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教育”视域下幼儿园美工区活动的实践

2022-04-29任玉琴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活教育创设幼儿

任玉琴

导读:我们成立美术教研组,带领大家开展相关研究,力求立足园本,以幼儿为中心,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优化,更新教师理念,不断促进幼儿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能力的发展。本文为“活教育”视域下幼儿园美工区活动的实践,包括:一、创设适宜的审美环境;二、提供适宜的指导策略;三、遵循适宜的活动原则;四、结语。

幼儿园美工区是幼儿自由、自主进行欣赏和创作的重要活动和学习场所,应根据现有条件和资源,创设开放的区域活动空间,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操作材料,营造安全的、自然的、开放的、富有挑战的环境,运用适宜的支持策略,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的愿望,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与自然环境、社会接触愈多,其知识就愈丰富,能力发展也越充分。因此,幼儿园要根据现有条件和资源,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设开放的区域活动空间,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玩具、操作材料等,营造安全的、自然的、开放的、富有挑战的教育教学环境,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的愿望。美工区作为幼儿自由、自主进行欣赏和创作的重要场所,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但是,我园在美工区活动开展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不能从幼儿的主体地位、审美发展来思考,导致美工区的空间布局不合理、环境创设不突显;二是教师的指导针对性不强,不能从个体差异来思考,导致幼儿作品常会没有特点;三是材料投放杂乱,不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思考,导致材料投放缺乏层次性、更换和调整不及时,教育目的性欠缺……因此,我们成立美术教研组,带领大家开展相关研究,力求立足园本,以幼儿为中心,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优化,更新教师理念,不断促进幼儿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能力的发展。

一、创设适宜的审美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而美工区是幼儿感受美和创造美的小天地,我们要让环境真正成为有效支持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学习场和活动场。

(一)调整布局,优化环境

我们跟老师们一起学习美工区设置的要点,观看案例、反思交流,从而让大家知道在空间布局时要考虑靠近窗口、采光充足、接近水源;根据区域功能的不同划分成绘画区、手工区、欣赏区等不同区域;同时要设置作品展示区和未完成作品区;最好还能考虑为幼儿提供活动空间,以便幼儿进行个体、自由组合和小组活动。总之,要为幼儿创造一种自由、愉悦、开放的良好环境,使他们能在自由的游戏中进行创作,大胆地表现自我。

接下来,老师们依据幼儿的年龄以及本班的实际情况,在氛围营造上多考虑色调风格统一、色彩淡雅,形象造型可爱、内容有趣味;多选用自然的材料进行装饰,如:大的树枝杆上栓上麻线吊着松果,小树枝拼成图形、麻布、纸板、树叶、干花等丰富多彩的材料,将场地布置成与大自然有机融合、呈现幼儿作品的版块,并且展示各种充满着情感色彩的美术作品和具有形式美的物品,将教育性、艺术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让美工区的环境“活”起来、“美”起来。同时根据季节特点,定期更换并结合具体的美术活动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审美环境。

(二)适时更新、调整材料

美工区的材料会随着主题活动、季节、游戏、班本特色课程做出相应调整。如:小班主题活动“香香的水果”,孩子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实物水果,师幼一起布置了水果店,然后再投放相对应的材料,给水果宝宝涂色、彩泥做水果;中班“多彩的秋天”,以秋天的美景和绚烂的秋叶为背景,孩子们用各种各样的树叶喷画、拓印、彩泥制作美丽的菊花;大班“各种各样的船”随着活动进程的不断发展和幼儿兴趣的不断高涨,适时补充、淘汰、更新材料,让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所需的适宜材料,从而发挥材料的使用价值,为幼儿的创作提供物质保障。

(三)标识指引,规范有序

美工区的材料丰富多彩、琳琅满目,为了能让材料有序摆放、便于幼儿取用,首先,老师应和孩子们一起观察、了解美工区有哪些材料;其次,讨论材料的分类;最后,制订摆放规则。有的班级依据美工区的不同区域如绘画、手工来规划材料的摆放;有的班级按照材料的类别如工具类、原材料、半成品、自然材料的性质及形状;还有的班级按照活动内容来规划材料摆放,本周重点内容的不同材料呈现在美工桌上,其他内容的放在玩具柜里……我们还引导幼儿在材料筐上贴上他们设计的标记,大班的孩子用数字来标记,这样便于幼儿收拾整理和取放。此外,我们还将步骤图、幼儿手工作品图片等标识性图片展示在合适的支架或墙面上,支持幼儿自主观察、发现、探究,让孩子们在美工区的活动由被动变成主动,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二、提供适宜的指导策略

(一)激发活动兴趣

兴趣是幼儿探究事物的动力,有兴趣自然就积极地投身于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和喜爱探究的心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新颖和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让幼儿主动感知、大胆表现。

(二)丰富幼儿经验

丰富的经验是孩子们进行美术创作活动的基础,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那么,如何才能获得经验呢?陈鹤琴“活教育”十七条教学原则就指出 :我们要注意环境、利用环境,教师要有发现环境中教学材料的能力和敏感性。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运用观察的方法,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看一看他们能了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扩大幼儿的视野;也可选择一些有趣的不同风格的图书、优秀的艺术作品不断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比如,大班开展“桥,你好”主题活动,老师们带领幼儿观察南京长江大桥、二桥、三桥、四桥、五桥的不同特征,组织幼儿参观了有关桥的主题公园,还寻找了有关桥的发展史以及各种各样桥的图片和照片,丰富了幼儿有关桥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幼儿画桥、用各种材料做立体的桥,每个班级都是桥的世界。

(三)引导自主创作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是具有独立生命精神的人。陈鹤琴先生指出:凡是幼儿能够自己做的,就让他自己做;凡是幼儿能够自己想的,就让他自己想。“做”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学习都要靠“做”;还应当在思想上下功夫,思考是行动之母。作为教师一是要创设游戏化的情境,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和创造;二是多角度观察,了解幼儿的需要,及时给予关怀和帮助以及适当的指导,而不是越俎代庖和过多干预和要求;三是要用欣赏的态度及时给予评价,对幼儿新颖、独特、富有个性的想法和做法加以肯定,而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价,更不能用画得“像不像”衡量幼儿的作品以及用“好不好”這种无效的语言。

三、遵循适宜的活动原则

活动原则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依据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律而制订的,是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只有正确地掌握和运用才能更好地指导幼儿的活动,促进他们的发展。

(一)审美性原则

我们经常会发现,当幼儿在画好自己的画或做好自己的手工作品时,都会很高兴地跟老师或者旁边的小朋友说,你看,我画好了、我做完了,流露出一种很愉悦、开心的情绪,甚至有点恋恋不舍的感觉。因此,我们要顺应幼儿发展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引导他们充分感知事物的审美特征,让幼儿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在幼儿获得满足和愉悦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创造性原则

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能。《纲要》中特别强调,要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作的快乐。因此,我们要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动机,充分信任幼儿,尊重他们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减少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不必要的限制和规定,善于发现孩子们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和鼓励,从而促进他们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以及造个性的发展和提升。

(三)实践性原则

学前幼儿是依赖自己的感知觉来认识世界的,他们喜爱动手操作和探究,基于这样的特点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是一种实践性活动。因此,我们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通道来进行美术活动,如,中班手指点画《可爱的小蝌蚪》,老师用故事情境导入,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画面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千姿百态的小蝌蚪游来游去,老师请小朋友说一说小蝌蚪的模样,请个别孩子来画一画小蝌蚪长得什么样,然后呈现作品,展示背景,激励孩子们:快把你们的小蝌蚪画好送到青蛙妈妈身边来!孩子们开心地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大胆地作画。在这样看看、想想、说说、画画、玩玩中,孩子们兴趣盎然。

四、结语

幼儿园美工区活动是幼儿美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实践过程中还生发出许多需要探索的内容,如何将美工区的内容与其他游戏区域有机融合、如何围绕生活中的材料资源开发系列活动等,使得幼儿园美术活动真正做到有效、高效,有特色、园本化,还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继续探索,不断前行!

猜你喜欢

活教育创设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活教育”思想在幼儿审美教育中的渗透
论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幼儿园自主游戏中的“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