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

2.3  多样性原则

研学旅行过程中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知识的内容特点组织不同形式的教学,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观察、观看宣传影片、亲身体验感受,在旅行中配合讲解说明,问题引导,手册补充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获得知识与规律。

2.4  教育性原则

研学旅行是一种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学习相结合的活动,不能简单将该活动看作是旅行,只旅不学,而是要关注活动的教育性,研学旅行要有明确的教育性目标,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在旅行过程中的所有活动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为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服务,通过旅行促进学习,这也是研学旅行与普通旅行最重要的不同之处。

3  高中物理研学旅行的实施环节

3.1  准备环节

首先,对教师进行研学旅行活动的培训。教师需要根据活动地点的安排确定合适的研学主题,制定活动的流程和计划,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或突发状况,预想好解决方案。同时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在整个研学中除了要保证活动流程的完整性,还要保证该活动的教育性,要熟悉主题内容,适时地讲解和引导,所以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育素养和高水平的物理学科素养。

其次,对参加研学的学生做好安全教育和文明教育等教育工作[ 5 ],可以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培训,学生在校外研学旅行,人数多,活动范围广,易发生的突发情况很多,所以通过研学前的教育讲座引起学生的重视是很必要的,学生在研学旅行的场所应注意保护环境卫生,爱护仪器设备。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这种实践性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活动中学生不可避免的会进行实践操作,所以学生要熟悉并遵守旅行中的行为规范,实现文明的研学旅行。

最后,教师在行前应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组选出一名学生充当组长的角色,负责实时任务的传达和学生情况的反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桥梁作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很难及时关注到每名学生的问题,组长可以管理好自己的组员,有利于研学旅行活动的有序开展和顺利进行。

3.2  实践环节

第一,研学旅行的内容要具有趣味性。学校根据教育计划安排的研学旅行时间一般在高中的一到二年级[ 4 ],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开始接触到物理学科的初期,是培养物理兴趣和探究物理知识的关键期,也是为高三系统理解物理、进一步加深物理学习的铺垫期。研学旅行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活动空间,这意味着学生能发挥更大的自主性,通过自己实践活动获得的直接经验往往比从书本上学到的间接知识要更有价值。课堂上的学习经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所以研学内容要组织的生动有趣,不能将研学旅行教学简单看成是把课堂内容照搬到室外的教学,活动设计要能引起学生关注,激发求知欲,让学生可以产生主动探索的内在动力,形成研究性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游览体验游乐项目,通过趣味性的活动体验,凝练总结物理现象,结合所学物理知识和原理,加深理解和应用。

第二,设计研学旅行手册。研学手册就是将活动课程化、过程具体化、成果实物化的载体,是研学旅行活动的教材[ 6 ]。教师可按照手冊内容指导教学活动,学生可以依据手册有目的性的进行学习,对整个研学活动起着指导性的作用。研学旅行手册主要包括研学主题、地点、目标、指导教师、注意事项、主要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内容,如表1所示。研学主题要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选择学生在课堂书本中难以理解的知识;课程内容的设计方式多样,可以设计成填空题、选择题,也可以以简答的形式设计;评价内容可以在整个活动结束后再进行填写,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和教师评价三部分,评价的标准也是多方面的,打破唯分数论、唯结果论、唯知识论的评价方式,更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

表1  研学旅行手册

第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性。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小组成员针对课题内容分工合作,每个学生负责一部分内容,通过任务的分配让每位同学都参与进来,加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性。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蹦极”这个极限项目,小组成员在对课程内容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对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录像、笔记等几方面的任务分配,然后将收集到的信息整合讨论,通过观察人的实际下落过程体会书本问题,有利于更好的进行“蹦极运动”这类物理习题中各个阶段运动状态的分析。

3.3  评价环节

第一,总结研学活动。在研学旅行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学生要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研学旅行记录表(如表2)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得体会,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结果的展示。展示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开展班会活动,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本组的成果,也可以开展旅行记录展览,将学生的记录表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出来,同学间互相浏览学习,共同进步。在活动总结之后也要对本次研学过程进行反思,活动流程是否顺利、突发情况是否得到合理解决、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是否良好等,并结合学生反馈的意见,综合性的反思本次研学旅行活动,以期下次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填写评价表。学生和教师根据表1研学旅行手册中的评价标准对本次研学旅行成绩进行等级评价,评价标准不局限于知识的获得,还包括学习中的表现,是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两方面的综合,全方位的评价学生,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协同培养,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表2  研学旅行记录表

4  总结

研学旅行课程模式能够与物理学科知识、技能充分的综合衔接,而且也能弥补物理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学生核心素养的缺陷[ 7 ],对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物理的科学态度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研学中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形成探索自然的内在动力,促进了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对于研学旅行的探究和应用还属于初级阶段,该活动的实行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研学地点的局限、研学导师的能力不足、研学经费不充分、学生和家长对研学旅行的认识不够等,所以该课程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烁,王晔.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2] 孙清香,高国忠.基于研学旅行的高中物理综合素养的提升[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9):158.

[3] 金淼.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研学旅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山西:山西大学,202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612/t20161219_292360.html.

[5] 齐银环.初中生物学主题研学旅行课程建构的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20.

[6] 沈雪娟.生物学视角下中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案例研究[D].广西:南宁师范大学,2020.

[7] 陶轶敏.研学旅行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孕育[J].教学与管理,2017(23):20-22.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高中物理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