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作教学微课程的构建思考

2022-04-29杭世琴

新教育·科研 2022年10期
关键词:策略思考习作教学

杭世琴

【摘要】开发有效资源,开放课程实施,开展多元评价,构建贴近学生认知和生活经验的相关语境,在表达交流实践中历练语言,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力,这样的习作教学微课程构建,对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发展和提升语用、交流、审美、思维等能力,大有裨益。

【关键词】习作教学;微课程构建;策略思考

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尊重学生认知,满足学生需求。这样,我们的微课程才能真实有效。

一、开发课程合理资源

1.贴近学生实际

习作指导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学情。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从学生的具体生活出发,创设好情境,将学生带到充满画面感、充满乐趣的环境当中,以帮助他们主动营造“乐写”的氛围,生发强烈的通过书写表达情感的欲望。

在每次习作实践之前,笔者都会引导学生充分回忆与本次写作相关的生活素材,培养他们选材的能力。如在写《那一刻,我长大了》(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篇习作时,笔者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习作要求和提示,而后围绕教材上提供的素材展开思考:(1)切蛋糕时,我发现妈妈脸上已经有了浅浅的皱纹,这时你想说什么;(2)爷爷走了很远的路帮你买下心仪的球鞋,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对于这些事情,学生是有亲身经历的,只是没有细加思考。这个时候,教师引导他们进行情感的回味,学生就会从单纯理解中走出来,对“长大”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如变得懂事、明白道理、学会感恩、开始有主见等。而后,启发他们打开思路:“我们怎样的行为,才能表现自己长大了?”学生在思考后认为:在妈妈为我庆祝生日、切蛋糕时,我自己主动接过切刀来切蛋糕并分给家人。在爷爷反复比较、精心挑选球鞋时,我主动提出不要买名牌,不买太贵的;接过爷爷买来的球鞋,我不是单单欣喜地说声“谢谢爷爷”,而是暗下决心,好好学习、好好锻炼,不辜负爷爷对我的期望。如此,学生明白感恩不是只在嘴上说一说,而要付诸行动,以行动来证明自己在思想上、认知上真正长大了。

2.提供表达支架

学生在学习写作、书面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单元组课文范例,链接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甚至向他们提供和口语交际主题相关的成语、谚语、词语和歇后语等,让学生在借鉴中慢慢从语句精彩走向全文精彩。

例如,四年级下册的写作中围绕“我”为主题的写作就有好几个单元。第一单元《我的乐园》、第四单元《我的动物朋友》和第七单元《我的“自画 像”》等,相关主题非常多。对于这样的作文题目,主观性是比较强的,学生不经意间就会流露出自己的想法、情绪。

因此,在教学的时候,老师针对这种类型的题目就可以通过分析各单元的共同点将其串联起来。如围绕以“我”为中心的话题,组织学生阅读相关的范文,而后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并运用这样的结构模式尝试练笔。在一段时间内,对于同样的写作模式,可以让学生反复训练,加强他们对这类写作的认识,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灵活地抓住“事物”和“我”之间存在的一些关联、感受,让学生在描述某个事件的时候有思路可循。应该说,这样的练习,既实现了群文共读的目标,也体现了写作方法和技巧的联教。整体分析可知,这样的写作模式完美地整合了整个学期单元和单元之间的基础知识,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真正提高,也进一步完成教、学间的串和用。

3.激发丰富想象

想象是让写作走向丰满、个性、创新的源泉。如,二年级上册主题为《做手工》的口语交际,主要要求就是让学生介绍自己所做的作品。教学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而后从他们最感兴趣手工入手,组织他们交流、完善做手工的过程,厘清做的步骤,思考、确定表达的顺序。

以做“剪贴画”这一手工为例。老师在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的时候,明确提醒他们要按照步骤进行。如第一步:提前备好彩色纸卡,在上课前就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和发现身边是否有自己感兴趣的剪画内容;第二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营造氛围,将学生的想象带入到神奇的故事、可爱的动物和美丽的植物当中;第三步:指导学生合理选择彩纸的颜色;第四步:老师做好示范剪好贴画,一边示范一边和学生强调注意事项和要点,同时还要明确剪贴画的顺序,让他们对制作过程的讲述有条有理;第五步:学生边说边做,在动手动口中加深印象;第六步:让学生动手操作剪完贴画之后,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自己的作品,对于口语表达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可以进一步让他们交流做“剪贴画”时不同环节的不同感受。

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按一定顺序介绍的重要性,所用的词语要尽可能生动、吸引人。同时,要告诉学生:不管做任何事情,要学会将感受分享出来。如此,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真正理解“写作即交流”,不再惧怕写作。

二、开放课程实施平台

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独立的学科,在开放的生活舞台和学科融合中,推动写作微课程的实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提升。

1.注重整体关联教学

教育部语文研究员陈先云曾经在会议上明确了编写教材的四个理由,其中第二条理由就是要适当增加语文学科的整体设计,对于总体的内容要做到合理编排,有机融合知识、活动和选文内容。这个要求同样适用于写作教学。新型教学方式—“串学联教”就非常符合部编版语文教材,它有效地促进了部编版教材的改革,同时也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串学联教”的方法不仅能够用到语文教材中,同样也能够用到习作的指导中。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中的“串学”,就是从大单元视角出发,以统整的方式串联分散在单元内具体课文的语文要素中,让学生要做到不断地整合写作资源;至于“联教”,就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相应的写作方法和能力进行写作教学的引领。

习作教学并不是简单关注本单元的内容,而是要将学过的各单元的作文知识串联在一起。“串学联教”的教学方式,要求老师要灵活地去教授学生写作技巧,“串学联教”就是老师和学生在学习作文知识中自由的教和学。中年级习作教学要更加强调写作整体结构基础,同时还要穿插教授学生相关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以《我的乐园》为例。在进行写作指导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同梳理出一个完整的写作思路,首先要明确“我”的思想:乐园是什么样的,要写明白为什么喜欢乐园,在“我的乐园”里有什么东西可以给我带来乐趣,同时也能通过景色描来表现出乐园的景色。其次要通过描写具体事例来体现“我的乐园”:可以详细地描述我在乐园里面发生的三件最开心的事情,例如野炊、写生和做游戏等。然后就是写作过程中要注意点题:明确指出之所以成为“我的乐园”,主要还是因为这里有我难忘的事情、有迷人的景色等。最后,结尾要照应好开头:乐园这个地方有我太多美好的回忆,也记录了我成长的点点滴滴,所以这是我永久的乐园。

综上,单元习作教学就是要找到单元和单元之间的共同点并将之联系起来。比如可以将描写人的、描写植物的、描写事情的都归为一类。尽管作文知识内容不一样,所需要串联的内容也不大一样,但是只要教师在课前充分备课,总会发现其中的可联系之处,将可联系之处串联起来,同时穿插渗透基本的写作方法和艺术。如此,学生积累了写作的基本知识和经验,并在真实践、真思考中发展了综合写作能力。这也对老师解读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切实研究透教材中所遵循的教学规律和语文素养,也要避免重蹈传统教学路线,要用新时代眼光去指导学生写作,顺应时代潮流和变革方向,不断去调整写作教学方法和思路。

2.加强创新思维培养

伴随年龄的增长,高年级学生的好奇心也越来越强烈,他们不再那么依赖老师,更加希望自己去发现新世界,所以针对这个阶段的学生主要做的是去树立他们新的认知观念,挖掘新的写作思路。在部编教材中,关于高年级的教材更加关注探索应用型的写作主题,如写读后感(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写倡议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等,而且这类写作的比重亦日趋加大。这种类型的写作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操作能力,所以老师在课前进行教学活动预设的时候,要充分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交往情境和语用情境,学生在亲身参加活动后,方会有深刻的体会。

以《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为例。指导前,老师要先组织学生参与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累积一定的感受和体验;在进行实践研究时,要给学生一些科学实用的研究方法,让他们学会在分析实践所得的数据或者是记录的案例中,增强报告的可信度。

除了真切的实践经验积累,教师还要重视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的间接经验的积累。如在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时,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先读后写,要让学生有时间去阅读,而且要教会学生感知作品的角度。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情去灵活指导,让学生写作能力真正嫁接在已有的经验和能力基础之上,这样贴近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方能将实际应用和教学情境融合在一起,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写作的实际需要。

3.注重阅读习惯优化

学生的学习,绝对离不开一个好的习惯。只有累计和储备一定的知识量,才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度理解作者的思路,掌握文章的内涵,进而慢慢地积累写作需要的素材。因此,对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无论是低学段还是中高学段的作文教学,老师要始终贯穿学生写作技巧的培养,持续用心去设计和优化教学方案,从阅读拓展等角度,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平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当前的年龄和性格特点,组织他们制定出针对性的阅读计划,也可以为他们提前列出阅读清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阅读。也可以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相互分享读书之后的所思所想,交流的过程中无形地提高了写作的技巧。除此之外,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也要和学生多强调阅读积累的重要性,强化写作训练,有效地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积累的知识灵活运用在写作之上,让写作内容更合理、科学。

比如学完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后,对应的写作内容是“写日记”,针对这次写作任务,首先需要让学生真正读懂范文,深入理解文章之后,再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写日记的优点、内容和基本格式,知道日记的内容就是把自己一天当中的见识和感受用文字通顺地记录下来。为了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关于日记写作的一些相关要求,既要让学生准备专用小本进行积累,也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把写作的主动权交由学生,让学生自觉写作,体会写日记的乐趣。比如学生可以发朋友圈、发QQ空间、做美篇等,通过互联网记录和分享身边的人和事。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让学生慢慢地锻炼遣词造句的能力,也能让学生养成爱观察和勤思考的习惯,日积月累就可以留下很多可用素材,时间久了也会对写作内涵有深入了解。

三、开展课程多元评价

1.重视过程评价

学生习作的过程,需要经历选材、构思、表达等一系列思维的过程。因此,习作评价不能只盯着最后的几页作文稿纸,而要放眼学生写作的全过程,从各个方面去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在“唤醒、激励、鼓舞”中,不断走向进步。而且,在有意识地放大亮点、凸显亮点中,收益的不光是学生作者本人,还给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传递了方法,激发了信心,大家在互学相长中不断进步。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习作的“发布”。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和交流。对于那些好的作品,哪怕是一段话、一个句子,都可以通过张贴、传阅的方式在班级内发布;通过拍照、转为电子稿在班级群、班刊中发表;更加优秀的作品,还可以向报纸、杂志投稿,由此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为他们的习作能力生长不断赋能。

2.开展星级评价

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过程性评价时,教师可以采用星级记录的方式。这样的评价可以以表格的方式来呈现。教师除了设计通用的“选材能力、布局能力、观点提炼、书写整洁”等项目外,还要根据具体的习作目标,制订相应的评价内容。如在对学生习作《我的乐园》进行学生自评、互评时,可以为学生设计“体现‘乐的程度”“证明‘乐的材料”“写出‘乐的方法”这些更贴近单元写作要求的评价内容,让学生评有所依,学有目标,思有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叶黎明.实用类习作教学的三个着力点[J].小学语文教与学,2021(4).

[3]刘成军.运用具身学习,打开多彩画面[J].小学语文,2021(78).

[4]倪鸣.小学习作评改的现状与建议[J].基础教育课程,2020(9).

[5]李绮.习作教学中读者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J].小学语文教与学,2021(1).

猜你喜欢

策略思考习作教学
善用微练笔 叩启习作之门
物理课堂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童心写童言,童真映童趣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语文教学不让学生生厌的思考
语文课堂让学生获得审美愉悦的思考
学校管理应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对语文教学中学生有效表达的思考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