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版融合视域下提高图书出版质量路径探究

2022-05-01郭帅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图书出版提升路径质量管理

摘要:图书不单单是物质层面的产品,同时也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对图书出版质量的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出版单位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也是对读者负责的重要体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图书出版单位必须要加强出版质量的管控,为读者提供高质量读物。文章分析与总结出版融合视域下图书出版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以及理论分析法等,提出了出版融合视域下提高图书出版质量的有效路径,既要充分重视图书出版质量管理工作,也要建立良好的质量意识,还需要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助力图书出版产业更好地应对当下的复杂形势,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出版融合;图书出版;质量管理;现状不足;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4-0179-03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要想让人们真正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望,为其提供丰富多样的精神食粮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党和国家给予出版社的光荣使命,同时也是出版社的良好发展机遇[2]。图书不仅是一种文化与知识的重要载体,而且具有宣传、教育与引导等多种社会功能。所以,为广大阅读群体提供高质量的图书是出版单位必须要重视且努力发展的目标,只有出版高品质的图书,才可以切实展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满足现阶段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幾年来,我国出版融合不断深入,在出版物种类和模式等方面均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人们以往获取信息的途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一些出版社没有做好应对变化的有效方案,没能构建完善的工作体制、加强对出版各个环节的监管与控制,使得一些出版物出现图书质量降低的不良现象,并进一步导致了读者从出版物获得高质量信息的成本越来越高。为了有效解决这样的问题,图书出版单位及工作人员在全面促进出版融合发展的基础之上,还应当要及时寻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全面而有效地解决图书出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强化图书出版质量奠定基础。

二、基于出版融合的图书出版质量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质量管理意识不强且较为传统淡薄

从现阶段出版融合发展状况来看,出版物总体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出版单位质量管理意识不强,缺乏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相关工作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也较为薄弱。行动往往受到意识的影响,良好的意识有助于规范人们的生活行为,对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习性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3]。

出版融合视域下,出版单位对出版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工作会对出版物总体品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可以在宏观层面增强出版物的总体出版效果。在现代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环境下,一些出版单位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往往将管理重心放到出版物数量的增加上,但是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出版物的出版质量。这种不良管理意识造成实际出版的图书差错率越来越高,图书出版的总体质量不断降低,并由此诱发恶性循环[4],最终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出版单位及其相关人员没有建立良好的质量管理意识,在开展图书出版管理工作中,还是采用传统模式,必然会出现较多不合理、不规范的行为。

(二)没有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影响下,信息化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等不断发展,在这些新型技术的支持下,人工智能领域得到了较大突破与进步。出版单位质量管理体系也应朝多元化方向迈进,出版单位工作人员在加强对图书出版质量的管理与控制时,在传统工作模式的基础之上,还应适当延伸和发展与当下社会形势相满足的质量控制手段,从而确保图书出版能够达到较高的品质。

另外,出版单位相关管理人员也要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软件来改变与创新现有的质量管理工作方式,比如将黑马软件应用到图书出版质量把关上,一方面能够显著降低人工校检的劳动强度,缩短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出版单位节省较多的人工成本,提高校核的正确率,以此来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这就要求出版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必须朝多元化方向发展。然而从当下出版单位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现状来看,并没有基于出版融合制订出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提高图书出版质量产生了非常大的不良影响。

(三)质量管理人员水平高低不等

尽管在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等现代新型技术的支持下,出版单位图书出版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然而在实际开展图书出版质量管理工作中,依然离不开主体工作人员的操作,可以说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直接决定了图书出版的质量。

出版单位图书出版管理人员在专业水平、工作经验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这对提高图书出版质量产生了较大不良影响。出版融合背景下,图书出版需要更多专业的技术人才,因此要紧随时代发展步伐开展人才队伍建设,确保队伍装备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新,这对保障图书出版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

在以往出版单位开展图书出版工作时,也存在这些方面的问题,高水平的质量管理工作人员能够统筹兼顾到每一处工作细节,严格依照规定的标准与质量检查要求落实质量管理工作,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图书出版中存在的各种质量问题,确保图书出版管理工作能有序、稳定进行。然而当图书出版质量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时,其在开展图书出版质量管理工作过程中往往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管理效果。

此外,低水平的质量管理工作人员往往还不能够全面兼顾到一些意识层面的事物,难以保持管理行为的科学性,从而对图书出版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三、基于出版融合视域的提高图书出版质量管理的路径

现阶段,出版产业和出版媒介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版产业开始不断聚合,各个出版媒介相互融合,业态更新速度快,模式也在逐步优化,图书出版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这为图书出版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相关工作人员的新奇想法越来越多,导致其心思变得越来越杂碎。图书质量管理的基层性、全面性以及战略性越来越显著[6]。媒介融合视域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出版社图书出版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图书出版质量管理。

(一)促使精品意识融入出版单位文化中

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出版产业不仅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同时也需要担负起重要的文化使命。出版物是现代社会文化的关键性载体,在出版单位文化构建过程中充分融入精品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图书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自推出精品好书之后,其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普遍热爱。精品好书不单单表示的是圖书基本思想内容,同时也要求图书各个段落文字、装帧设计等细节做到高水准。在图书出版过程中,文字编辑工作人员、图画编辑工作人员以及技术编辑工作人员等要建立良好的精品意识,将出版一本高质量的好书作为自身荣耀的象征,贯彻落实各项管理流程,认真推敲、精益求精,才能够充分体现出自身的文化工匠精神,为不断提高图书出版质量提供保障。

(二)加强质量管理意识向治理意识转变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出版物也变得多样化,这为出版单位开展一些出版活动提供了优异的基础条件,在现代出版产业中提高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出版单位都要充分重视质量管理工作,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开展质量管理改革,促使管理逐渐发展为治理,充分发挥已有制度的优势,积极开展新型治理方法的探究工作,充分重视图书出版质量管理工作,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并将精品意识结合到实际工作中,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改善图书出版产业的总体质量水平。

图书出版单位在开展各项工作时要在行业标准和具体市场需求的基础之上,在选题策划、稿件编辑加工、设计制造以及印刷等工序中全面融入流程质量管理意识,将以往强制性的工作转变为辅助性的工作,不断提高出版单位的品牌影响力,从而为其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构建健全的图书出版质量管理体系

从宏观层面来看,出版融合视域下对图书出版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更加多样化,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图书出版质量管控的难度。

针对这种情况,相关管理人员在实际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要探索并整合一些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以IS09001质量体系为参考基础,不断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图书出版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出版领域一方面要不断改进《图书出版编校质量考核制度》《图书编辑单位目标责任管理指导方针》等管理体制,另一方面还要全面执行中宣部印发的《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这对不断完善图书出版质量管理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当下媒体融合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版单位在开展图书出版质量管控工作时要在传统管理工作中寻找创新点,在贯彻落实传统图书出版质量管理各项工作要求的基础上,积极完善新型技术的岗位绩效管理制度。在提高图书出版质量的同时,加强管理思维的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效果,确保管理工作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此外,出版单位管理人员还要积极学习与引进现代新型技术手段,以此来加强对专项管理内容的核查,在进一步提高图书出版管理效率的同时,显著改善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例如,在开展图书校对工作的过程中,在运用传统人工方式开展审核工作的基础上,工作人员在正式开始发排与付印之前也能够运用相关智能化软件进行审核与校编。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合理运用不断提高图书出版的质量,图书出版质量管理也因此具有较高的成效,从而实现了出版工作的创新与优化。

(四)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出版单位要想不断发展,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出版单位开展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基础。出版单位一方面要积极开展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工作,进一步充实出版质量管理人才队伍。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与学习,使其掌握更多的现代化新型技术与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出版单位质量管理团队的逐步壮大。

第一,在开展图书出版质量管理工作时,出版单位要深入调查与了解当下市场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之上确定自身的市场定位。此外,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人员考核的重要指标,引入大量高水平专业人才,为出版单位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第二,出版单位在加强人才引进的同时,还要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管理体制,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实训,将以往的培训活动逐渐发展成为实训。依托对人才管理方式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以此来不断提升出版质量管理队伍的综合水平。在开展正常的员工知识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开展相应的实训考核评估,促使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推动团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发展。

(五)完善图书评估体制,健全图书评审制度

在针对图书出版后的评审制度方面,出版单位不仅要完善图书评估体制,还要健全图书评审制度,确保图书出版过程中的各个流程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管。为了进一步提高图书出版质量,一方面要在发行前控制好质量,另一方面也需要重视发行后的评审工作。从某种层面上来看,出版后的图书评审体制在提高图书出版质量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工作人员出版责任体制中的关键内容。

图书质量评审结果、奖惩的处理均为图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在实际开展图书出版质量评审工作时,一方面要严格依照专业标准,认真倾听专家的指导意见。另一方面要广泛获取读者的反馈信息,对图书的实际社会反响进行科学评估。

不仅要有经济与效率标准,也要有人文与政治标准,进而逐步健全图书出版后的评审体制,为图书出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推动图书出版以增大数量为主导转变为以注重经济效益的提升为主导,提升图书出版整体产业水平。

四、结语

图书出版质量是现阶段出版融合视域下媒体业态的重要依托,是每一个出版单位在不断发展与改革过程中都要充分重视的地方。现阶段,图书出版的信息传播途径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出版单位相关管理人员要充分了解与重视当下图书出版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以此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创设切实可行的管理流程,构建一支实力雄厚的高水平质量管理团队,推动平时管理工作充分融入出版单位运行体系中,为实现图书出版质量管理方式与方法的创新奠定基础,进而促进出版单位的不断发展,实现整个信息市场的创新与构建。

参考文献:

[1] 杨荣,杜艳平,唐贾军.图书出版媒介融合运营模式研究:基于15家图书出版集团的观察[J].出版科学,2019,27(4):58-62.

[2] 韩赞.新时代科技出版融合发展路径探索:以某出版社科技图书出版为例[J].科技传播,2020,12(15):25-26.

[3] 张昊越.浅谈出版社如何做好图书编校质量管理:以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6):186-187.

[4] 刘芳.“互联网+”背景下图书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J].文化产业,2021(16):163-164.

[5] 滕耘.提升图书编校质量 推动出版强国建设:图书编校质量检查中的常见差错分析与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7(5):67-71.

[6] 王建建.出版融合转型背景下教辅图书编辑如何向产品经理角色转型[J].新闻传播,2021(16):94-95.

作者简介 郭帅,本科,编辑,研究方向:医学专业图书出版。

猜你喜欢

图书出版提升路径质量管理
论中国图书出版业品牌化运作的理想模式
西班牙出版业发展现状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出版产业链视角下的图书质量建设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体育图书出版与营销策略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