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语用视角下新闻发言人的身份建构研究

2022-05-01严静霞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身份建构共建一带一路

摘要:做好共建“一带一路”的传播工作,让世界倾听中国,离不开例行记者会新闻发言人对共建“一带一路”话语相关知识的建构,探究新闻发言人如何在交际过程中有意识地建构与共建“一带一路”话语的相关身份和知识,对我国乃至世界民众更好地理解共建“一带一路”的美好愿景具有深刻意义。文章基于陈新仁的元语用意识分类,定性分析发言人在涉及共建“一带一路”话题时建构的身份类型、语言表征和语用功能。研究发现,发言人通过使用不同的话语策略建构了国家立场维护者、交际氛围营造者和国家政策宣传者的身份,发挥了维护国家立场、融洽交际氛围、传递中国声音的语用功能,这对引导新闻发言人在各种自反意识的调控下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提升我国外交话语权、实现理想的交际目标有借鉴意义,同时补充了身份建构的语篇类型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元语用;新闻发言人;语用身份;共建“一带一路”;身份建构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4-0053-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一带一路’论述的元语用选择与人际意义构建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YYD003

元语用意识指导人们选择特定的语用资源或策略来满足特定的交际需求。身份作为一种语用资源可以促使交际目的的实现[1]。陈新仁在阐述关于发话人自身的元语用意识时指出交际者拥有关于自己的存在、角色、观念、意图、期盼、愿望、想法、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的自反意识[2]。换言之,为了顺利实现交际目的,发话人在元语用意识的调控下会自然而然地建构其在特定情境中的语用身份。

以往元语用的研究多探讨不同会话和语篇的元语用话语表征及其语用功能,鲜少有聚焦于发话人自身,尤其是其在交际过程中建构的身份或凸显的角色的意识。对语用身份建构的研究多集中在学术语篇、商业语篇等,缺乏对新闻这种机构语篇的考察。共建“一带一路”是例行记者会中的高频话题,研究其语言特点具有重要的话语实践意义和社会意义。在此过程中,新闻发言人如何有意识地选择合适的语言建构恰当的语用身份,从而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值得探究。基于上述背景,在元语用意识指导下,探究新闻发言人在回应共建“一带一路”话题时建构的身份类型、语言表征和语用功能,有助于引导新闻发言人在关于自身身份自反意识的调控下实现理想的交际目标,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

一、研究背景

(一)元语用研究

元语用涉及“语言使用者关于语言使用方方面面的自反意识”,包括他们对自己说出语言和理解话语、语篇时所作选择的自反意识[3]。

元语用作为语言使用的一个元层面和意识维度,吸引了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研究。很多学者关注机构或媒体语篇中的元语用话语表征及其语用功能。也有学者探讨不同语篇话语中元语用意识的体现,将元语用意识与语言使用者的交际目的或意图紧密相连,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交际者为满足交际需要顺应相关语境因素而选择不同语言项目的过程,这种对不同语言项目的选择体现了交际者调控语言的元语用意识。

相对而言,现有文献对元语用的探讨多关注元语用话语的功能或仅阐释语言现象体现的自反意识,缺乏对发话人自身的关注。元语用表达作为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的话语选择和语用资源,并不是单纯以互动为目的导向,更多是为了构建和维护身份。

陈新仁在阐述关于发话人自身的元语用意识时,关注到交际者拥有关于自己角色的自反意识,由此从元语用意识层面探究身份有章可循。因此,为了顺利达成交际目的,交际者在元语用意识的调控下会自然而然地建构和凸显其在特定情境中的身份。为此,研究从元语用这一理论视角切入,探究在特定情境下交际者的自我身份建构。

(二)语用身份研究

身份建构研究在社会心理学、传播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方面的成果丰硕。近年来,学者们不断尝试在语用学视角下研究身份建构并指出交际者的社会身份是多元的多重性,身份关系是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可以在特定场景和不同的语境中被动态建构。

特雷西指出,话语实践与身份建构是交互的,即一个人用于交际的身份会影响说话人的交际方式。同时,一个人选择的话语方式也会形成其相应的身份[4]。由此,陈新仁于2013年提出了“语用身份”这一概念。他认为语用身份是语言使用者有意或无意选择的自我或对方身份,以及说话人或作者在其话语中提及的社会个体或群体的他者身份[5]。由此,基于语用身份理论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在语言学大放异彩。相当一部分学者在考察学术论文和写作中关注作者自我身份的建构,对指导学术写作具有巨大的启示。一些学者关注商业活动中顾问和网店店主的身份关系。

近来,部分学者开始探究机构语篇中不同交际者的身份建构,如探究不同节目中主持人的语用身份,对他们构建得体的身份、展现更好的话语策略有借鉴价值。相对而言,对政治语篇的探讨较少。少量学者探究在新闻话语中发言人对国家身份的建构,但未关注发言人自身,尤其是发言人在交际过程中自我身份的建构。共建“一带一路”作为例行记者会上的高频话题,值得关注。基于此,文章尝试探究新闻发言人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话语问答中自我身份的建构。

基于上述研究空白,文章从新闻发言人构建自我语用身份的元语用意识出发,研究例行记者会中共建“一带一路”话语中发言人的身份建构、使用的语言表征和其语言功能。

二、结果与讨论

在例行记者会关于共建“一带一路”话题的问应中,发言人有意识地建构了国家立场维护者、交际氛围营造者和国家政策宣传者三种身份。

(一)发言人建构的身份

1.国家立场维护者

例行记者会问答中涉及各个国家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立场、态度以及中方的回應。作为发言人,在面对涉及国家立场的问题时,坚决而鲜明地表明国家态度是极其重要的,有意识地坚定自身立场才能从容应对记者尖锐或有陷阱的提问。例如,回应一。

答:关于第一个问题,中方高度重视中俄印合作机制,一直积极参与中俄印外长会以及机制下其他活动。关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多次重申,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不影响中方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立场。

在上述回答中,我国新闻发言人使用“高度重视”“多次重申”两个语气强烈的词语表达我方对所合作国家政治问题不干涉、不打扰,破除西方媒体的歪曲解读,向其他国家展示我们不干涉他国内政、只寻求合作共赢的立场和态度,不给提问者留下质疑空间,体现其建构国家立场维护者这一身份的元语用意识。

2.交际氛围营造者

在面对刁难的提问和不便透露的问题时,使用巧妙机智的词语和模糊性语句来有礼貌地规避有争议或不友好的问题,缓和紧张的交际氛围,保证交际的顺利是新闻发言人的职责所在。例如,回应二。

答:我现在只有高峰论坛的框架日程。至于你提到欧盟方面出席论坛的情况,昨天你问过类似的问题,欧盟方面有代表出席论坛。

追问:你知道是谁么?

答:据我了解,欧盟方面有代表来出席论坛。

在上述回答中,记者想知道欧盟方面具体是谁将代表出席此次高峰论坛的活动。面对记者的第一次提问,发言人用“有代表”三个字回应,但显然记者对此回答不满意,对发言人进行了第二次追问。这次,发言人依然巧妙地使用“有代表”回应,并在此次回答前机智地加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据我了解”,暗示对方能传达的信息只有这么多,并不想透露具体出席代表是谁,使某些不方便回答的问题既能被对方接受,又不留把柄,化解尴尬,体现了新闻发言人建构交际氛围营造者身份的元语用意识。

3.国家政策宣传者

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宣传,对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大有裨益。新闻发言人对共建“一带一路”话语给出的相关回应在本质上直接反映我国的对外政策,因此需要发言人在交际过程中有意识地建构相关身份,顺利实现传播中国声音的目的。例如,回应三。

答:我在这里可以说的是,“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倡议,“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在此回应中,发言人使用了一系列评价词彰显“一带一路”倡议的开放性和融合性,“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机制,强调的是开放包容和双赢。“最大规模”“最受欢迎的”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高度评价,发言人有意识地使用积极的评价词以达到有效吸引和鼓励沿线国家参与合作的目的,体现了发言人建构国家政策宣传者身份的元语用意识。

(二)发言人建构身份的语言表征

发言人建构上述三种身份时运用了以下三种元话语标记语,分别是强化语、模糊限制语和态度标记语。

1.强化语

发言人建构和凸显国家立场维护者身份时使用了强化语,即使用增强语义的动词或者副词来强化发话人对命题内容的承诺和肯定。发言人在表达政府方针或国家战略时使用强化语能够达到坚定立场、提高自身话语可信度的目的,如回应一中的“高度重视”“多次重申”,前者强调我国谋求合作共赢的决心,后者严正申明我国不插手他国内政的立场,澄清事实,给世界一个强有力的交代。

2.模糊限制语

发言人建构交际氛围营造者身份时使用了模糊限制语。模糊限制语能够降低发话人对命题的肯定程度,降低命题被推翻的概率,并为与受众的交流提供协商空间。模糊限制语如“一些”“个别”是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这一官方的社交情境下和基于礼貌原则等社交准则作出的语言选择,体现其监控自身语言符合社交世界的自反意识[6]。面对记者提问,新闻发言人既要阐明中方立场,又要遵循礼貌的社交准则维持良好的交际氛围。

3.态度标记语

发言人建构国家政策宣传者身份时使用了态度标记语。态度标记语用于体现发话人对命题的态度和评价。不难发现,在针对共建“一带一路”相关话语作出回应时,发言人经常使用积极情感的态度标记语如“希望”“真诚欢迎”等词来评价和表达愿景,表明任何国家都可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开展合作,体现中方的无限诚意。另外,还应注意的是,在例行记者会这样的官方语境中,发言人回答提问时鲜少明显表达个人观点,有时候发言人虽使用第一人称“我”,但实际代表的是国家对主题信息的传达和呼吁。

(三)发言人建构身份的语用功能

通过语料分析发现,发言人建构的自我身份具有维护国家立场、缓和交际氛围和传播中国声音的语用功能。例如,回应四。

答:中方已经在各个场合强调很多次了。至于你提到有些人有不同的看法……“一带一路”是一个阳光倡议……关于你提到斯里兰卡的具体项目,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是有益的,双方也都有强烈意愿保证项目顺利推进。至于个别人从军事或其他战略角度进行揣测,我认为完全没有任何必要。

在回应四中,记者批评斯里兰卡班托塔港未来可能被用作军事基地,企图用“地缘博弈论”这样的观点歪曲事实来制造质疑和恐慌,从而打压有意向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

面对这种陷阱式提问,首先,发言人使用强化语“强调很多次”有力反驳个别人所谓的阴谋论。在这一过程中,发言人建构了国家立场维护者身份,同时使用态度标记语“没有任何必要”,对于恶意的中伤和诽谤作出直接果断的评价,消除那些有意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疑虑,向世界表明中国的底气和态度,维护我国一直以来在共建“一带一路”上坚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和分享发展成果的原则立场。

其次,发言人使用模糊限制语“有些人”“个别人”暗指西方歪曲、罔顾事实、对“一带一路”倡议“妖魔化”并企图破坏“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氛围的政客。此過程体现了发言人建构交际氛围营造者的自反意识,发言人给予警告的同时顾全对方面子,不失礼节,发挥了缓和交际氛围这一功能。

最后,发言人通过建构国家政策宣传者的身份传播中国声音,宣传“一带一路”倡议。发言人在回答中使用了“阳光”“有益的”“强烈意愿”这类积极情感的评价词,一方面鲜明地反映出共建“一带一路”不是贴有中国标签的、实行地缘政治的联盟或军事同盟,而是开放包容、能为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平台;另一方面鼓励和吸引仍在观望的沿线国家积极主动加入“一带一路”的合作中,达到宣传国家对外方针政策、传播中国声音、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目的。

三、结语

文章在元语用和语用身份论的指导下,将语用身份与元语用相结合,分析了在元语用意识调控下,新闻发言人在共建“一带一路”话语的回答中构建的自我身份及其语言表征、语用功能。基于新闻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这一场合有意识构建的不同语用身份,结合其在例行记者会中就共建“一带一路”话题回答的话语选择,发现一方面发言人更好地与提问者和公众互动,另一方面有力地传达了我国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决心和信心,同时对新闻语篇中的身份构建研究作出补充,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

但由于仅探讨了共建“一带一路”相关话语,没有对例行记者会中其他的外交话题进行分析,对发言人身份建构的分析难免存在遗漏。此外,考虑到研究是定性研究,缺乏数据支撑,在未来可以考虑以定量研究探讨新闻发言人在构建身份时哪些元语用意识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 陈新仁.基于元语用的元话语分类新拟[J].外语与外语教学,2020(4):1-10,24,147.

[2] 袁周敏.中国广播医疗咨询中的身份修辞[J].亚洲语用学,2020(5):41-65.

[3] 维索尔伦.元语用意识在语言使用中的作用注解[J].语用学,2000(4):439-456.

[4] 特蕾西.日常谈话:建立和反映身份[M].纽约:吉尔福德出版社,2002:17-20.

[5] 陈新仁.语用身份:动态选择与话语建构[J].外语研究,2013(4):27-32.

[6] 叶慧君,杨鑫妮.有关新冠疫情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互动式元话语研究[J].外国语文,2021,37(5):96-103.

作者简介 严静霞,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语用学。

猜你喜欢

身份建构共建一带一路
《穿越雨林之弧》中的创伤与身份建构
游戏中的自我追寻与身份建构
中学英语女教师在课堂中的身份建构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
复杂身份建构的见证
基于汽车专业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实践研究
企业文化与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共建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