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话孤山
2022-04-30徐社东
徐社东
孤山本是西湖中一块绝地。
孤山不孤,怪白居易。白居易是唐朝人,人说他筑了道白堤,通往孤山有路了。其实不是,他筑的堤不是白堤。他的诗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里的“白沙堤”才是白堤,看来唐朝白堤就存在了。后人为了纪念他称白堤,附会了。西湖的东面靠城,城外风景让生于西北的白居易流连忘返。当然,他这么爱湖边,也有可能修过白沙堤,修了堤,就能徒步去孤山。湖心里的孤山,太让人向往了。
今天白堤有两孔桥,一孔就是著名的断桥,一孔是锦带桥,唐以前,这里应该是断头路,摆渡,或者划船过去。想想,如果没有白堤,西湖水面会非常壮阔。走在白堤上,就是走在湖心里。
湖中间有雨,有风,才可以做戏。许仙白娘子是在断桥畔遇雨相遇的,可惜如今这里没了送伞的人和等伞的蛇精。划船的还多,但都是游船。当年白娘子坐的船,是赶热闹的船,还是往生渡到来生的船,我们不得而知。一条在峨眉山修炼千年的蛇精,到了东海之滨的西湖,终于可以蜕变为婀娜扭摆的女人,到了这么远的地方,才敢幻化变形,其妄想做人的苦楚,法海哪里能体会?千年等一回啊,可结末了,还是被镇压在雷峰塔下。
这一条蛇把里西湖、外西湖都搅翻了天,后面还跟着一条没修炼到家的青蛇和一个懦弱的凡人,给人间造成了水漫金山的大难。孤山在这个故事里,只提供了一个地名:断桥。断桥,应该是断、了断的地方,不是结的地方。人妖之间,相逢的地点,戏剧家也有考量。这个故事宋元明清以后才广为传播,在白居易之后。
白堤的指向很明确,就是孤山。孤山是水中一山,有寺庙香火,有高人居住,有才女埋葬,逗引着人们去玩。以前杭州有一档很有名的情感类节目叫《孤山夜话》,子夜开播,陪我度过了很多孤寂的夜晚。那里面有许多人类情感上的孤独和无助。孤山,我喜欢在大雪天走走,大雾天看看,或者深夜开车从西泠桥过去。大雨天,大寒天,一片茫茫之中,能在头脑里勾画出它本来的样子。本来的样子肯定不是今天的样子。
孤山如今最值得惋惜的,就是一座寺庙都没有了。这里有过许多寺庙。吴越国开始,杭州就是香火很盛的,有三百六十座之说,可以说到处都是,孤山的寺庙有些遗址还能找到,有记载的有广化寺、孤山寺、六一泉上的惠勤讲堂、圣因寺等。当然,孤山山矮地小,是一个好处所,一个好地方人人都想占有,原址改作别用,可以理解。
孤山的民间性是很独特的,许多多情才女才子葬在这里。冯小青是明代女诗人,扬州人,嫁给杭州冯家少爷,小青才情并具,少爷肯定喜欢,大老婆看不过眼,逼她搬出去,小青就一个人孤零零在湖心里的孤山住、死,英年早逝。她的故事被写入剧本,惹得许多文人如情僧苏曼殊,都愿意埋在她旁边。这里我们讨论一下人世情感问题:一个人,不愿意睡在活人身边,而愿意睡在死人身边,说明活人是很生猛的,生猛则难处,搞事情,有情有才的亡人因其安静,更得人精神上的赞同。这也说明,人是重情感生活的,我们活着的躯体上,承载了太多物欲和现实利益算计。在孤山,可以思考这些。
孤山的皇家特性也很突出。两头的路一断,中间就是一个安全的行宫。清朝行宫的遗址还在,就在那两个鲜红的大字“孤山”之上。山上有摩崖石刻。南宋時建筑也有留存。事实上,孤山最好的地方后来被国家征用了。风雅名人,也来做屋。四库全书曾经藏在孤山,西湖水中央。浙江省博物馆在孤山,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里面有文澜阁、青瓷馆、书画馆等,馆藏精品是《富春山居图》,博物馆位于孤山路25号。文澜阁就是藏四库全书的地方。浙江图书馆的古籍部在这里,红房子,木板楼,太熟悉了。
现在孤山也仅西泠桥一面通车,车到博物馆前就返回,不能走白堤。孤山有杭州著名的餐馆楼外楼,说是一个绍兴的读书人考不中,带着娘子在这里烧湖鲜,烧出了一个大品牌。有人的地方,就得有吃饭的地儿。突然看到几个好大的字:杭州老味道。心里真不是味道,这个名字要是在鼓楼或者南宋步行街那样充满人间烟火味的地方,还是贴切的,在这里就不够典雅。仔细看下面小字:楼外楼东楼。这就对了,像以前那样,还老老实实叫楼外楼东楼好了,否则白居易都不愿意。白居易是一个想让世界变简单的人,白吃白喝白住白走,但他断不愿孤山有一点点的俗气。
古人的气节,在干净的西湖水中间,一到尘世,就染上了尘土。六一泉后面,孤山山体上的西泠印社正在修缮。西泠印社太有名了,这是一个民间社团,中国有一门学问叫金石学,就是滥觞在孤山心里。要知道,以往,在任何一个有排场的纸面上,都是要盖个印章的。清末,众多金石名家,王福庵、丁辅之、叶为铭、吴石潜等相聚孤山,结社于孤山南麓西泠桥畔,人以印集,社以地名,取名西泠印社。
孤山,是西湖中间一个干净的地方,不经营俗务的地方。宋元明清的事好多,宋理宗在孤山建过西太乙宫,南宋道教地位崇高,宋理宗常诣孤山西太乙宫祈祥,清康熙、乾隆在此建过行宫,御花园,占去了一大半孤山。这块绝地被皇家看上了,有山,高低错落,有平整的前湖和后山。孤山东南,面朝西湖外湖壮阔的水面,有著名的景点平湖秋月,乃中秋佳节赏月胜地。环孤山四面,皆有湖光山色。一面大气壮阔,一面含蓄蕴藉,一面秀气玲珑,一面风情万种。清朝在孤山上的行宫遗址还在,新修复有海霞楼。遥想当年海水倒灌涌入,一片汪洋,远处霞光万丈,也是一种辽阔和壮美。
西湖好在有山,湖外有山,湖中有山,山外青山楼外楼,四面环合的山体中间,又有瀛洲,孤山。旁边,有一座当年比上海大许多的杭城。
孤山并不高。北山路后宝石山的保俶塔,是制高点。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女。宝石山是离孤山最近的山。
西泠桥边,有一个男人大叫“刘胡兰”,跑到白色秋瑾塑像边,他的女朋友在笑他。这样一个常识错误是可以原谅的,只要这个世界上专业人员不犯错误、不故意犯错误就行了,普通人总难免搞错一些人和事。但从气概上看,又是一致的。秋瑾是绍兴人,人称鉴湖女侠,她仰慕岳飞,希望死后能葬在西湖边。孙中山1916年8月来杭州,陈去病作陪,再访秋社,孙说:“浙人在东京首先加入同盟会者,秋瑾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而‘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句,则传诵人间而不忘。”秋瑾和钱江大潮,都是气贯长虹的。
西泠桥,又叫西陵桥,在宝石山下,当初这里也是断的,不通孤山。后来有船,可以摆渡。再后来修了木头桥,有踏步子,一阶一阶上下。和白堤上的两孔桥相同,都曾经是木头桥。现在已经是水泥路。当初就是这里和断桥把孤山断成了孤山。这里离孤山更近,也离杭城更远。在步行时代,离城远那么一点,是很重要的。
沈括《梦溪笔谈》说林逋隐居孤山,常畜两鹤,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林逋所居地,童子出,应门,延客坐,开笼纵鹤,不久,林逋必棹小船归。林逋之后,宋室南渡,杭州变成了帝都,下令在孤山上修建皇家寺庙,山上原有宅田墓地迁出,唯独留下了林逋的坟墓。南宋灭亡,盗墓贼以为林逋是大名士,可发现陪葬的竟只有一只端砚和一支玉簪。端砚乃砚之珍品,那是林逋自用之物,可那支玉簪呢?终身不娶的林逋,到底有着怎样的人世情怀?据说他死后葬在孤山,鹤在墓前哀鸣而亡。
梅妻鹤子,他以梅花为妻,以鹤为子,这到底让我们感伤还是欣慰?孤山啊,你真是一座情感孤岛啊。
西陵桥后来才叫西泠桥,这里曾是风流地。南齐苏小小在西陵桥边风雅,苏小小是钱塘人,著名歌伎,常坐油壁车,后人都是她的仰慕者,包括白居易、刘禹锡、李贺、张祜、李商隐、罗隐、温庭筠等。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她住在孤山外松柏林的小楼里(现在近旁是杭州饭店,即杭州香格里拉饭店),纵情于山水之间,车后总有许多风流倜傥的少年跟随。苏小小和文人雅士来往,以诗会友,遇到了俊美的公子阮郁,可阮郁的父亲非常生气,苏小小整日企盼他来,病倒了。一个晴朗的秋日,一位模样酷似阮郁的人,鲍仁,苏小小巴望到了,小小主动提出提供钱物帮助,鲍仁感激不尽,奔赴考场,可佳人薄命,苏小小第二年春病逝了,这时鲍仁已金榜题名,抚棺大哭,立碑钱塘苏小小之墓。诗云: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这个故事弄得台湾的大嘴巴李敖也要死后埋在西湖边。严格地说,苏小小墓并不在孤山,而是在西泠桥边。
孤山可以寻芳,可以寻气节、友情,可以学富五车,可以观景,可以壮怀激烈……孤山也是思考人生的一块绝地。王朝云是钱塘人,苏东坡在杭州通判任上时,买为丫鬟,后收为侍妾,是苏东坡的红颜知己,晚年苏东坡被贬惠州时,王朝云相随,病故于异乡。李清照也是金石学家,嫁著名金石学者赵明诚,避居杭州二十年,整理著述有《金石录》。惠兴1904年在杭州兴办贞文女学,因地方捐款变卦,女学经营困难,惠兴愤然以身殉校,死后地方政府复兴贞文女学,改名惠兴女学堂,并葬惠兴于西湖孤山。秋瑾就义于绍兴轩亭口,葬于西湖孤山。
我们今天看到的孤山,乃至整个西湖边,很多景点的建筑规制和风格,包括白堤的两孔桥、西泠桥,都是民国时期的。民国建筑的特点是中西合璧。走白堤到孤山,第一眼看到的是逸云精舍,平湖秋月对面,米黄色的小楼。逸云精舍建于1927年,也称“明鉴楼”,是一幢多开间三层楼中西合璧式花园别墅。要知道,蒋宋差不多是以南京为政务中心,杭州为生活中心的,他们的婚礼在大华饭店举行,住在湖滨澄庐,孤山对面的新新饭店也是他们的必选。新新饭店在孤山视野内,一箭之外,这里住过美国哲学家杜威、日本文豪芥川龙之介、宋庆龄、李叔同、徐志摩、巴金、胡适、鲁迅、丰子恺、华罗庚等众多政要和社会名流。以前延安路叫美龄路,民国时期湖滨是时尚之地,他们的卫队长偷偷造了豪宅都不敢说出去。
林社也在孤山,孤山公园的临湖边,飘逸的放鹤亭东面,建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纪念林启的。1896年,林启任杭州知府,筹办兴建了养正书塾、求是书院、浙江蚕学馆三所近代书塾,这三所书院分别是杭州高级中学、浙江大学、浙江丝绸学院(现浙江理工大学)的前身。
浙江省图书馆孤山馆区,也就是浙江省图书馆古籍部的红白两幢建筑,稍早一点。红楼建于1906年,采用英式回廊建筑风格,原为清廷预备德国皇太子来杭下榻处。白楼建于1912年,作为当时杭州藏书馆接纳文澜阁中的四库全书的新馆区,考虑孤山地气潮湿,为了保存古籍透气通风,建筑四周设计了大量的窗户。
孤山的西泠印社建筑群是晚清江南民居风格,一进去,如从民国到了清朝。正门里洼水塘边有两栋古建筑,左边倚墙的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日常憩息吟诗的“竹阁”,正面较大的是宋代建筑“柏堂”,原不在印社建筑群内。山川雨露图书室位于梅花屿(孤山的西南坡),能俯视坡下的“六一泉”和俞楼(俞樾故居)。东面的宝印山房在抗日战争期间失火焚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重建。山川雨露圖书室后面,摩崖刻有“印泉”二字,修竹掩映,一潭碧水。弯弯曲曲的小溪把人带入一个幽谷,崖上题刻着“人间何处有此境”。有“遁庵”“还朴精舍”两座平房依山而建。上层中间是观乐楼,楼前有华严经塔。对面是“四照阁”,是塔的原址。此阁四面开窗,尽览湖山风景:“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方寸之间,大有天地。“三老石室”里,则藏着西泠印社的珍宝“东汉忌日碑”。
小小孤山,藏着好多个世纪、好多个世界。现代人不知道,也没关系,因为它的目的,本也是:藏。
责任编辑:田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