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景传播视角下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创新路径

2022-04-29王晶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14期
关键词:电视台工作创新新闻编辑

王晶

摘要:随着大数据、移动通信、定位系统等多种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整个媒体行业也因此开启“场景传播”时代,受众的阅读习惯及阅读场景随之改变,电视新闻若想借助“场景传播”的力量,就必须在符合场景传播需求的基础上,将新闻报道从注重速度转变为注重受众自身的体验,再从新闻的形式及内容着手积极创新,要针对用户特定场景,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本文基于场景传播的全新视角,对受众需求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电视新闻传播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为电视新闻拓展传播途径提供合理的借鉴。

关键词:场景传播;新闻编辑;电视台;工作创新

场景也即在特定时间与空间当中发生的事件,以及人物采取的行为。学者彭兰曾经指出,场景传播从本质上讲也是基于某一场景所提供的服务,是场景与信息之间的匹配。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信息适配及场景感知的需求,媒介传播的过程与要素都已经发生极大的转变。因此,电视新闻编辑想要进行创新之路,助力电视新闻的突围,就需要依托场景传播实行变革。

一、场景传播视角下新闻传播过程的变化

(一)传播主体多元化

进入网络时代之后,受众基于互联网开始形成新的生活方式,网络成了链接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的桥梁。由于网络本身具有极强的开放性,能够构建多种虚拟场景,而在新的场景当中,传统媒体在传媒领域中的垄断地位被打破。随着场景的不同,受众与传者之间角色不断发生着改变。他既可以是这个场景中的信息发布者,同时也可以是另一个场景中的意见接收者。可见,在场景传播视角下,人人都能拥有手握麦克风的权利,人人都能是听众。虚拟场景的构建不仅满足了用户在情感诉求方面的需要,同时也刺激了更多虚拟场景的形成与分享。

(二)传播内容场景化

加拿大传播学领域研究者麦克卢汉曾指出,媒介即讯息,真正有价值的讯息并不是新闻的内容,而是新闻媒介。媒体向观众呈现的不仅是新闻内容,还包括各种新闻元素,比如声音、画面等。新闻本身的专业性与可信度会对用户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通过移动互联网传播的内容不仅包括新闻内容,同时还包含具有媒介特色的要素。比如选择微博平台发布信息时,大至整个平台的运营模式、营销策略,小至相关的图片、文字、段落安排等,都会有所涉及。该条内容同时还会在微博平台构建出相应的场景,基于该场景,受众在观看信息的同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不同的操作,比如评论、转播、点赞等,用户的行为又会形成新的信息,对内容进行补充,上述过程也即传播内容的场景化。用户只需要浏览相关的内容,就能够十分自然地感知相应的场景,进而获得全景式的体验。

(三)传播效果可视化

传播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信息传播活动,较好的传播效果是其最终目的。因此,为了更为精准地预测传播的效果,大众传媒采用收视率、发行量等多项指标,但都仅限于从数字层面对传播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将用户的反馈数据及时地反馈给传播者,而传播者可以将此作为依据,对传播的效果进行预测。基于场景传播的前提条件,传播效果具体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场景感知及信息适配等两大类,而这种可视化的传播效果可以帮助电视新闻工作者及时地对新闻节目的形式与内容进行调整,从而提高节目与场景的契合度。

二、场景传播视角下的用户需求分析

(一)使用场景移动化

长期以来,很多用户都是通过电视机收看不同类型的新闻节目,而客厅则是电视新闻最为重要的运用场景。但是由于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类移动智能设备已然成为观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在任何一个时间段内,受众都可以随意观看新闻类节目。为更好地适应新的运用场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积极地进行变革,基于“移动优先”的理念,开发多款客户端,比如央视新闻、央视频、“央视移动+”等。这种基于场景移动化而积极进行的变革与创新,无论是对于传统电视媒体的升级转型,还是对于整个新闻业的发展而言,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二)使用时间碎片化

在大众传媒的环境当中,很多用户可以完整地收看长达30分钟的电视新闻。但是在移动互联时代,受众在线的时间虽然有所延长,但是被各种不同的渠道所分割,导致用户使用时间呈现出显著的碎片化特征。因此,电视台编辑必须精心遴选最重要的新闻信息,进而生产出播出时间仅为10秒至数分钟的新闻产品,以最短的篇幅为受众呈现事件的全貌。因为用户的时间过于碎片化,而且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分享的方式进行传播,所以在转型的过程当中新闻编辑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大屏思维,要重视移动端新闻传播的特性,调动用户的互动心态,从而达到更大的传播效果。

(三)使用目的轻松化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压力,而活泼、轻松的新闻内容能够让人感到轻松愉悦。基于发达的移动网络技术,用户的权限不断增大,不同用户对新闻的需求也不同,很多媒体已经认识到“以用户为中心”的重要性,并以此为指导,开展相关的新闻编辑工作,因此,新闻编辑需要在坚守新闻生产理念的基础之上,根据创作的需求选择最恰当的新闻素材,通过精心处理,增强报道本身的趣味性及故事性,使新闻产品显得更为简洁通俗,从而满足更多受众缓解自身心理压力的需求。

三、场景传播视角下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必要性

目前而言,电视新闻编辑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新闻制作思路缺乏新意。电视新闻编辑是集文字、声音、画面于一体的工作,在新闻制作过程中,往往是需要做到声画同步、文字画面相互映衬,进而实现新闻内容的个性传播。但长时间以来,电视新闻制作模式固化,通常是先以文字编辑形成新闻稿件,再配以相应的新闻画面,所生产的新闻节目往往给人以程序化的印象。[1]固化的生产模式虽然让电视新闻显得严谨和权威,但也导致新闻节目缺乏新意,失了可看性。当下,传播速度迅速,部分电视台为更快地吸引受众观看,获得信息后未经核查和处理就直接播出,甚至存在搬运现象。虽然这种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新闻的时效性,但是处理手法太过粗糙,不仅让新闻信息承担了失真的风险,也降低了电视新闻的公信力;第二,新闻内容缺乏深度。客观真实是新闻传播的价值所在,受众之所以选择观看新闻,是为了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但是目前很多电视台新闻编辑在编辑、传播信息的过程当中,出现了新闻内容过于空泛的问题,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新闻编辑在搜集到新闻选题相关信息之后,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导致内容的呈现浮于表面;对于一些容易引起受众意见相左的内容,也缺乏更多的素材做相应补充;甚至对于一些素材匮乏的选题,也存在部分没有新闻价值的内容被纳入运用范畴,使得新闻内容脱离民众生活,不仅降低了新闻信息的实用价值,也严重打击了受众观看的积极性;第三,编排布局以及报道形式缺乏创新。编排布局混乱、整体性差一直以来都是电视新闻编辑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编辑本身目的性不足,编排方式老套。在内容的安排上,往往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如在民生新闻的安排中,健康安全类问题一直是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因此一般都会给予重视,但是编辑在内容的安排上对于此类问题存在一笔带过的现象,难以体现出新闻的价值。此外,在当下的传播环境当中,新媒体的出现,让新闻播报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博得了众多受众的眼球。而电视新闻在播报形式上通常过于呆板,缺乏创新,更让观众提不起观看兴趣,受众数量日益缩减。

传媒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受众可以通过多种设备及不同的渠道获取新闻资讯,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垄断优势不断削弱,受众群体规模缩小、优秀人才流失、节目质量不断下降,必须大力进行改革。虽然网络发展对电视媒体造成极大冲击,但是电视媒体在压缩、传输以及再现的能力上具有天然的优势。新闻编辑作为新闻内容生产的重要成员,对提升电视新闻传播效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急需寻求解决之道,共同突破困境。在场景传播的视角下,重视场景感知以及信息的适配,能够有效突出受众对事件的感知,强化受众体验,增强受众与传播主体的互动。因此,为了打破困境,电视新闻在发展过程当中必须借力场景传播,积极地寻求变革,才能适应全新的竞争环境。

四、场景传播视角下创新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有效路径

(一)适时转变新闻编辑工作理念

“场景传播”也即围绕特定场景而开展的传播活动,重点在于运用现代技术还原场景。各类现代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新闻传播场景发生变化,用户的需求也变得更为复杂。新闻媒体要想为受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首先必须确保报道的内容符合事实,要为广大观众呈现事件的原貌,这也是新闻编辑人员最基本的素养,只有保证新闻内容真实性的基础之上,才能为受众提供正确的引导;其次,为适应场景传播的特征,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及时转变自身理念,把握新闻节目未来发展的方向,积极探索更适应新闻节目发展的途径。作为在社会舆论引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主流媒体,电视新闻节目向来都是广大受众的指路明灯。所以,在开展新闻编辑工作的过程当中,电视台需要积极地创新编辑的理念,确保新闻编辑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使电视台新闻得以持续发展[2];最后,场景传播视域下,电视媒体要想真正满足受众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就需要转变传统的工作理念,形成以重视观众需求,尽一切力量为观众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落实到编辑工作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促使新闻编辑工作者在实践当中始终以受众需求为核心,积极地创新电视新闻的具体内容及外在的形式。

(二)优化电视新闻内容

新闻传播最重要的价值在于通过信息传递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在报道新闻时合理地运用场景传播,可以帮助用户掌握更多与事件相关的信息。因此,基于场景传播视角下,新闻编辑工作者可以从下述几点着手优化调整新闻报道的内容:首先,需要合理地搭配新闻的构成要素,在编辑处理新闻信息时,编辑人员需要恰当地搭配不同的新闻要素,才能将不同要素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增强新闻内容的逻辑性,避免出现内容过于生硬的情况,增强新闻稿件的感染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观看节目;其次,在编辑处理信息时,很多新闻编辑只能编辑处理现场捕捉到的画面,无力干涉事件的后续发展,因此,在编辑处理现场采访视频时,可以着重挑选具有较强现场感的画面,确保受众能够通过直接观察新闻场景,形成对新闻事件的初步感知,尤其是部分突发性的重大新闻事件,由于此类事件的现场画面本身具有极强的冲击力,所以在处理类似事件的场景时,适宜选用具有鲜明现场特征的画面;最后,在处理新闻事件场景时,还可以通过声音来增强内容的真实感。尽管在编辑信息时,难以有效地对视频当中的声音进行干预,但是在编辑过程中却可以遵循真实性原则,挑选能够体现事件特征的声音信息,如冬奥会开幕时观众们欢呼的声音,从视觉层面与听觉层面带给受众更强烈的感受。

(三)创新电视新闻传播形式

基于场景传播视角,新闻媒体要采取多种方式增强自身互动性,要通过不同场景之间的转变,带给受众新颖的视听感受。过去电视媒体在报道新闻时所采用的形式通常以文字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为主,传播形式相对比较简单,但这种单一的模式很容易让受众心生厌倦,进而失去观看节目的兴趣,导致新闻信息传播力不断减弱,收视率不断下滑。因此,在具备相应技术条件的前提下,新闻编辑通过不同景别的变化,对新闻的场景进行重新组合,能够带给受众更加新颖的感受。除此之外,信息技术发展也为新闻传播形式不断创新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在改变新闻传播形式时,可以适当采用微信等具有较强交互性的社交工具,促使受众积极地参与信息传播。新闻编辑应当充分运用各类新的传播工具,及时与受众进行沟通,增强电视台新闻信息传播的效力。通过这种具有互动性的方式传播新闻,有利于受众及时发表自己的观感,从而增强受众收看电视台新闻信息的兴趣。

(四)基于不同用户场景提供针对性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服务也更加个性化、精准化。在如今的社会环境当中,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为丰富,具体包括杂志、电视以及电脑、智能手机等;还可以通过微博、APP等相关的渠道,不同的传播渠道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差异化需求。由于受众阅读习惯已经变化,使得新闻叙事的方式也随之改变,受众阅读内容逐渐趋于碎片化、浅层化。过去人们获取信息的场景相对较为自由,在上班时间段可以收听《新闻早高峰》,晚饭时间段还可以通过电视台收看《新闻联播》。但是自从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受众消费的时间从过去的集中稳定转变为高度离散,尤其是手机等设备的广泛运用,以及4G网络的全面升级,使得受众可以在任何时间与空间当中自由地获取大量信息。基于场景传播的需求,系统需要大量地收集与用户相关的数据信息,具体包括用户的使用行为、相关的环境信息等。当用户进入某一特定的范围当中,场景媒体所提供的信息也会变得更加精准,从而最大限度上节省受众的时间,还可以增强媒体与受众之间的黏性,扩大电视媒体在受众群体中的影响力。所以,电视新闻编辑要加大运用场景传播的力度,分析不同传播渠道的特征,从而找出受众最依赖的信息渠道,在特定的时间及地点有针对性地为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确保更加集中地传播信息,从而获得最理想的传播效果。

五、结语

基于移动传播的时代背景,电视新闻编辑想要实现工作的创新,不仅需要适时转变创新工作理念,还需要重视场景传播理念的运用,以及用户在不同场景的需求。在依据不同场景的用户以及用户的差异化需求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供信息服务,激发受众主动互动,强化受众体验。

参考文献:

[1] 汪宏升.基于数字化传播的场景叙事探析[J].视听,2021(5): 168-169.

[2] 陶美婧.场景传播:移动互联时代媒体转型新思路[J].今传媒,2021(2):131-133.

猜你喜欢

电视台工作创新新闻编辑
关于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创新的思考
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媒体融合下广播电台编辑工作创新研究
以信息传播技术促进工会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基于受众需求的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思考
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技巧探究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人员的角色定位探究
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方法和技巧
浅谈报纸新闻编辑的新闻策划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