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新媒体广播下广播新闻如何冲破瓶颈破局新生

2022-04-29肖慧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18期
关键词:发展瓶颈广播新闻新媒体

肖慧

摘要:在国内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巨大,在收听人群、接受方式、接受喜好、地点、节目内容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新媒体时代下,广播新闻为了突破发展瓶颈,需要与新媒体技术有效融合,内容也需要始终遵循新闻业的要求,结合受众在信息内容需求、喜好方面的变化进行调整。本文基于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冲破瓶颈的研究,简单分析广播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的各种变化,结合广播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使用新媒体技术的具体优势以及面临的发展瓶颈,在文后分别从以网络思维强化新闻传播、坚持“内容为王”基本原则的要求、节目结构的合理调整三个方面提出了广播新闻有效冲破发展瓶颈破局新生的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新闻;发展瓶颈;策略

国内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并非是单纯技术层面上的发展、更迭,也并非是传播模式在新媒体技术影响下的多元化发展,本质上是一种基于数字化和智能化背景产生的全新信息传播渠道以及技术。随着国内新媒体技术的持续发展,我国的媒体技术在传播方式、途径、效果等方面都出现了全新的特征。也正因如此,传统广播新闻在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互动性方面的发展瓶颈也表现得越发明显,对于广播新闻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将会产生明显的阻碍。本文通过研究广播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瓶颈突破的具体策略,为今后广播新闻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一、广播新闻在新媒体时代下出现的变化分析

(一)收听人群的变化

结合国内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广播收听人群中,15-44岁之间的听众比例超过60%,这也意味着中青年群体成为广播新闻主要的收听群体,并且这一听众群体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张,使广播新闻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听众年轻化趋势变得愈发明显。同时,从全国范围内网络新闻听众的受教育程度来看,2020年全国广播听众有超过76.8%的受众接受过初中以上的教育[1]。城市广播新闻听众群体中,接触过高等教育的占比已经超过了80%,这些数据直接表明我国广播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收听人群呈现出一种高端化发展特征。

(二)接收方式及地点的变化

随着国内经济快速稳步发展以及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明显提高,城市内的私家车数量明显增加,并且增加速度和路网交通的发展速度相比明显超前,导致机动车出行时间明显增加,驾驶过程中司机用于收听广播的时间明显增加。随着广播覆盖面的持续扩展,在城市、县乡、城镇以及高速公路上,车载电台均能够接收到广播节目,为私家车广播收听群众比例的持续增加提供了客观条件[2]。此外,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作为支持的移动广播网络也在不断发展,收听广播除了可以适用传统的车载电台和收音机之外,智能手机、iPad等也都可以下载对应的APP,这也是目前国内广播移动收听明显超过居家收听成为广播主要收听的重要原因。

(三)节目内容接受喜好的变化

广播新闻具体可以分为新闻时事、财经类、文艺类、音乐类、法制类、生活服务类等多种类型,又以新闻时事、音乐类和生活服务类的节目最受众喜爱。新闻时事类的节目在全部年龄阶层的人员都比较受欢迎,而音乐和生活类服务节目则是受到不同类型听众的喜爱,音乐类的节目更加受到高学历、高收入和年轻群体喜爱,生活服务类的新闻节目则是受到低收入人群的青睐。

二、广播新闻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技术应用优势

(一)广播新闻的传播模式得以转变

国内的广播新闻制作单位在正确全面认识新媒体技术发展优劣势的情况下,各项新技术与广播新闻制作得以深层融合,做到结合新闻传播的具体需求,将新媒体原有的技术优势全面发挥。广播新闻可以通过新闻信息内容传播渠道的拓展,在普遍应用当下主流网络新闻传播媒体的前提下,推动广播新闻传播的一体化、多元化发展,使得广播新闻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明显提高。同时,广播新闻在制作传播的过程中,能够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实现与目标受众之间的有效互动。广播新闻在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新闻传播的过程中,能够为用户提供留言评论空间,并结合用户所提供的各项建议,为今后的广播新闻内容和宣传优化提供参考[3]。移动网络技术和移动客户端持续发展,使广播新闻的传播方式明显改变,智能手机作为目前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科技产品,广播新闻制作单位逐渐建立了以移动客户端作为载体的传播路径体系。在广播新闻制作、宣传和新媒体技术不断融合的背景下,广播新闻发展中面临的传播时效性、互动性方面的瓶颈得到突破,并为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广播新闻报道、评论工作逐渐优化

广播新闻在制作、宣传的过程中,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能够持续推进广播新闻报道和评论模式的优化。现阶段,用户对新闻信息的时效性以及完整性需求都在不断变化,因为目前社会的工作节奏相对较快,人们更加倾向于使用碎片化时间借助各种新媒体获取所需的新闻信息以及素材,以此打破之前广播新闻的时空限制。在移动新闻客户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在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新闻信息的过程中,愿意主动发表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广播新闻能够在全面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前提下,打破之前广播新闻传播无法让受众参与其中的限制,利用新媒体平台为受众和新闻媒体之间的互动提供平台支持。

三、广播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瓶颈分析

(一)新闻的传播时效性瓶颈

在我国传统新闻业发展的过程中,相较于报纸、电视这类媒体,广播新闻的即时性优势十分明显。但随着国内新媒体时代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在移动网络和智能终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平台可以在社会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将事故现场的视频、图片和音频第一时间上传到网络平台中[4]。广播媒体受制于新闻采访工作流程以及传播渠道等方面的限制,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将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进行播报。即便目前广播新闻也能够使用现场连线的方式报道新闻,但其内容报道依旧较为单调,与新媒体客户端新闻内容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的丰富性特征相比不具备竞争优势。最为常见的情况是在热门社会事件发生一段时间之后,广播新闻媒体才进行后续的新闻内容编辑、制作以及发布,直接影响到新闻的时效性。

(二)新闻的内容深度瓶颈

在媒体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可以借助新闻事件的连续报道方式对重大社会新闻事件的发展进行跟踪,更加关注新闻内容的深度。对于部分社会影响较为重大的事件,通常会在事件结束之后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解读。但随着社会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传统的新闻报道工作模式缺乏足够的市场发展空间。传统的广播新闻媒体在制作、宣传的过程中受到新闻形式和时长方面的限制,对部分社会问题无法进行深刻报道[5]。广播新闻的内容以时政新闻为主,报道的内容对于受众群体的吸引力相对较小。广播新闻无法帮助人们反复查阅新闻信息,深度报道工作无法有效实施,直接影响到广播新闻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效果。

(三)新闻内容传播互动的瓶颈

与新媒体平台的新闻制作、宣传相比,广播新闻缺乏受众互动和反馈沟通的渠道。受众在接收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始终是一种被动的状态,缺乏表达自己意见的渠道,广播新闻媒体也无法接收到受众对新闻事件以及节目的反馈,不仅影响到广播新闻节目和受众之间的互动,同时新闻内容的传播效果也会受到明显影响。新媒体平台在新闻制作传播的过程中,使受众可以在接收信息的同时,及时表达自己对新闻事件的看法,甚至能够为新闻的生产提供要素,这也使广播新闻在传播互动性方面的弊端变得愈发明显。

四、广播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瓶颈冲破策略

(一)以网络思维强化新闻内容传播

在新媒体时代下,媒体之间的竞争变得越发激烈,广播新闻要想保持原有的行业地位,不仅需要对其原有的声音、伴随的核心优势进行放大,同时需要打破原有的新闻节目架构,借助内容的编排优化,持续吸引、聚集受众的注意力。我国各级广播新闻单位可以借鉴央广“中国之声”的结构模式,其在新闻节目播放中,针对《新闻纵横》《新闻进行时》《正午 60 分》等大时段中的节目版块进行全天候的播报,每隔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进行信息刷新[6]。这种新闻内容的密集、紧凑的编排方式,使节目的信息容量得到进一步扩充,能够满足当下快节奏社会生活下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从节目内容的具体编排来看,又可以分为新闻资讯、连线报道、深度报道和评论等,同时针对当天社会新闻热点事件的报道,也会使用半小时单元内横向拓展、全天候轮盘滚动播报的方式。这种版块和轮盘新闻结构的衔接使整个节目的节奏变得张弛有度,将之前广播新闻传播过程中线性传播以及无法反复收听的短板进行了弥补,可以成为今后广播新闻节目的常态工作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网络新闻节目带有明显的线性传播特性,新闻稿件的编排工作必须要合理运用各种技巧,以此提高广播新闻节目受众黏性。例如,央广中国之声的《新闻纵横》,作为大版块日播的综合新闻节目,每天的节目可以划分为两个时长分别为一小时的版块:第一个版块主要是将当天最新的新闻信息以及重点新闻信息进行报道;第二个版块负责对各种新闻事件进行深刻的挖掘以及分析、评议。这种软硬新闻交错式的编排结构能够为受众在收听新闻内容的过程中制造出更多的兴奋点,赋予了新闻节目节奏感和跳跃性。

(二)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

虽然和广播新闻传播相比,新媒体平台的新闻传播有着图文并茂、音视频元素丰富的特征,但信息传播中的及时性和内容碎片化特征导致在信息传播中缺乏足够的深度。我国广播新闻在突破新媒体时代下内容深度瓶颈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深刻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思想价值,以各种有深度的新闻内容吸引受众。广播新闻在报道的过程中,有关领导人会议、主题宣传成就或问题调查等新闻主题都需要始终遵循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也需要始终遵循客观、真实的基本原则,判断、梳理各种新闻事实,保证最终成品新闻节目的质量。

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在信息量和传播时效性各方面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但对于新闻事件进行分析、解释的报道仍旧是传统媒体在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广播新闻在突破内容深度瓶颈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广播新闻系列报道、社会热点追踪等方式,深刻挖掘新闻主题背后的价值,通过还原社会重大新闻事件的本来面貌,帮助受众通过收听新闻了解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提高受众对广播新闻节目的黏度。

(三)节目结构的合理调整

广播新闻传播必须要有效融合互联网信息技术。智能手机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使广播新闻节目的受众能够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同时扮演消费者和生产者两种角色。但广播新闻传统、单一新闻传播方式却直接影响受众对广播新闻媒体的忠诚度。广播新闻在克服传播时效性瓶颈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互联网思维,将信息化网络平台作为新闻内容传播的主要阵地。在新闻生产制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对新闻信息在客户端、微信、微博等平台上的传播特点进行综合考量,配合音频、图文、视频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应用,保障广播信息能够在互联网平台上及时进行传播。

例如,2020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相关媒体使用了云发布、云会议和云通道等多种形式对于大会会议现场进行了报道,最终组建了云架构下的广播电视服务全新生态。上海广播电视台以手机云直播作为主要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使用手机自拍和语音远程连线的方式,实现了云端上的新闻采访工作目标。广播新闻从业人员需要在深刻了解网络平台信息发布、传播特点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新媒体平台在信息传播中积累的工作经验,做到在广播新闻传播过程中有效发挥互联网、客户端、微信等平台的作用,促进广播新闻的立体化、交互式传播。

五、结语

广播新闻作为我国传统媒体行业的重要部分,在新媒体时代下面临着新闻的传播时效性、传播互动模式以及内容深度等方面的发展瓶颈。广播新闻从业人员需要结合新媒体平台的具体特征以及受众对于新闻信息的具体要求,针对节目结构进行调整,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在树立网络思维的前提下,综合使用各种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播新闻内容的制作和发布,在发挥广播新闻内容深度优势的同时,拓展广播新闻的传播渠道,进一步提高广播新闻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 姜秀梅.广播新闻采访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策略研究[J].记者摇篮,2022(4):146-148.

[2] 张玉超.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采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7):74-77.

[3] 范虹宇.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新闻采编的突围策略[J].记者摇篮,2022(2):111-112.

[4] 范虹宇.传统广播新闻与新媒体广播的融合方向[J].记者摇篮,2022(1):131-132.

[5] 王骏.广播新闻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J].记者摇篮,2021(12):141-142.

[6] 王菊萍.新媒体环境背景下广播新闻编辑工作的多样化探析[J].新闻传播,2021(17):91-92.

猜你喜欢

发展瓶颈广播新闻新媒体
广播新闻语言表达形式探讨
声音的价值
广播新闻策划与创新
我国成人教育呈现瓶颈滞胀状态的原因分析
新媒体背景下,广播新闻如何化“微”为机
对于我国房地产发展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电商背景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