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2022-04-29刘煜川
刘煜川
导读 :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对学生的知识储备、阅读写作、文化底蕴、思想道德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包括: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四、结语。
语文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能够正确阅读文章,还要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文欣赏水平、独立思考能力。因此要融入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落实2022新课标中对于阅读的总目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小学语文教学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的重要途径,通过其可以让学生对社会和生活有正确认识,为日后成长和学习打下基础。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帮助最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章改善自身的语言表达,使自身的表达能力不断获得提升。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讲,通过阅读学习,可以得到提高的不仅仅是语文成绩那么简单,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都会得到提高,这关乎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性格走向。
(二)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让学生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其中表达的思想,并通过自身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这一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然而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思想,使学生更好地进步,通过自身的理解感受作者写作的含义,对于活跃学生思维来讲,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以绘本《石头汤》为例,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中国传统文化、人际交往、文学禅意多方面解读作品。
(三)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利用阅读能够改善学生的气质与思想。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作者写出的文字,通过不断加深阅读理解的内容,小学生利用文字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感悟,加深自身的文学素养,这对其未来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比如,通过熊亮的《京剧猫》《南瓜和尚南瓜庙》等传统文化绘本,提升学生的文学底蕴。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理念过于陈旧
在新课改落实的过程中,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视程度更高,需要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虽然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但依然有教师未改善原本的教育理念,采用忽视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不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进行相关预习工作,这一情况的存在会对实际教学效果产生很大影响。因为这部分教师对教育改革的重视程度不足,认为在课堂中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就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这样一来,虽然教师在课堂中设置了较多教学环节,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但整节课中,教师与学生都将精力放在了新方法的落实上,反而没有从文本的角度展开交流,对阅读内容的思考不够深入。
(二)阅读教学内容相对泛化
在新课改不断落实与加深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保证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够获得较大程度的提升,在阅读课上会为其提供更多教学内容,并设置不同的教学方式,借此获得这一效果。然而从实际情况来讲,过于追求阅读内容的广度与深度而忽略教学重点的分析,会导致阅读教学内容与教学的重点相互脱离,学生无法掌握重点知识。在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并不仅通过拓展教学内容就能够实现教学目的,还需要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综合利用资源。当前的阅读能力培养情况显示,这一目标并未实现。
(三)阅读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讲解法和谈话法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还有一些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法,然而却很少有教师使用讨论法与体验法。这两种方式能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让其更好地融入课堂。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其不愿意参与到语文课堂之中,比较常见的原因就是过于无聊。从这一角度来讲,教师的教学方法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阅读积极性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大多数教师都会在讲解与分析课文上利用更多的时间,而小组讨论与交流的时间相对较少。教师在阅读教学工作中使用的方式非常固定,通过这样单一与固定的模式进行教学,很难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不断更新阅读教学理念
语文阅读的学习情况对小学语文的学习质量有直接影响,语文阅读能力关乎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肩负重任,应当通过各种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通过改进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小学语文的授课理念必须得到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要推陈出新,摒弃老旧的教学理念方法,利用新的教学方法,从思想上改变教学观念,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实际教学需要重新制订目标,提升工作有效性。为此,可以深入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字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做出的要求。
(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这直接关系到以后的成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便于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教师需要培养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无论课内还是课外阅读都应提出一些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采用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后发表对问题的见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全方位理解文章内容,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阅读就是不断提升思维能力的一个过程,经过独立思考的阅读印象才深刻。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帮助学生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三)创新阅读方式,开展趣味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学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书本上的内容,而应该将知识拓展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要发掘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学习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也减少了语文知识和生活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直观的了解,这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的素材往往脱离现实生活,比如,在小说的阅读教学中,虽然故事情节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与现实生活的相关度低,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的讲解,造成了与生活的脱节,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写作教学也不符合新时代小学生的发展理念。新时代的教学任务要求教师不能仅围绕学生的学习成绩展开,应充分保证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密切联系现实生活。
(四)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组织阅读活动
组织阅读活动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意识,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文本细读技巧。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安排一些诸如“亲子阅读”“书香校园”等主题阅读活动,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掌握阅读技巧。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摘录好词好句,做好阅读笔记,结合学生阅读情况,及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从而使学生能在文本细读中获取知识,体会阅读的趣味和喜悦。比如,教学《七律·长征》这一课时,课后笔者安排了一个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内容包括:搜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哪些战斗、困难;画一张《红军长征路线图》;利用假期到长征出发地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观寿公祠参观,了解红九军团长征出发前夕及长征出发前最后一战松毛岭战斗的情况;了解我们家乡龙岩有哪些参加过长征的革命前辈等;阅读《帽子上戴星的人》等红色主题绘本。通过以上研究性学习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让学生在实践研究中学习、理解了文本内容,又提高了阅读兴趣,丰富了阅读体验。
(五)开展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多元化
所谓“课内得法、课外获益”,教师要在课内教学基础上,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基础水平进行分析,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书目,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外读物。学生在阅读课外文章时,需要结合课内细读方式,通过精读、慢读、细读、批注等方式,探究文章含义,汲取文章精华,提升文学素养。课外阅读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的认知能力。课外阅读的拓展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现有资源,如:图书馆、阅览室,自主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进行阅读并追踪评价。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小学想要更好地开展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环节,必须改变自身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思想,确立正确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革新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及语文阅读的兴趣,在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促使其文化素养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