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报纸如何讲述中国故事

2022-04-29王盈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14期
关键词:生态位议程设置中国故事

王盈

摘要:现代国家形象的构建离不开深入大众日常的媒体叙事,报纸天然具有讲述国家故事的功能,当今报纸讲述中国故事既是基本功能的表达,也是新时期的新任务、新要求,同时关系到报纸的生存和发展。本文基于报纸面临严峻挑战的现实,提出报纸在新形势下必须及时调整生态位,重新定位目标受众,结合不同的办报方向、版面特色等,参与讲述中国故事的系统工程,并以综合类文摘报为例,提出讲好中国故事的相关建议,如基于自身特点提前做好主题宣传策划,创新宣传角度和形式,在议程设置方面注重解释性报道和评论分析,讲究叙事手法的创新性、艺术性等,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在内容质量上的优势。一般而言,讲述中国故事分为对外讲述和对内讲述,本文仅就对内讲述方面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报纸;中国故事;生态位;主题宣传;议程设置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故事”成为媒体竞相讨论的热词。事实上,讲述中国故事本就是传统媒体的基本功能,但在新的形势下,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面临新媒体的冲击,生存和发展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如何讲述中国故事,讲得好,讲得卖座,已不仅是时代的趋势、宣传的要求,也是媒体自身存续的关键所在。

一、报纸讲述中国故事的功能性

从历史上看,报纸的发展和现代民族国家兴起的步调是一致的。报纸使得“新闻”有了坚实的载体,让新闻围绕“国家”而非限于本地传播,从而塑造公共的认知、形成广泛的认同,让国家从一个抽象空间的概念,具化为想象与现实相结合的多维度地域,亦即存在于读者日常生活中的“可见的共同体”[1]。

从“可见的共同体”这个概念出发,现代国家形象的构建离不开深入大众日常的媒体叙事。在媒体影响力不断增强的今天,一方面,媒体读者通过日常的、持续不断的阅读,确认一个由具体事件组成的、处于运动变化中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国家形象的存在;另一方面,媒体读者通过谈论、评议等各种反馈形式,参与构建和强化国家形象。可见,作为最早出现的大众传播媒体,报纸天然地具有讲述国家故事、构建国家形象的功能。近现代以来,报纸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承担过不可忽视的责任,如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也同样肩负着不容疏忽的使命。

二、报纸讲述中国故事的生态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新媒体的涌现,报纸作为传统媒体面临严峻挑战,影响力和读者群体发生转化。对报纸生存和发展持悲观看法已成主流,“报纸消亡论”不仅仅是一种观点,而且正在反复地被事实所证明。

但从生态学中生态位规律的观点看,“任何一种媒体都必然有其特殊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生态位,亦即有其特殊的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条件,以及它在这一状态下的特有行为和作用”[2]。生态位的概念建立在生态平衡上,后者为报纸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即媒介既存在竞争关系,也存在共生关系,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生态价值。

当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时,生态位也必然发生变化。十年来纸媒市场迅速收缩,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传媒生态,生态平衡被打破,原有的生态位发生剧烈变化,受到冲击的纸媒不得不寻找新的生态位。一方面,纸媒失去了疯狂扩张、漫天发行的优越环境,需要缩小目标,精准定位受众;另一方面,相比新媒体碎片化、娱乐化的趋势,纸媒的出版周期长、缺乏互动性等劣势,与内容资源上的权威、科学、专业等优势同时得以凸显。以《快乐老人报》为例,在新形势下,《快乐老人报》重新划分老年人群体,即“新老人”和“传统老人”,“新老人”以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为典型,个人积蓄较多,消费观念比较先进,对“文化养老”的需求较为迫切。《快乐老人报》针对“新老人”这一读者群体,从媒体运营转型为人群运营,以产业平台配合报纸经营,实现发行量逆市上扬[3]。报纸生态位的问题,不仅关系到报纸的存亡,也涉及报纸如何讲述中国故事。关于“中国故事”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2月19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可见,讲述中国故事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生态学理论的角度,同样可视其为一个内容维度的生态系统,包括报纸在内的各种媒介需要在这一特定的土壤中,结合不同的办报方向、内容定位、版面特色、读者群体、营销策略等,找准各自的生态位,多层次、多角度地讲述中国故事,展现生态多样性。

以综合类文摘报《大家文摘报》为例,其主要读者群体的年龄段与《快乐老人报》定义的“新老人”高度重合,但实际上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人群,使得报纸在讲述中国故事方面处于不同的生态位。其一,《大家文摘报》始终聚焦国内外大事和社会热点,读者群体相较而言更加关心时事,包括军事、外交和国家各项重大政策;其二,为了把相关话题做深、做透、做饱满,《大家文摘报》摘选的均是权威来源的、篇幅较长的文章,读者群体相较而言具有较高的知识储备和阅读能力;其三,《大家文摘报》并非“有事说事”,而是主攻事件背后的事件、态势、影响和观念延伸,读者群体相较而言更加注重信息的质量、稀缺性以及不同观念碰撞带来的启发。因此,《大家文摘报》向读者讲述的中国故事站位较高、角度较奇、切入较深。在我国脱贫攻坚战宣告取得全面胜利的时期选摘《脱贫攻坚成果是怎样评估的?》,在庆祝建党百年期间选摘《透过大工程看中国发展成就》等,都是遵循“记录激流中国”的办报理念,在传媒生态中摸索自身定位、寻求差异化发展的编辑思路。党报、都市报、行业报等不同类别的报纸,在中国故事的讲述上应该,也必然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

三、报纸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方法

在讲述中国故事的功能表达上,综合类文摘报具有典型性。一是文摘报作为报纸本身的特性,一般而言报纸出版周期较短,对时事话题的反应相对杂志更快,在信息的保存和查阅方面相对广播和电视更为便利;二是文摘报本身基于博采众长、去粗存精的编辑理念组织加工稿件,整体内容质量较高、可读性较强,且重视选题策划、议题设置,便于发挥价值导向的作用;三是综合类文摘报所涉内容比较广泛。因此,以下仍以综合类文摘报《大家文摘报》为例,对报纸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方法作初步探讨。

(一)主题宣传注重创新策划

主题宣传是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宣传包括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关乎全局的工作部署和一段时间的中心工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关乎人民根本利益的重大举措、重大事件[4]。

首先,报纸必须卡准主题宣传的重要时间节点。报纸编辑需要关注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方针政策发布的日程表,关注重大节日、重要纪念日,提前数月甚至一年做好策划,比如“改革开放40周年”“建党百年”“十九大报道”等,都是做好主题宣传的出发点,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周密、细致和艰苦的策划工作。编辑部需要群策群力,反复探讨,把整个策划所包含的文章篇数、角度、发表顺序和内在联系理顺厘清,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呈现出完整、鲜活的面貌。

其次,创新宣传角度,主题宣传的选题往往比较大,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加思考,很容易做得平淡乏味,甚至与其他媒体雷同。比如做“建党百年”专题策划,很多媒体做的都是“南陈北李”“红船会议”,《大家文摘报》从“延安故事”入手,摘编农民运动领袖彭湃的儿子彭士禄、毛泽东机要秘书叶子龙的女儿叶燕、音乐家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等人的回忆文章,从孩童的眼光看待延安生活、观察中共领导人的日常,角度比较新颖。

最后,注重宣传形式,新华社著名记者李峰提出要“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这句话可以作为报纸做好主题宣传的要领,但在讲述中国故事的系统工程中,媒体讲述的姿态必然有所不同。《大家文摘报》追求高站位、低姿态,如前文所述,“延安故事”的叙述以革命后代忆当年的口语化形式呈现出来,富有怀旧的生活气息,对作为报纸受众的老年读者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二)议程设置注重解释评论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体通过有选择性地编辑和提供信息,能够对公众议程和舆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5]。成功的议程设置,可以在关键话题设置与舆论引导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实际上,主题宣传亦属于议程设置范畴,但本文所探讨的议程设置偏向于对突发性事件、热点事件的宣传报道,即如何在新闻事件突发后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在纸媒中出版周期相对较短的报纸理应担负这一责任。

第一,直面事实。事实是故事的原材料。对于国内的媒体生态,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打过一个比方:“炒菜的人越来越多,而种地产好粮食的却在减少。”当一个新闻事件出现的时候,大多数网络媒体,包括一些纸媒,做的都是“炒菜”的工作,重复传播片面情况甚至虚假内容,而不去直面基本的事实,不去“耕地种粮食”。“后真相”时代,事实很容易被大众情绪乃至商业利益所裹挟,报纸不能犯懒,不能逃避,需要积极使用采访权,以专业水准开展调查,还读者以事件的真实面目。另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真实性的阐述,报纸在调查和报道时必须区分个别真实和总体真实,在微观真实的基础上追求宏观真实。做到以上两点,报纸才能体现权威性和专业性,在鱼龙混杂的网络媒体中彰显自身优势。

第二,做好解释性报道。直面事实只是议程设置的第一步,是故事的“骨架和血肉”,解释性报道才是故事的“灵魂”。解释性报道就是对新闻事件的生成原因、影响范围、发展趋向和深层意义进行解释的报道[6]。新形势下,网络媒体的信息传递优势显而易见,它多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传递速度远远超过纸媒,传统概念的报纸在这方面已完全丧失竞争力。时移世易,今天的报纸已从“信息媒体”转化为“意义媒体”,必须把内容重心放在对事实的解读和阐释上[7]。这就要求报纸编辑善于拆解事件,精于梳理脉络,勤于收集舆论,勇于提出疑问。

英国著名小说家福斯特曾经提到事件和情节的区别,他举例说,“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两个事件,而“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才是情节[8]。无论是小说故事的读者,还是报纸新闻的读者,人对原因的探寻、对意义的追求是一种本能,文学表达与解释性报道在此高度重合,也为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了可靠的思路。2021年9月,“煤荒”“电荒”相继在东北地区爆发,引起舆论关注,《大家文摘报》刊发《前所未有的煤炭保供》,基于煤炭产量供需失衡的事实,深挖各种监管和事故性原因,对煤炭行业的前景作出预判,较好地解释了公众的疑问,讲述了一个中国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故事,有教训,有成果,有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更有坚定不移淘汰落后能源的决心。这样的解释性报道用料扎实、专业性强、深入浅出,能够较好地回应公众的关切。

第三,注重评论分析。评论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意义上甚至是报纸的立身之本。近代以来,凡遇社会变革期,报纸评论都能起到反映社会呼声、引领价值导向的巨大作用。评论是基于一个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而阐发的观点和意见。在传媒生态剧变的今天,观点的交锋越来越激烈,而报纸的话语权今不如昔,但也要看到,借助网络传播优势的新媒体评论大多呈现碎片化、片面化、情绪化和非理性的特点,更需要报纸评论这样一股清流。每逢国内外发生重大事件,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党媒都会发布评论文章,激浊扬清,拨云见日,阅读量居高不下。基于中国故事,讲述中国道理,评论依然可以成为报纸的重头戏,高质量的评论文章能为报纸赢得高度的赞誉和关注。

(三)讲故事注意四要素

面对不同的受众,讲述中国故事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但追求的效果是共同的:把故事讲到人的心里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其中明确提到了事实、形象、情感和道理这四个要素,缺一不可。

《大家文摘报》从2020年年初开设“光与暖”专版,意在报道大时代当中温暖人心的小人物,摘选文章的标准是故事性强、生活气息浓郁,情感真挚,道理朴实。如《电焊工成为英雄之后》,讲的是湖北电焊工袁格兵在河南暴雨中救人之后的故事,救人是基本事实,平时请朋友吃饭大手大脚、面对被救者不善言辞只是腼腆地笑、被称为英雄却“羞得像姑娘”、换到舒服的岗位反而不习惯是形象,怀疑暴雨是一场梦、不想重于泰山“只想比鸿毛重一点点”是情感,读者读完了故事,也品味到一个普通人面对灾难、面对巨变的心路历程。这种事件真实、细节丰富的讲述,是可以直抵人心的。

四、结语

必须承认,报纸作为最古老的新闻媒介之一,如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笔者认为,新形势下报纸应把媒体职能、社会责任和自身的独特价值结合起来,把讲述中国故事和生态位调整、自身的生存发展结合起来,从双效益统一的站位寻求突破困境的路径,在秉持新闻专业主义的基础上摸索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方法。形势仍在发展和转变,一个越来越多样化的传媒生态系统,也意味着讲述中国故事的无限可能,报纸从业者唯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方能不负时代所托。

参考文献:

[1] 卞冬磊.“可见的”共同体:报纸与民族国家的另一种叙述[J].国际新闻界,2017,39(12):34-52.

[2] 邵培仁.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J].新闻界,2001(5): 26-27+29.

[3] 赵宝泉.论报纸转型突围的两个方向[J].传媒,2022(3):41-44.

[4] 丁柏铨.重大主题宣传:特点、现状与优化[J].新闻与写作,2020(10):74-81.

[5] 涂博文,吴玉兰.新媒体时代主题宣传的创新策略:基于议程设置理论视角[J].学习与实践,2021(3):111-117.

[6] 高钢.解释性报道的写作要点[J].新闻与写作,2019(10): 110-112.

[7] 李良荣,袁鸣徽.论报纸再造:从“信息媒体”到“意义媒体”[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8):1-5.

[8] [英]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苏炳文,译.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

猜你喜欢

生态位议程设置中国故事
生态位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支持研究
生态位视角下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
基于生态位的企业成长理论研究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从“赵薇事件”再议传播学经典理论
论奇观电影中的期待快感
如何讲好南海人文故事
基于就业生态位理论的班导师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