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格弱点与项羽败因

2022-04-29周浩瑜,余池,王素英,张琳

秀江南 2022年6期
关键词:谋略民心韩信

周浩瑜,余池,王素英,张琳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对项羽的人物形象刻画是以悲剧的英雄形象为主。在反秦以及楚汉之争中,项羽可谓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但是最终还是败给了刘邦,在乌江自刎。近几年,有很多专家学者开始研究项羽失败的原因,有学者认为是项羽用人失误,也有学者认为是项羽本身就不具备政治家应该具备的素养,当然还有学者指出,项羽本身的性格特征导致了最终的失败。笔者从项羽的性格出发,解析项羽最终失败的原因。

项羽的失败

项羽是一名武将,在巨鹿之战后成名,自此扶摇直上,打败了秦军的主力,并自立为西楚霸王。但是,由于项羽本身在性格上存在很多矛盾,未能抓住一些关键时机,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首先,项羽骁勇善战,但是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只注重自身的武术,这也造就了他刚愎自用的性格。其次,项羽不善用人,这是兵家大忌。原本项羽的部下有陈平、韩信等良将,但是项羽听信谗言,导致这些良将纷纷转投刘邦。项羽因此失去了军事智囊团,后期无法掌控称霸的局势,缺乏统一的规划,致使诸侯叛变,刘邦乘虚而入。

笔者将其失败的原因总结为以下几点:(1)缺乏团队精神,不能有效地掌控军力。(2)缺乏大局视野和谋略,属于比较顽固的习武之人。(3)过于残忍,无法得到民心。如在起义中,项羽多次采用屠城的方式,显然无法得到百姓的爱戴。(4)不听他人谏言。如在咸阳屠城时,项羽做了很多丧尽天良的事情,老百姓非常失望。于是韩生来劝说项羽,项羽听后非常不开心,直接杀了韩生。不听他人劝诫的领导者很难获得组织的信任,也极易导致最终的失败。

从性格弱点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

性格残暴,难以获得民心

项羽的性格中本身就存在好杀的因子。因为项羽是武夫,在战场上杀敌无数,骨子里已经将杀人当成一件正常的事情。项羽虽然消灭了暴秦,但是不懂民心。百姓本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等来了项羽,希望有一位仁君能够解救他们。但是,项羽在此之后并不注重对百姓的安抚和体恤,而是想办法用武力铲除一切与他作对的势力。

比如项羽降服了章邯,但是在路过西安时,由于无法对投降者的心理进行揣测,于是将降军全部歼灭。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项羽目光短浅且性格残暴,只想到当下,通过杀俘虏的方式让士兵臣服,但是没有想过面前的降服并非真的降服。他只注重用暴力征服天下,而不花心思收揽民心。

《史记》对项羽进入咸阳时的情况描写,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项羽进入咸阳之后,大肆杀戮,火烧阿房宫(见图1),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秦朝的仇恨,他根本听不见百姓的哀嚎声,忘记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如此残暴的性格,也注定了项羽无法收获民心,更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政治统领者。

易感情用事,错失大好战机

项羽性格秉直,易感情用事,从很多地方都可以看

出,例如韩生说了项羽不喜欢听的话,项羽一气之下就把韩生杀了。反之,一些顺着项羽的逆臣反而成为项羽的爱将,这也为后期项羽的失势做了铺垫。

在项羽和刘邦的对战中,因为项羽的感情用事,他错失了最好的战机。范增为项羽设计了一场计划缜密的鸿门宴(见图2),但是项羽爱才,在鸿门宴中大赞樊哙这样的壮士,其实是因为他从樊哙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甚至纵容了樊哙的行为,原本率真的性格在关键时刻变成了意气用事,错失了最佳的刺杀机会。

生性多疑,不能知人善任

在反秦战争中,项羽不畏强敌、以少胜多。但是在楚汉之争中,项羽却因为不能知人善任导致失误连连。项羽出身于楚国的贵族家庭,经历过国破家亡的悲痛,内心早就对秦朝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同时也有一种宗族的亲情意识。

在《史记》中就有记载,项羽用人有两大类,第一是非秦非楚之人,第二种是有故交或者是宗亲之人。项羽对人的不信任、多疑,也导致韩信、陈平、范增等优秀的人才离他而去,最终身边只有一些和自己有关系的旧部或者是宗亲。加之项羽不听忠言,只跟随自己的想法,也导致一些有谋略的人纷纷投奔刘邦。韩信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韩信最初追随的是项梁,项梁死后,就一直跟随项羽。但是韩信向项羽建言献策,项羽根本不听,最终韩信还是归汉。项羽虽然非常信任项氏宗亲以及楚人,但是这些人往往未能承担起项羽的重托,反而在楚汉之争的过程中成为内奸,在很多关键时刻帮助了刘邦。在函谷关之战中,项羽其实完全有实力战胜刘邦,但是项伯出于朋友义气向张良泄露了军机,甚至和刘邦结为儿女亲家。这背后的种种皆和项羽生性多疑、不能知人善任有很大关系,更为其不合理的战略部署埋下了伏笔。

性格浮躁,贪慕虚荣,缺乏政治家的谋略

项羽自封为王,在频繁的战斗中削弱自己。他做事情缺乏耐心,这在项羽小时候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司马迁在《史记》中描写项羽小时候,无论是学书还是学剑都浅尝辄止,对于知识一知半解。想要成为政治家,除了要有武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深入地研习兵法,而从小表现出的性格浮躁也导致项羽缺乏政治上的谋略。项羽打了很多胜仗,比如用3万大军打败了刘邦的56万大军,其军事能力有目共睹。但是,这些胜利只是将项羽带上了争霸之路,并没有让其认清形势。比如项羽在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并没有想过如何统一天下,而是在西楚自封为霸王。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项羽性格浮躁、缺乏谋略。自封之后,项羽又不断地为此而劳碌,给刘邦反败为胜留下了机会。

项羽乌江自刎,缺乏谋略。如果说项羽自封西楚霸王是因为性格浮躁,那么弃关中、都彭城、不过江东就体现了项羽的贪慕虚荣。当时有人劝说项羽以关中为都,项羽不听,认为富贵就一定要回故乡,否则无人知。“关中阻山河四塞”,土地肥沃,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但是当时项羽并没有从大局出发,而是为了所谓的虚荣选电影《西楚霸王》海报择了都彭城。刘邦击败项羽,设立关中三王之后,就将关中当成了自己的根据地,由此可见关中的重要性。最后项羽兵败垓下,本来是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的,但是项羽想的是当初带了八千子弟兵出来,如若自己一人回去,如何面对江东父老。其实,如若当时项羽不选择自刎,而是苟活,也许后来也会有一线转机。但是他为了面子,选择自刎,放弃自己的生命,造就了一世的悲剧。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项羽非常虚荣,抑或是长期以来的盲目自信让其丢失了面对现实的思考。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缺乏政治家的谋略,对统一天下的目标不够明确。

论军事能力,项羽远胜于刘邦,但是项羽性格上的巨大弱点使其能力无法发挥到极致。项羽性格残暴、喜好杀戮,难以获得民心,又容易感情用事,在诸多良好战机中错失机会,同时生性又多疑,不能知人善任,导致很多良将纷纷反叛到敌军。反观刘邦,有政治上的谋略心,能够合理地分析战局,也愿意听取谋士们的意见。和刘邦相比,项羽更像是一个悲剧的英雄,他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苟活,因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性格上的弱点,注定了楚汉之争中项羽的失败。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青年项目“元明时期蒙古诸王与西北民族格局的形成研究”(18CZS053);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南农牧杂居区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价值认同研究”(YB112)

(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学院)

猜你喜欢

谋略民心韩信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党心民心
追韩信
“驻”入民心“帮”出实效
让民心工程赢得民心
民心
毛泽东在反“围剿”中的军事信息谋略
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谋略运用及其启示
韩信“背水阵”再探
中国古代兵家谋略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