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微
2022-04-29黄萧莉
黄萧莉
【摘要】“双减”政策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规划,教师需要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对教学现实做出理性判断,针对学生学习需要做出教学调整。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指导、拓展教学训练,都能够与“双减”做对接,为学生创造适合的学习环境,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减轻学生学业负担,需要学校和家庭双方的努力,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双减”政策具体落实中,做好教学改革,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双减”措施顺利实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双减”;教学策略
“双减”政策推行以来,数学课堂教学面临新情况,作为数学学科教师,需要有对接和创新的意识,直面“双减”政策带来的冲击,对教情和学情做科学分析,找到更多切点,实施新的教学规划,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探索的机会,促进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成长。学生学业压力很大,教师要积极执行“双减”政策的相关规定,对教学模式、教学形式、教学指导、教学训练等内容展开重新梳理和规划,为学生创设适合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学科认知成长的要求。
一、改变教学模式,提升学习兴趣
教学模式带有程序化特点,教师执行教学计划时,大多会选定一些教学模式,展开教案设计。“双减”政策推出后,教师要对以往教学模式做改革,突出学生学习地位,简化教学环节,以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1.突出生本地位
“双减”政策的核心目的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教师执行教学任务时,要始终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程序规划、教学训练组织、教学评价实施等环节,都要将学生学习需要、学习感受、学习效率、学习成长作为第一考量指标。由于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学生不能直接参与教师教学设计行动,教师不妨做好学情调查,对学生学习要求做科学评价,以便为教学设计提供参数。
如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教师要求学生自行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厘清“多边形的边、内角、外角”等概念,然后详细讨论,多边形的特点,以及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观察小组讨论交流情况,关注学生不同观点,适时做出指导和梳理,确保合作学习顺利展开。教师充分放权,让学生自行阅读、互动讨论,这样设计突出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围绕学生学习表现进行教学调整,其调动组织效果逐渐呈现出来。初中学生有一定旧知积累,其自主学习能力基本具备,教师设计学习任务,学生主动接受,其学习压力较小,符合“减负”精神要求。
2.简化教学环节
教师有意识简化教学环节,能够减少课堂学习内容,也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教师适时减少课堂教学环节,对教学模式做优化处理,能够减少师生双方的压力,这对落实“双减”政策有一定帮助。简化教学环节,其目的不是机械减少学习任务,而是对教学环节做优化设计,强调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提升其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直接进入学习核心,可以快速调动学生学习思维,提升学习效率。如教学《全等三角形》这部分内容,教师拿出一叠三角形卡片,要求学生做观察,找到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学生对三角形特征比较熟悉,完成这样的任务没有什么难度。教师再次设计: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从哪些地方做出的判断?有哪些对应元素呢?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呢?学生拿到这些问题后,开始对全等三角形做详细观察和分析,课堂研学气氛逐渐形成。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教师没有太多铺陈,直接拿出三角形图形卡片,让学生找出全等三角形,然后对全等三角形做深度研究,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启动数学思维,展开深度学习和思考,其学习探索效果值得期待。教师有意识减少一些教学环节,同样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没有更多心理压力,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二、创新教学形式,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课堂教学大多围绕教师展开程序,教师讲解、教学展示、教师组织、教师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听讲、接受的地位,其学习缺少主动性,产生厌学情绪是必然的,如果教师能够增加一些互动内容,优化作业配设,势必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
1.增加学习互动
教师执行教学方案时,要将学生放在核心位置,针对学生学习需求做任务设计和活动组织,以提升学生参與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教师针对性布设一些合作互动学习任务,学生积极响应,其学习效率大大提升。从某种角度来看,“激趣”与“减负”是等同的,教师要做好教学研究,转变教学态度,提升教学设计品质。
学生对互动性学习最为熟悉,这些讨论大多属于无意识的,说明学生对互动交流有更多诉求,教师需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设计,让学生自然进入到互动交流环节,在深入研学中建立学习共识。在教学《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拿出一个剪纸角,利用折叠形式,找出了角平分线,学生对角平分线有了一定认识。教师提出现实问题:折纸可以找到角平分线,如果是木板、钢板,这样的方法肯定是不能用的,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开始思考和讨论,很快就有不少方案出炉。如利用量角器来测量,或者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方法,也能够画出角的平分线。教师对学生设计方案做评估,课堂学习进入良性互动环节。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利用直观教具打开教程,引导学生自觉互动交流,探索不少操作新方法。
2.优化作业形式
优化作业设计,这是“双减”政策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学生学业压力重点体现在作业量上,教师需要有优化意识,对作业任务做精心筛选,对作业呈现形式做创新设计,还要对作业检查方法做合理处理,这样才能让学生有“降压”的体验。数学作业优化有不同选项,教师要从作业形式上做更多改进,摆脱书面计算的单一模式束缚,增加一些倾听、陈述、操作、观察、展示、讨论等形式,无疑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
学生习惯教师布设统一的数学作业,如果教师能够做出改变,推出一些选做题,或者改变设计主体,都可能带来不一样的训练效果。如《轴对称》,教师给学生准备的训练任务是:深入生活中展开观察,找到几个轴对称图形,用图示的形式展示出来。然后将画出来的图形让同桌做观察判断,找出每一个图形的所有对称轴。学生对生活观察任务比较有感觉,都能够快速行动,积极展开训练操作。虽然训练任务不简单,但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当然不会感觉更多压力,因为这里没有数量限制,学生随意找、自由画,让学生感觉不到压力。
三、优化教学指导,强化学习体验
“双减”不是简单地减少教学任务,也不是机械地减少学生的学习任务,而是要做好主体确认,让学生展开自主性学习,强化学生学习体验,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学习压力也就减轻很多。
1.做好教学调查
教师执行教学任务时,要做好充分的教学调查,包括教情和学情两个方面,这样才能形成科学的教学设计,建立优化的教学指导策略。在教材内容研究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条件,做好教学方案设计,优化教学环境。在学情调查时,要对学生学习需求、学力基础、学习悟性等制约因素做出合理评估,以提升教学设计的适配性,让更多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到学习环节,在主动观察、操作、讨论、分析、体验、内化中建立学科认知。
如教学《等腰三角形》,教师让学生拿出文具盒中的三角板,找到等腰三角形的那一板,并做细致观察,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学生对三角形比较熟悉,对相关概念也有认识,很快就有信息回馈:等腰三角形,其两个底角是相等的;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中线,相互重合。教师继续设计任务:我们通过观察得到了等腰三角形特征信息,这是远远不够的,你能否运用实验操作的方法,证明这些性质呢?学生对数学实验有比较高的研究兴趣,教师任务推出后,学生大多积极响应,课堂研学氛围逐渐建立。教师提醒学生可以考虑利用折纸、量角器、全等三角形等方式做具体操作,学生受到启发,证明行动顺利展开。
2.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典型的因材施教,教师对学生学力基础做科学分析,针对不同群体设计不同教学应对策略,让更多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到学习核心,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操作中锻炼学习能力。这与“双减”政策高度契合,教师要做好教学规划,科学渗透分层教学内容,对学生做合理分组,确保分层教学策略的准确落实。教师要积极渗透分层教学理念,对教学设计、教学执行、教学归结做对应处理,确保分层教学规划的顺利落实。
教师启动分层教学程序,要对学生学力基础做出客观分析,以提升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如《整式的乘法》,这部分内容有太多目标需要达成,教师做精心挑选,将学习目标融入到学习环节、学习任务、学习操作之中,让不同群体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到学习核心。如因式分解方法的传授,教师将诸多方法进行难度分类,要求学生选择性学习,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法、十字相乘法,其难度呈现递增性,学生根据自身学力做探究,建立自己的学法储备体系。分层教学不是分开教学,学生面对的学习任务不是教师硬性安排的,而是学生自主选取的,其学习感觉会更为轻松。
四、拓展教学训练,巩固学习成果
课堂训练、课外作业,这是“双减”政策重点关注的内容。教师需要对训练任务做优化处理,多组织一些生活对接的数学实践活动,借助网络展开线上训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1.对接生活实践
教师设计数学训练任务时,要对操作难度、训练体量、训练质量等多种因素做分析,还要注意做好生活对接,以提升训练的实效性。这与“双减”政策有更多对接。数学来源于生活,自然与生活有广泛对接,教师针对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展开训练设计,要求学生借助生活条件展开数学训练,能够顺利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也能够降低学生训练压力,自然落实“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
在教学《最短路径问题》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判断路径最短方法做梳理,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现象做具体分析。学生开始搜集生活中的现实案例信息,自觉展开互动讨论。如生活中的修路、铺设管道等现实案例,都要涉及到最短路径的问题。教师对学生具体分析情况做点评,为学生提供更多方法支持。教师鼓励学生寻找生活案例,对最短路径问题做具体分析,为学生提供更多鲜活的学习体验机会。从学生学习表现能够看出,教师训练设计是比较适合的,学生能够主动展开行动,其学习积极性更高,压力更小,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
2.完善线上运作
学生对线上教学比较熟悉,教师借助网络布设数学训练任务,能够发挥网络组织优势,成功调动学生训练热情,降低學生心理压力,这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学生对网络信息搜集、网络信息共享、网络交互等最为熟悉,其参与热情更高,教师不妨将训练内容做渗透处理,要学生在线上做讨论、做展示、做解读、做评价,这样可以大大提升训练效率,学生积极响应,回馈更为主动,训练效果会更为突出。
教师组织学生线上展示和讨论,学生有比较高的参与热情。如《分式的运算》,教师先与学生一起探究分式判断方法,然后设计课外训练任务。这些分式达标题目有多种形式,包括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讨论题等。教师要求学生以照片形式将训练题目展示到微信群之中,发动学生做互评活动。学生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没有太多争议,但对讨论题存在不少个性观点,其互动评价关注度更高。如这样的讨论题目:分式中的分母不能为零,如果分母为零,分式则没有意义。如何看待这个说法?学生对这个问题存在一些个性看法:我们在小学学习分数时,已经知道,分母是不能为零的,这里为什么还要再次强调这个问题呢?教师对学生质疑问题做分析讲解。学生热衷于线上交流,教师根据学生需要做任务布设,符合“减负”要求。
“双减”政策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为教师执行教学方案带来更多触动。“双减”政策强调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教师要做好教学环节规划,创新教学训练形式,增加更多互动学习活动。特别是生活对接,线上线下融合,都能够带来很好的“减负”效果。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自然会降低学习压力感。数学学科有更多训练任务,这也是“双减”的重要目标,教师需要做整合创新设计,正确理解政策要求,切实从根本上做到“减负”。
【参考文献】
[1]焦燕.“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提升新举措[J].教书育人,2022(04).
[2]陈传东,赵兰,王浪.“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与辅导[J].教学与管理,2022(10).
[3]孙朝仁,朱桂凤.“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学科育人的“三阶”实践路径——以“丰富的图形世界”数学实验教学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