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仁里的简朴生活

2022-04-29王宏启

秀江南 2022年6期
关键词:雨花生活

说到能仁里,南京人并不陌生。出中华门,过雨花台北门,便接近了能仁里。这儿,不是某个行政村的区划,也不是某个居民小区的代指,而是泛指雨花新村的一村、二村、三村在内,辐射雨花西路东侧、雨花北路两侧、共青团路西侧的大片区域。

能仁里,是个老地名,因能仁寺而得名。明太祖建国后,在南京建立了以灵谷寺、天禧寺、天界寺、能仁寺、鸡鸣寺为代表的国家五大寺,其中,天界寺、能仁寺都在能仁里。

天界寺,原名龙翔集庆寺,朱元璋曾御书“天下第一禅林”,寺内开设“善世院”,为国家最高僧录司衙门。战火过后,仍有一栋庑殿和两棵银杏树侥幸地存活了下来。如今,修缮后的寺内,山门庄严,大殿肃穆。

能仁寺,最早是南朝刘宋时期所建的报恩寺,明代被设为京城唯一的瑜伽教寺,专门从事瑜伽法事。后因战火,寺宇消失了。能仁里中的“能仁”二字,即来源于能仁寺。能仁寺内有一株奇异的梅花,清代《同治上江两县志》中记载:“寺中有梅一株,古朴奇特,虬枝盘铁,古葩郁香,疏影清流,名曰覆水,盖六朝物也。”相传,覆水梅能开金花,晚清文人张汝南游览能仁寺时,赋词一阙:“江南好,梅好数能仁;覆水一枝才破腊,出檐万朵更争春;雪月斗精神。”

来到能仁里,你或许不自觉地被年代感十足的生活气息所感染,无意中你会放慢脚步。

这里的道路依小山坡而建,大大小小的商铺、居民楼,浑然天成地夹杂在各个角落。缓缓的坡道,没走几步,就有一岔路,每条岔路里,都有不同岁月留下的痕迹。斑驳的墙面、交错的电线、铁质的阳台,这里的人们早已习惯这样的装扮。近年来,小区开始陆续地出新,新楼和旧楼面面相对,仿佛是过去和现在打了个照面,改变的是能仁里的外表,不变的是人们的生活习惯。住在这里的人们的幸福指数,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

一早醒来,大爷大妈们没有片刻犹豫,顺手取个布袋,或者跨个竹篮,神采飞扬地走进能仁里的烟火气里。

烟火气息,尽在能仁里农贸市场。它的前身是“二化机”(即南京第二化工机械厂)菜场,这里的清晨,似乎总是比别处来得早一些、热闹一些。因为庞大的消费群体,也因为地处城郊结合部,加之交通便利,近郊、远郊的菜农们、花农们,都喜欢来此菜场。在这里,总能买到你想要的价廉物美的时令菜,随手抓起一把,能看见菜叶上的露珠。

早点店的叫卖、小商贩的吆喝,随处都散落着生活的原本模样。熟食店、炒货点、水产生鲜、五金杂货,各种店铺混杂在一起,组成一幅完整的众生百态图。很多南京人慕名前来,就为了那一口久违的味道,生煎、油炸、蒸煮、热烫,每一次起锅都满载着舌尖的触动。

“阿财菜饼店”,韭菜、煎饼、鸡蛋,在菜籽油的热气烘烤下逼出香气,香味还未彻底发酵,馋嘴的已经不由自主地垂涎欲滴。

“夫子庙面馆”,汤包的表皮虽然有点厚,但很柔软,汁水不仅藏在皮馅之间,更多地渗透在这颗实实在在的肉馅里。

“李家桂花酒酿元宵”,捏、揉、搓,一眨眼的工夫,一只圆子就在阿姨的手中迅速成型,一边包、一边煮,出锅很快。若问是哪一种馅的?圆形的是芝麻馅,长条的是豆沙馅。咬一口糯糯的外皮,内馅慢慢流出来,酒酿桂花的香气充盈鼻尖。

“汪家馄饨”,肉馅足而新鲜,汤色通透,喜欢吃辣的,可以来一点辣油,香辣兼具,吃着很过瘾。

如果以中午为界,整个上午属于热闹喧嚣的菜市和匆忙赶早的生活,那么能仁里的下午则是惬意的、慢节

奏的,暂时归于平静。

大爷们有的安静地坐在家门口,或者躺在不大的阳台上,晒晒太阳,听听收音机。有的出来遛狗,一手牵着绳子,一手摇着扇子,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有的在浓密的梧桐树下,支起一张折叠的小方桌,或喝茶聊天,或下棋、打牌,或哼哼白局、小曲,或打会儿太极、八段锦。闲下来的大妈们,则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一边摆弄着花草虫鱼,一边闲聊起自家的、邻居家的家长里短,把琐碎的生活聊得有滋有味。直到学校快要放学的时候,大伙儿自然地就散了。这儿的学校,有名的还不少。普德村幼儿园、雨花实验幼儿园,共青团路小学、雨花实验小学,共青团路中学,还有附近的雨花台中学,都是响当当的。

傍晚时分,能仁里的夜市渐渐地热闹起来。“阚老二鸭子店”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伍,鸭子身形偏瘦,皮薄,特制的老卤汁,每一滴都熬得浓厚透亮,酥皮流油,鲜味醇香,肉质细腻,却又不会过腻。吃过此店鸭子的人,会不经意地脱口而出:“绝摆!”

“重庆名小吃”,专营素酸辣粉,一把宽粉,几片青菜,再添一勺红得发亮的辣汤,鲜辣酸爽,柔软筋道,食客频繁来此,冲的就是这种不变的味道。

龙虾店、烧烤店、火锅店里,酒吧、茶吧里,正遇见一群又一群年轻的小吃货们,碰倒的啤酒瓶声,此起彼伏,夹杂在他们的歌声里、笑声里。

传统手艺店里,雨花石、云锦、秦淮花灯、金陵折扇、金箔、绒花、泥人,应有尽有,这儿总藏着一些老南京人的传统好手艺。

中老年人喜欢晚饭后逛逛旧书摊,看看有没有关于六朝,关于夫子庙,关于明城墙,关于袁枚、李渔等人的廉价旧书。

生活的感受,常常是在观察他人的生活中有所感悟的。走在能仁里灯光斑驳的小道上,我庆幸自己多年来与人世间的本源生活没有丝毫疏离,这儿有纯粹的市井烟火,也有简朴的生活滋味。我在想,什么才是简朴的生活?

或许吧,简朴的生活就是一种洁白朴素的样子,就是我们的内心渴望获得的一种朴素的情感,一种更接近自然、更接近本真的生活状态。说到底,简朴的生活理念也是一种境界,其内涵是人和物质的关系,是不为物质所累、符合人性的一种简单,不是穷棒子的那种简陋,而是一种生活质地,是精神也是状态,是回到真实的俗世,也是回到清爽的世俗。

由此,我想到了袁枚和李渔两大文人,他俩都是浙江人,在杭州生活了不短的时间,却共同地喜欢上了南京。

袁枚在清凉山附近的小仓山买下荒废十三年的隋园,改“隋园”为“随园”,“随”字一出,便生出无穷的简朴生活的意味。他是文人士大夫中既有才华又懂得自由生活的人,他曾经是治世的贤吏,也是清廉的循吏,却辞了官,甘于在随园做一个日常生活的普通人。

李渔在南京的书店和居所,第一处是武定门外的金陵闸附近的一幢房屋,取名“翼圣堂”,有“辅佐大清政府”之意。第二处是夫子庙老门东三条营的“芥子园”,取“芥子纳须弥”之义。他在《闲情偶寄》中说,开掘生活美不是有钱人的专利,美化生活的原则在于“寓节俭于制度之中,黜奢靡于绳墨之外,富有天下者可行,贫无卓锥者亦可行”。他主张在节俭中求得饮食的美味,在平淡中追求生活的乐趣。

能仁里的简朴生活,有点像前不久反复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中的部分缩影,差不多的时代,差不多的市井生活,差不多的“城中村”生活环境,差不多的城市改造过程,引起我对简朴生活的再次思考。

《人世间》为什么打动那么多的人群?我想啊,引起共鸣的那个点就是普通人的那些平凡而真实的共情故事,有多少种苦难,就会有多少种活法、有多少变化,太阳都会升起落下,清苦中也可以作乐,病痛中也可以滤出快活。正如片尾曲中唱的:“草木会发芽,孩子会长大,岁月的列车不为谁停下,平凡的我们撑起屋檐之下一方焰火。”字字真切,深情隽永,从内心的独白、呐喊,到人生的思考和释然,此中低诉出来的生活况味,有道不尽的悲欢离合,更有走过人生起落后心底无法熄灭的热望。

杨绛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她活了105岁,从没有把自己与周围的普通人区别开来,始终关心着世态人情,她只是在时光中悠悠地散步,在简朴中幽默地生活。

能仁里的简朴生活,或许就是春日里柔软的酒酿元宵、夏日里的啤酒小龙虾、秋日里红得发亮的酸辣宽粉、冬日里的羊肉火锅。人们在自己生活的预算里,寻觅一种返璞归真的真香;在辛勤劳动之余,乐享一份闲适的心境。

原来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就是那么普通、那么琐屑、那么具体,又那么难以须臾离开。尽管如今的能仁里随着城市的发展步子正在悄然改变,但我坚信,能仁里的简朴生活理念,会像种子一样,在这片土壤,一生向阳,随万物生长,一定会让生活气息既简朴归真,心安理得,又充盈爱心,充满热望。

想得美。是,想想就美。

王宏启,笔名卷舒,江苏宝应人。1987年参军入伍,2004年转业至南京市雨花台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雨花台区作协副会长。先后在《中国纪检监察报》《雨花》《散文百家》《青春》《扬子晚报》《南京日报》等报刊发表多篇散文随笔。

猜你喜欢

雨花生活
雨花的影子
雨花·艺术 杨斌作品
《雨花》总第800期出刊献辞
晴雨花
“石上飞虹”2017庆国庆·迎盛会雨花蛋白石展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