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展媒介平台促进深度融合

2022-04-29王刚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15期
关键词:新媒体

王刚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媒介生态,报纸由于读者大量流失,广告衰退,不得不在夹缝中求生存。在这样的背景下,尤其在新媒体环境下,报业急需转型。一方面,要取长补短,需要依托新媒体优势,补充报纸版面呈现方式单一的劣势。线上延展阅读,制作音频、视频,让报纸开口“说话”。同时发行提速,利用新媒体的传输特点,及时发布新闻,提高时效性;另一方面,在转型的过程中,要发挥报业优势,强化服务意识。鼓励在不受版面限制的新媒体上,多推深度报道、精品策划报道,发挥高素质业务队伍的采写编辑优势,在新媒体领域树立品牌形象,吸引高质量读者。同时,细化人群,强化服务意识。把报纸的服务性延续到新媒体上,从百姓需求出发,借助新媒体手段,让服务更精准。总之,要让报纸和新媒体深度融合,让这种新型媒体与百姓生活形成强链接,进而走出发展困局。本文主要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报纸转型的路径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新媒体;报纸转型;路径

2011年我国正式进入网络时代,传统报业市场份额逐渐下滑,在与新媒体竞争中处于劣势。近年来,很多报纸已然停刊,成为时代记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转型势在必行。实践中,新媒体环境下报纸的转型困难重重。一边是时效性优势不再,发行量急剧下滑,利润断崖式下跌。另一边,在新媒体领域的探索和发展需要资金、人力等各方面的扶持,投入产出不可预期,报业压力可想而知。通过对转型成功的纸媒调研,作者结合纸媒的优劣势分析,陈述报业转型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和阻碍,并探讨转型方向与解决策略。让传统报业与时代接轨,打破纸媒在新媒体领域的发展壁垒。当转型后的报纸可以“说话”,能做到光速发行,能将真实、权威、富有深度的优质新闻产品及时送达给受众,那么,便可重焕生机[1]。

一、新媒体环境下报纸媒体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

第一,传统报纸媒体具有良好的、专业的新闻生产能力。报纸是专业的新闻生产机构,流程完整系统,有充足且能力较强的新闻采编队伍。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优秀报纸创造出了独有的品牌价值,不仅与读者建立了情感纽带,而且历史辉煌,在业界和社会层面,均积攒了一定的信誉和口碑。

第二,报纸的公信力依旧毋庸置疑,许多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重要消息发布,报纸是指定发布平台之一。一些挂失、公告也要求要公开登报,方视为有效。白纸黑字,留存久远,报纸内容从生产到版面呈现,至少要三到五道“关卡”,受宣传、工商等多部门监管,报纸可谓审核流程最严苛的媒体之一。能在报纸上做媒体背书,是很多企业、社团、个人非常重视也是引以为傲的事。

第三,报纸能够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符合老派格调。相比电子产品的蓝光刺激,报纸更照顾眼睛。报纸伴随了数代人的成长,始终有保持读报习惯,坚持订报的铁杆读者。

第四,报纸便于留存、标注。纸质报章不依托电子设备接收信息,其呈现形式固定,干扰因素少。纸张轻薄便携,方便标注。尤其对不熟悉电子产品操作的中老年人而言,阅读报纸、保存报样更符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做剪报,写报评依旧是很多人的习惯、爱好。

(二)劣势分析

与新媒体相比,报纸生产成本高。其流程烦琐——策划、排版、编校、审核。人员众多——记者、编辑、校对、组版、排版、主审主编、值班总编。到后期还有印刷和发行部门。新闻出品的时间、人力、原料成本总和巨大。

报纸的信息承载量受限。新媒体海阔天空,而报纸版面有限,是深度报道和新闻速递的拼盘,无法与人们对信息的渴求量相匹配,更无法支持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投放。

缺乏及时性和互动性。即便是最快的报纸也只能做到每天出版一次。然而,在发布渠道林林总总的今天,人人都是自媒体。新闻贵在“新”,抄起手机,以图片和视频记录现场,上传发布,新媒体的速度可快到用秒计算!这样的“对手”,报纸就算再抢早也赢不过。很尴尬的情况是,很多时候,清早上架的晨报头条已是人人皆知的旧闻。同时,新媒体有评论留言区,而报纸是“我讲你来听”,互动性相对弱。

报纸的信息呈现方式相对单调。传统报纸以图文呈现为主,一些报纸为节约成本,减少彩版,在美感上大打折扣。而新媒体不但不受色彩限制,展示形式也五花八门,动图、视频、音频、链接、背景音乐等,都增添了阅读趣味。一些服务意识强的新媒体,还有“大字版”的选项,与报纸争夺老年读者。多种转发方式的设计,可助新媒体零成本获得更多读者,让阅读量产生裂变。

报纸同质化信息相对严重。地方报纸以报道所在属地信息为主,除外派记者报道和驻站报道以外,许多重要消息的获取均来自媒体联盟供稿,同一篇稿子许多家发,信息雷同。即便是热门话题、焦点新闻,由时效性不占优的报纸呈现,也显单调,不利于吸引读者的注意[2]。

二、新媒体环境下报纸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调整结构模式,应对新媒体的“新”和“快”

传统报业严谨的审核流程,在时间上延缓了新闻发布速度,新媒体砍掉了印刷、发行等环节,让新闻人可以专注于内容本身,那么,如何针对新媒体的发布特点提速,既不失报纸的严谨性,也能飞奔起来,把消息新鲜送达?这是新媒体环境下,报纸转型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即在组织结构和流程上要进行调整。一方面,要扩充新闻源。例如,让市民参与抓新闻,并由报媒的新媒体成为第一发布平台,与有品质的自媒体合作,纳入编采体系;另一方面,提速制作期和审核期,在岗位设定上裁员减员,如合并编辑、校对与排版。精简审稿环节与时长。在技术上,借力线上办公软件,高效办公。以此应对新媒体的“新”与“快”。然而,对传统企事业单位属性的报媒而言,全部解决这些问题,很需要时间。

(二)抢救发行量

近年来,报业发行量逐年下降,传播力随之下降,被广告商抛弃,报业利润呈现断崖式下跌,发展举步维艰。即便意识到转型势在必行,报业成立了新媒体部门,也仍需要一定时间去扶持,在发行量和传播力上给予保障,培育期时长难料,这在资金上,在人员配置上,都让传统报业压力巨大。而且随着信息媒介的出现,传统报纸的受众和读者急剧减少,甚至不少老年人(曾经报纸的忠实读者),也开始放弃阅读报纸,改为用手机看新闻,多印的报纸卖不出去,迫使报社降低发行量来节约资金成本。

(三)教会老读者学会用新媒体

报纸转型不可盲从,在向新媒体的转型改革中,也要考虑到老用户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避免过于唐突,没巩固住“新城池”还会把“老江山”弄丢。报纸以中老年读者居多,学习能力不及年轻人,有些老人甚至连微信都没有。这种情形下,若武断地取缔纸质发行,而将电子报、微信平台等新媒体作为发行渠道,那么势必会让老读者们措手不及。故而在转型新媒体的过程中,也要培养老读者跟着“转型”,帮助老读者学会用新媒体,并认可新的发布渠道,这一点不可忽视。

(四)掌握经营和内容设计端的新媒体思维

办报思维和新媒体思维有很大不同,传统报业原班人马能否成功转型成为新媒体强军,被画上了问号。因为传统报业从业人员,无论是新闻稿的撰写,版面布局,还是采访工作的落实,大多沿用纸媒传统,内容铺陈多,而且喜欢做系列内容和连载内容。但是如果这些系列内容和连载内容本身缺乏吸引力,不仅无法吸引年轻受众,满足其碎片化阅读的习惯,甚至也会增加新媒体人员的工作压力,新旧之间产生矛盾。

想做好新媒体,光有过硬的新闻采编素质是不够的,老报人不但要适应新媒体思维,更要了解使用新媒体的人。年轻人是新媒体的主力军,他们讲究速度、高效、快捷,那么在新媒体的设计当中,如何简化操作、如何科学整合、如何精准搜索……许多转型在思维层面上、内容细化、经营策略上,都需要传统报业不断转变、提升。

(五)怎样做出品牌特质

平凡很容易,而卓越很难。拥有深厚底蕴和辉煌历史的传统报业品牌,在新媒体的发展之路上,泯于众人无异于失败。那么,如何在向新媒体的转型和过渡中,融入自家办报精髓,让品牌精神一脉相承,得到顺利延续,这并不容易。

有些老牌报业的理念,无法适应新媒体发展,失去了指导意义的理念成了空口号。但生生断尾,在情感上也让人无法接受。既要推陈出新,做出有自家报业特质的新媒体品牌,又要不舍传统,留存血脉,实在是很考验管理者的转型智慧。

三、新媒体环境下报纸转型路径研究

(一)进一步突出内容制作优势,强化精品报道和深度报道

网络容纳海量信息,许多内容缺乏理性、真伪难辨,这为传统报业转型做新媒体带来了机遇。社会渴求的资讯不是道听途说,也不是快餐式新闻,而是有思考有观点有深度有内涵的及时消息。还原真实现场,围绕事件新闻全面报道,采集权威声音,正面引导社会舆论,做这些,传统报业拥有绝对优势。

新媒体规避了报纸版面篇幅受限的劣势,打破地域限制,传播速度快,无限扩展了发行版图,这让好新闻的价值得到了更大释放。相比社会自媒体大军,报业拥有素质更为过硬的编采队伍,可借助新媒体承载更丰富的新闻内容,多出精品报道和深度报道,吸引并培植更多读者粉丝,在新媒体领域树立品牌威望,并寻求多维发展空间。

(二)打破报纸与新媒体边界,让报纸“说话”,版面无限延展

让传统的报纸和新媒体之间产生多联互动,需要在新技术方面下功夫。例如,读者通过购买报纸,扫描报纸上方的二维码、条形码,或者输入相应的小程序,可以读取、听取甚至观看到报纸上难以呈现的动态内容,包括图片、视频和声音影像等,增加了报纸版面无限的可能性,也让受众和传统报纸之间的距离更近一步。电影《哈利·波特》中,魔法世界的报纸,图片是新闻事件的动态现场,人物照片会说话,别看报纸很薄,但信息海量,好像怎么翻也翻不完。时代发展,这种魔法报纸,真的被做出来了!沈阳的《辽沈晚报》和大连的《半岛晨报》都有这样的特质——给报纸的“豆腐块”配上二维码,扫码即跳转到微信号或视频号,补充文字内容,新媒体设留言区,报社编辑记者回复疑问,择精品置顶。如此,报纸便实现了海量放送并可“说话交流”,报纸也由此从“我说你听”变成“咱俩唠嗑”互动性变强了。

(三)让发行飞奔提速

如何让信息更及时地发布?若干年前,便有报业为此布局。现如今,许多报业都由报纸延伸,又做了微博、微信、视频号、抖音、百家号、头条号等多领域发布渠道,形成了线上线下打通的媒体矩阵。这些延伸账号的推出,不仅使传统报纸的内容得到了新的延伸,同时也进一步让读者、受众看到了报纸行业发展的无限潜能。而且这种线上线下多通互联的阅读方式,也满足了多元受众的阅读需求和信息获取需求等。例如,喜欢观看短视频的受众,短短几秒钟便能获取报纸上大量文字呈现的新闻。喜欢深度阅读的受众,通过阅读头条号中图文结合的资料,能够在心中产生对新闻信息更深刻的思考,使新闻内容和信息资源的价值被无限放大。

借助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报纸也可将消息做光速发布。某报官微4月13日仅一天的更新就有9次,每次信息条数不同。其间,有三条疫情通报是单条发布,其中一篇的文内“记者刚刚从××发布会获知……”的字样,让读者有“我在现场”的感觉。如此真实、权威、新鲜的消息很快获得了广泛传播,这几条阅读数均显示是10万+,从读者层面的反馈,让我们了解到,克服掉发行慢这个问题,他们是更愿意选择阅读报业消息的,毕竟,真实可靠才是新闻的王道。鉴于此,我们对报纸的转型怀有信心。提速,让发行飞奔前进,便能抢早成功,我们相信,重新赢回资讯领跑身份的报纸,势必也将赢回许多读者!

(四)利用新媒体优势 强化报纸的服务性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如何满足读者的差异化要求,制造出与读者的强链接?结合新媒体的优势,报业可在强化服务性上下功夫,让大家对这张报纸形成依赖,制造刚需。

大连的《半岛晨报》做出了示范性的尝试。《半岛晨报》用新媒体补充延展报纸版面,同时在服务性上做足文章。在《半岛晨报》官微首页的一、二级菜单中,点“我要报料”,读者可用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形式参与有奖报料或求助;点“E报”,可阅读当日乃至半年内的报纸;点“视频新闻”,跳转其旗下视频平台,每一则都有评论、转发和点赞功能,还可投稿。

更值得关注的是,《半岛晨报》官方微信公众号还链接着“半岛文教”“车事儿”“老友乐”“半岛优选”等目标人群更细化的子媒,其间更有“半岛老友大学堂”“芳华艺廊”“中老年智能手机课堂”等下设的栏目。

在新媒体蓝海上航行,《半岛晨报》拓展出了无限可能。它的官方微信号是亲子社团的报名处,是买车修车了解交规的答疑处,是一所老年大学的入口,也是采买本地仓商品的柜台……从数据上看,《半岛晨报》微博、微信、视频号、百家号等关注量总和已突破1500万+,线上的发行量弥补了线下发行量的不足。据悉,从2015年开始,《半岛晨报》的各类新媒体产品便以独立姿态参与各类移动传播大会,更在许多国家级评选中获奖。尤其是2018年,中国微信500强年榜,位列全国纸媒第9位。《2018年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位列报纸微信公众号传播力榜全国前十。

整合资源、创造需求、强化服务,报业转型赢得新媒体阵地不是梦。

四、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想要寻求转型的路径,一方面要积极应对当前报纸发行量逐渐下降以及读者老龄化趋势的影响,直面挑战,勇于体制革新;另一方面更需要掌握新媒体思维,利用新媒体优势,进一步突出内容价值,鼓励深化新闻报道,推出精品栏目,增加全域发行量。在转型的过程中,要培育高端的新媒体运营人才,增加媒体亲和力和社会影响力。培养老年读者使用新媒体,简化操作,加大服务性。同时,更希望有更多平台为传统报业提供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加强业界沟通,总结转型经验教训,取长补短,合作共赢,从而推动整个传统媒体行业的加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振.新媒体环境下法治报纸转型路径探索[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1):228-229.

[2] 樊金钢.新媒体环境下报纸行业新闻采编转型路径研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0(7):49-50.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