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中学研学旅行地理高效课堂的研究

2022-04-29黎炳辉

新教育·综合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中学地理育人价值研学旅行

黎炳辉

【摘要】研学旅行作为国家课程改革的内容与方向,具有重要育人价值。依托研学旅行育人价值构建高效地理课堂,是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地理亦是落实研学旅行育人价值的重点学科,二者相辅相成。

【关键词】研学旅行;育人价值;中学地理;高效课堂

地理研学旅行中如何避免“重游轻研”现象?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解释地理现象?如何通过研学活动构建高效地理课堂?下面笔者以“海南省海口市火山口公园研学活动”设计为例进行交流和探讨。

一、研学前的设计是保障

1.确定地理研学目标,奠基育人价值。地理研学目标的确定应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凸显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奠基育人价值。如在海口火山口公园研学活动目标设计中,与之对应的地理课程标准是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1.4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和选择性必修第一册“1.3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分析地表形态成因的基础是进行野外观察或通过观察视频、图像等手段进行线上观摩,则可以结合学生的研学旅行开展活动。教师可根据研学地点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特点,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引导学生把抽象的力与具体的表现相联系,体悟在地表形态塑造过程中内、外力等地质作用所起的作用。

因此,本次研学目标可确定为(1)收集研学点相关地图,确定火山口公园的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区域认知)。(2)综合分析火山口公园景区内各类地貌所受到的内、外力作用影响(综合思维)。(3)通过观察及听讲,能辨识常见地貌岩石,能说出火山地貌形成的过程(地理实践力)。(4)能说出该地植物的特征,并分析其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地理实践力)。(5)通过观察园内是否有人类破坏环境的痕迹,分析其成因,探讨治理措施(人地协调观)。

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目标的设定要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能力并使其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地理研学旅行活动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设定要具有层次性,因为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及能力上存在差异,地理核心素养目标的设定也应该是分层次的。

2.精心设计地理研学路线,突显育人价值。时空地域相结合是地理学科的特性,在研学线路的设计上要将时间、空间及地域相结合。在研学主题、内容、时间、空间范围等限制下,考虑各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合理安排地理研学活动中最佳的研学路线。通过对海口市火山口公园的考察,首先确定研学旅行的线路为:景区步道→火山科普馆→火山石器园→马鞍岭火山口。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提前考察研学路线,选取具体研学点,如最佳的火山地貌形态观察点等。最后,基于研学点创设问题。问题设置要有启发性、层次性和梯度性,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例如,在研学点科普馆内观看火山形成的科普视频及图片展时,基于此设计的问题有:(1)火山地貌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2)如何辨识玄武石、花岗岩及沉积岩三大类岩石;(3)火山喷发物对火山口公园植被生长的影响;(4)玄武岩对当地居民生活、生产的影响。问题层层推进,助推学生思维发展。

3.优化地理研学基础,深化育人价值。学生是研学旅行的主角。在研究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其在观光的同时深入地学习和研究,这样才能保证研学过程具有针对性,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研学前应在实地勘察的基础上,落实研学路线、研学点的相关资料、学习任务和要求;研学中需要具备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习得的有关知识,以及研学途中的注意事项和日程安排等内容设计制作成研学手册,让学生知道怎么行走、研学哪些内容、怎么研学,做到有章可循。学校还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条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前期的学习和准备,为深化育人价值奠定基础。

二、研学中的互动是关键

1.组建地理研学小组,形成学习共同体。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活动时,可采用团队协作、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团队协作、小组合作有利于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第二,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是在户外进行的,团队协作相对于个人独立自主地完成各项研学目标更能保障每一个学生在户外的安全。第三,以团队和小组的形式开展地理研学活动能够提高指导教师在户外教学和指导的效率。

在研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学生人数和研学任务难易程度,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并明确各研学小组的研学任务、内容、方案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科学引导研学小组通过对火山口公园地貌的观察、记录,对火山地貌进行甄别,提出成因假设,推演变化过程;运用收集、考察等方法,对火山口公园植被类型及分布情况进行汇总、评估,获取植被信息,探讨相关要素;鼓励学生主动试误和大胆探索,积极发现问题,自主验证观点,推进小组间互动和交流、评价和反思,以实现依托研学旅行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能力的目标。

2.用“地理眼”观察,用“地理手”触摸。抓归纳、求规律,观察典型地理事物,归纳普遍性地理规律,这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例如,在研学活动“观察并记录园内植物”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植物形态,触摸植物枝干叶片,归纳火山口公园地带性植被为热带季雨林的特点,并尝试分辨哪些植物是引种的树种。通过观察和对比不同区域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情况,可以进一步推断火山喷发物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演绎,总结地理规律,深化认知与理解。

3.用“地理脑”思考,用“地理嘴”表达。结合研学旅行的开放性和实践性,教师可以结合研学点设置几个涉及地理知识的梯度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如火山口公园科普馆中通过图像、视频、实物、模型等形式,展示了世界火山分布情况、海口石山火山群的分布特点及各类岩石标本等。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获得直观认知,如岩石的颜色、质地和形态特点等。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火山地貌的形成和变化受哪些内力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气候、地形、水文和生物等地理要素对岩层的颜色、厚度有何影响?在分析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树立“将今论古”的思想,渗透“变化”和“综合”的观点,凸显综合思维,同时引导学生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进行阐述,提高学生描述与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三、研学后的总结是深化

1.成果展示,凸显地理学科特性。学生的研学旅行成果可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如地理摄影展、地理手抄报、地理小论文、地貌模型制作等。在研学后小组可以通过PPT汇报、成果研讨会等形式进行交流,让学生对研学过程进行回顾,通过小组自评和组间互评反思目标达成情况,在对比中提升学习效果。笔者针对本次研学旅行设计了如下成果展示形式:(1)手绘火山口公园研学旅行路线图,对沿途特色地貌进行标注;(2)以小论文形式分析火山地貌的特点及形成过程,并推测马鞍岭火山未来演变过程;(3)以调查报告形式说明海口火山口公园植被的种类及分布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

2.成果总结,建立地理课程资源库。研学旅行中出现的地理课程资源既包含气候、土壤、水文、岩石、生物、地质地貌等自然地理教学资源,也包含人口分布、城乡景观、产业经济、交通运输等人文地理教学资源,将研学旅行实践作为课程资源回归课堂是研学旅行活动的延续。如基于此次火山口公园研学旅行实践,教师可以把采集的岩石标本、拍摄的地貌图像、制作的地貌模型引入地理课堂,与必修模块中地貌观察的相关内容进行衔接,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新知识的建构。

3.成果融合,构建高效中学地理课堂。地理课堂教学提供了研学旅行期间的新发现和疑难问题解决和探讨的机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探索发现和解决疑难问题,在沟通交流中使学生的素养水平进行提升。另外,学生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对研学旅行期间获取的地理技能、地理知识、地理信息进行迁移运用和巩固,例如教师可通过对相关地理习题进行解答及相关地理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学科素养进行巩固和提升。

总之,构建中学地理高效课堂需要根植于真实地理教学情境。研学旅行的优势在于赋予学生真实的综合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的体验中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发展,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建构知识体系和提升技能水平,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研究方法思考、解决实际地理问题,为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创设条件。

【参考文献】

[1]龚湘玲.开展地理研学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构建中学地理教师研旅共同体的实践探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JH202110111)

猜你喜欢

中学地理育人价值研学旅行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论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中学地理教学之我见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对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幼儿园规则教育的价值探寻
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